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三種黑科技,正讓人類接近「長生不老」

來看三種黑科技,正讓人類接近「長生不老」 原創 2015-08-12 雲端話影 鈦媒體 鈦媒體

taimeiti

最新鮮犀利的商業見聞,最國際視野的前沿技術,最不常見的獨家猛料。鈦媒體(www.tmtpost.com),引領未來商業與生活新知,一個創新者最愛聚集的地方。還可下載鈦媒體App,24小時不間斷更新和互動。

鈦媒體 TMTPost.comTMT|創新|創業

鈦度要點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說:「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科學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我們相信人類將會在對於生命的追求中不斷進步,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鈦媒體註:自古以來,人類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渴望從來沒有停止。在對「生命不死」的狂熱慾望的驅使下,人們尋仙丹,制仙藥,求天神......此前,鈦媒體曾刊登過一篇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實驗(回復 美夢成真,獲取該文章《「吸血鬼」臨床試驗並非荒謬,或許真能讓「返老還童」美夢成真》);同時我們也正在連載鈦媒體首部科幻巨制《開普勒星人》探索生命的奧秘(回復開普勒星人,獲取系列文章)。近日,劍橋大學的老年病學專家又進行了相似的科學試驗。相比荒誕不經的做法,這些科學試驗可以破解人類生命的奧秘嗎?來看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員、老年病學專家奧布里德格雷與SENS研究基金會共同進行了長生不老的研究。認為通過藥物消除人體內的分子損傷和細胞損傷,定期修復人體,人類或許可以推遲死亡的到來甚至實現永生。

懼怕死亡是人的天性,「長生不老」是人類的終極夢想。尋仙丹、制仙藥、求神祭天、修建金字塔,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為了與死亡抗爭,人們常常做出一些非常極致甚至恐怖的事情。比如在16世紀,匈牙利女伯爵Elizabeth Bathory為永葆青春,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吸食少女鮮血並用鮮血沐浴,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吸血女伯爵」。可見人類對長生不老的渴望。

相比這些荒誕不經的做法,醫學界和科學界在探索「長生不老」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或許我們可以在這些成果中破解人類生命的奧秘:

一、細胞的更新和重組

19世紀30年代,德國生物學家馬蒂亞斯·雅各布·施萊登和泰奧多爾·施旺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人之所以會衰老,本質上是由於細胞的衰老所引起的。因此只要能夠修復細胞的損傷就可能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

眾所周知,大自然中存在許多單細胞動物,他們可以自行分裂繁殖,達到永生。而多細胞生物也同樣可以做到,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返老還童」的奇特海洋微型生物「燈塔水母」,它們在達到成熟年齡完成交配之後就能返回幼體狀態。並且,它們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一種掌握「長生不老」秘訣的物種。

細胞學說的應用,就是無性細胞繁殖,即「克隆」。業界將克隆分為生殖性克隆與治療性克隆。生殖性克隆由於倫理等諸多問題,被明令禁止。而治療性克隆成為了人類不停探索的問題。治療性克隆簡單來說,就是提取全能型的胚胎幹細胞,然後在合適的條件下,使其發育成為人體的任何一個器官,包括大腦、肌肉、血液和神經,這些器官組織將用於醫療。目前,這種方法已經獲得很多國家的默許。

我國對於治療性克隆也是支持的。2005年聯合國發表《聯合國關於人的克隆宣言》,中國投了反對票,因為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可理解為禁止治療性克隆的研究,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但是對於治療性克隆,國內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人,他們認為,治療性克隆首先要克隆一個人類胚胎細胞,即無性生殖的受精卵,受精卵是活體,是有生命的人,其人權應該受到保障。

針對這一質疑,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說:「一個單個的受精卵沒有感覺功能,也沒有神經系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為了保護一個不是『人』的人權,而不顧千千萬萬通過治療性克隆可以治癒的患者的權利,是不利於社會的進步的。」

對於這項技術的弊端,我們可以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其制度,以防它被濫用而造成惡果。但是科學本就是為了造福人類,對於新的科學成果,我們應該多去看到它積極的一面,而不是因為它可能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就一棍子打死。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科學組織或個人宣布了應用克隆技術的成果,如澳大利亞昆州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用胚胎幹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出了一個微型的腎臟,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殖醫學和不育症研究中心的負責人Hung-ChingLiu博士研究人造子宮等。

雖然由於技術限制,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通過治療性克隆臨床實踐的案例。但我們試想,如果治療性克隆技術能夠得以發展,那麼將來身體殘疾、白血病、帕金森等諸多病症將全部被治癒,而那些需要更換器官的病症也變得容易治療,人類只需在自身提取細胞就能克隆出所需的器官,還沒有排異反應之類的困擾,那些買賣器官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將來人類身體的任何「零件」老化或磨損,都可以隨時更換。那麼人類的器官就不會衰老,人類也就沒有了病痛,並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永生」。

二、機器代替人體器官

雖然治療性克隆技術尚不成熟,但以機器代替人體器官的案例已經比比皆是。我們最常見的給殘疾人安裝假肢,就是這一方法最為廣泛的應用。它甚至被用來代替人體內部的器官,而且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一般來說,我們會從一個人有無脈搏來判斷它是否死亡。但早在2011年,美國55歲男子克萊格·劉易斯在美國接受了一項安裝離心泵的手術,顛覆了人們的這一認知。

克萊格是一名患有嚴重的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手術前他已瀕臨死亡,而醫生為他安裝的離心泵有一個類似於渦輪的裝置,從而能保持血液的不停流動,使病人在沒有心臟的情況下也能完成血液循環。更加令人驚訝的是,術後第二天,本來奄奄一息的克萊格就能夠起身,並和醫生進行交談。

