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七、八歲的孩子用課桌、條凳和拳頭砸向老師,老師緣何表情麻木?

生活 公益|一個人和他真實的觀點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有益才說


周健曾用名才讓多吉

前不久,四川省廣安縣某教師群流出一個視頻,視頻里一個情緒處於崩潰邊緣的小學生在教室里撕心裂肺地大叫。這個看上去只有七八歲大的小孩,費勁地搬起課桌、條凳砸向老師,揮舞著拳頭,不斷沖向旁邊束手無策的老師... .... 同樣也是一群七八歲的小孩,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在圍觀。而另一位老師,大概是站在講台附近,一聲不吭地拍著視頻。

這個圍觀的場景很可怕,比當年馬加爵因瑣事與同學積怨,在宿舍里連殺四人還可怕。中國的教育也很可怕,一百年前,菜市口圍觀好漢殺頭,群眾表情被動而麻木;一百年後,教室里圍觀同學歇斯底里,老師的表情還是被動而麻木。說實話,這樣的學校不叫學校叫豬圈;這樣的教育不叫教育叫餵養,這樣的老師不叫老師叫飼養員。

我知道我說上面的話不夠寬容,但是我擔心,經此一圍觀,孩子們陡然明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躲,這才是生存之道。不用弗洛伊德催眠,此時你也會明白,當下社會中,強者為王敗者寇,面對暴力,不是拳腳相向,就是軟弱妥協的毛病究竟從那來。老師沒有辦法來處理兒童的暴力情緒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它可能會導致整個學校教育的無力,甚至可能導致未來的社會變得更加暴戾。

我敬重的一位鄉村教師在看了視頻以後,非常情緒化地在群里說:「看到上面這個視頻,氣死我了!先揍出他的屎來!然後再跟他講道理!無法無天了么?什麼『依法執教』?這個『教』難道不包含懲戒性教育?老師連學生都不能管教那是什麼世道?」說實話,我不相信允許老師光天化日之下,在學校里「打、打、打」,就可以讓頑劣的學生溫順起來,繼而達到杜絕校園暴力的目的。校園教育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推崇「以暴制暴」,拒絕「暴力」是一個文明社會的象徵。

我兒子五、六歲的時候,曾經跟著一個法國老師上藝術課。有一次,因為上課遲到了,兒子很不高興,在課堂上就一直不跟著同學做練習,法國老師暗示助教一直陪著我兒子,直到整個下午的課程結束。期間,兒子一句話不說,也不做課堂練習。送走其他孩子以後,法國老師又留下來繼續陪著我兒子,兒子不說話,他們開始用筆交流。兒子在紙上寫「不做」,法國老師寫「why?」,彼此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兒子開始在法國老師的陪同下完成了這次課堂練習。

後來,兒子在周廣仁鋼琴藝術中心學鋼琴。有一次,也是因為心情不好,去練鋼琴的時候心不在焉,老師對兒子說:「不好好練,就別練啦!」兒子走了。兒子離開教室,走了一段後,又回去找老師說今天想繼續練,老師對兒子說:「現在已經安排其它小朋友練了,你練不了啦。」

上面兩個故事的告訴我們,在法國老師的觀念里,孩子和老師是平等的,老師認為自己的責任是引導孩子完成課業,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老老實實的服從者。而中國老師鮮有考慮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他們認為,好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守規矩,而守規矩的前提是做到不容反駁的服從,是否完成鋼琴訓練遠沒有服從重要,他們說服從是規矩,而往往規矩都是強者通過暴力或潛在的恐嚇來制定的。

對於大多數人贊成恢復「老師體罰的權力」來阻止「校園暴力」,我一點也不意外。中國歷經了上千年的宗法社會,儒家的宗法等級制度貫穿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一般老百姓也知道,法律要對宗法等級讓步,兒子打老子是滔天大罪;可父母、祖父母殺死兒子、孫子是從輕處罰。民國年間,在一些落後地區,溺死女嬰都還是毫無罪責的。

