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單騎:假如1950年攻打台灣
06-08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中國大陸之後,粟裕挂帥的幾十萬大軍投入解放台灣的準備,計劃將於1950年下半年發起台灣戰役。然而,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軍隊突然向南朝鮮發動全線進攻,第二天美國宣布出兵干涉,接著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朝鮮內戰迅速升級為國際性的朝鮮戰爭。金日成在斯大林支持下不合時宜地添亂,使中國被迫暫時放棄武力收復台灣,轉而全力進行抗美援朝。 2017年1月12日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穿越台灣海峽北返母港,結束此次赴西太平洋和中國南海的訓練任務。與遼寧號航母的閑庭信步相映襯,台灣島內「炸了鍋」,一些綠營人士、媒體甚至軍方驚慌失措,胡言亂語,以武拒統的論調甚囂塵上。其實,台灣綠營也好,藍營也罷,現在還能在小島上煞有介事地互掐撕逼,還能沖著大陸不著邊際地瞎胡咧咧,都應感謝兩個人——斯大林和金日成,要不是這倆給中國添亂,早在1950年解放軍就鐵定解放台灣了,哪還有你們藍綠什麼事兒。 2016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從青島起航,在導彈驅逐艦瀋陽艦、石家莊艦和導彈護衛艦煙台艦、濰坊艦的伴隨下赴西太平洋和中國南海,首次展開遠海實兵實彈訓練。 毛澤東親自點將粟裕指揮攻台戰役,在粟裕的精心組織下,從制定完善攻台作戰計划到落實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紮實推進 當1949年4月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後,毛澤東就將目光凝聚到台灣島。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行將崩潰,可蔣介石若退守台灣後,會時時襲擾大陸沿海各地尤其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我方商船無法通行台灣海峽,漁民船隻不能靠近台澎,將極大威脅大陸的安全和經濟建設,必須拔掉這個硬釘子。但跨越台灣海峽兩棲作戰非同一般,對解放軍來說前所未有,如此重任由誰承擔?思來想去,毛澤東決定由愛將粟裕挂帥。 1945年5月下旬,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接到毛澤東及中央軍委的命令,著手組織三野的部隊進行攻佔台灣作戰的準備。解放軍雖是陸戰猛虎,但畢竟缺乏兩棲作戰的經驗、裝備及聯合作戰體系,解放孤懸海外的中國第一大島,制定作戰計劃和做好準備工作是極其複雜艱難的。根據中央的指示,粟裕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準備攻台作戰和解放大陸東南沿海島嶼上,先剪除海上屏障,孤立台灣島。 從1949年下半年起,解放軍在東南及華南沿海展開一系列奪島作戰,但這些戰鬥有勝有負。在金門、登步島戰鬥失利後,我軍汲取教訓,及時改進戰法,又取得海南島、舟山群島等戰鬥的勝利。這些奪島兩棲作戰,為我軍解放台灣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同時,粟裕對渡海作戰的艱巨性、複雜性的認識也逐步加深,不斷修正攻台作戰兵力投入方案,進一步完善各項準備工作。 由於新中國成立後與蘇聯進入蜜月期,解放台灣得到蘇聯的支持,這對於海空軍力量弱小的解放軍十分重要,於是,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將解放台灣列為1950年軍事工作的首要任務。1950年5月17日,第三野戰軍成立以粟裕為總指揮的前線總指揮部,決定以3個兵團、12個軍共50萬人兵力,投入對台作戰準備,海軍、空軍將予以全力配合,中央軍委同意了這一作戰方案。之後粟裕為增大保險係數,又向中央軍委提出增加第四野戰軍3至4個軍參戰的設想,攻台參戰兵力將達到16個軍60萬人以上。 與國民黨軍隊相比,解放軍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但像粟裕般既有高超戰役指揮謀略、又有寬廣戰略布局視野的將領並不多。無需避諱,粟裕也曾打過敗仗,可從來就沒有什麼常勝將軍,尤其長期處於敵強我弱的態勢。但粟裕能夠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打一仗進一步,逐步形成不循常規、險中求勝、布局縝密、提綱挈領的作戰指揮風格。在粟裕參與指揮的高郵戰役、蘇中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一系列作戰中,都顯示了其出眾的指揮才能和大局觀。因此,粟裕深得毛澤東的賞識,毛澤東曾盛讚「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加之粟裕是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的老人,熟悉三野各部隊及將領的作戰特點,實是指揮攻台作戰的最佳人選,這也是毛澤東直接點將的根本原因。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是以戰功(貢獻)為首先要標準的,粟裕能位列十大將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勝利結束。