財經輿情故事(1):滬港通,不僅是「父愛主義」……

  猶記得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論壇上首次對「滬港通」方案描述:「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語氣一如既往的沉穩、和緩,卻在資本市場領域猶如春雷般引發了一場「大轟動」。

  緊接著,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聯合公告,正式宣布啟動滬港聯通試點;隨後,滬港兩市股指大漲;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反應迅速的的幾家媒體如和訊網、新浪財經等率先利用網路平台向公眾解讀了這個「號外消息」,而《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第一財經日報》、《南方都市報》等眾多紙媒也於第二日抓緊刊發了相關報道。

  軟銀總裁溫天納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番場景「當總理在博鰲論壇作出相關宣布後,筆者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來自《經濟日報》、《彭博電視》、《新華社》、《中新社》、《央視》、《第一財經》等等中外媒體朋友均致電筆者,採訪該如何看待相關政策的意義與影響」。隨後一周里,對於「滬港通」話題的討論熱情被極大激發,一時間輿論熱潮此起彼伏。各類監管人士、專家學者、評論員、分析師、投資人士、媒體從業者、券商機構、相關組織等均對「滬港通」抱有各自的看法和解讀。

  從監管層方面來看,滬港通的推出可謂「震驚世人」,主要還是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第一財經日報》於11日在相關文章中為公眾解密了該政策推出的背後故事。據稱「滬港交易所互聯互通的方案2012年12月便已基本定案;港交所有一個制定「滬港通」方案的機密小組,每一個成員均簽訂了保密協議;負責該工作的高層人士,每年要到內地出差逾30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說服內地監管機構』,這樣的工作難過投行百倍。由於擔心重蹈港股直通車『見光死』的覆轍,方案一直處於絕密狀態,在獲得外匯局和央行的許可後,近期向國務院報批,經國務院多部委會議通過。」

  而該文章也指出滬港通「最大的推手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李小加多年來一直在和內地探討互聯互通,重點是向內地監管機構說明如何在資本開放的過程中利用香港控制風險。」

  滬港通推出之後,肖鋼這位履職剛滿周年的證監會主席便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職位,更因為大家都還記得,2007年時任中行董事長的肖鋼也是「港股直通車」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金融時報》有文章評論道「7年後,已成為中國證監會掌門人的肖鋼再度成為「港股直通車」計劃的主要推進者,可以說是圓了多年前的一個夢。」而這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肖鋼通過媒體為公眾解讀了監管層對於滬港通的藍圖規劃和發展預期,新浪財經10日報道「主席肖鋼今日晚間在出席博鰲論壇時詳細解釋了滬港通的意義,他強調從市場反應看估值較港股折價的些股票有所回升,說明投資者認為兩地市場連通後,可能對內地低估值股票有一定提升空間。」

  據港媒報道「證監主席肖鋼指,滬港通對QFII有一定的替代效應,但影響有限;兩者機制不同,兩類產品可以互相補充。」對於為何合作方只涉及上交所與港交所,而沒有深交所參與,外界對此眾說紛紜。 肖鋼的解釋是「選擇上交所是因為港交所與其合作眾多,有深厚歷史積累,從市場的角度肯定選擇自己『熟悉又合作愉快的夥伴』」。

  此外,對於深交所何時能加入的問題也是很多媒體及業內人士所關心的。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在記者會上表示「滬港通是中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第一步,暫未與深交所作相關討論,惟不排除日後會研究相同安排。」而肖鋼對此看法更為保守,認為深交所暫時不會加入。

  另一位金融監管領域的重量級人物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於10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之地位與未來發展」分論壇上,向媒體解讀了滬港通。「今天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滬港通在雙向投資方面要鼓勵,當然所有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其他有關改革也要逐步跟進」、「滬港通正好是1+1大於2的例子,香港是相對成熟的市場,國際投資者比較多,監管成熟,內地上司資源非常多,需要在股市融資的公司很多,因為經濟體大,另外,投資的數量,13億人,而且儲蓄率也高,將來潛在尋找投資機會的也多,所以正好1+1大於2。」

  滬港通出台當天,當大多數媒體還在向公眾播報和普及「滬港通來了,股市漲了」「什麼是滬港通」等新聞事實的時候,作為對於股市反映最為靈敏的一群人,券商、基金分析師們已經開始高談闊論滬港通對於內地及香港的深遠影響了。多位券商、基金人士成為了媒體的座上賓,當然,看好的聲音仍是主流。

