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東北三省朝鮮族的海外移民問題初探

一、 前言隨著改革開放,我國東北三省的朝鮮族陸續移居海外,遷入韓國者大約有40萬;光是延邊地區的朝鮮族在1991年至1994年遷入俄羅斯者為3萬多;還有在1995年大約2萬左右的人去了美國、加拿大、中東等地。雖然朝鮮族的海外移民數量相對於我國總體的海外移民數量所佔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國國際遷移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有必要研究和探討有關他們的一些問題,如為什麼出國、出國的方式有哪些、對我國和移居國的影響是什麼以及他們的海外移民活動對我們有哪些啟示等。在我國,研究這一方面的學者並不多,目前為止筆者知道鄭信哲,他在文中較詳細地介紹了龍井市朝鮮族的勞務輸出、出國探親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問題,但並沒有談到他們出國後具體做什麼工作,他們的海外移民對我國和移居國的影響,鄭先生在文中談到了他們的跨國流動的積極意義,並未涉及到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按照國際遷移過程中的「推-拉」理論,就改革開放後朝鮮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徑、他們在移居國的工作以及對我國朝鮮族社會和移居國的影響進行討論。「朝鮮」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國號。李氏王朝歷史500餘年,後即以國號為族名。「朝鮮」的原意是「光明的東方」。朝鮮族作為中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成員,目前總人口大約有200多萬,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人口約佔朝鮮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龍江省的朝鮮族佔25%左右;遼寧省佔11%左右,其餘散居在北京、山東、上海、內蒙古自治區和內地一些城市。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朝鮮族人口約有160萬,其中約有60萬陸續回到了朝鮮。據統計,1949年,東北朝鮮族人口減少到大約有100萬其中53萬聚居在延邊地區。這表明,朝鮮族人已經形成為區別於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的心理素質,也標明十九世紀末期開始形成的我國朝鮮族民族共同體最終得以形成。現代世界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越來越使世界各國成為一個整體,誰都不能孤立於世界之外。對外開放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對歷史經驗的正確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來往越來越密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開放。對外開放使朝鮮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對外開放增強了朝鮮族的開放意識,使朝鮮族地區經濟迅速增長,產業結構趨於合理,經濟總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朝鮮族在對外開放中更新觀念,提高素質,更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人口流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競爭意識得到增強,駕馭市場的能力有了提高;民族教育獲得新的發展,民族文化更加活躍,民族關係和諧發展;增強了朝鮮族的中華民族意識,民族間發展差距縮小,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按照國際遷移的「推-拉」理論及其四個基本要素,朝鮮族的海外遷移過程也具備條件,只是,筆者為了更具體論述朝鮮族海外遷移的原因,所以分為以下幾點。