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茶聖陸羽,就對不起你喝過的茶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中國乃茶源之國。喜歡喝茶的我們,怎可不了解茶聖陸羽呢?
01
公元735年深秋的一個早晨,
大唐帝國的復州竟陵(湖北天門),
龍蓋寺主持智積禪師因事外出,
經過竟陵一座小石橋時,
他聽見一群大雁叫聲凄慘。
出於好奇,便走過去看個究竟。
這一看,他赫然發現——
大雁們竟用翅膀守護著一個男嬰。
這男嬰,兩三歲模樣,
已凍得全身發紫,快要氣絕。
智積禪師趕緊將嬰兒抱起,
急急送回寺內,收養起來。
不知道這個棄嬰的名字,
智積禪師便用《易經》算了一卦,
卦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這卦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大雁成群,空降於陸地,
雖然力量並不強大,
但憑藉羽毛之勢顯得巍然壯觀。
引申為「可藉助一種手段光耀人生」。
此卦,甚吉。
於是智積禪師就給嬰兒起名為「陸羽」,字「鴻漸」。▲ 陸羽鬥茶圖
02
智積禪師非常喜歡飲茶。
所以禪修之餘,
便給徒弟們講解如何煮茶。
誰知這一眾徒弟中,
唯有幼童陸羽冰雪聰明,
七八歲時,他已能煮出一手好茶。
所以,智積禪師特別寵愛他,
漸漸,他就有了讓陸羽繼承衣缽的念頭,
開始讓陸羽參習佛法。
哪知陸羽對此毫無興趣,
於是他就成天像唐僧一樣碎碎念。
陸羽受不了,就懟師傅:
「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如果我現在學佛,成為僧人,
就沒有香火可以傳承下去,
那我不就是大不孝了嗎?
不行,我要學習孔孟文章。」
禪師一聽,生氣了:
「你小子懂個屁啊,
不要跟我談什麼孔孟之道,
告訴你,佛法才是大道。」
師傅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智積禪師決定收收陸羽的心,
給他安排了一系列苦力活。
「掃寺地,潔僧廁,踐泥圬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掃寺院、潔廁所,
踩爛泥、敷牆壁,
背瓦片、蓋屋頂,
外加管理三十頭牛。
元 · 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
他以為這樣就可以讓陸羽回心轉意,
哪知道陸羽根本不吃這一套,
反而更加渴望「讀書識字,行孔孟之道」。
有一天,陸羽從一書生處,
得到一本張衡的《南都賦》。
他雖不識字,卻坐在牛背之上,
模仿小學生,哼哼呀呀起來。
師傅目睹此景,氣得直跺腳,
唯恐陸羽受孔孟書籍的影響,
而離學佛參禪越來越遠。
於是就把陸羽禁錮起來:
「從今以後,不得出寺,一寺草木就交給你管了。」
並叫來一位師兄管教他。
陸羽渴望「讀書識字」而不得,
心如死灰,像丟了魂一樣。
師兄見他做事精神恍惚,
以為他偷懶,便用鞭子抽他。
12歲那年,陸羽修剪雜草時感嘆:
「歲月一天天過去,我讀書識字之夢恐怕再也無法實現了。」
他越想越悲傷,竟嗚咽起來。
師兄見狀大怒,便用鞭子狠抽他,
直到鞭子斷成兩段。
那天晚上,陸羽撫著身上傷痕,
越想越生氣,越想越不甘,
於是翻身起床,爬過高牆,
踉踉蹌蹌地逃出了龍蓋寺。03
第二天早上,陸羽從路邊醒來。
一摸肚子,已然呱呱作響。
他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我以後可怎麼生活啊?」
正當他愁眉不展之際,
一個戲班子吹吹打打走了過來。
12歲的陸羽就此加入了戲班子。
很多人一看陸羽這名字,
以為他一定風流俊朗,
其實不然,他長得很醜,
他在自傳里寫道:「有仲宣、孟陽之貌陋。」
