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取捨之日,哪能兩全其美
這是世相(thefair)的第311篇文章
(Sayings:這世上最大的痛苦的來源之一是優柔寡斷。優柔寡斷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肯抉擇,不肯放棄相較量的兩方之一,總希望在兩種選擇中找到兼顧的方法。我知道這一點困擾幾乎所有人——正在讀這段話的人,大概每個都有若干事情需要決斷,需要放棄某物,或選擇某物。
這裡面又有若干誤區。我們知道應該反對黑白對立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灰色的,而灰色即是兩種極端中間的妥協狀態。這是對的,但並非總對,有些事物必然非此即彼。而對我們來說最難的就是知道何時應該妥協、兼顧、中庸,何時又應該果斷地通過捨棄而獲得。
這是個永恆的難題,我給不出通用的判斷法則,只能勸說,假如你正在跑向某個極端並覺得恐懼,那麼試著回頭看看是否能夠站到中間;而假如你正在兩種事物中左右為難,試圖尋找平衡,卻反覆碰壁,那麼不放嘗試一下毅然放棄其中一樣。)
神聖的離婚(選譯)
作者:C. S. Lewis著 翻譯:成曄
布萊克寫了《天堂與地獄的聯姻》。我這裡寫它們的離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有資格與布氏那等天才人物唱對台戲——我甚至沒有把握我全然讀懂了他的大作。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將天堂與地獄聯姻的企圖是久已有之,歷久不衰的。
這種企圖基於這樣的信念:他們相信現實從來不會把我們逼到絕路,逼我們去面臨一個「非此即彼」的抉擇。他們相信,只要有技巧,有耐性——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時間,某種包容彼此的中庸之道總能被找到;邪惡,經過發展,調整,進化,總歸能變成「良善」。人因而無需徹底地棄絕任何讓我們留戀不舍的東西。
這種信仰,我以為是犯了災難性的錯誤。正如你出門旅行,你不可能攜帶所有的行李,你必須捨棄不利於旅程的東西;有一種旅程,那不得不捨去的,甚至可能包括你的右手和右眼。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不是一個由無數半徑組成的圓:無論我們從圓周上的哪一點向著圓心出發,總會越走越近,最終都能在圓心碰面,都能到達同一個目的地。
正相反,世上的每一條路不久都會分叉,變成兩條路;兩條路會變成四條,以此類推。在每一個岔道口,路人都必須做出選擇。甚至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生命也不是一個圓的池塘,而更像是一棵樹:它不會匯合在一起,而是擴展出去。越是成熟的生物,彼此之間的差異也越越顯著。不斷成熟的「善」不僅日益與「惡」的差異越來越大,而「善」與「善」之間也不相雷同。
我並不認為所有選錯道路的人都會滅亡。但補救之法在於迷途知返,歧路歸正。一個算錯的答案可以被更正,但前提不是延續原來的錯誤,順著舊路錯下去,而是回頭檢驗,找到出錯之處,並從那一處重新開始。「惡」可以被改正,卻無論如何——即使有所有的時間,也不能自己發展成為「善」。其咒符般的羈絆必須一點一點地被解開,一絲一絲地被剪斷。別無他路。
因此,「惡」與「善」一定是非此即彼。如果執意要留住地獄(甚至於這個世界),我們將失去天堂;如果我們選擇天堂,則無法保留哪怕一丁點來自地獄的紀念品-即便是我們最密不可分的東西。我確信每一個到達天堂的人都將發現他為之捨棄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右眼),與他得到的相比,都完全不值一提。......可是你問:「這個世界又是什麼呢?」我以為,對每一個人來說,世界都不是一個可以清楚界定的地方。如果為了這個世界而放棄天堂,最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不過是、也一向是地獄的一部分;如果你首先選擇天堂,把世界置於其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從開始就是天堂的一部分。
來源:節譯自Preface, The Great Divorce By C. S. Lewis
圖片:筱山紀信作品《少女館》
(《世相》,每天一篇有眼光的文章以及精確解讀,兼顧見識和審美。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推薦閱讀:
※男人四十取捨之道
※格局——八字取捨,沒有框架不成局,九成的人都是看不準的!
※取捨不慎,必入歧途
※《取捨》張小嫻
※得失之間,取捨之時
TAG: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