客觀原因:從國際方面看,二戰後,世界分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兩大陣營相互對峙,新中國成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這一方面也是由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不承認和對新中國的封鎖而至,所以在解放後到70年代中國與其它國家的來往並不密切(除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連同周邊國家也很少聯繫。隨著60年代中國與法國建交,70年代中國與美國的建交,80年代末中國與前蘇聯的關係有所緩和,到1979年同我國建交的國家有121個,而到了1999年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則161個,並且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來往越來越密切。很多國家修改一些法案接受中國人民的來訪,如澳大利亞,二戰後的澳大利亞雖允許有色人種部分難民、家庭團聚移民和特殊人才入境。然而直至1958年,澳大利亞政府通過了對非白人入境仍實施歧視和限制的《移民修正法案》,這一歧視到1966年以頒布新的移民法才告取消。1976年,中澳兩國政府簽訂《關於中國公民來澳團聚和探親問題》的文件,為中國公民赴澳定居和探親提供了方便,僑眷移民入境者逐漸增加。也有一些國家簡化中國人入境的手續,如韓國等,為中國人的移居海外提供了客觀的條件。以朝鮮族移民韓國為例。由於在帝國主義的冷戰戰略下中國和韓國分屬不同的陣營,兩國之間互不承認,也不交往。隨著尼克松訪華和中美邦交正常化,相互隔絕的中國和韓國以現實主義的態度看待對方。80年代兩國根據各自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和條件,調整外交政策,中國則實施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有利的國際環境下,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中韓建交後,雙方人員的往來大幅度增加,韓國為推進民間交流採取了重大措施,即不再把中國列為特定國家,簡化了中國公民赴韓、訪韓的手續。建交前,甚至在建交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公民訪韓的手續十分繁雜,除了本人的有效證件,還必須由單位簽發證明,證明訪問者在單位的身份,擔保訪問者回單位工作,不滯留在韓國等。取消了中韓建交後,為適應雙邊關係發展的需要,均在對方國家增設了總領事館。這樣就方便了雙方人員的簽證問題。同時,中韓開通了海運和航道,特別是94年12月簽訂的航空協定,開闢直通航線,為擴大兩國人員往來提供了交通方便。從國內方面看,解放後由於我國長期錯誤地認為階級矛盾是主要矛盾,66年到76年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加上解放前基礎薄弱,到70年代末我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以來,不少外國企業進入我國,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使不少中國人去發達的國家學習或「淘金」。交通運輸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航海技術不斷提高,加上航空運輸,以前需要十來天、甚至幾個月的旅途現在只需若干小時即可到達。還有電報、電話、傳真、衛星廣播、網際網路,信息靈通,接觸頻繁,為海外移民提供了方便。經濟、語言文化方面:朝鮮族在語言上與朝鮮、韓國相通,所以朝鮮族出國首先會選擇去朝鮮或韓國。由於朝鮮經濟相對落後,只有去探親的人,而且多數為短期的旅行,本文就不做討論了。在隨著中韓兩國的正式建交和往來後,韓國作為二戰後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國家,成為朝鮮族主要的移居國。在朝鮮族訪韓的初期(也就是70年代末),韓國只允許在韓國有親戚關係且50歲以上的老人進入韓國,而到韓國的這些老人都帶著中藥或補品如:人蔘、熊膽、鹿茸、麝香、牛黃、白蛇等(一是用於禮物,二是想掙一些路費)結果收入不菲,如30厘米的白蛇能賣700~800萬韓幣(相當於人民幣5~6萬元),來源於經濟上誘惑和對親人思念,朝鮮族千方百計地尋找韓國親戚,並聯繫他們,因為去韓國只有以商貿或親屬訪問才可以進入。二、出國的方式和途徑最初去韓國主要是以親屬訪問,而隨著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和我國農村勞動力的過剩,加上韓國勞動力的不足,大量的朝鮮族以勞務輸出的方式去了韓國。除了勞務輸出,還有出國探親和締結涉外婚姻、留學等幾種,當然還有一些人偷渡過去或以觀光為名出國之後,非法滯留在國外。