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鐘,彭博士帶您學中醫|《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新朋友請點擊上面藍色字

關注。免費訂閱!查看所有文章!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則等基本理論知識。內容共分:陰陽五行、藏象、氣血律液、經絡、病因與發病、病機、防治原則等七部分敘述。

  陰陽五行,是我國古代的哲學,具有唯物和辯證的觀點。中醫學運用它來闡明人體的結構、生理、病理,並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本書著重介紹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及其在中醫學裡的應用。

  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以及臟腑組織器官與外界環境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臨床各科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本章具體闡明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聯繫。

  氣血律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從而說明氣、血、津液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的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是人體溝通表裡上下,聯絡臟腑組織器官,通行氣血的一個完整的組織系統。本章著重闡述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基本概念、分布、走向與交接規律、循行路線,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在病理、診斷、治療上的運用。

  病因與發病,主要闡述各種致病因素的性質、特點及其所致病症的臨床表現。並說明疾病的發生,是由於人體內外環境的失調。

  病機,是闡述病理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的有正邪鬥爭、陰陽失調、氣血失常、內生五邪、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等。

  防治原則,即防病和治病的基本法則。強調預防為主,主張「治未病」,對控制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治療法則主要介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等幾個主要方面。

  上述內容,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自實踐又轉過來指導實踐的基本理論,也是學習中醫學臨床各科的基礎。所以必須認真學習,切實掌握。

  學習中醫學,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即為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創立我國的新醫藥學,以便更好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業服務。由於中醫學和西醫學是兩個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在學習過程中,要切實掌握中醫學的特點,既要聯繫現代醫學科學知識,又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分清兩個醫學理論體系,又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簡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一方面或否定一方面,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推薦閱讀:

整脊100問-- 整脊聖手的整脊理論操作精華(2
張兵:你想擁有核心競爭力嗎?這個策略送給你
劇本理論··電影劇本格式· 好劇本 電影
(12)[轉載]子平格局法論命理論與實戰二
看相理論框架

TAG:博士 | 中醫 | 理論 | 中醫基礎理論 | 內容 | 五分鐘 | 彭博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