就是長著三國王粲、晉朝張載那樣的丑貌。
不過這副丑貌,
恰好成了戲班收留他的「優勢」,
因為戲班正好缺少一名丑角。
沒想到這一唱丑角,
陸羽竟然還唱出了名聲。
公元746年,竟陵舉辦了一場大典,
陸羽所在戲班也受邀出席了慶典。
慶典之上,陸羽亮了幾嗓子,
沒想到竟然迷倒了竟陵太守李齊物。
李齊物走到後台找陸羽閑聊,
閑聊中,他知道了陸羽「讀書識字」之夢,
於是立即提筆寫了一封推薦信:
「你帶著信,去火門山找鄒夫子。」
鄒夫子,乃當時著名的教書先生。
陸羽在李齊物推薦之下,
便成了鄒夫子門下弟子,
從此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04
這一學,就是6年。
六年中,他不僅學會了識字,
更練出了一手好文章,
與多名唐朝詩人都有詩文唱和來往。
學會了識字做文,
陸羽就邁出了走向茶聖的第一步。
753年,陸羽辭別鄒夫子,回到竟陵。
恰巧這一年,禮部員外郎崔國輔被貶。
這一貶,就被貶到竟陵做了司馬。
一來二去,就和陸羽成了忘年交。
這崔國輔,乃當時知名學者,
不僅寫得一手好詩文,
更難得的是,他和陸羽有同一癖好——愛喝茶。
於是,兩人便經常結伴出遊,
在竟陵周邊縣郡去淘好茶,
然後烹茶品飲,談詩論文。
這樣不亦樂乎的時光,一晃就是兩年。
有一天,崔國輔對陸羽說:
「我覺得人這一輩啊,
最極致的幸福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然後竭一生之力去把它做好。
你這麼喜歡研究茶,
有沒有想過把它做成學問?」
一語驚醒夢中人。
陸羽從此立下宏願:「我要研透天下之茶。」05
說來真是湊巧。
就在陸羽立下宏願的這一年,
唐朝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動亂迅速波及竟陵
像是老天爺要安排他上路一樣,
陸羽便跟著一眾難民遷徙,
開始了「尋遍天下好茶」之旅。
這一走,他就走遍了半個中國。
每到一地,別人是討口。
他不,他是訪茶。
不把當地茶葉狀況搞個明白,
他是絕對不會離開此地。
正因這份執著,
多年後,他寫《茶經》時,
才能縱橫捭闔地條分縷析,
將全國分為8大茶區和44個產茶州郡,
並挖掘出了一系列頂級好茶。
如浙江顧渚紫筍茶、江蘇宜興陽羨茶等,
都是經過陸羽挖掘推薦才成為貢茶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
經過大範圍考察之後,
陸羽建立了「好茶之標準」:
「其地,上者生爛石,
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
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
法如種瓜,三歲可采。
野者上,園者次。
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
筍者上,芽者次;
葉卷上,葉舒次。
陰山坡谷者,不款項堪采掇,
性凝滯,結瘕疾。」
此標準,至今仍被茶人奉為「聖經」。
精通了種茶、識茶,
陸羽向著茶聖邁出了第二步。06
公元760年,
陸羽「流浪」到了浙江湖州。
那一日,他考察湖州茶葉時,
路過了杼山妙喜寺。
他口渴了,便入寺內討一杯茶喝。
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整個人頓時像被凍住了。
好一會兒,他才回過神來,
咂摸著嘴說:「這是我20年來喝過的最好的茶。」
陸羽又問:「這茶是誰煮的?」
僧人回答:「皎然師傅。」
就這樣,陸羽結識了僧人皎然。
這個皎然,不僅是名僧,
更是唐朝大詩人,
《全唐詩》百分之一的詩都是他寫的。
但他最最出色的絕技,
不是佛學,也不是詩文,
而是他的煮茶之術。
他的煮茶之術,可謂當世第一。
曾寫下著名烹茶之書——《茶訣》。
