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試問基督徒,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氣勢磅礴之詞,乃為宋代大文豪蘇軾所寫。其實,類似如此的中秋之詩,佳節之詞,何止蘇軾一人獨有?有關中秋佳節的詩文,歷代以來,不僅層出不窮,更是風格各異,綺麗多姿,旖旎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道獨具色彩的風景。

  當明清之際基督教進入中國,在今日崛起之時,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回望這道風景的時候,卻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基督徒該不該過這個節日。

  其實,不僅是中秋節,只要是中國傳統節日的蒞臨,就有基督徒爭論該不該過的問題。這種爭論,已是年久日深,都有些積習成弊了。今日基督教的風聲水起,信徒劇增,自然令我們欣喜若狂,但是在這表面浮華復興的背後,卻難以掩蓋這麼一個令人失望的事實,這就是,當我們對基督真理的認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時,很多時候都是處於一種茫然甚至無知的狀態。尤其對社會上一些突發事件,更是不知道如何以聖經真理來詮釋。

  基督徒人數雖眾,但基督徒對聖經真理認識的來源,卻始終局限在牧師和傳道人的講道上,極少有研讀聖經或者閱讀神學書籍的基督徒。由於多數基督徒的文化水準不高,牧師和傳道人的講道,自然不能涉及太深,多數講道,也都是淺嘗輒止而已。比較深入的真理,能夠將基督真理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講道,基本是鳳毛麟角的。一切只能靠基督徒自己去追求和探尋了。也許為了彌補這一點,一些教會開始創辦了對聖經真理進行深度研究的學習班,學員對象主要是針對擁有一定聖經真理基礎,想進深的信徒。

  這就是每到傳統年節蒞臨,都有基督徒對過與不過的爭論的原因。

  然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上述所提的那些,還有一個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表面上,我們在爭論中秋節或者其他傳統節日過與不過的問題,而實際上卻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基督文化融合與衝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用說一般基督徒難以詮釋回答,就是那些教會領袖與神學家,對此也都是莫衷一是,各說各理,從明清之際的「禮儀之爭」直到現在,一直都在探討和爭論,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認知。

  所以,一般基督徒對過不過節的茫然與無知,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由儒釋道雜糅而成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這是公認不爭的事實。同時,這裡有與基督真理可以融合的,也有與其尖銳對立的。既有上帝的運行之工,也充斥了撒旦的作為。就中秋節而論,在遠古本是農耕文明的一種體現,月亮的圓缺是形成曆法的重要依據。這就是精華,與聖經中上帝創造太陽月亮,給與人類恩典的真理是吻合的。但是周代以後的「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就產生了對月膜拜的一種圖騰。把中秋之月做為圖騰,顯然這是偶像崇拜,與基督真理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如此,歷代文人的詠月詩詞,很多都是對月亮的一種祭拜。「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這種奇偉瑰麗的想像,就是來源於對月的祭拜。到了明清時代,中秋節便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時候雖沒有跳脫出對月祭拜的藩籬,但人們更注重的是一種期望,成為物質匱乏年代的一種美好想像,期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月兩圓。在今天,中秋節的意義也依然沒能跳出這個圈子,但觀月賞月和對月祭拜的事情卻是大大減少了。所以,這就是中秋節的精華,與基督真理中和睦與感恩的意義是相近的。

  傳統文化典籍浩若煙海,糟粕與精華同在。從這裡既可以看到神在中國的運行軌跡,也可以看到撒旦的顛覆與對立。但是,歷史的演變終究是沿著神的意思而轉變的。所以,對中國傳統的節日不能輕易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我們基督徒只有按照神的真理而行,在俗世的生存中過一種分別為聖的生活,正如《以西結書》中所言:「他們要使我的民知道聖俗的分別。」(44:23)「可以將聖的、俗的、潔凈的、不潔凈的,分別出來。」(利10:10)但什麼是聖的,什麼是俗的必須弄清。這段經文里的所謂聖,不是聖人之聖,主要是聖潔之意。凡是與聖經真理能夠融合的就都是聖潔的,反之就是俗的。譬如在這個中秋節期間,我們可以取其和睦與感恩的真理,大家可以聚會以示團圓,這是在基督里的團圓,是真正的一家人。在這個聚會裡,我們可以暢談主恩,弟兄姊妹可以互幫互助等。但是絕對禁止讚賞天上的月亮,如果我們讚賞月亮,就犯了崇拜偶像之罪。另外對請客送禮之風,大吃大喝等習俗要加以抵制。這就是將聖的與俗的分別出來。

  要解決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文化的融合與衝突,這雖然是一個大的命題,我覺得也應該以分別為聖這個原則去進行。如果偏執一方,這個問題就永遠不能解決。無論是牧師或者神學家,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文化融合的問題時,必須首先以信仰的視角去研究。脫離信仰的研究,不但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神所不能悅納的。比如,就蘇軾這首冠絕千古的《明月幾時有》一詞來看,在藝術的表現上的確無人能敵,但在內容思想上卻是不可取的。雖然表現的是「對家人團圓的渴望」,但是最後的落腳點「千里共嬋娟」,對基督徒而言,蘇軾流露出的思想意識就是對月的崇拜,「千里共嬋娟」這句話,自然也就成為祭月的祭詞。

  最後,借用蘇軾這首詞的第一句話,問一下基督徒,明月幾時有?

【作者簡介】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瀋陽東關教會受洗歸主。2012年開始在《曠野呼聲》網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後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國》及網站發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現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瀋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推薦閱讀:

【感恩見證】大難不死信耶穌,為主做個活見證
基督教徒可以拜佛嗎?
以利亞與以利沙
所謂「智慧果」讓亞當夏娃變聰明了嗎?
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經文:腓 2:1

TAG:推薦 | 基督 | 明月幾時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