主要輸入國是韓國,(下面主要以韓國為例)還有一些人去日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一)勞務輸出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人們不但可以出國,而且有關部門還組織人們出國幹活掙錢。這一巨大的變化無疑是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各級政府在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任務,引導群眾致富。勞務輸出作為一條致富之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起來的。朝鮮族勞務輸出是從80年代末開始的。勞務輸出的主要國家是韓國以及韓國在海外的企業,剛開始只能到韓國在美國塞班島上的服裝廠,在中東承包的建築工程,在非洲沿海的捕魚船隊等地工作。此外,還有去俄羅斯養熊和種地的,但人數都不多。中韓建交後,中國外經貿部批准或推薦了數十家公司直接與韓國政府委任的韓國中小企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簽訂勞務輸出合同。現有十多家中國的公司派出勞務人員在韓國工作,人數達兩萬餘人。大部分是朝鮮族。勞務輸出人員出國後所從事的職業包括建築、紡織、服裝加工、電器製造、捕魚,等等。在這些職業中,有些是重體力勞動,是朝鮮族在國內擇業時很少選擇的。使他們克服傳統擇業觀念的,顯然是勞務輸出可以掙得的豐厚收入。勞務輸出人員的構成,從原來的職業上看,勞務輸出人員主要由兩部分人構成:一部分是城裡效益較差的企業的職工;另一部分則是農民,他們多來自離城較近、信息較靈的農村。據介紹,這兩部分人大體上各佔一半。原企業職工都有一定的技能,而農民又具有吃苦耐勞的品德,他們都很愛外方的歡迎。從民族構成看,勞務人員中朝鮮族占絕大多數,這與他們同韓國人在語言上的相通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近年來,也出現了一種新的傾向,即韓國方面也開始有意招收一部分漢族人去韓國打工,因為他們語言不通,不易「跳槽」。(參見表一)但有些勞務人員到國外之所以「跳槽」,是因為他們感到所得的工資與當地工資水平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干同樣的活掙得卻比人家少,心裡很不平衡。如果能夠減少勞務輸出工作中的中間環節,對待他們與韓國勞動者一樣的待遇,能有效地減少「跳槽」事件的發生。勞務人員的平均月工資是599,000韓幣(相當於人民幣4000元),而「跳槽」後成為非法滯留者的工資是829,000韓幣(相當於人民幣6000元)。在男女比例上,起初時由於勞務輸出主要是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勞務人員大多都是中青年男性。但近年來,輕紡、服裝、電器等行業也相繼來招工,且多要女工,因此,在延邊地區,女性在勞務人員中的比例迅速增加,現已超過一半以上,並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女性勞務人員的主要職業是紡織、服裝加工。在年齡結構上,勞務輸出人員最初多是30歲以上的中青年。現在,隨著女性的不斷增多,年齡也趨於年輕,18至20歲的年輕人佔了勞務輸出人員的大部分。在文化程度上,勞務輸出人員基本上都是初高中畢業生,但專業知識仍顯不足。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去韓國當漢語教師、當翻譯的知識分子的勞務輸出。表一:中國漢族、中國朝鮮族遷入韓國單位:人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漢族 9338 25215 44188 45187 40011 49525 62055 68871 77219朝鮮族 12227 22605 19605 22544 17780資料:韓國《法務部出入口管理統計年報》各年度(二)出國探親1978年中國同意居住在本國的韓僑返回韓國探親、訪友和定居。1984年中韓雙方允許公民到對方探親,朝鮮族赴韓探親和定居的人數大大增加,8月底,共有400多的朝鮮族獲准到韓定居(204人)或探親(240人)。探親者一般都帶中國名貴的中草藥和補品,一部分用以禮物,另一部分則在韓國以高價出售。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去韓國探親的朝鮮族大多以賣中藥和補品而發了財,帶去的中藥和補品有強心劑、健腎丸、牛黃清心丸、樟腦球、肝臟葯、醫藥材、等等,一天可掙5—10萬元韓幣(相當於人民幣350—850元)。他們還從中國偷偷帶出人蔘、熊膽、鹿茸、麝香、牛黃、白蛇去賣,獲得2至5倍的利潤。但隨著朝鮮族大量赴韓和賣假藥的出現,風靡一時的探親兼賣葯從1994年開始冷清,現在偶爾能在漢城的地鐵站看到賣中藥的朝鮮族。