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党項羌文明與西夏湮滅之謎

党項羌文明與西夏湮滅之謎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年11月15日15:16 黨益民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歷史上曾經先後出現過160多個民族,現在的56個民族,是由古代眾多的民族發展而來的。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少數民族曾經建立過政權,這些民族政權或大或小,存在的時間或長或短,相互間爭戰、兼并,但總體的發展趨勢和主流是融合與統一。   西夏王國是党項民族在西北建立起來的一個神秘王國。西夏立國190年(1038~1227年),如果從夏州政權算起,党項政權歷時長達347年。西夏鼎盛時期,疆域包括今天的寧夏大部和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西夏前期與北宋、遼抗衡,後期與南宋、金成三足鼎立之勢,數百年兵連不解,最後被蒙古人所滅。党項到底與古老羌族是什麼關係?党項人是怎樣崛起的?一個「以武立國」雄霸西北數百年的帝國,為何會突然湮滅在蒙古鐵騎之下?當年元朝為宋、遼、金三朝修史,為何惟獨沒有為西夏修專史?西夏學這個僅有100年之久的獨立學科為何被稱為國際性「顯學」?西夏文這種古老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字,為何會逐漸消失,不再使用,成為一種「絕學」?   這些問題,都給已經消失了的古老的党項民族與西夏王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作為一個党項後裔,我很想撩開這層面紗,探究先祖們所創造的党項羌文明與留下的歷史之謎。   一、党項羌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党項是西羌的一支,所以也稱「党項羌」。   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東方大族。有關羌族的記載,最早見於甲骨文,距今已經三千多年。羌族人最早在黃河上游和渭水上游繁衍生息,後來向東西遷徙,與周圍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了新的族群。向東遷移者,形成了炎帝族和黃帝族。炎、黃二帝是兄弟,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在甲骨文中,羌從羊從人,姜從羊從女,兩字相通。向西南遷移者,後來形成了吐蕃、蘇毗、羊同及域外諸羌。留在羌族發祥地的,形成了西羌。   中國有文字的歷史是五千多年,殷商時古羌人創製了古羌文,把古羌文字刻於骨片上,就是後來的甲骨文。   羌人曾經先後建立過夏羌王朝、商羌王朝、羌周王朝、秦羌帝國、大夏羌國等王朝。羌人部落聯盟總首領夏禹治水,疏通九河,消除水患,使得族民安居樂業,贏得了民眾的擁護。後來,夏禹將帝位傳給兒子夏啟,夏啟建立了夏羌王朝,建都城於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告城鎮)。夏羌王朝歷政近五百年,末帝夏桀時朝政腐敗,百姓怨聲載道,各地奴隸不斷起義。   後來,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商是夏朝的諸侯國,所以國號為商。商朝只是王者更替,其族民仍以羌人為多,王者也都是羌人。所以說,商朝是夏朝的延續。   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建都於鎬京(陝西西安)。周是古羌諸侯國,在今陝西武功。公元前1066年,周文王過世後的第四年,周武王開始伐紂滅商。周武王在姜子牙(也是羌人)的輔政下,發西羌兵車三百乘,士卒四萬餘人,虎賁(衝鋒兵)三千人。商紂王腐化,兵士紛紛倒戈,引領羌兵滅了商。在四川松潘金蓬山上,留有羌人伐商詩一首:「豪健當能攝眾羌,稱戈牧野助周王。夕年雄略今安在?墓木蒼蒼照夕陽。」   到了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秦滅六國後,建立了一統天下的秦羌帝國。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時,羌人分布在臨洮長城以外。   漢朝初建時,無力對匈奴實行反擊。匈奴為切斷漢朝通向西域的道路,並從東西夾擊關中,力圖南下連結羌人酋豪。而漢王朝則將隔絕匈奴與羌人聯繫,作為一項重要的防禦措施。