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要企圖和佛陀做交易

佛教存在了2500多年,每一個歷史時期的人,要想進入到佛法大海當中,乃至於究竟的成就,都是以三皈依為根本的。當年世尊在世的時候,在授予三皈依的當下,很多人就成就了,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所以三皈依是我們生命當中一切快樂的來源,一切希望的所在。當我們每一個人,因為過去世的一種善根或者今生對生命的了解,以及對三寶的了解,想要提升自己,給自己一個希望,給自己一個堅實的人生方向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三皈依。這對於一個人來講,就猶如來到人世間一樣重要,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今天有這麼多善心人士發心來求入三皈,這也是很不可思議的。你們來自五湖四海,不管你們有著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今天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希望你們在佛法當中能夠獲得利益。佛陀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我追隨他,有私人的感情,而是佛陀自身的價值所決定的,和任何人的讚揚、詆毀都沒有關係,佛就是佛。皈依的本質就是對佛陀深刻的認同——我們要以佛陀為榜樣,來追尋自己人生的意義。佛陀成佛以後,並不像迷信之人所認為的那樣,能夠給予他們財富,能夠成為他們的保護神。當然,只要你有信心,就獲得了一個依靠,也可以認為佛陀有這種能力。但是,佛陀的本懷不是想增加世人的執著。諸法是因緣所生,如果你依照佛陀的教導,積極地創造自己的命運,那麼就比與自己的命運賭博更有意義,佛陀就是這樣真實的存在。

2500多年來,有很多人誤解佛陀,但那也是一種結緣,所以我們要以更大的胸懷面對眾人對佛陀的不了解,最起碼他們有好奇心。可是在這個時刻,你想成為一個佛弟子,明顯是需要再提升的。我們不是否定因緣當中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那是個人的因緣,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指責,要以包容的心看待別人的所作所為。但是如果我們要想棲身,一定要找到這個理由,所以禪修、皈依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已經從信仰的層面到達了內在提升的層面,從等待生命到創造生命,這也是我在這裡鄭重其事地要和大家介紹、說明白的。

佛作為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他的出家、他的成道,對於全人類來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佛陀的本懷是讓人真實地面對自己,不要逃避,也不要對抗。如果我們能弄明白自己的心,就知道它是具足了一切的,不需要再苦苦向外求,把自己搞得很痛苦。這是佛陀給我們的鼓勵和方向。

佛陀所發現的法,是經得住歷史的考驗的;同時,追隨佛陀的這些出家人,他們是一個團隊,有著他們的作用,甚至我們認為很普通的一個出家人,他也是在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佛教。

我們都是不圓滿的人,可是就出家這樁事情,它的意義本身就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作為一個真心的佛弟子,對於三寶當中的事情要比較客觀地對待。白馬招覺院這個道場也經歷了2000多年,在它最蕭條的時候並沒有出家人,這意味著什麼?沒有佛法。這個地方做學校做了60年,人類是極其無意識的壯大存在,一個人再有智慧,再有福報,他也沒有辦法決定他身後的事情,所以我們看到每一個王朝都在很多的因緣當中誕生,又在很多的因緣當中消滅,這都是非人力所能及的。

佛法是因緣當中的存在,我們今天能夠接觸佛法,也是因緣在起作用,並沒有哪一個人是權威,都是外在的因緣讓我們走近佛法。走近佛法以後,有校正,有理正,有共修,也有寺院,是多方位的結緣,互相的印證。三法印、一實相印,你可以拿你的生活去驗證。寺院作為每一個人心靈的加油站,理想的停泊地,永遠都起著這樣的作用。它不會因為收門票、燒頭香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很多事情中的因緣都不可思議,我們覺得是好的因緣,卻有可能變成壞的結果;我們覺得是壞的因緣,當中又可能孕育著好的結果。所以佛弟子應該這樣體會法的存在:不以自己的好惡、衝動,輕易地發表任何言論。

因為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僅僅擾亂著別人,更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困惑。如果我們能夠謹言慎行,本身就是一種殊勝的修行,我們不要覺得這是一種約束,它是我們的人生獲得安全保證必要的台階、方法。

佛法不是刻板的,當你放鬆的時候,就會發現在這種有約束的生活當中,充滿了生機和快樂;相反,放縱的生活當中,充滿了很多莫名的不安。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會體會到這種恐慌和痛苦,所以真正能夠給我們自己帶來希望的就是佛法。

首先,我們對我們的身要有所觀察,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以為。就算管不住自己,也要有一個是非的標準。所以佛法的要求雖然很高,但是並沒有要求我們一步到位。要求高,指的是未來的方向,如果沒有這個要求的話,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方向和未來呢?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未來還是這樣子碌碌無為、自我欺騙,或者不斷地逃避,那有意思嗎?