見到皎然,陸羽立馬跪倒在地:
「請指點我煮茶之術。」
就這樣,陸羽在妙喜寺住了下來。
他教皎然種茶、養茶、識茶,
皎然教他烤茶、做茶、煮茶。
彼此惺惺相惜,成為一生摯友。
在妙喜寺居住的兩年里,
在皎然的點撥與自己的融匯之下,
陸羽不僅首創了做茶之「采、蒸、搗、拍、焙、穿、封」等七大工藝,
更是整理了一系列煮茶秘技。
比如,著名的「三沸理論」: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
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
騰波鼓浪為三沸,
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精通了做茶、煮茶,
陸羽向著茶聖邁出了第三步。
鬥茶圖
07
公元762年,
陸羽與皎然一起外出訪茶,
路過浙江剡中玉真觀附近時,
撞見一位帶髮修行的女道士,
正凄凄慘慘地吟著一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這位流淚吟詩的女道士,
就是唐朝三大女詩人之一的李季蘭。
李季蘭被戀人李放拋棄,
正欲覓棵大樹了結此生,
不料被陸羽與皎然撞破「好事」。
在陸羽與皎然一番開導下,
李季蘭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見李季蘭如此漂亮多才,
陸羽的心旌立馬搖蕩起來。
但李季蘭卻沒看上陸羽,
她看上了丰神俊朗的皎然。
半月後,她寫了一首詩傳情於皎然: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哪知皎然早已將心許給了佛祖,
於是也寫了一首詩婉拒: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李季蘭一看此詩,就此一病不起。
李季蘭
得知李季蘭大病不起,
陸羽便跑過來悉心侍候,
日日為她煎藥煮飯。
整整三月,季蘭方才病癒。
在90天耳鬢廝磨中,
季蘭漸漸愛上了其貌不揚的陸羽。
還專門寫了一首詩傳情達意:
「遙憶江南景物佳,湖清水秀竟風華。
何當共品山泉水,細霧升騰慢著茶?」
哪知天不遂人願,
正當兩人情深深雨蒙蒙之際,
唐代宗李豫的聖旨到了:
「特招才人李季蘭赴京入宮。」
李豫聽聞季蘭才色雙絕,遂動了聖心。
於是就棒打了這對鴛鴦。
季蘭赴京之時,淚流不止,
遂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讀罷此詩,陸羽大病了兩月。
病癒之後,他慨然長嘆:
「罷了罷了,既然天不遂我願,
我也不再苦苦強求了,
這輩子,我就以茶為妻了。」
從此,他決定終生侍茶。
08
陸羽小時候學煮茶時,
智積禪師總喜歡對他說一句話:
「欲品茶,先品水。」
失去李季蘭的陸羽,
便決定嘗遍天下好水。
他在《陸文學自傳》這樣寫道:
「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
四年中,他遍訪大川名山,
然後寫下了著名的「品水論」: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最好,其次為江水和井水。
陸羽又把山水分為泉水、翻騰之水和停滯之水。
飲山水,要揀石隙間流出的泉水。
「溪河急流洶湧翻騰之山水勿食,
久食,令人有頸疾……
又水流於山谷者,停滯不泄,
自潛龍蓄毒於期間,飲煮可決之。」
山中洶湧翻騰的水不能飲用,
用之煮茶,容易得大脖子病。
山中停滯不泄的死水不能飲用,
因為這樣的水飽含病菌。
若要用其煮茶,須先疏導它,
讓其變成活水後,方能飲用。
陸羽制定的這一套「好水」標準,
至今仍被茶人奉為「圭臬」。
陸羽還為天下好水做了一個排行榜,
此榜單,成為後世歷代茶人之美談。你知道陸羽品水有多牛嗎?