  在對於A股的總體影響方面,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滬港通在短期內肯定利好當前低迷的A股市場。」 他預計:「滬港通作為試點窗口將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擴大資本流動範圍將是政策面大方向。」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則看到了滬港通對於券商業務及藍籌股的影響,稱「滬港通將對券商帶來經紀業務和融資融券業務方面的業績提升,同時,對估值較低的大盤藍籌來說是比較大的利好。而從交易制度來講,滬港通的推出可能預示著藍籌股T+0有望於年內推出。」滬港通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利好影響也是主流聲音之一。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則表示:「滬港通推出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其推出能擴大人民幣資產配置,擴大對海外資產的配置。」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也持有類似觀點,在他看來滬港通「大力扶持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並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此外,李大霄還認為滬港通對於滬港的資本市場具有雙贏效應「是我國資本市場正式對外開放的標誌,有利於加強兩地資本市場聯繫,拓寬兩地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有利於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不過,正如財經評論家水皮後來在文章中所評價「市場永遠會有不同的聲音」。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就認為「滬港直通車開通對於滬市和香港兩地的投資者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初期的影響並不大,因為設定的參與門檻比較高,主要是機構參與。」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也指出「從資金面上看,3000億滬股通額度未必全部進入A股。因為之前香港資金如想投資A股,可以通過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渠道,而RQFII分配給香港地區的額度是2700億元、台灣地區的額度是1000億元,目前已申報的投資額度僅有2005億,申報率僅為54%。因此,滬港通政策不會給A股帶來系統性大幅上漲、甚至牛市的機會。」

  相比於2007年的「港股直通車」,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謝勇海則預計「相信滬港通消息不會令港股如2007年般炒上」。這些觀點也在隨後的股市中確實得到了一定驗證。隨著滬港通帶來的激情逐漸平復,4月11日,A+H股開始出現大面積下跌。

  4月11日,也就是在滬港通消息面世的第二天。更多的人群開始參與到關於這場話題的大討論里來。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一些財經媒體人、財經評論員及業內專家的言論。身兼《華夏時報》總編輯和知名財經評論員雙重身份,水皮4月10日在其博客發表了一篇名為《滬港通,風來了!》的文章,該文章隨後被《華夏時報》的官方微信賬號以及各大新聞網站廣泛轉載。其中新浪財經轉載並將題目改擬為《水皮:滬港通會不會催熱大家盼望的牛市?》。這個題目似乎更加迎合了普通股民的心理,引發了中小投資者的思考,僅在新浪就獲得了超過5000個網友的熱評。滬港通到底會不會催熱大家盼望的牛市呢?文中並未給出明確答覆。水皮在回顧了2007年的滬港直通車「戛然而止」的歷史故事之後談到:「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上一輪牛市前,或者說股改之前,A股對H股普遍有30%以上的溢價,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倒過來了,H股的股價反而比A股還高。……銀行如此,保險(放心保)也如此,差不多都是大藍籌,這些A股如果和H股看齊,僅補漲空間就相當可觀。風來了。一陣比一陣大。」

  另一財經專欄作家皮海洲則認為滬港通很難成為滬市的救星,「雖然『滬港通』通了,……但香港投資者是否會投資滬市卻是一個很大的懸念,畢竟香港投資者對滬市並不太了解。……滬市A+H股以及藍籌股較之於港股來說難有價格優勢可言。不僅如此,香港的交易制度明顯優於A股市場,比如T+0交易,股票交易並無漲跌幅限制。而且不論是香港股市的運作,還是香港上市公司的運作都比A股市場規範。甚至就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香港也遠優於A股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投資者又如何會大量投資A股市場呢?所以,儘管滬股通的總額度是30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人民幣,但這更多只是畫餅,每天投向滬市的金額將非常有限。滬港通不排除變成港股直通車的可能,最終表現為A股市場資金流向香港市場。」

  稍後,《南方都市報》又刊發了皮海洲另外一篇頗為尖銳的評論文章,文章中皮海洲指出:「對於中國股市來說,滬港通是一件大事。然而,滬港通只是讓A股市場的中小投資者空歡喜一場。因為滬港通對國內投資者的門檻設置,又將A股市場最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拒於「滬港通」的大門之外。……不排除這是上交所或管理層的一番好意。畢竟香港股市對於國內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市場,因此,上交所或管理層擔心中小投資者投資港股會遭遇不測。……但在這番好意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還是上交所或管理層的一種『父愛主義』」。