此戰是解放軍首次大規模渡海兩棲作戰,動用兵力11萬餘人,一舉突破敵陸海空立體防禦,殲敵3.3萬餘人,只可惜讓6萬多敵守軍從海上逃往台灣。 在粟裕的精心計划下,解放軍攻台兵力已超過台灣守軍,此時解放軍挾打垮500萬蔣軍之強勢,士氣和戰鬥力正如日中天;而敗退台灣的國民黨軍隊,不知為何而戰,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在精神狀態和作戰能力上明顯處於下風。但渡海兩棲作戰畢竟不同於解放軍最拿手的陸戰,此時國民黨軍隊仍佔有一定的海空軍優勢,何況困獸猶鬥,我軍歷來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要取得解放台灣的勝利,還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做,這一切都在紮實推進。 攻台作戰的準備正逐步接近天時地利人和,諸多有利條件疊加決定解放台灣戰役若打響,解放軍必定會取得全面勝利任何作戰的勝負,都取決於內外因等各種條件的疊加作用。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準備,解放台灣的作戰計劃不斷細化和完善,攻台作戰的主客觀條件逐步走向成熟,戰略態勢越來越有利於解放軍: 一、此時的美國已放棄國民黨政府,解放台灣戰役若打響,預計美國不會出兵干預,這是解放軍攻佔台灣作戰最大的有利因素。 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海空軍力量超級強悍,假如美軍介入台海之戰支援國民黨軍隊作戰,以建國之初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將毫無勝算。 雖然一直以來美國對國民黨政府多有援助和支持,那也是出於美國的自身利益以及意識形態的趨同,欲將中國變成抗衡蘇聯的反共基地。但以民主自由自居的美國,對獨裁專制的蔣介石極其厭煩,美國政府曾多次計劃暗殺蔣介石。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是中國的內戰,面對國統區的民不聊生和國民黨軍隊的一敗塗地,美國不再支持失去民心的蔣介石政權,美軍也一直沒有出兵幫助蔣介石打仗,表明美國政府已經放棄了腐敗無能的國民黨當局。 解放台灣只是中國內戰的延續,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美國政府已公開表現出與台灣國民黨當局拉開距離。1950年1月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白宮舉行記者招待會,將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公開訴之於眾。杜魯門說:「以美國此時不想在台灣獲得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灣現在的局勢。美國並不採取足以涉及中國內戰的途徑。同樣地,美國政府也不供給軍援與軍事顧問於台灣的中國軍隊。」杜魯門同時宣布,美國自台灣撤走僑民,客觀上讓解放軍可以放手攻台。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根據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綜合分析,預判解放軍攻台時美軍不會介入。這對於解放軍來說,是排除了一個最大的障礙。而之前擁有強大兵力的蔣介石政權在美國軍援支持下,尚且守不住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陸,現如今遭到美國的遺棄,區區50萬敗軍之師怎能守得住3.6萬平方公里的小島子? 二、在蘇聯的援助下,解放軍海空軍快速發展,為奪取台海之戰制空權、制海權奠定了基礎。 海空軍是跨海兩棲作戰的重要突擊力量,也是保障大規模陸軍部隊成功登陸的決定力量。擁有500萬陸軍的解放軍不懼怕任何陸戰,但海空軍恰恰是此時解放軍的短板,這也是金門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1949年4月、11月解放軍海軍、空軍才分別成立,海空軍使用的艦艇、飛機主要來自於繳獲日軍和國民黨軍隊,數量、質量皆有限,與台灣國民黨軍隊海空軍實力比較,尚有一定差距,這也是解放軍攻台作戰發起時間一再推遲的主要原因,但這一差距在1950年下半年已開始逆轉。 毛澤東歷來善於抓主要矛盾,他認為奪取台海之戰的制空權最為關鍵。1949年7月底,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秘訪蘇聯,在與斯大林的會談中,根據毛澤東及中央政治局的意見,劉少奇提出要求蘇聯先提供400架作戰飛機並代訓飛行員,以用於1950年解放台灣作戰,斯大林慨然同意。1950年5月9日,解放軍空軍第一支航空兵旅——第4混成旅(轄4個團)成立(後改稱空4師、空1師)。在中央財政的優先保障下,至1950年底,解放軍空軍已建成15個航空兵師,擁有各型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運輸機等1500餘架,整體實力開始超越台灣國民黨空軍,尤其是先進的米格15型殲擊機,力壓對手P47、P51螺旋槳戰鬥機。與此同時,東南沿海的機場、道路等基礎建設也初成體系,可以保證對台作戰的需要。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由成都乘飛機逃往台灣,從此永遠告別中國大陸。此時陸續從大陸敗退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已如驚弓之鳥,人心惶惶,真正能打硬仗的部隊和將領寥寥無幾。 