唐代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
公元766年,御史李季卿途經揚州時,
想喝一杯陸羽煮的茶。
於是,他找到陸羽說:
「陸君煮茶之術,驚震四方。
而陸君將揚子江中心南零水評為天下第七。
如今你在、水在,
二妙千載一遇,實在難得。
不知陸君可否賜茶一碗?」
陸羽回答:「余理當奉陪品飲。」
李季卿立即派士兵去揚子江中心取水。
士兵取水歸來,陸羽舉勺一嘗後說:
「這雖是揚子江水,但並非中心之南零水。」
士兵立馬大聲爭辯:
「我操舟江中,見者數百,汲水南零,怎敢做假?」
陸羽不說話,將桶中水倒掉一半,
再舉勺一嘗,然後點頭說:
「這才是江心南零之水矣!」
軍士聞聽此言,立馬紅著臉說:
「我取水靠岸時,因小舟顛簸,
桶中水灑掉一半,我怕被責怪,
於是就取了江邊水填之。」
李季卿見狀,立馬舉起大拇指:
「陸君,真乃神人也!」
精通了品水、鑒水後,
陸羽向著茶聖邁出了第四步。陸羽設計的茶具
09
在尋水覓茶中,
陸羽路過蘇州一個大戶人家時,
嗅到了一股淡淡的茶香。
於是走上前問:「可以討碗茶喝嗎?」
守門人就給陸羽倒來一碗茶。
陸羽一喝:「嗯,果然是好茶。」
於是對守門公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陸羽求見。」
此家主人也是一文人,名叫盧仝,
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子孫。
盧仝一聽陸羽求見,說:「快請快請。」
見到陸羽之後,
盧仝便拿出了私藏的「玉帶茶」。
陸羽一品,嘖嘖讚歎:「好茶啊。」
接著,陸羽又說了一句:
「只可惜你未將茶之精華悉數泡出。」
陸羽打開自己攜帶的籃子,
取出一套茶具,然後煮泡起來。
不一會,茶香就氤氳了整個大院。
一院之人聞著香味都圍了過來。
盧仝驚奇不已:「君乃神人也。」
接著,盧仝又說了一句話:
「我空有好茶,卻沒有好茶具也。」
一聽這話,陸羽全身一震。
一個念頭在他腦中油然而生:
「我要設計一整套做茶、煮茶、品茶之器具。」
陸羽設計的茶具
在接下來五年里,
陸羽經過反覆試驗和琢磨,
終於設計出了二十四種茶器:
生火用具4種:風爐、灰承、炭撾、火夾;
煮茶用具3種:鍑(釜)、交床、竹夾;
調茶用具4種:紙囊、碾拂末、羅合、則;
水具4種:水方、漉水囊、瓢、熟盂;
鹽具2種:鹺簋,揭;
飲茶用具2種:碗、札;
藏陳用具3種:畚、都籃、具列;
清潔用具3種:滌方、滓方、巾。
從此,這套茶器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當時,還有一句流行語: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闕一則茶廢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要住城裡,還算個貴族,
卻連喝茶的二十四種器具都不具備,
那你就不要浪費好茶了。
精通與設計了24種茶器後,
陸羽向著茶聖邁出了第五步。
10
公元772年,
大書法家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
在湖州任職期間,他有一宏願:
「我要編撰一本《韻海鏡源》。」
這書,類似於今天的《辭源》。
於是,他盡攬湖州附近名人,
花十年編撰了一部《韻海鏡源》。
這些編委中,排第二的就是陸羽。
在編書過程中,顏真卿對陸羽說:
「任何一門技藝要想傳播久遠,
都必須形成道、形成文化。」
一語點醒夢中人,
於是一個偉大的想法在陸羽腦中誕生了:
「我要寫一部《茶經》,傳播茶道。」
於是藉助編撰《韻海鏡源》的機會,
陸羽閱讀了大量關於茶的知識,
「茶之道」在他腦中逐漸成型,
後來,他在《茶經》里提出了「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強調茶人要「精行儉德」,
以茶養身,以茶養心,以茶養德。
將飲茶提升為精行儉德之道,
陸羽向著茶聖邁出了第六步。
11
隨後,陸羽隱居苕溪,
開始撰寫與完善《茶經》。
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著作,
