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想課堂的六個要素

在我看來,理想課堂應該有這樣的六個要素:有人、有本、有情、有智、有法、有效。

有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做到心中有人

首先,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愛孩子,尤其是那些「跟不上隊伍」的孩子。

教師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把人的發展、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這裡的人,主要指我們的學生。

不管所教學科有多麼的不同,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都是正確的。「心中有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確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學生的遺傳基因、家庭教育乃至社會成長環境都不一樣,而老師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不管學生是什麼樣,你都應該讓學生體驗到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每一個人又都是重要的,老師應該讓學生有這種感覺,有這種自信。

正如我們常說的,好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就是說學生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能去展現自己內心世界,從而勇於表現自我。如果沒有一個寬鬆的氛圍,孩子是不敢表現自己的。

比如當老師問學生:這道題這麼做對嗎?這個時候老師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可能是根據你的語氣來回答問題的,有的時候其實低年級的孩子,他完全不用思考,只是根據你聲調的高低、表情的變化來猜測答案的對錯。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學生長期被學校教育馴化成聽話的工具,久而久之,孩子會循著老師的口氣、投教師所好發表意見,而不是琢磨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孩子是需要老師培養個性和尊嚴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要發自內心的愛孩子。

發自內心的愛孩子需要什麼?需要的是你能公正地去處理問題,公正地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認知,包容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差生,我們口中所謂的「跟不上」的孩子。

在如今的課堂中,尤其是公開課,老師往往傾向於叫那些積極的、學習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可是你會發現,現實的課堂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誰最需要你?往往是那些「差一點」的孩子才最需要你。

我覺得我們的學生可以簡單分為這樣幾種:

第一種:可以和你並肩走的孩子,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走在你的前面。你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的知識領域比你還要寬廣;第二種則是需要領著走的學生,需要點撥和指導;第三種則是需要老師抱著走的學生,給予他更多的關照和切實的幫助,離了老師他可能寸步難行。

往往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有意忽略那些「表現不太好」的孩子,而將機會全部留給那些一直以來都很優秀的學生,這樣的做法會導致一個什麼結果?就是原本不會的孩子通過一堂課的學習還是什麼也沒有掌握,而那些優秀的學生是自己本來就已經掌握了,而不是被老師教會的,兩類孩子誰也沒有因為一堂課的學習而得到成長,那我們的課堂還有什麼意義?

這是我們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老師只關注那些能夠跟他配合的孩子。「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誰都會說,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卻沒有體現,這是自欺欺人,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一次我到外地去上課,課後一個孩子來找我簽名,我問她你希望我給你寫點什麼啊?她想了半天說,「我是班長,我希望您寫:你們班今天配合得很好」。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內心是很難過的,當時我就在想,我們的學生到課堂里來,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是在揣摩老師的心思,迎合老師,配合老師,這才叫完成任務。

老師是靠學生的配合來完成教學任務,完全是本末倒置,大家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而好的課堂是什麼?是老師能夠關注到孩子的需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策略。

我曾經講過一節課《手術台就是陣地》,當時我問學生知道白求恩是誰嗎?提問之後,只有幾個人舉手。大家可以想一想,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不知道白求恩是誰這可能是不正常的,但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很正常的。

於是我接下來又問學生誰知道關於白求恩的一些情況,這時一個孩子說:「白求恩是個大夫。」因為他說對了,所以我立即肯定了他;之後另一個孩子補充說:「白求恩是個英國人。」

當時聽課的老師就發出了不自覺的笑聲。我們都知道這個笑聲沒有譏諷的意思,但是對於在公開課上回答問題的孩子來說,確實十分有壓力。因為什麼?因為在公開課之前,老師往往會千叮嚀萬囑咐孩子要好好表現,老師會這樣說:「你不僅代表咱們班,代表咱們年級,代表咱們學校。」

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從學生髮展需要來看,應該怎麼做呢?

