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總裁:現在是「互聯網 」最危險時刻

近日,在由中央黨校報刊社、中央黨校信息中心、信息社會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互聯網+:信息經濟浪潮與機遇》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總裁金建杭出席會議並發表主題演講。

以下為現場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還有各位企業家朋友上午好!很高興來參加「互聯網+:信息經濟浪潮與機遇」的高峰論壇,來黨校心情還是蠻忐忑的。

我今天想講三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想跟大家分享兩組數據;

第二,看一看我們「互聯網+」需要什麼樣的使用觀;

第三,今天全社會關注「互聯網+」的情況下面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先說兩組數據:第一組跟沃爾瑪有關。我記得2003年阿里巴巴創立淘寶網的時候,全年的交易額沒有超1個億。2006年的時候,淘寶網的網上零售交易額超過100億,而沃爾瑪當年在中國的交易額大概只有2億。去年,整個淘寶網上的交易額有2.27萬億,已經超過了沃爾瑪美國的交易額。我們預計,按照淘寶網零售跟沃爾瑪全球零售這樣的發展速度,預計在2016年的某一天,整個淘寶網的網上零售交易額度可以超過沃爾瑪全球。

我覺得那一天的到來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開始。我們真正知道了「零售+信息化」的時代結束和「互聯網+零售」時代的開始。從B2B時代,進入C2B時代,就是所謂的「消費者驅動」的時代真正來了。這是第一組數據。

第二組數據,是2003年阿里巴巴剛剛過收支平衡線,這能夠證明我們的商業模式可以獲得市場的認可。我們提了三個「一天一百萬」的計劃,第一個「一天一百萬」,是2004年我們實現一天一百萬的收入;第二個「一天一百萬」,是到2005年我們實現一天一百萬的利潤;第三個「一天一百萬」,我們說到2006年,我們實現一天一百萬的稅收;我們還真的做到了這三個「一天一百萬」,我覺得對於傳統企業來說,這個發展歷程非常具有挑戰目標。我們實現了。

今天的狀況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給國家納稅,一天超過3000萬,去年創造的稅收是接近110個億。我想這也證明了一點,一個從18個人,50萬人民幣起步,一家非常非常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家企業,利用「互聯網+」在商業史上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創造了一個大平台。

我跟大家講這個稅收其實只是一個結果之一,我們更感覺高興的是,至少有850萬個活躍的商家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利用這個平台服務3.34億的消費者,讓接近1000萬的人可以在平台上進行支付。這只是零售層面的。我相信這兩組數據可以很好的呼應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戰略。

我覺得互聯網對整個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是一層一層施加的。最早互聯網可能是作為一個工具,到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再到互聯網作為一個基礎實施,直到今天互聯網可以形成一個經濟體,這是20年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軌跡。但是,我第二個想講的,就是「互聯網+」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時空觀?引用阿里巴巴研究院第一任院長梁春曉老師提的兩點觀:一個叫「後天觀」,一個叫「天下觀」。

首先,我們看今天「互聯網+」的時候,不能從昨天看今天,也不能僅僅從明天看今天,我們必須從後天看今天,這叫後天觀。第二,看「互聯網+」的時候,不能局限於一地、一省、一國,我們必須建立的是天下觀。我們在設計整個平台的市場規模的時候,有全球化戰略,其中一個很重要指標,是未來10年之內,我們希望這個平台能夠服務的消費者是在全球的20億消費者。今天中國我們自己平台上的消費者3.34億,但還有巨大的空間。

3.34個億這個數字已經很恐怖了,它已經是美國的人口數,也遠遠超過了德、意、法、英這四個國加起來的人口數。正因為中國有這麼大的一個人口數,我們能夠做很多其他國家的「互聯網+」企業不能夠做到的。

舉個簡單例子,每年的11月11號,在座有很多專家學者有些人都去現場去領略過「雙十一」的那種驚心動魄。其實對阿里巴巴高層來說,每年雙十一我們最難過、最緊張就是前10分鐘,前10分鐘消費者洪峰到來時候,第一道洪峰是交易的洪峰,我們設計的是每秒鐘能支持8萬筆交易的能力。

第二道洪峰是支付,我們設計的是每秒鐘處理3萬筆支付的能力。今天除了阿里巴巴支付寶具有這樣一個支付能力以外,全球還有另外一家公司叫visa。visa設計的支付能力是一秒鐘處理兩萬筆,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場景能夠讓它去驗證這個支付能力。

第三道洪峰就是物流。我們曾經有一次做活動發了3萬隻包裹到俄羅斯,俄羅斯整個郵政快遞體系癱瘓了,他們的總統把當時的郵政局長給撤了,新來的局長馬上就飛到杭州來問發生什麼事兒了?怎麼解決問題?但今天在中國,每天在路上跑的包裹累積就有3000萬筆。6年以前馬總跟國家郵政總局的馬軍勝局長交流的時候,馬局長認為中國在快遞業上數量要趕超美國需要20年,馬總認為可能需要6—10年就能趕超。

去年整個中國快遞業包裹量已經超過了美國。6年以前中國大概每年最多不到10個億的包裹在路上跑,但如今已經有140億隻。僅雙十一一天的包裹數就有2.79個億,是平常的10倍。如果沒有大數據支撐的話,任何一張快遞網路都會癱瘓。去年沒有看到癱瘓,反而非常順暢,一周之內有80%的包裹已經投遞到家。