東漢時,朝廷對羌人一方面實行鎮壓政策,一方面強迫遷徙,目的是為了分散羌人的力量。這一時期,東西羌和白馬羌的起義前後達50多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有5次。   三國時,魏、蜀、吳各自為了擴充地盤和勢力,加強了對西羌的控制。處於三國交界地域的強悍善戰的羌人,一時成為三國統治者爭奪和利用的對象。羌人不堪壓迫剝削,奮起反抗,先後有5次大的起義,前後持續10O多年。   除此之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羌人還建立過至少有15個羌方邦國,比如:蜀國、義渠國、大成國、宕昌國、吐谷渾國、唐旄國、蘇毗國、羊同國、東女國、大秦國、虎國、氂牛國、青衣羌國、白馬國、冉駹羌國等等;歷史上還先後有27個羌方邦國的帝王,比如:炎帝、黃帝、夏禹、周武王、姜子牙、勾踐、秦昭王、秦始皇、賓就(東女國最後一個女王)李元昊等等。   羌族以白石為圖騰,這與廣泛流傳於羌族中的《羌戈大戰》史詩有關。《羌戈大戰》是一部描述羌族歷史的英雄敘事史詩。史詩以神奇的色彩、高昂的格調描述了白石神幫助羌人戰勝戈基人的始末。羌族傳統民居建築上擺置的白石,實際是白石圖騰崇拜的一種遺迹。羌人信仰喇嘛教。在羌族地區,羌人原有的宗教領袖――巫師「釋比」(西夏時期叫「廝亂」)與喇嘛並存,釋比和喇嘛同為羌族宗教信仰活動中的重要人物。   關於釋比的由來,說法較多。遠古時期,人們對複雜的自然災害以及生老病死的現象很疑惑,認為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主宰一切,人們只有用祭祀方式,乞求神祗降福。這樣,就產生了自詡可上通天神、下達人意的巫師「釋比」,漢語叫端公。「釋比」是党項羌文明的傳承者,所以在羌人中地位很高。釋比戲常演的劇目有《羌戈大戰》、《木吉珠與斗安珠》、《赤吉格補》、《斗旱魃》等。   《釋比圖經》是羌族一部無文字的圖經畫卷,曾塵封數百年後,建國時才被發現。它是羌族釋比留傳下來的「圖畫經典」,被羌族人譽為「聖書」。《釋比圖經》是羌族歷史文化的積澱與結晶,是羌族釋比百科全書式的原始經典,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它融人、獸、鳥、花草、廟宇等為一體,以看圖誦經的方式將羌族宗教中所有經典、知識展開詮釋。由於釋比是羌族宗教文化的唯一傳承人,而《釋比圖經》是一本無文字說明的古羌文化典籍,所以除釋比外,一般人難以看懂識別,更不會外傳。據專家考察,《釋比圖經》僅僅流傳於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聚居區,在相鄰的嘉絨藏區沒有發現此類畫卷。   嘉絨藏族是藏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邛崍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在邛崍山以東的理縣、汶川和夾金山東南等地也有分布,約有40萬人。嘉絨藏族是唐代西山諸羌部落,在吐蕃東進時形成,其主要族源就是羌人。嘉絨藏族源於羌人,這在學術界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嘉絨藏族的先民是羌人,後來與吐蕃融合後才逐漸形成今天的嘉絨藏族。   現在,羌族聚居比較集中的地方,在四川省的岷江上游和涪江流域,即汶川、理縣、茂縣、黑水、松潘、北川、平武等縣。另外貴州、甘肅等省也有少數羌族。古老的羌族大量融合在漢族、藏族、彝族、蒙古、朝鮮、納西、哈尼等民族中去了。著名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經說:中國羌族人口實際50多萬,自認為羌族後裔的500多萬。   二、西夏王國悄然崛起   党項羌人在相對貧瘠的西北地區是如何崛起的,並且使得宋遼兩個大國膽戰心驚、焦頭爛額?西夏先後與宋遼、宋金鼎足而立,並且如何逐漸創造出輝煌的西夏文明?   南北朝時期,党項生活在黃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帶。《隋書·党項傳》記載:党項「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氂牛、羊、獵以供食,不知稼牆」。也就是說,早期的党項人不事農業,衣、食、住皆仰賴畜牧。   隋開皇四年,有千餘家党項羌人歸屬隋朝。次年,党項首領拓跋寧叢等請求內附,隋朝授拓跋寧叢為大將軍。   唐朝,党項羌中著名的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個部落,此外還有黑党項、雪山党項等部落。其中拓拔部落最為強大。