  更加草根的資深市場人士、萬科周刊論壇笑談股筋版主飄渺在相關的評論文章中也提到了類似「父愛主義」的意思,此外他還從滬港兩地市場性質、市場管制與投資理念、市場資源、參與主體、交易方式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那場記憶猶新的「港股直通車」的夭折,尤其提到當年「最難的是,如果港股直通了,大家誰也不知道到底是A股影響港股,還是港股影響A股」。但是對於眼前滬港通的推出,他還是表達了比較中立的態度「證券市場本來就是不可測的,是不精確的,因為影響股市的因素錯綜複雜且千變萬化,其中隱含著諸多變數。雖然相對於港股,滬市某些A股的大貼水+負價差,目前是相當明顯的,但A股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價值窪地,是不是被低估了,這要「滬港通」真正實行之後,大家才能知道。」

  那麼來看看接近香港的有關人士是怎麼說的呢。在滬港通對於港股的影響上,南華金融董事張賽娥認為「未來港股和A股互相影響不可避免,但是港股不會A股化。從市場規律來說,大盤在有炒作理由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定的起伏,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又總是相對比較平靜,無論A股還是港股都是一樣。港股不會因為A股而出現大的波動。」此外,張賽娥認為滬港通仍面臨一些制度上的難題,比如「滬港通的安排目前在監管制度上仍有不明之處,滬港兩地市場監管制度不同,如果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內幕交易,該如何來履行監管責任,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香港商報》副總編輯顏安生在《香港商報》中發表文章認為滬港通是港交所的里程碑,「同時,應該看到,……近年來,港股緊貼A股已成趨勢;更為主要的還在於,A+H股、紅籌股、民企股等中資概念股已成港股主角,總成交額在港股市場上的佔比高達七成以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投資港股與投資A股已經沒有太大分別,內地投資者未必會像2007年前那樣熱衷港股。此外,內地開放資本市場雖然是大勢所趨,但眼下更多的還是試驗性質,內地金融監管當局需要充分考慮本身對資本市場開放之後的風險掌控能力。

  總之,儘管滬港通對港股市場是一個重大利好,但效果如何取決於其開放程度,從4月10日港股市場實時的反應來看,部分股票的確出現了較大漲幅,但整個港股市場反應平靜,投資者還在等待「港深通」及更大的開放消息。」

  國元證券(000728,股吧)(香港)投資分析師張浩涵則從投資策略角度羅列了一些市場上的主流觀點和解讀,同時指出「從歷史看,通常人們對一些事件的短期影響估計過高而對其長期影響又估計不足。滬港通很可能又是如此。因此,在操作上,……總體而言,我建議投資者不要高估滬港通的短期影響,不要低估滬港通的長期影響。……從港股投資者的角度,滬港通政策出台及市場反應相當於內地政府及社會對大陸投資者進行了一次關於港股的大規模宣傳活動,這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促發大陸資金湧入港股市場,這對先行進入的港股投資者是件大好事。早起的鳥有食吃,資本市場也一樣。」

  香港佳盛移民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監王昕則在接受和訊網採訪時分析了滬港通正式試點後,內地投資者可能會青睞的三種類型港股「行業獨特、國內稀缺的投資機會——移動互聯網龍頭企業、澳門博彩股;兩地估值差較大的行業——半導體行業、傳媒行業、地產行業;部分恒生中型成分股——有故事、市盈率較低的小盤股。而國際機構投資者會青睞的A股中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以及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

  當然,這樣一項重大的政策出台,在沒有成功先例可借鑒的情況下,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滬港通的正式實施,至少還要等上半年左右的時間,關於滬港通的討論仍在繼續,各種輿論仍在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但無論從大陸輿論還是境外媒輿論看,滬港通的改革意義還是有目共睹的。

  最後引用一段《南華早報》的評論「最新的滬港通計劃是中國政府以驚人速度出台的眾多新措施之一。這一計劃也是緩解投資者對迄今難以觸及中國資產的渴望的第一步。……「直通車」計劃是前進勢頭兇猛且沒有倒車齒輪的中國更大規模的改革列車的組成部分。有一點必須明確,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旅程,就像在過去幾年中飛速發展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樣。投資者應為一路上的顛簸做好準備,但不應阻止他們參與這一中國市場自由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前面道路上的收穫將使這趟旅程變得物有所值。」


推薦閱讀:

滬港通多項規則待落實 下月27日開啟概率大
玩轉滬港通 開戶只需5分鐘
上交所滬港通專欄(十六):牢記投資風險|港股|上交所
滬港通將帶來什麼?
解讀:滬港通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什麼?

TAG:財經 | 故事 | 父愛 | 主義 | 滬港通 | 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