在這種宗法等級的浸淫之下,催生出來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教育理念,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學校都根深蒂固。說實話,「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下的千年教育,在造就了父母對孩子的絕對權威同時,也把太多孩子的尊嚴、創造力、想像力扼殺在青春期之前,太多人進入社會後,因此變得懦弱和虛偽,對權威充滿了擁有的渴望和暴力的恐懼,成功者暴戾無度,失敗者行屍走肉。

再者,中國人引以為榮的指南針、造紙、火藥、活字印刷這四大發明,最晚出現的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慶曆間的畢昇發明,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北宋之後,中國文化之下再無重大發明,為何?因為靠政變立國的趙家,害怕別人暴力推翻趙家王朝,大力推行儒家宗法等級教育,對國民進行洗腦,把中國人的創造力、想像力、質疑能力從小就扼殺在啟蒙教育之中。老子殺死兒子無罪,兒子打了老子該剮的思想由此開始蓬勃生長、枝繁葉茂、不可顛覆。

我們小區有一位阿姨,從南方來北京幫兒子帶孩子。我經常看見她把小區里扔了的紙箱、飲料瓶等東西撿到自己的後院放著,等到攢夠一定數量,就叫收廢品的進院里來賣一次。

有一天晚上,我在小區里鍛煉遇上了她。

我說:「阿姨,這麼晚還不休息呀?」

「孩子睡了,出來轉轉。」

我看了阿姨手裡撿的廢紙箱一眼,阿姨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每天撿一點,一個月能有兩三百,也算掙個吃飯錢,少給兒子增加負擔。」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話,默默地陪著她走回了家。

中國教育中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本質上是強勢群體的成年人對弱勢群體兒童的一種欺壓。為什麼要打呢?因為大人對於兒童具有體格上的優勢,能夠簡單、直接、快速地讓兒童屈服,講道理多麻煩呀。但是,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當父母逐漸衰老後,體格優劣互為轉換之後,我們是不是就該認為成年的孩子也可以毆打年邁體弱的父母呢?

撿紙箱的那位阿姨,他兒子是銀行高管,兒媳婦在北京開工廠。假如這位銀行高管從小就是靠阿姨「打」出來的,那麼他現在是不是就可以用「打」的手段,來教育媽媽不要撿破爛「丟人」呢?對於住在別墅區的成年人來說,「不撿破爛」才是正確的。媽媽不聽話,成年的孩子動手「打」媽媽也是不得已,也是為了讓媽媽不要那麼辛苦,也是為了讓媽媽長記性。

總之,小時候我不聽話,父母不就是這麼說,這麼「打」的么?顯然,沒有人會同意住別墅的兒子對「撿破爛」的母親施暴,那麼為什麼又會有那麼多人贊同恢復「老師體罰的權力」,贊同「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手段呢?宗法等級社會的基因使之。

我們既然知道當對父母的行為不滿時,需要溝通,需要包容,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溝通、講道理、行為引導和包容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如果暴力相加的行為從學校開始,那麼未來我們的孩子只會面對一個拳腳交加的暴戾社會。難道大家認為我們今天的社會還不夠暴戾么?

今天的校園老師沒有老師樣,學生沒有學生的范,很大的程度是因為老師也是「體罰」教育下走出來的孩子,他們和學生少有平等的溝通,從一開始,就試圖用教師的強權,簡單粗暴地逼學生就範。當家長跑到學校吵架的時候,學校害怕事情鬧大,就開始用卑躬屈膝的奴性來解決問題。

舉一個例子。

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上課時,安排學生寫作業,他說:「答案發給你們,不會的就抄。」他發現有學生趴在桌上睡覺,就叫這個學生起來,學生不動。老師發現這個學生的練習本上一字未寫,老師一怒之下,直接把書扔在了學生身上。後面學生這下子不幹了,要求老師把書從地上撿起來,老師當然沒有撿。於是他和這個同學拳腳相加,打起來了。