拓跋赤辭投降唐朝,被賜姓李,封為平西公。唐朝中葉,「安史之亂」之後,由於發生了吐蕃、党項、吐谷渾等族聯合對唐的進攻,唐採納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建議,把散居在靈、鹽和慶州一帶的党項羌部落遷到了銀州(今陝西米脂縣)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縣)以東地區。遷居在慶州一帶的党項羌部落叫做東山部落;遷居在夏州一帶的党項羌部落叫做平夏部落。唐朝末年,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參與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唐朝以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封爵夏國公,再賜李姓。   夏州在今天的內蒙與陝西交界處的白城子,即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萬統城。赫連勃勃出生在匈奴鐵弗部落,在群雄混戰的十六國時期,他稱天王大單六年之後,驅使15萬民眾修建了都城。城牆全部用「蒸土法」築成,所以十分堅固。六年後,都城建成,取名「統萬城」,意思是「統一天下,居臨萬郡」。但是九年後,「統萬城」便落在了党項羌人拓跋濤的手裡。到了唐朝,朝廷正式將之賜給了拓跋思恭,封之為夏州節度使。到了宋朝(公元994年),朝廷惟恐党項人「居城自雄」,下詔毀了「統萬城」,將20萬党項人遷到綏、銀等州,也就是現在的橫山、米脂、綏德一帶。從此,党項族便居於銀、夏、綏、宥、靜五州(一說是四州,沒有靜州)。至此,擁有近600年歷史的「統萬城」漸漸沉寂在毛烏素沙漠之中。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發生了党項貴族內部爭奪權位的鬥爭。太平興國七年,定難節度使李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獻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宋封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留居京城,党項族內部由此引起了急劇的分裂。繼捧之弟李繼遷採納部下張浦的建議,謊稱奶媽去世,要出城送葬,將兵器藏入棺木之中,率領貴族親信逃入夏州東北300里的地斤澤,出示拓跋思恭遺像,號召當地党項歸順自己,由此抗宋自立。李繼遷佔據有利地形,以橫山為依託,以「秦直道」為向南攻宋的路線,東與遼國聯合,轉戰二十多載,奪取了靈州,為兒子李德明和孫子李元昊建立大夏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秦直道」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相互衝突對決的產物,在李繼遷進攻北宋的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北擊匈奴,維護中央集權,特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軍隊和數十萬民夫修建了「秦直道」。「秦直道」南起秦雲陽(今陝西淳化)甘泉山,北至秦九原縣(今內蒙包頭西),據《史記》記載,其全長「千八百里」(約合今天的1400多華里)。   党項割據政權經李繼遷之子李德明一代的休養生息,已經具備了立國的基礎。到了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時期,也就是1038年,李元昊終於打出大夏的國號,獨立建國。李元昊的建國措施是:建立完整的政治制度、大力發展經濟與文化教育事業、改革軍事制度。這些措施,使得西夏後來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國家。   宋朝是西夏的頭號敵人,遼朝是二號敵人。李元昊先拿戰爭意志薄弱的宋朝開刀,歷經三川口、好水川、麟府豐、定川寨四大戰役,除麟府豐一戰失利外,其餘的都獲得了勝利。宋朝無奈之下,與李元昊議和,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宋朝在這場戰爭中暴露出了巨大的問題,不僅僅是缺乏戰爭意志、缺少戰略思維的問題,而是涉及整個國家運行體制的問題。宋夏戰爭暴露出來的問題,正是激起慶曆革新以至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原因。   西夏立國後,與宋、遼形成中國第二次「三國鼎立」。