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國,因在自身,禍在李自成,亡於滿清!
明朝從朱元璋在南京即位稱帝,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到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清軍入關,標誌著統治中國276年大明朝滅亡,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明朝的統治下,國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兩億,人均gdp達到了600美刀,明朝的滅亡讓人唏噓不已,明朝為什麼滅亡,眾說紛紜!
很多人說:明朝亡於朝廷上無休止的扯皮和紛爭,導致決策拖沓,終至亡國。崇禎就對士大夫懷有深刻的仇恨,他至死都認為:是你們這些人害了我。比如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他本意是很想遷往南京的,因為南京本就有一套完整的官僚體制,基本上可以即插即用。照當時的現實來說,這無疑是唯一一條可以保存明室的路,如果崇禎還在,以皇帝的權威號令全國,就不會出現後來藩王即位,各自為戰的狀況。明朝最少也可以保存南邊半壁江山,參見南宋故事,甚至重新奪回北京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其實朝廷之中,誰都知道,這是唯一一條走的通的路,但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誰也不敢提出來。皇帝提出來,怕背負背棄祖宗宗廟的罪責,遭到下面言官的千夫所指,在這種強大的反對浪潮中,結果肯定也是不了了之。大臣就更不敢說了,崇禎的反覆無常,剛愎自用,此時君臣已無最基本的信任,誰出來當這個罪人,又無皇帝的支持,唾沫都能夠淹死他。此時,某種意氣用事的道德教條,就成了束縛每一個人面對現實的東西,最終走向玉石俱焚。意氣用事,正是明末的政治氛圍。
不想說這些人中的偽君子,雖然有不少正人君子,但是總的來說偽君子多。明朝是皇權空前加強的一個朝代,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到後來的內閣制度形成,其實在明朝形成了一個文官集團把持朝政,即使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朝政依然保持正常運轉。當然了還有宦官專權,這是明朝的的一大特色,也出現了權傾朝野的宦官,其實文官和宦官集團也有一定的爭奪,到了崇禎時期,基本上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這些東林黨人此時已經成了明朝發展的毒瘤,當農民起義發生的時候,他們甚至發出來這樣的疑問,那就是這些饑民為什麼不睡在地上等死,反而要造反呢?他們中的很多人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國家好,其實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等到明朝快滅亡的時候,有多少官員是跟著崇禎共患難,反而清朝入關,直接跪舔。
明朝的滅亡,潛在禍根在明初。太祖朱元璋對官員的過於嚴苛,為後來官員專權、腐敗奠定了基本因素。而間接禍根在萬曆皇帝時期。
黨爭!宦官黨和東林黨,都不是好東西。這兩大集團鬥爭,直接耗盡了大明的國家和精氣,同時忽視了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活。這樣的後果就是,外部東北女真開始趁機發展,內部農民起義開始醞釀!
再有,內閣首輔張居正的中興改革的最終失敗,更是讓明朝山河日下!而張居正死後,大明再無良輔!
萬曆的後續影響,積澱到崇禎時期,一切導火索爆發,外部女真犯邊,內部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大明已基本生死存亡邊緣!而崇禎自己的剛愎自用,反覆無常,直接導致了群臣平庸,身邊無良臣良將。李自成兵圍北京,內無良將禦敵,外無精兵勤王!
我個人認為,明亡的原因,可總結為:因在自身、禍在李自成內亂、亡在滿清!
推薦閱讀:
※滿清的真實面目
※滿清時的鐵帽子王:入關後200年內,只有1人受封
※滿清坐擁赫赫權勢、世襲罔替的「十二大鐵帽子王」
※我為什麼痛恨滿清
※為何幾十萬人口的滿清, 能統治幾億人口的漢人近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