但以出國探親的方式赴韓的朝鮮族還是有增無減,如果說80年代出國探親是由於在感情上的需要,那麼,到了90年代經濟上的功能成為主要原因。他們以探親為由進入韓國之後,大多不按規定時間離境而滯留在韓國打工,所以越來越多的韓國人不願意邀請朝鮮族來韓探親。(三)締結涉外婚姻在朝鮮族與韓國的頻繁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之間的國際婚姻迅速發展起來。(表二)到1998年3月末朝鮮族女性改為韓國國籍者為30349人。為了取得韓國國籍和在韓國找到工作,朝鮮族姑娘找一些比她本人大好幾歲甚至十幾歲的韓國農村男青年或在城市裡的低層勞動者。也有城市裡離過婚的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朝鮮族女性嫁到韓國。據統計婚後絕大部分移民在韓國,她們居住在城市或周圍的為70%,農村為28%,漁村為2%,也就是說朝鮮族姑娘與韓國城市裡低收入者結婚為多。在中韓國際婚姻現狀中我們發現,至今一起生活的佔92.2%,離婚或逃婚佔7.5%,分居佔0.3%。雖然絕大多數維持婚姻關係,但考慮結婚時間的話離婚或逃婚的比例也相當高。韓國外務部的一位官員說:「92年建交以前不過數十件的韓中兩國的國際婚姻,到95年增至76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朝鮮族為了獲取我國國籍而通過中介人締結偽造婚姻,因此我們正研究防治對策」。偽造婚姻是指婚姻雙方以賺錢為目的而締結的婚姻。韓國有些男子為了掙錢,為朝鮮族女性提供移民韓國的便利,即雙方達成某種協議。還有少數朝鮮族女性嫁到韓國以後,為了掙錢,以回國探親為名,到故鄉招集想嫁到韓國去的姑娘,介紹給韓國男性。介紹一人可賺8000—2萬多元的介紹費。也有與韓國婚姻介紹所合作進行的。中韓締結國際婚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重要條件,就是朝鮮族父母也能夠去韓國掙錢回來,他們以參加女兒婚禮為名進入韓國,逾期不歸,非法滯留。1993—1995年共有6773名朝鮮族父母參加在韓國舉行的女兒婚禮,到期返回的只有688人,非法滯留者達6085人,這就是說90%的父母成了非法滯留者。以締結國際婚姻的方式進入韓國的朝鮮族女性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224人 1463人 1995人 7693人(四)留學朝鮮族留學的主要國家是日本,還有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人員主要是高中畢業、大學畢業或剛參加工作不久者,選擇去日本留學是因為:一是他們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去韓國打工有點屈;二是在日本工作工資比韓國高;三是可以學習日語,回國後還可以到國內企業當翻譯。所以去日本留學的朝鮮族大多是自費的,是半工半讀的。他們通過中介去的比較多。也有例外,比如在國內有些大學跟日本大學聯誼,派中國學生去日本留學,其中就有朝鮮族大學生。朝鮮族學生去韓國留學主要通過大學,比如,延邊科技大學每年都派優秀的學生到韓國學習,其中朝鮮族學生佔大多數,有的學生回國之後,深受韓國學校的影響,繼續深造。如2000年畢業於延邊科技大學的某一朝鮮族男生,在校期間留學過韓國,大學畢業一年後考入美國某一大學讀MBA。留學人員在移居國大多守法、勤奮、用功,回國後為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五)非法由於物質上的誘惑,有些朝鮮族採取非法的手段達到海外移民的目的,如偷渡、假護照、假結婚等。朝鮮族從威海、青島,大連等地由蛇頭組織乘船秘密遷入韓國,每人為偷渡交給蛇頭的費用為2—3萬元人民幣,據公安部統計,1995年在遼寧、山東、江蘇省拘捕了密謀偷渡韓國者有1947人。假護照是指某些朝鮮族利用韓國已故人的名字,在中國辦簽證而出國,還有些地方朝鮮族利用偏僻農村的漢族人的名字出國,因為朝鮮族本身不好籤證。正因為非法進入韓國,所以有的非法勞工也得不到很好的安排和法律上的援助。三、朝鮮族海外移民對朝鮮族社會和韓國的影響對我國朝鮮族社會的影響:朝鮮族的「韓流」,在朝鮮族社會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視野拓展、走向國際化;中華民族情結加深,他們因生在中國而感到自豪;更加愛國、嚮往祖國;更加熱情地投身到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過度消費、家庭破裂、子女教育、農村男青年結婚等問題。過度消費:延吉市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州府,是我國朝鮮族政治、經濟、文化最集中的城市,隨著在國外掙錢回國的人的增加,延吉市起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延吉市有200多家的茶座、練歌廳、夜總會、酒吧、按摩桑拿浴等娛樂場所,按人均可說是我國最高的消費城市。