(第一次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國)。大夏國疆域包括今甘肅大部、寧夏全部、陝西北部和青海、內蒙的部分地區,共統轄32州。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元昊建國標誌著党項社會已經進入封建化。西夏王國從景宗元昊,到末主李睍共傳十帝,歷時190年,於公元1227年為蒙古所滅。党項人在抵禦外族的戰爭中異常頑強兇猛,曾多次打敗遼、宋、金軍隊,即使蒙古鐵騎6次攻打(其中成吉思汗親征就有4次),也未竟全功,成吉思汗最後死於攻取西夏途中,留下了著名的「秘不發喪」遺言。   西夏能夠崛起,一方面是党項人用戰爭方式爭取自由的結果;另一方面,宋朝缺乏漢唐經營邊疆的興趣與能力,儘管國力遠強於西夏,但綏靖妥協國策,使得西夏立國成為可能。   党項是游牧民族,幾百年的經略,侵佔了宋的大片土地,以及靈州、興慶、涼州、瓜州等河西走廊肥沃土地,開始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党項人在廣闊的農田裡耕作,學習農耕文明,促進了西夏經濟的發展。並且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也就是說,西夏逐漸成為一個半牧半農的強大王國。     西夏開始並沒有瓷器,主要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後來党項人學會了制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開始興建瓷窯,生產自己的瓷器,發展制瓷業。西夏的制瓷中心位於"塞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區的優點,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曾經遠銷到國外。     乾順、仁孝時期,西夏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業,商業,手工業十分發達,西夏的冶煉、採鹽製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印刷、釀造、金銀木器製作等手工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也少有戰爭發生,所以史稱「乾仁盛世」。   西夏立國時,李元昊就命野利仁榮發明了西夏文字,一共十二卷,六千個單字,向全國頒行,尊為國書。這是西夏文明脫離華夏文明主體獨立發展的關鍵性事件。換句話說,西夏文明自此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藏傳佛教東傳西夏後,党項人開始創造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党項人還將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使得莫高窟既有中原文明,還有一些畏兀兒、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精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同時融進了這座世界佛教寶庫。   三、西夏王國湮滅之謎   西夏王國湮滅的大致過程:   1205年,蒙古鐵木真在消滅乃蠻部後,統率騎兵向西夏進軍,追擊亦剌哈桑昆。3月,蒙古軍攻破西夏力吉里寨。4月,蒙古軍在夏落思城大掠人口、牲畜而回。蒙古軍撤退,西夏度過了一次危機,純祐皇帝把都城興慶府改名為中興府。   1206年,鐵木真在蒙古斡難河畔建國,稱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開始大規模地對外侵掠擴張。而在這一年,西夏國內也發生了篡奪皇權的政變。鎮夷郡王安全在羅太后支持下,廢桓宗純祐,自立為帝(襄宗)。   1207年秋,蒙古再次發兵侵掠西夏,攻下兀剌海城,四齣擄掠。夏襄宗調集右廂諸路兵抵抗。蒙古兵在西夏攻掠5個月,於1208年2月退軍。   1209年三月,成吉思汗自兀剌海攻入夏境。夏襄宗派皇子承禎為主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領兵五萬抵抗。夏兵大敗,高逸被俘,不屈被殺。四月,蒙古兵再攻兀剌海城,西夏守將出降。七月,蒙古進攻克夷門。夏襄宗派嵬名令公領兵五萬抗敵。兩軍相持兩月。九月,蒙古設伏誘戰,夏兵戰敗,蒙古攻破克夷門,進圍夏都中興府。中興府被圍,襄宗親督將士登城守御,蒙古兵不能攻破。正值大雨,河水暴漲。蒙軍引河水灌入都城,城中居民淹死無數。