由於克萊格的這個「人造心臟」能悄無聲息、持續不斷地泵送血液,因此醫生再也檢測不到他的脈搏了。克萊格是世界上第一個接受這種手術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沒有脈搏和心跳還能存活的「無心人」。

此前,也有數以千計的病患接受過心臟輔助器一類的手術,其中包括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但那也只限於幫助跳動的心臟供血。像克萊格這樣體內已無心臟卻仍能存活的「無心人」尚屬首例。這次手術也被拍成了紀錄片《心臟停止跳動》克萊格的手術證明了人類在沒有心臟的情況下依然能存活,那麼其他器官就更不在話下。

而在材料方面,人類也不僅僅局限於一些堅硬的初級的材料。科學家們越來越注重人造器官材料的舒適性以及與人體的契合度。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納米技術和再生醫學系研究人員已經利用納米技術在實驗室培養出多種人體器官,如鼻子、耳朵、氣管、動脈等。專家認為,人造器官必將能夠應用於臨床實踐,從而造福人類。

而科技界的很多大佬也對這項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如谷歌風險投資創始人比爾·馬里斯堅信,機器最終可以代替人體的生理部件,這是一種將會改變人類生存和死亡方式的轉變,並且斥資4.25億美元用於與「永葆青春」有關的項目研究。

雖然克隆技術的應用有些遙遠,但是人造器官技術卻是觸手可及。隨著其發展日趨成熟,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更加先進的材料製造出的人體器官足以代替人體損壞的原有器官工作並延續人類的壽命,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程度。

三、人工智慧與記憶移植

中國新銳恐怖小說家寧航一在他的作品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臨終關懷醫院的一個老人,聲稱自己被軟禁在這裡30年,只因院方覬覦著他身上的某件「東西」。照顧老人的女孩,發現自己無意中獲知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原來老人是亞特蘭蒂斯人,通過它們發明的一種「記憶移植」機器已經「活」了一萬多年。

記憶移植,就是把一個有記憶能力的生命體的腦中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個生命。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人類已經做過許多實驗來證明這一技術的可行性:

1994年5月,英國科學家沃克斯運用「腦汁抽注法」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並取得成功,說明記憶可以移植;

1996年,美國國防部軍事生理研究中心,利用「晶元移植術」將海豚的記憶移植到棕熊身上,證明晶元移植記憶保存的只能是運動記憶,且時間相當有限;

1997年4月,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兩隻牧羊犬「天才」與「白痴」身上進行。「天才」,頗通人性,具有豐富的情緒記憶。而「天才」的親弟弟----「白痴」。它從出生就被關起來,不與任何外界接觸,不進行任何訓練,可謂「記憶空白」的動物。這次移植的是綜合記憶----運動、情緒、形象、語詞、邏輯等,是大腦部位切換最大的一次移植。試驗成功後,奇蹟出現:「白痴」醒來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並對主人的指定一一照辦,而被更換後的「天才」則對主人視而不見,毫無反應。

以上都是以動物為實驗體,但在92年,美國亞拉巴馬大學心理科技研究中心對人腦的晶元記憶移植進行了嘗試。輸入記憶的是因車禍損害大腦平衡的中學生凱利,輸出記憶的是業餘體操冠軍西尼爾。晶元植入成功後的凱利,能做出優美的體操動作;但在接下來的幾天,他的記憶逐漸衰減,不過動作的協調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終取出晶元以後,凱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樣了。

人腦晶元的實驗嘗試了將人工智慧與記憶移植相結合。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微軟、谷歌等早已將其應用於電子產品之上。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只開發了很少的一部分,而記憶移植的初衷是想通過「拷貝」的方式來迅速擴大腦容量,激發大腦潛能。但同時,我們可以設想,通過記憶移植的方式,我們同樣可以長生不老。一旦這種方式成為現實,我們就可以通過人腦晶元將記憶移植到機器人身上。那麼人體不過是一具軀殼,人類也不必再懼怕身體的自然衰亡。

2013年,俄羅斯億萬富豪、傳媒大亨迪米特里·伊茨科夫投資了一項 「2045計劃」,該計劃致力於開發將人類意識轉移到「阿凡達」或機器人身上的技術。伊茨科夫接受美國《連線》雜誌採訪時稱,他希望創造一個能夠「招待」人類意識的模擬身體,就像電影《阿凡達》里描寫的那樣。如果該計劃順利實施,那麼到了2045年,人類就真的能夠實現「永生」。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生命的渴望從未停止,對於生命的認識也日漸深刻。一方面,如果上述技術可以發展成熟,那麼人類就可以減少病痛,甚至可以免除對死亡的恐懼;另一方面,如果生命不死,人類就必須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實,否則長生不老也只是一種折磨。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說:「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科學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因此對未來,我們還是要持樂觀態度,相信人類將會在對於生命的追求中不斷進步,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相關文章

長生不老的秘籍還有啥?

關注鈦媒體,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 美夢成真 《「吸血鬼」臨床試驗並非荒謬,或許真能讓「返老還童」美夢成真》

閱讀 精選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這個12歲的男孩通過自創黑科技和獅子化敵為友,成為非洲的傳奇,長大後將會改變世界
影響商用服務機器人迅速普及的4大因素
純線性單細胞基因組擴增技術:LIANTI
透視全新BMW 5系Li 你看不見的硬實力
人類才是最大的漏洞 | 專欄

TAG:科技 | 人類 | 黑科技 | 長生不老 | 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