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主題班會

「感恩的心」主題班會 德育目標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他們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長期只是一味從家庭中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照顧。因此, 有些學生把家長或別人的幫助、付出看作是理所應當, 很少去考慮家長的難處。久而久之,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根深蒂固, 影響了他們正常的人際交往。為此, 要讓學生學會感激, 在感激中懂得珍惜、知道回報, 從感激中生髮出愛的火花, 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 到愛學校, 最後升華為一種愛國之情, 進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 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德育步驟

1. 親情啟示———讀親情故事

活動設計推薦 :

( 一 ) 由學生配樂朗誦下面兩篇親情故事。

( 二 ) 「我要發言」, 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感言。

親情故事一

——打個電話給家人

那是我進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那天我乘的K134次列車將於下午4點30分到達A市, 再轉乘開往我家所在 B縣城的班車, 估計晚上7點之前可以趕回家。臨行前 , 母親在電話里千遍萬遍地叮囑 : 「路上小心 , 等你回來吃晚飯。」

車行不久 , 窗外就開始飄雪 , 氣溫也驟然下降。儘管車廂內人很多 , 我仍然凍得瑟瑟發抖。火車到了 A 市 , 我下車的時候 , 地上的積雪即將淹沒膝蓋 , 幾乎所有開往 B 縣的班車都停駛了。萬般無奈之下 , 我撥通了市區理工大學一個同學的電話。幾分鐘後 , 同學接走了我。

在路上 , 同學說 , 給家裡打個電話吧。我猶豫了一下 , 想想電話卡上的錢剛剛打完 , 附近的電話亭也因天氣的緣故早早地關了門 , 就說 : 「算了 , 反正明天就回去了。」電話我終是沒打。

那天晚上的鵝毛大雪後來就變成了暴雪 , 風也變本加厲 , 由壓抑的嗚嗚變成尖銳的呼嘯。後來我才知道 , 就是在那晚 , 一輛開往 B 縣的班車因風雪和超載 , 在距 B 縣 20 公里 的向陽橋上撞毀橋欄翻入河裡 ,25 名乘客中 18 人死亡 ,5 名重傷 ,2 名失蹤 , 據說他們大都是外地求學歸來的學生。消息馬上傳遍 B 縣的角角落落 , 我的父親當即騎了摩托車開往出事地點。風狂雪驟 , 在父親走到距向陽橋 5 公里 的時候 , 摩托車沒油了 , 父親推著它頂風冒雪 , 一步步挪到向陽橋上。殘留在橋欄上的血跡已經凝固 , 父親昏倒在冰天雪地里。父親斷定那凝固的血跡中有我的氣息。

我母親信佛 , 那夜母親燃了 12 柱香 , 對著那尊神像跪了整整一夜。姐姐後來告訴我 , 母親就是從那夜開始衰老的……

我想對你說 , 父母的牽掛和關愛像看不見的空氣 , 每時每刻都跟隨著我們成長的腳步。不要跺腳 , 因為你在不經意間就會踏傷那顆愛你的心。

冬天來了 , 打個電話回家 , 就說一句「爸、媽 , 這裡的冬天不冷 , 我很好」 , 就足已安慰那兩雙盛滿關愛和擔憂的眼睛。

打個電話 , 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 , 卻是我們的父母一生等待的內容。

親情故事二

——尋人啟事

讀尋人啟事的時候 , 女孩兒正坐在長椅上 , 濃濃的樹蔭牢牢籠罩著椅子。這就像母愛 , 寒冷而鬱悶 , 女孩兒無言。

用女孩兒的邏輯講 , 母親不疼她 , 母親除了愛好掙錢外 , 最大的偏愛就是苛求她。必須、不準、專制、獨裁是女孩兒給母親的定義 , 並作為對母親的代稱。

離開這個沒有溫暖的家 , 女孩兒蓄謀已久。女孩兒在留下這樣一張紙條後 , 終於把計劃變成現實 : 「媽 , 我走了 , 按您的意思去把鐵變成鋼 , 別找我 , 我會活得很好。別忘了 , 我很漂亮。」

讀這留言 , 女孩兒感到報復的快意。

令女孩兒滿意的是 , 母親第二天就調動了 A 市的新聞媒體 , 登了尋人啟事 , 這要花很多錢的 , 能讓母親花不必要的錢 , 女孩兒心裡很高興。你永遠找不到我 , 女孩兒甩甩頭向火車站走去。

在 B 市 , 女孩兒賣報、做工。人只有在離家的時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溫暖。

半個月後 , 母親把尋人啟事散發到了 B 市 , 這次的尋人啟事頗有一些檢討書的味道 : 女兒 , 回來吧 ﹗ 媽不再……不再……女孩兒開始慚愧。可不能就這麼投降 , 女孩兒咬咬牙又去了 C 市。