襄宗向金朝求援兵,金拒不出兵。12月,河堤潰決,城牆即將塌陷,襄宗將公主獻給成吉思汗求和,蒙古人這才退兵。   1211年,西夏再次發生了皇位更迭的事變。皇室齊王遵頊廢襄宗安全,繼立為帝(神宗)。八月,安全死。蒙古圍中興府,金朝拒不出兵,金、夏關係開始破裂。遵頊即位後,面對著蒙、金兩大勢力,由前朝的附金抗蒙轉變為附蒙攻金了。   1217年正月,西夏應蒙古的徵調,派兵三萬隨蒙古兵攻金,大敗於寧州。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蒙古的頻繁徵調,拒絕出兵。蒙古發兵渡河攻打西夏,12月,圍中興府。蒙古突然來攻,神宗遵頊驚惶逃到西涼,留下太子德任堅守中興府。德任領兵堅守。遵頊送來降書,蒙古兵退後,遵頊才又返回都城。   1223年,蒙古木華黎在山西聞喜病死。子孛魯繼續領兵。成吉思汗指令孛魯準備滅夏。夏神宗附蒙侵金的國策徹底失敗,眼看無法統治下去了,在上下反對聲中,不得不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獻宗),自稱「上皇」。   1224年,蒙古軍從東面進攻夏境,直抵銀州。9月,蒙古兵攻破銀州,夏兵數萬人戰死,夏將塔海兵敗被俘。   1225年,成吉思汗自西域回到漠北,見夏國不屈,秋天再出兵征夏。1226年春,成吉思汗親領大兵自北路侵入夏境。2月,攻破黑水、兀剌海等城。蒙古大將阿答赤率軍與畏兀兒亦都護配合,進軍沙州,先派遣忽都鐵穆爾與昔里鈐部前往招撫。夏守將籍辣思義偽降,設伏襲擊,阿答赤幾乎被擒。蒙軍受挫,全力攻城。籍辣思義堅持拒守。蒙古軍在夜間挖地穴攻城,籍辣思義在地穴中放火,蒙兵多死。蒙古軍經過月余的強攻,才攻下了沙州。5月,蒙古軍進侵肅州,夏軍堅守不降。城破,夏國軍民都被蒙軍屠殺。蒙古軍進圍甘州,派使者招降夏甘州守將曲也怯律。夏國副將阿綽等36人殺蒙古使者及曲也怯律一家,率城中軍民并力抵抗。甘州城破,阿綽等戰敗犧牲。7月,蒙古軍攻西涼府,夏守臣戰敗投降。蒙古兵長驅深入,夏國連失城邑。   1226年5月,64歲的上皇神宗病死。7月,獻宗也驚憂而死,年僅46歲。獻宗侄李睍被擁立繼位。   成吉思汗自西涼府繼續進兵,穿越沙漠,至黃河九渡,取應理等縣。11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靈州,夏帝李睍派遣老將嵬名令公來援。成吉思汗渡黃河,指揮蒙軍進攻。嵬名令公率夏兵迎戰。西夏將士英勇抵抗,最後慘敗,靈州被蒙古攻佔。   1227年春,成吉思汗留兵攻中興府,自己率師渡河,攻積石州,進入金境。2月,破臨洮府。3月,破洮、河、西寧三州。   中興府被圍半年,城中糧盡,軍民患病者眾。6月間,又發生地震,宮室都被破壞。夏國糧盡援絕,走投無路了。末帝李睍向蒙古請降,要求寬限一月獻城。7月,成吉思汗在軍中病死。李睍出降,被蒙古軍殺死。蒙古軍入中興府屠城,西夏抗蒙軍民遭到殺掠滅絕。   探究西夏亡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條:外因是蒙古不斷強大和戰爭擴張,兵強將良。內因是其滅亡的主要的原因:一是憂患意識嚴重缺失。西夏在受到蒙古大軍的第一次打擊之前,沒有充分的戰爭準備,社會承平已久,上層儒風流習,將帥人才匱乏,軍隊戒備鬆懈,兵不習戰,軍事素質下降。二是腐敗內訌。西夏社會晚期朝廷腐敗,內部矛盾的激化。從蒙夏戰爭爆發至夏國滅亡的22年時間裡,西夏先後更換了5位皇帝(安全陰謀篡位、遵頊宮廷政變、德旺受禪即位、末主非子承襲,都是非正常權力轉移)。三是國策失誤。安全、遵頊兩代對金的長期戰爭,極大地削弱了西夏的國力。後期附蒙攻金,不僅失去了外援和潛在的同盟,陷入孤立的境地,而且嚴重消耗了財力、軍力,最終飲恨亡國。夏金戰爭削弱了雙方的實力,讓蒙古坐收漁人之利。四是戰略失誤。軍事戰略上以城為營,分散兵力,閉關自守,不能互救,失去了戰爭主動權,給蒙古以各個擊破的機會。從歷史經驗來看,蒙古騎兵善於平地野戰,而不擅長攻城,對付蒙古採取守城戰術是正確的,但是不應該消極防守,更不應該每城必守、分散兵力,蒙古人造成個個擊破之機。   西夏滅亡後,元朝在為前朝所修的專史中,有宋、遼、金諸史,唯獨沒有西夏專史。其中原因估計有以下兩點:蒙古滅西夏時,將其文書檔案全部化為灰燼,致使元人修史時無資料可尋;另一方面,由於西夏為党項族所建,被封建史學家視為異端而不予列入「正史」之列,從而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   清乾隆、嘉慶以後,修史之風大盛。不少學者認識到西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他們在史料極為缺乏的情況下,陸續撰寫了一批有關西夏的史書,如:張鑒的《西夏紀事本末》、吳廣成的《西夏書事》、陳昆的《西夏事略》、周春的《西夏書》,以及民國初年戴錫章的《西夏紀》等。