《茶經》構建了精緻與閑雅的品飲世界。
全書分為十大部分:
茶之源:講述茶之本源與功用。
茶之具:講述各種制茶器具。
茶之造:講述茶的採制之法。
茶之器:講述煮茶、飲茶器皿。
茶之煮:講述煮茶的過程、技藝。
茶之飲:講述飲茶方法、茶品鑒賞。
茶之事:講述中國飲茶的歷史。
茶之出:講述茶葉產地,並品評高下。
茶之略:講述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分完備,何種情況可省略何種。
茶之圖:將採茶、制茶、飲茶等過程繪成圖,以推廣傳播。
公元780年,在皎然的資助下,
《茶經》一書開始公開發行。
此書一問世,便驚震整個大唐。
騷人墨客、王公貴族紛紛私藏之。茶最初不叫茶,叫荼。
古書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
這個荼,就是茶。
茶不是用來品的,
而是用來解毒防病的。
進入農耕生產後,
人們開始將茶葉當菜吃。
《晏子春秋》載:「茗,菜而已。」
再後來,人們開始用茶葉煮食。
謂之「茗粥」或「茗菜」。
到了漢,書中才有了煮茶的記載。
但烹煮飲用,僅限於上流社會。
待至唐朝,煮茶之術雖大有改善,
但烹煮飲用,仍然是上流社會的「玩事」。
直到陸羽的《茶經》問世,
飲茶泡茶方在民間流行開來。
有詩為證:「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
陸羽之前,茶之稱呼五花八門,
叫荼,叫檟,叫蔎,叫茗,叫荈。
陸羽撰寫《茶經》時,
將「荼」減去一橫,發明了「茶」字,
把荼、檟、蔎、茗、荈皆統稱為「茶」,
就此確定了茶的形、音、義,
「茶」之一字從此流傳開來。
陸羽之所以偉大,
在於他把茶從藥用、食用提高到了品用,
在於他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思想,
將飲茶提升成了一種道、一種文化。
煮茶、飲茶由此方才流行於民間,
一步一步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這也是後代將陸羽奉為「茶聖」之緣由。
12
唐代宗李豫特別喜歡喝茶,
聽說智積禪師善於品茶,
「不但能鑒別所喝是什麼茶,
還能分辨沏茶用的水,
而且還能判斷誰是煮茶人。」
李豫不信,便派人將禪師請到宮中。
命宮中煎茶能手煮了一碗上等茶葉,
然後請智識禪師品嘗。
智積禪師輕輕啜了一口後,
就放下了茶碗,再也沒喝第二口。
李豫問:「覺得茶不好嗎?」
智積禪師欠身回答說:
「自從我飲了弟子陸羽煮的茶水後,
再飲別人煎的茶,就淡泊如水了。」
李豫不信陸羽煮茶之術如此高明,
於是立馬派人將陸羽悄悄請到宮中。
陸羽立馬煎煮了一壺好茶,
讓宮女呈與皇上和師傅。
李豫一喝,立馬全身一震,
然後他偷眼觀察禪師的反應。
禪師啜了一口,立馬老淚縱橫,
連聲叫道:「這是羽兒煮的茶。」
李豫見狀,佩服得不得了。
既佩服禪師的品茶之技,
更佩服陸羽的煮茶之術。
於是李豫想把陸羽留在宮中供職,
以指點與培養宮中茶師。
李豫先是授陸羽太子文學之位,
不料遭到陸羽婉拒。
李豫以為陸羽嫌官位太小,
於是又授予陸羽太常寺太祝之位,
結果再次被陸羽婉拒。
陸羽對做官毫無興趣,
他就喜歡徜徉山水之間,
採茶覓泉,評茶品水。
離開皇宮之後,
陸羽寫了那首著名的《六羨歌》,
以表明自己之心志: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幕登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飄然而去,隱居於江西。
開園種茶,做了一個老茶翁。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推薦閱讀:
※年底結婚的多了,聊城老家這些老習俗你知道嗎?
※你肯定不知道!你丟失的健康到底是被誰偷走的?
※教你用納音分辨出歲運吉凶 - UC早知道
※你知道你家的茶几該怎麼擺!
※五步蛇為什麼又叫豬兒蛇,看了被咬人的圖,就知道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