每天晚上抱著尋人啟事的報紙入眠 , 已經成了離家後女孩兒的一種習慣。在 C 市的兩個月里 , 沒有新的尋人啟事 , 女孩兒感到失落和不安。

後來 , 女孩兒終於在《 C 市日報》上找到了一篇與自己有關的文字 , 但不是尋人啟事 , 而是一則生日祝福 : 「女兒 , 生日快樂 ! 」短短的幾個字讓女孩兒失眠了。

給母親打電話 , 女孩兒第一次撥通了那個自己私下默念過百遍、千遍的號碼。「此用戶尋女未歸 , 請留言。」掛上電話 , 女孩兒已淚流滿面。合同期總算結束了 , 女孩兒風塵僕僕趕回 A 市 , 她顫抖著按響了門鈴 , 開門的卻是個陌生人。原來 , 為了籌資找女兒 , 幾天前 , 母親將房子賣掉 , 去了南方。第二天 , 報紙上多了一則啟事 : 尋母 , 速歸。

親情故事三 ——畢淑敏《孝心無價》

親情故事四——瑩瑩胭脂《下輩子我做你的媽媽》

[ 由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切入 , 營造情境 , 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力量 , 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與認同 , 轉而思考目前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 為下面的引發打下基礎。 ]

2. 心靈激蕩———感悟父母親情

問題設計推薦 : 試著說說父母關心自己的事例 ; 想一想 , 你和父母之間最感動的事。

[ 這一環節 , 是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過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 讓他們回顧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 , 捕捉自己記憶中的感動瞬間 , 在思考中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 懂得親情的可貴。 ]

3. 超級體驗———親情體驗活動設計推薦 : 親臨父母的工作現場 , 親身感受父母所從事的工作 ;50 元錢獲得的過程 ; 觀看母親分娩的錄像 ; 今天我當家。

[ 此環節 , 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 , 讓他們用心智去感受、發現、關注、評價 , 從而產生一種震撼心靈的體驗。這種來源於實踐的自我認識是前一環節的提高與升華 , 會使學生重新認識父母 , 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 懂得父母的艱辛與偉大。這樣才能夠使浮在外表的教育內化成為學生的自身行為與價值觀念。 ]

4. 心動不如行動———回饋父母活動設計推薦 : 給父母或家人寫一封感謝信 ; 編輯一條送給父母的簡訊 ; 召開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主題班會「感謝父母」 ; 用 DV 記錄親情故事。

[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體驗、內化、升華 , 最終使學生學會感恩 , 並將它化為行動 , 實踐於生活中。通過這一環節 , 幫助學生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 , 更好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 用實際行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 , 並回饋社會。 ]

效果評價

問卷調查、回訪、網上交流。

家長問卷調查 :

( 1) 近一段時間 , 您發現自己孩子身上有什麼變化 ? 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 請

舉例說明。

( 2) 您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較之以前是容易了還是更難了 ?

( 3) 您對學校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有什麼看法 ? 您還有什麼意見或建議 ?

( 4) 孩子在自己遇到困難時願意向您吐露心思嗎 ?

( 5) 您對目前與孩子關係的滿意程度 ?

( 6) 您最願意和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

( 7)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您問過您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嗎 ?

( 8)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 9) 您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有哪些不足 ?

( 10) 您覺得學校教育對您的孩子來說哪個方面最缺乏 ?

( 11) 您認為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專家提示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教育過程 , 它應該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來共同完成 , 兩者之間互為補充 , 形成合力。正如教育專家朱棣雲所說 , 感恩是個小小的點 , 但涉及的面很廣, 應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 , 學會關心身邊的人 , 關心周遭的世界 , 進而關心整個人類。

在實施感恩教育時, 要重細節, 從小事做起 , 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 注重挖掘小事的意義和精髓,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 在點滴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 重經常 , 「生活無小事 , 時時處處皆教育」, 要讓學生知道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很多 , 把行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 形成習慣 , 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 重體驗 , 學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是在生活中歷練形成、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的。老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 , 促使和幫助學生親身經歷 , 有時候一次體驗與反思 , 就可以形成人生經驗和價值判斷。

評析:

該主題班會選題較好,契合當前關愛教育的大方向,抓住了當前青少年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班會的設計理念較新,注重體驗教育方法的運用和角色扮演方式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實踐效果。

班會注重主題形式的整合,內容比較豐富,在資料準備上作了較多的工作。

班會的構思設計比較新穎,但在具體的實施環節上考慮的還不是很周密,缺少具體的執行計劃以及分工安排,宜將班會方案進一步細化。

關注實踐效果,以家長問卷的形式作效果檢測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感恩教育是具有非顯效性。正如本文中專家提示所指出的: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教育過程 , 它應該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來共同完成 , 兩者之間互為補充 , 形成合力。一兩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可能會促使學生對感恩主題的深入思考,但很難在行為選擇方面發生實質的改變。本次班會的設計中,設計者給予了班會以太大的期望,所以。未能充分考慮到,一節班會的承載力,內容過多,使得主題內容無法深入,應該考慮到班會的目標系列化問題。


推薦閱讀:

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你知道怎麼開主題班會嗎
一二年級班會教案
一年級主題班會教案

TAG:感恩 | 主題 | 班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