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的醫學養生思想,佛教網

陶弘景的醫學養生思想0

陶弘景在醫藥養生領域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其豐富的醫藥養生思想集中體現在《養性延命錄》一書中。

《養性延命錄》是陶弘景系統總結歸納前人養生理論和方法而撰集的一部重要道教養生著作。是書收入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題為華陽陶隱居集。卷首有序一則,對此書編撰的緣起作了說明: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余因止觀微暇,聊復披覽《養生要集》。其集乃彥、張湛、道林之徒,翟平、黃山之輩,成是好事英奇,志在寶育。或鳩集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得采彭鏗老君長齡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及招損於後患。諸本先皆記錄,今略取要法,刪棄繁蕪,類聚篇題,分為上下兩卷,卷有三篇,號為《養性延命錄》。

《養性延命錄》不但具有版本學、文獻學方面的價值,而且具有醫學養生學方面的重要意義。其中所總結闡發的道教醫學養生思想在道教醫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積極作用。

首先,陶弘景認為養生即是修道。他在《養性延命錄》中引經據典,從貴人重生的道教生命哲學現出發,反覆論述了養生在修道中的意義和必要性,強調養生與修道是統一的,即所謂「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必須做到「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這種將養生與修道視為一體的思想對道教影響甚深,為道教確立「生道合一」的基本教理奠定了基礎。

其次,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還突出強調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積極預防養生思想。書中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很多:

仙經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腎惜,故虛損生也。

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泆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陶弘景高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生命哲學大旗,認為人之夭壽、性命長短操之在我。修道之人如果平時能加強身心修養,注重生活禁忌,善於運用各種手段、方法進行調整,就能使身心處於健康狀態,防止疾患萌生。關於具體的預防疾病措施,陶弘景總結道:

若能游心虛靜,息慮無為,服元氣於子後時,導引子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

陶弘景認為對疾病的預防要從身心兩個方面入手,綜合地採用存神、服氣、導引按摩、服餌、食療、房中等手段。卷上「教誡篇第一」還引張湛養生著作,將養生法則歸納為十大要,即「一曰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陶弘景所提煉出的這一整套養生理法,具有養神與鍊形並重、形神兼養的特點,是對以往道教養生經驗和思想的概括和總結,為道教最終形成性命雙修、動靜結合、合修眾術的醫學養生模式打下了理論基石。唐代著名道醫孫思邈就將上述養生大要刊載於其不朽醫著《備急千金要方》中,成為醫道兩家奉行的養生要則。

第三,講求飲食衛生、起居宜禁的養生思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飲食是否合理、得當直接關係到個體生命質量的高低。道教養生家歷來重視飲食調養和飲食衛生之道,陶弘景謂:「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合理調配飲食有益身心健康,而暴飲暴食則損人年命。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特立「食誡篇」來闡述飲食衛生之道,如雲「養性之道不欲抱食便卧及終日久坐,皆損壽也」。強調食畢當行中庭以助消化;「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飢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上先渴而飲也」。指出不得暴飲暴食;「凡食先欲得食熟食,次食溫暖食,次冷食」。表明飲食要注意冷暖適中「,熱食傷骨,冷食傷藏,熱物灼膚,冷物痛齒」。故飲食須冷暖適宜。「食誡篇」還指出飲食衛生要做到勿食生冷不法之物,謹和酸、咸、甘、苦、辛五味等,注意「飽食勿大語」、「飽食勿沐發」、「酒後勿當風」等等飲食禁忌。

道教養生學的一個基本思想是「養生以不傷為本」,故道門對養生禁忌十分重視。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卷十三《極言》中就談到傷身的十種行為,如喜怒過差、汲汲所欲、寢息失時、久談言笑等。陶弘景繼承了這一養生思想,認為之所以會傷生害體,主要是不知宜禁,過用而傷生。他在《雜誡忌禳害祈善篇》中對日常生活起居養生禁忌作了較全面闡述,云:

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凡遠思強健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怒過差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熱失節傷人,陰陽不交傷人……

陶弘景認為養生的關鍵在於「避眾傷之事」,眾傷之事包括大樂、大愁、多視、多睡、貪美食、夫婦同沐、大汗勿脫衣、新沐當風、久忍小便、夜卧覆頭等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對這些傷身害體之事的認知和規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日常養生禁忌。《養性延命錄》中所總結的養生禁忌多是攝生、護生的經驗之談,值得當今社會人們的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借鑒。

第四,服氣療病的自然療法思想。服氣,也稱食氣、行氣,是道教徒常用的一種養生保健手段。在道教者看來,氣對人體十分重要,「氣者,體之充也」。氣是生命之本,人體所內蘊的生命之道也與氣密切相關。「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人體之氣與天地之氣是貫通的,如果能通過吐故納新的呼吸鍛煉,呼出體內濁氣,吸納天地自然之清氣,便可獲得補益,健生益壽。《養性延命錄》謂:「鼻納氣為生,口吐氣為死。」所以「食生吐死可以長存」,這就是道教之所以熱衷「服氣」鍛煉的緣由。道教在繼承古代服氣吐納術的基礎上,創製出許多內煉行氣功法。道教認為,行氣功法不但在人體無病時可用於養生保健,而且在人體生病還可用於攻治眾病。這種服氣療病的思想首次在《養性延命錄》中得到系統闡述。陶弘景在「服氣療病篇」中認為,人體生命質量的高低不僅與體內元氣是否充沛有關,而且與體內氣機是否調暢有直接關係。如果體內氣機不暢「,氣有結滯不得空流或致發瘡」,氣機逆亂則會導致百脈閉,百脈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生病」。所以服氣內煉中可以配合閉息運氣來疏淤通滯,調暢氣機,達到愈病效果。《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云:

