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評價
1.中國大陸
360「太平天國」詞條解釋: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余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
太平天國曆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而且它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特點和水平還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
這個解釋可能與中學教科書的說法差異不大。
2.毛澤東
「消滅私有制」。「洪秀全建設太平天國,所有制度,,即完全經濟革命主義,亦即俄國今日之均產主義。」
「從秦朝的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起,一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國,總升大小數百次的起義,都是農民的反抗運動,都是農民的革命戰爭」。「只是由於當時還浚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廣陰系沒有新的階極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因而這種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得不到如同現在的無產階極和共產黨的傾導,這樣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陷於失敗」。
「洪秀全是中國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進人物之一。」
3.台灣教材摘錄
太平天國起事後曾盛極一時,但卒歸失敗,原因雖多,主要為其愚妄殘暴,措施荒謬,違背歷史文化與人性情理,引起一般知識分子與社會大眾極大的反感。
台灣課本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介紹用了整一節,在對該運動下定論時,課本認為它愚妄殘暴、措施荒謬。
而對太平天國的領軍人物洪秀全,台灣用了中性詞「首領」稱呼他。
4.孫中山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360詞條內容)」
5.蔣中正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360詞條內容)
6.馬克思
當身在德意志的馬克思得知大清國的南方省份發生了「革命」時,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認定「(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八年來在英國資產者印花布的影響下,已經處於社會變革的前夕,而這次變革,必將給這個國家帶來極其重要的結果。如果我們歐洲的反動分子不久的將來逃奔亞洲,最後到達萬里長城,到達這個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的大門,那麼他們說不定就會看見這樣的字樣:中華共和國——自由、平等、博愛。」
然而僅僅過了12年,1862年夏(當時太平天國還未滅亡),馬克思就在《中國紀事》一文中,筆鋒一變,毫不留情地指出:「(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這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部分網友觀點:
1.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客觀上的確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歷史進程以及促使清統治政策做了相應緩和調整。但是太平天國國運動實質上仍是一場舊式的以改朝換代為指歸的農民起義。堅持認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揭開了舊民主主義。
2.馬克思先生無意給其做了客觀經典性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鞭辟入裡。太平天國戰爭主要集中在富庶繁華的長江中下游五省直接死於戰爭的竟達5400多萬人,因饑荒、瘟疫等間接死亡人口也有千萬之巨,東南溫柔富貴之鄉化為一片焦土。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性的一場浩劫。
3.孫中山對太平天國也經歷了一個由推崇到批判的過程。1907年,他在同盟會所辦的《民報》上發表《哀太平天國》一文,呼籲「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國)之所志」。但是,思想漸趨成熟的孫中山,在認真研究了太平天國的興衰史後指出:「洪氏之覆滅,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4.然而長期以來,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太平天國運動被粉飾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動,這無疑嚴重背離了歷史史實。1858年,英國軍艦Lee經過金陵,遭太平軍將士誤擊,額爾金下令反擊。洪秀全將發炮的軍士斬首後,派人向英國人道歉,並寫下打油詩詔書示好,希望和洋人攜手滅清。此後,以洪秀全為首,太平天國的領導層一直對洋兄弟十分看重,深居簡出的洪秀全甚至連洋人艦隻加煤加水這樣的瑣事都親自過問。即使到了同洋人撕破臉的太平天國後期,忠王李秀成和慕王譚紹光仍不時跟英法聯軍統領戈登通信,要求做買賣,搞軍火生意,並明白表示:「我朝系與清朝爭疆土,與外邦毫無嫌怨。」僅1862年4月一個月間,上海的外國洋行就賣給太平軍步槍3046支,子彈18000餘發。天京(南京)被圍期間,洋人更是不斷供應糧食、軍火,甚至鴉片。由此可見,所謂「反帝」云云,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反封建」亦無從談起。咸豐帝有名號的嬪妃只有18個,而洪秀全卻有88個之多。至若等級制度、服飾規定、官員品級、爵位世襲等,太平天國比起清政府來有過之無不及。而且,根據清朝官方文件統計,太平天國早期領導人200多人,出身得以查證的一共50人,絕大多數是地主、商販,真正農民出身的只有14人(還包括富農)。同時,太平天國對犯法官員的處罰之一就是「罰為農」,絲毫沒有對農民的尊重,又何談「農民革命戰爭」?也許,還是梁啟超的一句評價鞭辟入裡,道出了實情:「所謂太平天國,所謂四海兄弟,所謂平和博愛,所謂平等自由,皆不過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實與中國古來歷代之流寇毫無所異。」
各執一詞,孰是孰非?
推薦閱讀:
※林沛理:董建華再評價的啟示
※10句英語評價他人的情商和智商
※李白評價
※如何評價張學良?
※對於王心田《命理用神精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