解放軍海軍的基礎比空軍要好,在軍費投入大大少於空軍的情況下,經海軍的不懈努力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到1950年下半年,僅華東軍區海軍艦隊就擁有220多艘艦艇,總排水量9萬餘噸。這些艦艇一是來自繳獲、起義的國民黨海軍艦艇,這是主體;二是打撈部分沉沒的軍用艦艇進行修復;三是將一批快速商船改建成炮艇。總體而言華東海軍存在艦艇噸位小、型號雜、船齡老等問題,與國民黨海軍實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加上中南軍區海軍支援,完全有能力與對手一拼。 三、中國大陸擁有人民戰爭的法寶,將集全國之力支援解放台灣 人民戰爭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我軍由弱變強、克敵制勝的法寶。解放軍若解放台灣將運送至少50萬陸軍橫渡台灣海峽,需使用大量船隻(粟裕認為約需船隻載重量76萬噸),但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軍費有限,不可能短時間內拿出這麼多錢來採購或製造登陸艦艇,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依靠人民戰爭。 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是為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浴血奮戰,人民群眾自然也豁出命來擁軍支前,這是國民黨軍隊根本得不到的。在解放軍渡江戰役中,千里沿江群眾貢獻出9000多艘漁船用於運送大軍過江,1萬多名船工駕船參戰,330多萬支前民工投入運送彈藥糧草、搶運傷員、修築道路……在海南島戰役中,解放軍徵集以木帆船為主的民船2000多艘,徵集船工4000多人,動員支前民工96萬多人。在地方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解放軍還將一些較大的木帆船改建成機帆船,為此專門從香港搞進一批進口發動機。通過這兩次戰役,解放軍國防動員、後勤、群工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武裝部對於大量徵集民船、培訓船工、修船改船等方面已積累了諸多寶貴的經驗,已全面運用於解放台灣的準備工作中。 在海南島戰役中,解放軍還土法上馬,將陸軍的加農炮、榴彈炮、高射炮等火炮搬上民船加以簡單固定,形成臨時的火力支援艦,在與國民黨海軍艦艇和海岸守軍的炮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彌補了海軍作戰艦艇少的不足,並不致影響陸軍登陸後繼續使用這些火炮。陸炮上民船這一成功的戰法在台海作戰中仍可大量複製,屆時軍民同心、眾志成城、萬船競發、千炮齊鳴,必定會殺開一條海上通道成功登島。 台灣海峽畢竟比瓊州海峽寬得多,台海之戰用兵也要比解放海南島多得多,這就決定徵集民船的工作更艱巨更複雜,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此時中國大陸已全部解放,資源調配可以放眼全國,中國雖不富有,可集全國之力支援解放台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台海之戰一旦打響,對台灣國民黨當局絕對是毀滅性的。 突然爆發的朝鮮戰爭使我軍攻台作戰計劃被迫擱置,拜斯大林、金日成所「賜」,蔣介石政權得以苟延殘喘正當解放軍全力推進攻台作戰準備,將在1950年下半年畢其功於一役解放台灣之時,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突然爆發。這場戰爭並不是簡單的南北邊界衝突,而是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持下欲武力吞併南朝鮮。不爭氣的李承晚軍隊很快一敗塗地,南朝鮮政權岌岌可危。 作為西方世界盟主的美國豈容二戰後的遠東戰略平衡被打破,更擔心南朝鮮政權滅亡後蘇俄勢力危及日本安全。因為南朝鮮既是美國抗衡蘇聯的前進基地,又是拱衛日本的屏障,日本可是美國在亞太戰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不能有半點閃失,這也是美國海軍控制台灣海峽的根本動因。因此,美國對這場遠在萬里之外的小國內戰作出反應的速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動用美軍駐遠東海空軍作戰艦艇、飛機支援南朝鮮軍隊作戰;27日,杜魯門又批准麥克阿瑟動用美軍駐日本、菲律賓等處的地面部隊進入朝鮮作戰(7月1日美軍第8集團軍開始登陸朝鮮);同時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7月7日,美國先斬後奏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軍事干涉朝鮮的第84號決議,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對朝鮮實行武裝干涉。一場朝鮮南北內戰,迅速演變成國際性的朝鮮戰爭,朝鮮戰局也接著發生逆轉,至1950年10月下旬,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反攻至中朝邊境一線,北朝鮮軍隊已潰不成軍,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直接危及與侵害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1950年6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包括航母在內的十幾艘軍艦開進台灣海峽,並以台灣高雄、基隆為補給基地;8月4日,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戰機進駐台灣台北。