我對孩子說:「你說的是對的,至少你告訴了我們白求恩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但是老師要告訴你,白求恩並非來自英國,而是加拿大。」

這樣不僅消除了孩子的緊張和壓力,而且也從一個合適的角度告知了學生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們說,在課堂上,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把每一個孩子的需求都看在眼裡,放在心上。

當看到一個孩子皺起眉頭,身為老師的你就要意識到是不是學生沒有理解我剛剛提出的問題,我是不是要嘗試改變一種提問的方式;當看到一個學生在提問後迅速地舉起手,你就要馬上意識到這樣的學生可能很愛表現,但答案不一定靠譜;而有的孩子呢,想了一會,雖然有點猶豫,但最終還是很堅定地舉起了手,你就要知道這樣的學生通常是很慎重的,自尊心強,他往往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聽名師上課,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很輕鬆,遊刃有餘,但其實名師輕鬆的背後一定是緊張的。這裡的緊張不是哆嗦、害怕,而是他全身心投入在課堂中的那種狀態,眼睛看著每一個孩子的表情,耳朵聽著每一個孩子的聲音,心裡想著如何對不同的孩子做出積極的、客觀的、有意義的評價,這就叫用孩子所需要的方式愛孩子。

我現在身為一名教研員,常常到學校里聽課。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我們老師關心的、落實的,跟我們所期待的,口頭上說的那些先進的、前瞻的理念不符合。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因材施教?又有多少老師能真正地去關心有特別需求的學生?

其實,孩子對老師的要求真的很低。有一部電影叫《求求你表揚我》,人的內心深處是多麼渴望被人欣賞,被人讚美啊!更何況是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師能喜歡他,能看到他的閃光點,所以我覺得當老師,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和境界,你的學科教學是搞不好的。

有的時候,我們在校園裡看到的老師都笑容可掬,都溫暖如春,但是關起門來,呈現的往往是另一副面孔。大家想一想,我們擺在學生面前的如果是這樣一副善變的教育者的面孔,學生怎麼看教育?怎麼看教師?怎麼看待所處的社會?

教育是從孩子出生的一剎那就開始了,學校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為這裡是專門從事教育的場所,有專門從事教育的人,因而帶給孩子的也必須是專業的教育。換言之,如果學校教育都不能給孩子帶來專業的教育,那麼我們還能指望誰呢?

教師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當我們不再單純地看待分數,而注意到人和人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就學會了等待。面對成長快的孩子,幫助其向前多走幾步;面對成長慢一點的孩子,就停下來等一等。

愛,是可以為教學手段增值的。我們以為貧窮是飢餓、衣不蔽體、沒有房屋,但對於孩子來說,貧窮有的時候就是不被關心、不被關注,他在課堂里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時,那才是孩子眼中最大的貧窮,而一個老師應該是那個想方設法地讓你的學生變得富有的人。

其次,光有愛還不夠,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階段主要分三個階段:低、中、高,那麼不同學段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通俗點說,要干屬於自己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不能超越孩子的認知界限。但有些老師出於對學生的責任,出於對學生所謂的愛,讓孩子超前地接受一些本不該這個年齡段就接受的知識,而結果反而是做與沒做一個樣。

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兒,但是現在卻變得越來越複雜。似乎只有不斷地變花樣、出新招,否則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沒有特色一樣。

現在的教學中,很多人會傾向於追求一些標榜自己的東西,而往往忽略了最為原始的、本真的課堂應該帶給學生些什麼。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作為個體的學生,同樣也是不一樣的。那麼既然存在著差異,我們教學應該做到什麼呢?應該是不迴避孩子的差異,並善於把孩子的差異變成資源。

有的老師特別害怕課堂上發生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的情況,不敢讓學生說出和自己預設不一樣的答案。這樣一來,那就是最精彩的、最可貴的東西我們的老師往往聽不到;學生思維的火花也就在老師的漠視中熄滅了。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害怕孩子的回答和我們的想像不一樣,你要知道,不一樣往往是一種資源,一種激發孩子思維、提升自己見解的資源。

豐子愷先生在幾十年之前就畫漫畫來譏諷我們的教育,叫「統一思想」,說明我們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幾十年不改,這是多麼讓人著急和痛心的事情。