然而,其資料大多來自漢文典籍,對西夏文資料的引用鳳毛麟角。而且這些史書多為編年體,比較簡略。   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西夏文獻的不斷發現,西夏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的關注和重視,西夏研究逐漸成為世界性學科。特別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西夏研究步入繁榮發展時期,學者們發表的西夏學論文和出版的西夏學專著,數以千計。其中最重要的收穫是編寫出版了《党項西夏資料彙編》和《夏漢字典》,還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的《西夏通史》。   西夏文作為今天已經不再使用的一種古代少數民族語言,由於它難識難認,很少有人能窺其全貌,更不用說掌握運用了,所以被稱為「絕學」。   四、党項後裔今在何處   西夏亡國以後,其國民慘遭蒙古屠戮,所剩無幾,劫後餘生的党項人四處逃亡。西夏遺民少數留在原地,分別融入漢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中;有的移居內地,融入漢族;有的逃到藏區,成為木雅人,融入了藏族;有的逃往中亞,與當地民族融合。   概括起來,西夏後裔有五種去向:   一是流落中原,漢化。部分党項後裔流亡到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西藏等地區,融進了漢民族。跟隨蒙古軍南征,也是党項人移居內地的一個主要途徑。在北京的居庸關、河北的保定地區也發現有西夏文碑,說明部分党項後裔進入漢族地區並逐漸漢化。陝西、甘肅一帶的李姓、劉姓、雷姓、黨姓、和姓等,許多都是党項後裔。陝北無定河流經的米脂縣殿市鄉有個村落叫『李繼遷寨』,相傳李繼遷和李自成都出生在那裡。米脂西邊的橫山縣有個黨岔鄉,石峁村的龍泉寨山上有六座古堡,依無定河而建,就是西夏時期著名的『永樂城』。河北保定有一個党項後裔張侯家族。還有一部分党項人生活在今天的河南泌陽、濮陽、南陽、信陽、方城等地。僅濮陽,據說党項後裔就有三四千人。他們不僅有族譜,還有碑文。楊氏家族分布在濮陽城東楊柳屯鄉的十幾個村莊。安徽也有三支党項後裔。一支是那木翰家族,後改姓王。另一支是昂吉兒家族。再一個是余氏家族,主要生活在合肥和安慶等地,已經繁衍了二十八代。雲南的党項人是西夏國相斡道沖的後裔。雲南發現的《朵氏宗譜》中記載,朵兒赤就是他們的始祖。西夏滅亡前夕,成吉思汗進攻涼州時,斡道沖的兒子斡扎簀擔任涼州守將,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為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無奈出城投降,後被任用為元朝中興路管民官。他的兒子朵兒赤十分聰明,被忽必烈看中,任用為雲南廉訪使,之後就一直留守在雲南。這一支党項後裔至今天已經傳承了二十五代,分布在大理、麗江、玉溪、箇舊等地方。   二是逃回西南故地,或保持羌人習俗,或藏化。部分党項人早先就生活在西南地區,西夏滅亡後,部分党項人逃回了故地,丹巴「美人谷」嘉絨藏族裡就有党項羌人。四川龍門山一帶羌人,其中一部分是西夏滅亡後回遷而去的,他們至今還保持著羌人的生活習性。如今,那裡的木雅人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和習俗,他們的語言被稱作「木雅語」或「道孚語」,與古代的党項族語——即西夏語在發音和基本辭彙上比較接近。而更有意思的是,「道孚」就是古音「大夏」,說明部分党項族人在西夏亡國後與藏民族融合,逐漸藏化了。還有一部分留在了後藏的昂仁。他們之所以留在後藏,這與薩迦教派有很大關係。昂仁是薩迦教派的一個重要據點,西夏時党項王室貴族與薩迦教派關係密切。昂仁水草豐美,是一個世外桃源,對於逃亡的党項人來說,那裡就是他們的天堂。   三是戰敗被俘,蒙化。部分党項人被俘虜,成為蒙古人的一部分。經調查考證,西夏國曾在鄂爾多斯高原駐紮軍民,西夏滅亡後,這一地區被蒙古軍佔領,居住於此的原西夏國民仍被稱作「木納」即「彌葯」。蒙古史書上記載,忽必烈俘獲的唐兀惕百姓分與也遂合敦,『唐兀惕』指的就是党項人。這部分人居住在鄂爾多斯一帶,後來與蒙古人融為一體。『唐兀惕』氏族後來改姓唐,還有一部分改姓王、馬姓。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的蒙古人中,有四分之一是唐古特人,也就是党項人,他們分為上唐古特、下唐古特、黃河畔唐古特和布熱沁唐古特。   四是留在原地,回化。