有些朝鮮族在韓國打工一年後回國,買一輛計程車讓妻子白天出車,晚上自己出來掙錢,在韓國打工時間稍長的人回國後,就可開茶座、練歌廳,兩年以上的人可在中國開夜總會等比較大一點的娛樂場所。其實朝鮮族海外移民初期,在韓國賣中藥的朝鮮族回國後,可以創辦相當規模的企業,如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鮮族農民企業家,在韓國打工回國後,與韓國合作開一家果仁廠,專門把優質的松仔出口日本、韓國等地,不僅自己掙錢,還給家鄉的婦女提供了第二副業(因為優質的松仔需要手巧的婦女來挑選)。在梅河口市的幾個朝鮮族村有不少類似的鄉鎮企業,為梅河口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家庭問題:隨著「韓流」,朝鮮族家庭的離婚率也逐年增加,特別是在夫妻一方出國掙錢回國的情況下更加嚴重,即使回國後一起生活的他們中也流行一種話:「過去的就不要過問」。傳統上朝鮮族是比較注重家庭和睦和團結的,具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但在「韓流」的衝擊下,回國的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在國外辛苦掙錢是為了家庭,所以家裡人都應唯他是寶;在家裡帶孩子的妻子(丈夫)或老人也認為出國掙錢不容易,久而久之本人回國後形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夫妻感情淡化,也淡薄了尊老愛幼的傳統。子女教育問題:朝鮮族的教育水平在全國居於首位。據1987年的統計,在全國每1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的佔767人,少數民族平均佔468人,而朝鮮族是2314人。但近年來,由於朝鮮族的海外移民和低出生率朝鮮族的教育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如遼寧省某朝鮮族小學在15年前有150名的學生,但現在只有45名。吉林省梅河口市的附近幾個朝鮮族村的小學由於學生越來越少,合併到市裡的朝鮮族中心小學中去。延邊自治州的朝鮮族小學在1985年有419個,到1995年減到177個,中學從118個減到49個。不僅人數減少,也不像以前那麼重視教育了,特別是父母出國在外的學生因為沒有家長的約束,我行我素,學習成績比其他學生下降得多,朝鮮族中學的老師們也反映父母在外的學生不好管理。婚姻問題:據統計每年有7000——8000人的朝鮮族婦女嫁到韓國,其中除了年齡稍大的婦女以外,大部分是年輕的姑娘。年齡稍大的婦女一般是離過婚、工資又不高、所以嫁到韓國掙錢寄給自己的孩子;年輕的姑娘一般是由家長包辦,她們通常是農村的或城市裡的低收入者、沒工作者,她們的文化水平是小學或初中。這種涉外婚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因家裡貧窮而娶不到媳婦的韓國男子(因為在韓國傳統上結婚以後,媳婦是通常不上班、而是在家裡相夫教子,所以韓國女孩子在擇偶時注重男子收入多不多,家庭條件好不好等),但是以前韓國男子婚姻問題轉嫁到朝鮮族男青年身上,家裡貧窮的、沒有工作的或沒有學歷的朝鮮族男青年找不到對象,特別是農村朝鮮族男青年的婚姻問題成了讓人擔憂的地步,因為朝鮮族姑娘要麼就是嫁到韓國,要麼就是去北京、青島、大連、深圳、秦皇島,威海等地打工不回來,她們寧願打工也不願回到農村結婚,結婚也首先考慮嫁給韓國人。這樣朝鮮族男青年年齡越來越大,有的找漢族姑娘,以前朝鮮族絕對是在同民族中找終身伴侶,即使自己願意,家長是絕不允許與其他民族通婚的。但自從「韓流」以後,與漢族通婚的比例越來越高,家裡也是默許。這種通婚也促進了朝鮮族與漢族之間的同化。上當受騙:由於有些朝鮮族海外移民心切,但遷入韓國並非容易,上當受騙現象越來越嚴重。以邀請函、結婚、勞務、旅遊觀光為理由直接和間接上當受騙的朝鮮族達幾十萬人。特別是勞務輸出,因為它規模較大、人數又多,所以上當受騙的人數多、金額也大。如在1995年因勞務輸出上當受騙的朝鮮族有5300人,受騙金額達1530萬人民幣(約為15億3000萬韓幣)。據統計,曾經在延吉市,由於海外移民,每三家就有一家上當受騙過;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鮮族光是在1994年至1995年間上當受騙過三次,金額達數十萬,家破人亡。詐騙人不僅有出國過的朝鮮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韓國人,朝鮮族和韓國人聯手詐騙,從他們的親人入手,宣傳的比較「真實」,加上有些朝鮮族認為只要出國就能賺錢,所以盲目相信他們,以至在財產上、精神上受到傷害。