常閉氣納息,從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藏、四肢至於發端,皆令所在覺其氣雲行體中,起於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真神,不須針葯灸刺。

道教的服氣療病法不同於湯藥、針灸治病手段,完全依靠呼吸引導、閉息運氣來調動人體真氣,不藉助外來藥物、針刺,是一種自然療法。

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氣)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輒周身則解矣。

行氣治病的關鍵一點是「以意領氣」,即專意注念人體病灶,行氣攻之。道教在長期的服氣內煉實踐活動中還總結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六字氣治病法,這一簡易有效的治病功法首載於《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中,極具醫學養生價值。茲摘錄如下: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心藏病者,體有冷熱,呼吹二氣出之,肺藏病者,胸背脹滿,噓氣出之;脾藏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痛悶,唏氣出之;肝藏病者,眼痛愁憂不樂,呵氣出之。

六字氣治病法主要是採用默念六字字音進行呼吸練習,用以調整內臟功能和通經活絡。這一養生治病方法為後世所重視,成為人們日常進行養生健體的一種手段。

道教徒在進行服氣內煉過程中常常要配合以導引、按摩,故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又別立《導引按摩篇》。陶弘景肯定了導引按摩所具有的自然醫療特色,云:「又有法。安坐,未食前自按摩。以兩手相叉,伸臂股導引諸脈,勝如湯藥。」陶弘景指出導引按摩能調利筋骨,流通營衛,宣導氣血,扶正祛邪,故可消未起之患,滅未病之疾。

特別值得大書一筆的是,《養性延命錄》卷下首次完整記載了漢代方士華佗所創的五禽戲導引功,十分珍貴。文中並指出五禽戲可以「消谷氣,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養性延命錄》所載五禽戲套路是目前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五禽戲養生功的最初藍本,意義非同小可。

第五,「御女損益」的房中養生思想。性行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道教從道法自然的角度,反對強行禁慾和過度的縱慾,主張通過適度的房事生活來養生。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御女損益篇》中就從損與益兩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房事生活與養生健體的關係,其中蘊涵了豐富的道教性醫學思想。

首先,陶弘景認為男女兩性性生活符合天地陰陽和合之道,故不可強行禁慾、絕欲。云:「男不欲無女,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有強鬱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陶弘景指出強行禁慾不僅違背自然之理,有悖人性,而且從醫學和養生學角度來看,強行禁慾會造成漏精尿濁,輕者傷身生疾,重者早夭病亡。

其次,陶弘景指出男女和合又不可放縱無度,要「節宣其道」,做到節慾保精以養生。

凡養生要在愛精,若能一日再施精,一歲二十四氣施精,皆得壽百二十歲。

姦淫所以使人不壽者,非是鬼神所為也。直由用意俗猥……竭力無厭,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驚狂消渴,或癲痴惡瘡,為失精之故。

道教養生家在房事養生方面的一個最基本指導思想就是節慾保精。房事生活要有利於養生健體,貴在有「節」,無節制的縱慾去耗費人體內的元精即腎精,傷人元氣,伐人年命。因為人之元精是生命三大要素之一,「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凡精少則病,精盡則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所以陶弘景從寶精養生的角度又主張房事生活要有節制,這種節慾養生的思想符合現代醫學理論。

複次,陶弘景明確提出房事養生的關鍵在於興利除弊,故要注重性衛生之道,講求房中禁忌和方法。陶弘景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健康的性生活,不僅為人類所必須,而且只要處理得當,還能有利於男女雙方的身心健康。但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性衛生和性心理,不懂得房中宜忌,圖一時之快,魯莽行事,往往會造成人為損傷。陶弘景在《御女損益篇》中以大量篇幅闡述了房中宜禁和方法。例如指出:「交接尤禁醉飽,大忌,損人百倍。」「欲小便忍之以交接,令人得淋病或小便難,莖中痛。」「大恚怒後交接,令人發癰疽。」書中還指出房事生活要避開大寒、大熱、大風等氣候異常變化之日(天忌),不要在人的情緒沮喪、低落、恐懼之時進行(人忌),要選擇環境優雅的場所(地忌),並講求一定的房中技巧。這些房事養生思想與現代性醫學、性衛生學的基本觀點不謀而合,值得認真研究整理,以造福人類社會。


推薦閱讀:

肝膽排毒不好,吃什麼促進排毒?
白露防秋燥,來一道潤肺益氣的"紅酒雪梨"吧
老中醫祖傳十個養腎絕招
2016年11月9日早讀
 文件夾【養生保健】

TAG:醫學 | 養生 | 思想 | 佛教 | 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