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思維一下自己的未來,這是一種快樂,而不是壓力,要勇敢地面對自己。不要在無效的社交當中浪費自己太多的時間,給所有人寄予太大的希望,這對於別人來說都是侵犯。所以我們要洞察人世間生活的本質。「人情是紙張張薄」,但是我們要厚道,我們佛弟子真的要發起勇猛的心,與眾生去分享佛法,就是偉大的快樂的來源。

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效的事情里,佛法的意義真的大於我們的事業,甚至大於我們的家庭。為什麼?如果你的心力增強了,就能夠照護好你的身心。首先為家庭帶來了價值,而不是負擔;當一個家庭有了方向的時候,它就不是社會的負擔。如果大家都只是向社會索取,而沒有人創造的話,就要平均分配更大的惡,所以要信得過自己,要找得到方向。

這一切佛法當中都給我們提供了方法,禪修,共修,和能夠互相增上的道友團結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讓自己快樂,也能夠讓別人快樂的事情。那麼生命的生機就會煥發,不會因為無常、不會因為疾病而變得頹廢。一個修行人到老年時我們再去看他,真的不一樣。

我前幾天去親近星雲大師,老人90歲了,雙目近乎失明,因為他患糖尿病已有很多年了,雙腿不能活動了,都是靠輪椅。可是他的心是非常鮮活的,他為佛教、為我們每一個出家人,都設身處地考慮。他會想怎麼解決修行上的問題,佛教的問題。每天都是在這樣不斷地努力、精進,我們從中看出了什麼呢?心力的無窮。

一個世間的老人,到了晚年身體這麼差的時候,可能他的心情不會好到哪裡去,可是星雲大師充滿了生命的激情,我真的無法只用樂觀評價他。他70歲的時候雙眼已經模糊了,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情。這20年是他一生當中最繁忙的20年,很多的事情都是在這20年里辦成的,這就是法的光榮,法的力量。

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晚年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力、什麼樣的見地度過?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要以為可以僥倖避免,不要因為我們現在身強力壯就覺得自己一生都能如此,要提前充實自己。把我們的心充實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佛法當中有著太多的感動,太多的不可思議,太多的真實和善良,我們為什麼不去看這些,反而去看佛法當中的一些不完美呢?而且那些不完美不是佛法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佛陀是我們的導師,有恩於我們,世間人尚且知道,對有恩者最起碼要留一點點口德,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心量放大一些,對於佛法要珍惜。佛法不需要別人的珍惜,是我們自己需要珍惜佛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輕鬆的空間。佛陀一生六年苦行,捨棄榮華富貴,成道以後乃至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為眾生的利益而努力。雖然我們眾生願意把佛陀高高地供起來,但是我們要知道,佛陀是為了眾生的利益才接受的。佛陀本身不需要這些,佛陀的內心安詳,足以寄託他的生命,不需要任何人多此一舉,這是我們自己需要。所以同樣的,我們也要有情感,要有情有義,這樣我們學佛才能得力。不要老和佛陀做交易,在佛陀沒有首肯的情況下,就認可佛陀已經簽了「合同」,得到福報就很高興,得不到的時候就說佛陀欺騙了自己,不要這樣。

我們要有最起碼的思維的智慧,自己的事情就是自己的,這樣我們就會懂得進退,懂得分寸,不會在信仰當中迷失。如是因,要自己種;如是果,是你自己的,要心甘情願地接受。

當我們在佛法中能夠真實地面對的時候,那我們在煩惱當中也會分析,在繁雜的人世當中,我們也能夠真正退一步。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沒有任何人或者事能夠給我們帶來幫助,或者說給我們帶來傷害,一切都在於我們自己。

我們要自己站起來,主動去承擔自己的生命。我們都是成年人,要趕緊成長起來,以便為我們的家庭多做一些貢獻,創造一些價值。如果繼續人云亦云、渾渾噩噩、沉醉在某些文化模式裡面沾沾自喜,或者隨從社會大的趨勢放任自流,真的沒有意義,而且是浪費生命。

大家能夠來到這裡,能夠在這麼簡陋的條件和內外身心的壓力當中皈依,本身就是值得讚歎、值得肯定的,我們在這種基礎上,要再往前走。


推薦閱讀:

不得不讀的佛陀傳記
佛陀的愛
吃三凈肉,屬不屬於殺生?《楞嚴經》
釋迦牟尼是一個斯基泰人嗎?
佛陀的世界觀

TAG:交易 | 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