有本:抓住教學本質,凸顯學科特色

本是什麼?學科特質。通俗來說,就是你的學科教學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教師的教學要凸顯學科特色,沒有學科特點的課堂是沒有價值的。

老師們要思考自己的學科最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需要老師花心思去思量。而當下教師身上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老師往往隨波逐流,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想一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有些老師在上課之前,琢磨的是今天來聽課的老師或者是領導喜歡聽哪些內容,投其所好,而不是將心思放在我們課堂的主體--學生的身上。校長聽,就要體現校本課程的特色;教研員聽,就要體現教研員在教研活動中提示的要注意的地方;教科所的人來聽,就要體現課題研究的成果。這是課堂教學最忌諱的地方,當教師帶著太多的私心雜念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學效果勢必很難保障。

一堂好課應該是是禁受得住多把尺子來衡量的。現在我們反觀幾十年之前的一些特級教師的課堂,比如李吉林老師、霍懋征老師等等,我們會發現,就算拿今天課程標準來衡量,它仍然是一堂好課。

有情:用情感架起學生與學科之間的橋樑

作為老師,你首先一定要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我們想,假使一個老師讀什麼感人的文章,他也不感動;看到什麼感人的現象,他都無動於衷;這樣的老師屬於先天不足,太麻木,太冷漠,是不適合當老師的。老師首先要有真知、真情,然後還要憑藉著自身對學科的真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從而建立學生和學科之間的感情。

首先,教師要對所教學科有感情,有敬仰,要有一種「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感覺。

有一次我去聽一節推門課,為了效果真實,我並沒有提前告知上課老師。上課了,這位老師遲到了一分鐘,進來後,站在門口便將教科書「嗖」地一下扔到了講台上。

教師,起碼要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一種尊重。老師的工作是一個良心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表演給誰看。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學生年齡小就不懂,其實學生的心就是一架公平秤,你付出了多少,你是不是認真對待了課堂,他都能完全感受得到。

我的女兒4歲時,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就跟我說:「媽媽,今天某老師特別過分,子軒的球掉地上了,老師拿腳一踢,讓他自己撿起來。還批評了他。」我告訴女兒:「老師懷孕了,不太方便彎腰,她這樣做不是故意的。」這個時候女兒告訴我說:「媽媽,不是這樣的。如果園長在旁邊,老師就不是這樣做的,她拿起球,用水沖乾淨,然後走到子軒的身邊,摸摸他的頭遞給他,讓他繼續玩兒。」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能體會到老師行為前後的反差,那麼我們的學生呢?如果一個老師對他的職業都沒有一種起碼的敬仰姿態,我想那是很難征服學生的。

好的教師應該善於在學科和學生之間做媒,讓學生和他所教的學科由初次相識,到相愛,到割捨不開。

其次,教師對工作的熱愛會感染和影響學生。

學生往往是熱愛著你的熱愛,喜歡著你的喜歡,所以說我們的課堂不必非是慷慨激昂的,一個熱愛自己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往往是投入的,細膩的。情感的投入應該是專註而並非高聲。

再次,教師的評價會促進學生情感的生成。

我們每個老師都希望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情感的共振,那麼我們就要反問自己:作為老師,你會不會評價?你的評價可以起到怎樣的效果和作用?

評價學生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善於表揚和激勵。你要相信老師的讚美會像放大鏡一樣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使孩子找到自信。

第二:客觀公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老師的評價切忌一味的表揚,盲目的表揚,而就算是批評,只要老師所傳達的態度是溫婉的,是循循善誘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評價要有個性。我們在教學中,不需要模式化、貼標籤的評價,而需要具體地告訴孩子你的回答好在哪兒?問題在哪兒?可以如何改進?