老師說學生扇了他、用凳子砸了他、用腳踢了他,還用手掐了他的脖子,同然,他施了同樣的暴力,老師還說,因為他對之前科任老師被學生家長找麻煩的事情有陰影,所以自己沒敢太下狠手。

最後彼此達成協議,學生寫作業,老師收拾他們打架弄翻的課桌。

後來學校的領導來了,蹲在這個學生面前哄了半天,領導走的時候,老師跟了出去,領導說:有些學生作業不寫就不寫吧,睡覺就睡覺吧。

無論是對於年輕的老師還是初三的學生,這樣的青春故事實在讓人憂慮。本來禁止老師體罰學生是為了減少校園暴力,料不想卻把校園暴力做成了一個死結。故事的最後,彼此裝作相安無事的樣子,學生寫作業,老師收桌子,這才是真正的悲喜劇。腦補一下剛才的畫面,以前我們只是批評老師打了學生,現在我們還要抱怨學生打老師。

其實,不管是學校強硬還是軟弱,核心問題在於,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彼此都認為用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教育是一個專業的事情,老師和學生溝通中有一個很困難的地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心智不相匹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成年人時刻照顧學生未成熟的心智,做出讓學生能夠理解的舉動,進而讓孩子一步步地去認識社會,認識情感,才是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東西。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能夠獲得老師的認同和讚揚,只是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而老師呢?常常從負面揣測出發,總認為學生做不好是「主觀上」不想做好,無數誤解由此而生。至於那些一旦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就往孩子身上發泄情緒的老師,自己也是沒有長大的孩子。

中國校園暴力頻發,不是老師敢不敢「體罰」的問題,而是如何讓老師會不會平等對待學生、和學生平等地溝通的問題。

中國的教育,從開始就是樹立權威,叫人服從,而西方的教育,從蘇格拉底開始,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是相互平等,老師從不刻意樹立權威,老師是教人懷疑,教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學生問蘇格拉底什麼是美德?

蘇格拉底說:我不知道。

有學生問蘇格拉底怎麼培養美德?

蘇格拉底說:我連什麼是美德都不知道,怎麼能告訴你如何培養美德。

蘇格拉底的辦法是把問題留給學生,把自己作為一個陪伴者,陪同著學生一步一步地懷疑、討論,在逐漸澄清問題的時候,也培養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校園暴力的問題,絕對不是授權老師對學生使用暴力可以解決的。作為老師,應該先放下棍子,蹲下身子,多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多去思考如何孩子溝通。如果今天,作為強勢群體的老師能夠平等地對待作為弱勢群體的學生,那麼等到這些孩子未來進入社會成為擁有權力的強者的時候,他們才會平等地對待生活中的弱者,這樣,我們社會中的暴戾之氣才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和諧。


作者介紹:

周 健 曾用名才讓多吉,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公共政策與公益評論專欄作家。有十年以上的公益項目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規劃和管理經驗,是慈善公益理念的積極倡導者,也是慈善公益領域的資深踐行者。

推薦閱讀:

周健 | 瀘縣14歲中學生校園死亡,「校園霸凌」是謠言還是真相?

周健 | 殺人者,兒子!有男人把生殖器放到母親的臉上,你怎麼辦?

周健 | 仇恨教育只會毀掉年輕的一代


這是有益才說,實話實說,有假包換。


點擊視頻,幫幫您家鄉的孩子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 CC講壇《夢想的力量》


推薦閱讀:

董卿力薦:1500個成語接龍,孩子背熟啃爛,語文從沒低過98分!
孩子厭學是從小就開始的?
家長必讀:入園前孩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這樣的媽媽,當不起!
「我跟你爸離婚後你跟誰?」論一個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TAG:孩子 | 表情 | 麻木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