美國以「台灣地位未定論」為台灣國民黨當局充當保護傘。 金日成此時不過38歲,年輕氣盛,野心勃勃,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但其除了外媚蘇聯、內鬥老臣有方外,實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金日成進行了近一年的戰爭準備一直瞞著中國,當中國通過其他渠道獲悉後,要求其放棄,金日成卻一意孤行;北朝鮮軍隊向南朝鮮發起進攻的具體時間、戰況進展等情況,金日成皆不向中國通報;金日成自認為美國不會出兵,可美軍真介入了,又毫無章法,一味蠻幹;當中國提醒美軍可能從朝鮮中部登陸抄其後路時,金日成竟當成耳旁風…… 金日成最遭人恨的地方是做事損人不利己,行事不知天高地厚。在北朝鮮行將覆滅之時,六神無主的金日成腆著臉來哀求中國出兵拯救,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還將剛脫離百年戰亂的新中國拖入一場大戰,直接毀了中國解放台灣的大計;當幾十萬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後,金日成竟要爭奪對志願軍的指揮權;當中美雙方都同意停戰時,他卻要求志願軍向南繼續打下去……可見其人是何等嘴臉。 作為東方世界盟主的蘇聯斯大林,為何要支持金日成挑起戰爭?又為何要求中國出兵援助北朝鮮?近期解密的前蘇聯檔案中披露,朝鮮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向蘇共中央高層這樣解釋:「讓我們假設一下,中國為了朝鮮的自由和自己的獨立而加入這場戰鬥。美國政府在遠東的泥潭裡陷得更深……很有可能,這場衝突使美國背上沉重的包袱。其次,由於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短期內美國將沒有能力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被推到無限遙遠的未來,這又將為我們贏得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必需的時間。還有一個事實我沒有提到呢,即美國和中國的衝突會給整個遠東地區帶來一場革命。從世界均勢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絕對是的。」老謀深算的斯大林為了蘇聯的利益,需要一場將美國及西方勢力拖入渾水的戰爭,只是這一點瞞著金日成;而只有讓中國出兵入朝參戰,才能夠抗衡美軍及聯合國軍,避免蘇軍直面美軍。只要斯大林活著,朝鮮戰爭就要打下去,因為這符合蘇聯的戰略利益,好在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了,中國才得以從朝鮮抽身。不可否認,斯大林對中國革命和經濟建設曾給予很大幫助,但其本質上還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大國沙文主義者,從中東鐵路事件到策劃外蒙古獨立,從雅爾塔會議到搶運中國東北工業設備,斯大林是一貫以出賣中國利益為能事。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後,斯大林對中國又一次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儘管斯大林、金日成對中國如此不義,毛澤東仍然顧全大局,毅然決定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決不容許美國鬼子在中國的家門口興風作亂。為此,中國人民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做出巨大的犧牲,抗美援朝是打出了國威軍威,但畢竟祖國統一的大業被迫延後,台灣國民黨當局才得以苟延殘喘。 是當年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救命之恩」,才讓台灣的藍綠陣營還能刷刷存在感。但一些敵視中國大陸的灣灣尤其是獨派們,也要矯正視力,健全心智,如今的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台獨勢力一旦出格,解放軍攻佔台灣仍將是鐵定勝利。更何況中美兩國早已建交,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內政,一旦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美國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武力介入,這些灣灣們就別指望自私的美國出血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知道國民黨的四大軍閥嗎?
※台灣特戰老兵乘熱氣球往釣魚島,馬英九不談統一堅持總統身份
※如何看蔡英文這個人?
※台灣尋茶Day5丨台中尋訪珍珠奶茶開始的地方
※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小島,教會我吃與住原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