第四,評價要起到一個好的導向作用。也就是說在評價一個孩子的同時,要考慮到是否可以給其他孩子帶來引領,讓其他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第五:及時。面對學生的表現,教師要迅速地做出一種反應和判斷。有的老師通常會用這樣的回答化解課堂上的尷尬:「你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下節課再來回答。」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不能現在討論而非要等到下節課?因為我們的老師自己本身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不知道如何去解答學生的困惑,所以採取了這樣一個迂迴的策略。

第六:詩意。「詩意」的意思不是說我們要用多麼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應該是樸實的,是自然的,是得體的。

現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師虛情假意,拿腔拿調。甚至有的老師錯誤地認為一定要在課堂中煽情,讓學生潸然淚下,這常常會瀕臨作秀的邊緣或者本身就是作秀的的表現。

有智:教師的智慧是課堂實效的重要保障

有智,是說教師要有智慧。我們知道因為學生是活的,所以教師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準備來上課,總要和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課堂上不循規蹈矩,多發現幾條路徑,才會欣賞到不同的風景。這就需要教師要善於用突破常規的辦法來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希望看到的課堂是靈動而有智慧的,是自然生成的。

教師應該成為具備一定水準的人生智慧和教學智慧的人。我們的教學不應該只是傳遞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是用你的人生智慧去影響和感染學生。那麼教師的「有智」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教師要有超乎尋常的敏感性和感受力;意味著教師要勇於突破教學常規,用不尋常的手段來便捷高效地處理問題,這是作為教師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我覺得教師的「有智」需要兩根支柱:

第一:學識素養,這是毋庸置疑的,教師的專業性決定了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的知識能力和文化積澱;第二就是教師要善於站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要學會認同和包容他們的觀點,從而引導學生進步。

有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意思就是說方法的重要性。至於要教給學生什麼樣的方法,各學科有著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教師應該有這樣一種意念:課堂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幫助學生總結和提煉一些學習方法。這樣孩子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老師教給孩子的應該是點金術,而不是送給孩子一塊塊金子。

有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愛,更要感受到成長

什麼叫有效呢?「有效」的第一種理解就是眼前有用。比如,學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因而不管是什麼考試,當學生在課堂里跟著我們進行學習的時候,最起碼應該讓學生獲得一個相對良好的分數,這也叫「一時的有效」;還有一種則是更為重要的,叫「一世的有效」。有些東西可能短時間內不會被考察,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卻是一輩子都有用的東西,這是老師更要傳授給學生的。比如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這些可能是卷面無法測試出來的,但卻是對學生一生髮展都有用的,這同樣是我們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的。

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取決於評價的標準,如果評價的標準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不合理的,那麼評價結果勢必不能被學生所接受,也不能夠被老師所接受。因此,我建議教師要研究命題、學會命題。

在我看來,課堂教學的有效可以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簡明。教學目標要科學、適切、可測。「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堂課重點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可以了。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2.教學內容簡約。教學內容的簡約需要的是教師提前對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研讀,從中提煉出那些為學生真正所需要的、終身有用的「核心知識」,以此來充分發揮教材的教學價值。

教師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學環節簡化。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地去「複雜」我們的教學環節,希望用複雜的環節來替代豐富的課堂體驗。但是,老師們往往忽略了,複雜並不等於豐富。所以說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障礙和陷阱讓學生去鑽。簡簡單單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卻更不簡單。

4.教學方法簡便。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但需要明確的是,方法的簡單意味的是它不僅可以解決問題,同時又是對於個體來說容易接受的,好用的。

5.教學媒介要簡單。現代教學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我個人認為該用就用,不該用不刻意地用,不能為了用而用。教學技術的使用投入和產出要成比例,值得用,用得值,自然就用;反之則不然。

6.教學用語簡要。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乾淨,善於一語中的。既是給學生很好的示範,又能夠節約有效地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有效課堂還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讀書便是最好的備課。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注意積累「隨時隨地」的書--所到之處,處處留心,培養一雙慧眼。看到與自己專業及愛好有關的某方面的內容,能夠用心收集起來。

正所謂「在生活中備課」。當你立足於生活這本大書的時候,你的人才會變得格外生動,而有了這些東西做積澱,你的課堂就會由「組織」變成「吸引」,孩子們的思維、精神頭會自覺地跟隨著你,那個時候你的課堂才是高效的,有光芒的。(楓葉教育 )
推薦閱讀:

大卓課堂(一)
六年級奧數課堂:整數問題之一(3)
李涵辰課堂講義(8)
設計你自己的教室!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課堂教學實錄

TAG:理想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