一部分倖存下來的党項人並沒有離開西夏故地,而是在興慶府、靈州、河西走廊以及鄂爾多斯一帶,隱姓埋名生存了下來,信奉了伊斯蘭教,逐步回化。   五是逃到域外,成為「夏爾巴」。一部分党項族人經過西藏逃到尼泊爾國。尼泊爾國內夏爾巴人中就有西夏先民和西夏滅亡後遁入尼泊爾的西夏後裔。他們經過藏北、拉薩兩條線路進入後藏的薩迦地區後,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到達了中尼邊境。「夏爾巴」,藏語的意思就是『東方人』,指的就是党項人。此外,還有一部分党項人移居到了中亞地區。   五、關於長篇小說《石羊里的西夏》   我是一個職業軍人,非職業作家。寫作只是我靈魂棲息的一種方式。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寫什麼,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我是党項後裔,書寫党項人的歷史,成為我的一種使命。當我知道自己是党項後裔之後,就開始對党項羌文明和西夏王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幾年前,我就開始收集資料,研究党項羌歷史和西夏歷史。其間,結識了許多西夏學的學者教授,在我的小說《石羊里的西夏》里,我統稱他們為「夏教授」。   在研究西夏歷史的過程中,許多時候,我對八百年前所發生的一切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我就曾經生活在那個時代,那些帝王將相,那些血雨腥風的戰爭場面彷彿就在眼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西夏的最後一個帝王李睍。恍惚中,我感覺自己就是那個倒霉的李睍。我時常有種強烈的敘述慾望,好像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告訴人們八百年前曾經發生的那一切。我想把我所知道的西夏,那個屬於我自己的西夏寫出來,告訴世人。   西夏滅亡的原因,固然有不斷強大的蒙古騎兵多次進攻的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党項民族自身。作為一個党項後裔,我沒有選取西夏崛起和「乾仁盛世」來炫耀祖先的輝煌,而是選取了再現西夏覆滅的全過程。我想揭開党項民族的瘡疤,探究其覆滅的奧秘,給自己也給人類留下一點思考。在寫這部書的時候,我心懷悲憫,悲憤交加,怒其不爭,嘆其悲涼,時常淚流滿面。我不僅想告訴大家一段鮮為人知的西夏覆滅史,更想通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亡成敗,反思我們人類自己共同的命運。   800百年前,党項作為一個民族從歷史上消失了,但是一個民族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党項民族已經以各種方式融合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實,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早就融合在了一起。   我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然後畫了三張草圖:一張西夏地理圖,一張西夏都城圖,一張人物關係圖。面對這三張草圖,我開始寫作。從2005年秋天至2006年秋天,一年多時間完成了初稿。然後擱置一年,有意讓它冷卻、陌生。2008年2月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修改,6月定稿。我對這部小說總結了「一二三」:一部秘史(西夏秘史),兩種視角(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三個時空(現在、西夏滅亡前20年、西夏立國前後200年)。說實話,十年前我想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心裡就已經有了現在這中魔幻與時空穿越的框架,那時還沒有「時空穿越」這種提法。所以說,我採用這種手法,實在是敘述這段歷史的需要,而不是為了趕什麼時髦。因為西夏在人們心目中本身就很神秘、很魔幻。
推薦閱讀:

《維度》 他序:一個外星人眼中的地球文明!
**中華《河圖洛書》文明一易智慧數序**
從伊戰看西方文明的偉大與局限
讀《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有感

TAG:文明 | 西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