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妍:該如何反思李雙江之子毆人事件

李妍:該如何反思李雙江之子毆人事件
發布時間:2011-09-09 來源:橙網-重慶時報 類型:時事評論
");}

本報評論員  李妍

9月6日晚,北京海淀區西山華府小區門口,一對夫妻在開車剛要拐入小區南門時,因減速遭到後面一輛無牌寶馬司機和一輛牌照為晉O00888的奧迪司機毆打。夫妻頭部被打流血。兩打人者欲逃離被控制。經核實,寶馬司機15歲,無駕照,系歌唱家李雙江之子。(9月8日《新京報》)

無牌寶馬、套牌奧迪、毆打前方減速駕駛車輛夫婦、打人後叫囂「誰敢打110」……這些讓人熟悉的、極具刺激意味的豪車肇事的因子,在被證實打人寶馬司機實乃歌唱家李雙江之子後,開始呈擴散效應般激起一場網路風暴。輿情洶洶,即使在事發當場,肇事的李雙江兒子並未囂張到喊出「我爸是××」,但那種隨意毆人的跋扈,事後蠻橫兇狠的放言,卻足以讓人將之與此前的李剛事件畫上等號。

客觀來說,李雙江之子肇事打人,李雙江就該事件可能並無過錯。動輒將行為判定與身份標誌捆綁一體,並對之展開兇猛追問與撻伐,有時也許並未體現出足夠理性的精神。因為對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而言,青春荷爾蒙衝動、年少輕狂、少不更事,一時腦熱出手打人,能做出這等離譜事的少年,想必不會只是李雙江兒子一人。這就像引發惡性交通事故的,並不一定是非富即貴者,普通家世的人也可能成為肇事者一樣。對一個社會價值觀尚處於成長期的少年而言,這樣的行為本不該與身份標誌捆綁判定,也不能因此對其本人做什麼質的定義。

只是,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凡是好車出事,或者有特殊權力、身份背景的人開車出事,往往會激發社會輿論的猛烈撻伐。網上經常爆出的寶馬車抑或公權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有時即使是很小的擦掛,往往也能引發公眾圍觀,而激起公眾怒火的,也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事後肇事者驕橫跋扈的態度。

在普通公眾心目中,權貴者交通肇事幾乎都因循著這樣一種邏輯:因為擁有權力和金錢這樣顯赫的身份背景,肇事者便擁有一種先天的心理及權力、資本資源優勢,這是他們面對交通事故能夠輕鬆以對甚至口出狂言的根源,而隱藏在背後可能發生的權錢交易,則極有可能讓事件繼續滑向不公的深淵。長期以來,這樣基於身份符號對肇事行為本身的判斷,幾乎快固化成人們對權貴者乃至其後代行為的判定思維定勢。

「養不教父之過」,在諸如「我爸是李剛」之類的公共事件中,這樣的信條成了公眾心理的最佳詮釋。拋開年少輕狂的因素不言,倘若非要剖析此次事件中的身份背景因素,恐怕會發現「我爸並非李剛而是葯慶衛」。比如,李雙江此前在訪談節目中就曾透露自己對兒子有些溺愛:「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孩子總歸學不壞,因為我們所給他的東西都是正面的東西」。而李家好友透露的「前晚事件讓他們很意外,因為印象中李天一挺乖,而且多才多藝」,似乎也足以說明,一個總體上接受著正面家庭教育的少年,可能在青春逆反期,已然在家庭與社會的溺愛中偏離了航道。

比如,拋開打人行為本身,人們首先就想追問的是,那輛套牌的車輛來自何處,為何會發生套牌行為,為何套牌車輛出現多次違章卻仍然在開?為何在車裡會發現模擬衝鋒槍?為何家庭會允許一個還不到駕駛年齡的孩子駕駛自家寶馬?這些問題倘若不能得到回答,李雙江道歉的危機公關恐怕也很難走進公眾心裡。一個年少氣盛的少年可以得到社會原諒,但這些行為背後可能存在的深層權錢交易、財富倫理、公正規則是否經得住拷問等因素,卻不能輕易關上公眾的疑問之門。在這事件中,需要反思的不僅是被捆綁上身份標誌的家庭教育,更需從社會規則對權錢者存在先天傾斜的角度進行反思,沒有這樣的規則教育,一個輕狂少年恐怕就不會背上時代的罪孽,承受紈絝子弟的罵名。


推薦閱讀:

該不該為同事打水?
【經典名言薈萃】748  用寬闊胸懷包容世間人事;以平
如何和一個過度精明的女老闆相處?
浙江衛視人事大調整 「跑男」節目組為什麼動的最多?
盡人事後聽天命

TAG:反思 | 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