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材沒有告訴你的秦朝滅亡原因

現行的歷史教材,無論是中小學乃至於大學非歷史專業的的《中國通史》,談及秦朝滅亡的原因,都只將其歸結為橫徵暴斂,如徵發大量人力修建長城和阿房宮等。事實上,濫用民力固然是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一個誘因,但除此之外,在更深的層面上,還有其他遠為重要的因素,導致了秦朝迅速走向滅亡。一:未能處理好與被滅亡的六國遺民的關係可以先看一個例子:武王伐紂,攻入朝歌之後,對於紂王的屍體,先是射了三箭,然後又割了紂王的頭,對紂王寵幸的兩個已經自殺了的嬖妾,也是處以這樣的懲罰。但與此同時,對於商朝上層的王公貴族,武王則不吝封賞,命紂王的兒子祿父繼續管理殷商的民眾,釋放了被紂王囚禁的箕子,表揚了商容,祭掃了比干之墓,又「釋百姓之囚」,赦免了眾多犯人。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武王不僅緩解了與商朝王室貴族的關係,避免了他們發動民眾抵抗周朝,也進一步顯示了自己在道德上的正義性,淡化了自己奪權的暴力色彩,為周政權贏得了廣泛的民心。秦朝在陸續掃平六國的過程中,在對待六國王公貴族的政策上,則採取了贏者通吃的手段,將他們作為戰利品全都俘虜到咸陽,對於他們的家屬尤其是妻兒子女更是極盡侮辱,「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在對待六國百姓方面,秦國也是視其為俘虜來的奴隸,派發繁重的勞役。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秦始皇少年時曾和父親一起作為人質而居住在邯鄲,當趙國被攻破後,他作為勝利者又到了邯鄲,但卻並沒有訪問故舊,以示友好,而是將那些與他外婆家有仇的人一律斬殺,「皆坑之」。粗暴對待六國遺民的做法,不僅沒有完成新政權建立後急需的「民族和解」,反而在六國遺民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也可以看一個例子: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其家族五世相韓,是韓國的貴族遺民,他在秦始皇東遊之時,就曾雇請大力士,以鐵鎚在博浪沙阻擊秦始皇車隊,他這麼做的動機就是「為韓報仇」,乃至於他後來傾心儘力輔助劉邦,為的也正是要滅掉秦朝。當各路義軍風起雲湧之時,這種未能妥善處理前朝遺民問題所帶來的後果便顯現無疑了。七十歲的范增出山投奔項梁項羽叔侄,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要他們請出楚懷王的後裔,以作為號召的旗幟。為什麼楚懷王的後裔還有如此大的號召力?就是因為秦朝粗暴對待楚國遺民,反而使得那些遺民懷念起曾經的懷王。二:政權的合法性受到致命的質疑雖然歷代帝王都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順天承運,是天子,代表上天統治臣民,但實際上,皇帝的權力只來源於兩個途徑,一是武力征服,大抵開國的帝王走的都是這條路,通過暴力推翻前朝,建立政權,而後再為自己的暴力尋求合法的外衣,尋求合法性;二是血緣繼承,自第二代帝王開始,走的都是這條路,太子以皇帝嫡傳血脈的身份登上王位。以現代社會政府應由民選的觀點來看,上述皇帝權力的兩個來源都不具有絲毫的合法性,但在封建時代,它們卻具有無比的「政治正確性」。秦始皇吞併天下,靠的是無力,這沒話說,但到了秦二世之時,他統治的合法性卻成了大問題。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因為多次勸諫父親要多行仁政,如對待坑儒一事他就不贊成,故而惹得秦始皇不高興,被派往上郡監軍。秦始皇臨死之前發信給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實際上是要傳位給他,但最終這封信被匿藏,正在秦始皇身邊的二兒子胡亥,在李斯、趙高等人幫助下篡位成功。弒兄而立的胡亥,並沒有如同樣弒兄而立的李世民那樣,以自己的勤勉來彌補道義上的污點,反而是窮奢極欲,這就更導致了他做為皇帝的合法性危機。陳勝、吳廣發動戍卒起義的時候,作為事前動員,就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這話至少表明一點:胡亥登基的合法性,連陳勝吳廣這樣的最下層的民眾,都抱著懷疑和不滿的態度。由此也可見,當時的大部分民眾對胡亥政權的態度,都是持有懷疑和不信任的,認為它是非法的。既然胡亥的皇位來路不正,則「彼可取而代之」(項羽語)也就是正常的了。正是因為合法性的喪失,才使得懷揣野心者紛起而爭之,使得普通民眾也丟棄了對秦王朝的最後一點忠誠效命之心。三:喪失了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的支持戰國之世,群雄紛爭,士成為一個迅速崛起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階層,乃至於可以說,對於當時的各國,是「得士者得天下」。秦始皇統一後,對待士階層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焚書,除了醫藥、種樹、卜筮之類的書籍,其他的如《詩》、《書》等都加以焚燒禁絕;二是坑儒,一次性在咸陽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位儒生,更多的儒生則被發配去戍邊。在坑儒之前,公子扶蘇曾向秦始皇諫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扶蘇這段話很有政治遠見,他看出了在剛剛統一天下、人心還未完全歸附的情況下,儒生對於國家政權的重要性,即在宗法制的社會體系下,這些宗師孔子的儒生,可以起到類似潤滑劑的作用,通過他們來消弱六國遺民(「遠方黔首」)對秦朝的敵對情緒,加固秦朝統治的社會基礎。然而可惜的是,篤信武力的秦始皇並未採納扶蘇的意見。雖然坑儒事件直接的受害者只有幾百上千人,但這對於整個士階層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還可以再看一個例子:陳勝起兵的消息傳到咸陽,秦二世召集一班博士儒生議論此事,有三十多位儒生建議秦二世發兵剿滅,而叔孫通卻說方今天下主上英明,法令昭彰,四方太平,無人敢反,陳勝等人只不過是一幫雞鳴狗盜的烏合之眾,不必興兵。事實上,叔孫通對於陳勝起兵的性質看得一清二楚,知道那是燒向咸陽的第一把大火,必須撲滅,但他卻並未諍言直諫,反而給秦二世「下套」,誤導他。而當叔孫通後來投奔到劉邦帳下的時候,卻立即換了一副面孔,積極獻言獻策。可以說,經過暴力打壓,士階層已經喪失了對秦朝的信心,他們由本該擔任的潤滑劑角色,而變為了擲向秦朝的燃燒彈。士心不附,與將心不附(如章邯率幾十萬眾投降項羽)一樣,成為摧毀秦王朝統治的最後兩根稻草!(文中引語皆出自《史記》)
推薦閱讀:

黑色正裝這樣穿出范兒,沒有之一!
?真正的解脫之道沒有別的,就是本文!
黃晶有沒有假的,我這個會不會是假的
沒有老人的年關是蕭條的
一個人沒有福報,連善事都做不了!

TAG:歷史 | 秦朝 | 原因 | 教材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