對未出過國的朝鮮族的影響:這種影響來自移民的親友和後代,也來自他們的社區因鄰居遷出而發生的變化。由於從90年代初開始的韓國熱,所以沒有出國過的國內的朝鮮族,會更加努力工作,拚命掙錢,或者是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中來。因為在國內工資相對不高,所以只能是付出更多,才能不落後於出國者。對韓國的影響:據1998年末韓國方面的統計,居住在韓國的外國勞動者有154000多人,其中朝鮮族勞動者約為45000多人,合法的研修生約10000人,其餘的35000人為非法居住。朝鮮族遷入韓國不僅解決了韓國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還有效地解決了韓國貧窮男青年的婚姻問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不法分子利用朝鮮族急於進入韓國的心態,進行非法活動,如偽造護照,詐騙等。而其中不乏出現韓國人和中國人合作進行的國際詐騙活動。另一方面,由於非法進入韓國或超過滯留期間而繼續留在韓國的朝鮮族大有人在,所以難免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如出現韓國老闆拖欠非法滯留的朝鮮族的工資,朝鮮族又無法申斥,往往會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於犯罪。再一點,朝鮮族做一些韓國工人不願意乾的粗活、臟活,間接地助長了韓國人的懶惰性。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有些韓國人認為他們失業是因為朝鮮族的遷入,還有些人認為韓國犯罪率上升也是因為朝鮮族,其實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失業的根本原因不是由朝鮮族的遷入造成,大部分的朝鮮族雖然非法滯留在韓國,但大部分守法又勤勞,不應該因一小部分的不法分子來否定朝鮮族在韓國所做的貢獻。四、結論計不完全統計在韓國移居過的朝鮮族有近30萬人,這表明總人口200多萬的朝鮮族中有七分之一的人去過或正居住在韓國,如果到朝鮮族聚居的每個鎮、鄉、村實地調查的話會更多。如原籍屬於慶尚道出身的黑龍江省海林市的朝鮮族成人中,有89%的人去過韓國,少至一次多則好幾次。再如吉林省梅河口市的某一朝鮮族村的總人口約為1600多人,而去過韓國的約為300多人;遼寧省的某一朝鮮族村可以說家家戶戶有一人去韓國遠洋漁船工作過。朝鮮族的海外移民只要有經濟利益就不會停止,海外移民的方向不僅是韓國,會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朝鮮族出國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是移居國的本地工人不肯從事的低報酬、不穩定、沒技術、太危險、丟人現眼的工作。在韓國,男勞動者一般在建築工地上幹活或做水電工,女勞動者一般從事飯店和賓館的服務員、家庭保姆、洗衣店等服務性工作;在日本,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做幾份工作:刷盤子、當服務員、打掃衛生、家庭保姆、送快餐等;在俄羅斯,朝鮮族一般從事小吃生意或服裝買賣。在移居國有文化的人則做一些文職工作,如在韓國,畢業於某師範大學的朝鮮族李某在漢城某語言學校教漢語,每月收入為8000—10000元人民幣,有的在韓國做漢語家庭教師,收入不菲,也有的朝鮮族在韓國的大公司當秘書。出國並不是朝鮮族的長久之計,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示,避免和消除出國所帶來的弊端(如高消費、家庭破裂、子女教育問題等),而不是任其他們回國之後揮霍、或者開高消費場所(如練歌廳、荼吧、夜總會等),間接導致該城市的過度消費現象。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投資到生產領域或使他們再就業,同時也應該重視教育問題,朝鮮族的興旺發達不僅靠中青年人更是要依靠下一代。另一方面朝鮮族應該繼續堅持和發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這是每一個朝鮮族應具備的素質。
推薦閱讀:

中國史上最開放的朝代 當街叫賣御女術(68)
中國女性服飾百年變遷史:從禁錮走向開放[組圖]--2
習仲勛在廣東:嚴峻時刻履職 力倡放權促改革開放
以色列將向中國開放十年簽證!但是簽了以色列簽證,將有這麼多國家拒絕你入境!慎重!
帶刺的玫瑰,曖昧地開放

TAG:移民 | 東北 | 朝鮮 | 改革 | 海外 | 問題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