這就證明中國這麼大的人口數,確實提供了很多的「互聯網+」的實踐,如互聯網+商務、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物流、互聯網+大數據,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驗證能力。

各位領導尤其很多地市領導,大家都在一方,20億消費者這個時代已經來了,今天我們不局限於中國市場,而是向全國市場擴展。這樣的一個市場對於任何一個市長、任何一個省長、任何一個州長至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是一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都不是本地的消費者,而是全國消費者。如果說我們能夠利用好這樣一個平台,利用這樣時代給的機會,讓當地的經濟跟20億消費者接觸,我們國民經濟會越來越有前途。

時空觀裡面還有很重要一點,即現在我們談「互聯網+」的時候,已經不是在20以前談互聯網,今天的互聯網已經從IT時代發展到DT時代,IT讓自己更強大,而DT是讓你的合作夥伴、讓你的客戶更強,讓他們具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以前我們想去做一個大數據分析,去據悉二線消費者實品步入分析,這個能力只有是大企業和跨國公司才有,但是今天只要是一個個人進入這個平台,就能具備這種能力,得到這些數據,分析這個數據,然後作出自己的商業決策。

我想今天是一個大時代正在變革的關鍵時期,今天參加這樣的一個論壇,我覺得特別振奮,這是在整個社會上聽到的,兩會結束之後比較早的一次關於「互聯網+」、關於信息化的會議。我也非常感謝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和信息社會50人論壇為這個會議做的充分的籌備。這次會議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我看到了很多地方領導有了「互聯網+」的思想,這一定會影響當地經濟,給當地經濟帶來新的一種影響和新的一些變化。

第三,在「互聯網+」這個時代,我們到底還要具備什麼?我認為今天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互聯網+」最危險的時刻,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當全社會都去關注「互聯網+」的時候,反而是讓這些依託與互聯網、有互聯網思維這些企業發展變的不好的時候。以前阿里巴巴和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發展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政府給予很寬鬆的環境,造成我們有了相對寬鬆的土壤和環境,讓我們自由去發展。

但今天「互聯網+」起來,全社會都要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互聯網「+」什麼都可以,但「互聯網+「絕對不能加傳統思維,絕對不能加既得利益。

全社會要警惕,弱勢群體的聲音。互聯網加進來以後,以前覺得自己很有影響力的行業,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交流的是,在」互聯網+「這個時代,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是弱勢群體,不去創新、不去變革、不去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任何人不創新,3個月沒有新的東西出來,你就被淘汰了。

任何一個地方經濟是這樣,任何一個企業競爭也一樣。我們在「互聯網+」面前不存在強勢群體,所有人所有企業都是弱勢群體。我們都要面對未來消費者,未來20億消費者新領域的新變化,新的年輕人的一些變化,我們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果說我們國有國籍,球有球籍,互聯網有網籍的話,那麼唯有如此,中國互聯網的網籍地位才能保住。

剛才提到的「最危險的時刻」,為什麼不是空穴來風?舉個例子,當「互聯網+交通」的時候,我們不能按傳統的交通思維去看待「互聯網+交通」產生的新業態和新服務。我們說專車影響到了計程車的生意了,但想當年汽車剛起來的時候,馬車夫把所有的路給堵上了,就會意識到,我們今天乾的可能是同一件事情。

總理的工作報告裡面也提到我們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甚至兩會一結束就給了杭州一個叫「國家級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政策。其實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就是解決中國人在外面造成負面印象的問題:憑什麼讓中國人到日本去搶馬桶蓋?憑什麼讓中國人1億人次的消費留在國外,留在境外?憑什麼讓水貨客這樣的事件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因此必須給予中國消費者更多的關懷、便利,去迎合、支持、扶持跨境電商的發展,而不是像今天有的聲音說的那樣,跨境電商衝擊了大(外)貿,如果大貿能解決以上問題的話,我們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去支持大貿。

但是,我知道有一個研究機構關於跨境B2C直接面對消費者市場做了一個分析和深入研究,那個研究結果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我是非常希望那個報告能夠發布。這可能會使我們整個社會對跨境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樣的業態有一個新的認識。

我覺得我們互聯網行業的人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每個人的能力提升得更好。過去,跨境貿易都是大企業才能玩轉才有能力去把網路鋪到全球,但有了互聯網以後,小企業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商品通過B2B這種方式輸往境外,今天互聯網已經具備這種能力,任何一個小企業,甚至任何一個個人,通過網路就可以把商品和服務送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者手中,這是多麼大的改變!只有「互聯網+」時代才具備的這種能力。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的時代裡面,大家多去聽聽創新的聲音,而不要去傾聽那些被改變群體的聲音,我希望在「互聯網+」裡面沒有人是落後者。

首先,我們判斷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今天在流通環節影響最好,但是在製造環節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對這個商品本身在流通環節產生大量的數據的時代也才剛剛開始。甚至在流通這個環節,我們從業者認為也只完成了這個商業生態的20%,還有80%需要完成。今天網路零售佔中國整個社會零售總額比例才10%,10%其實也非常危險,你說強很強,你說弱也真的非常弱。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有錯過機會的思想,這是剛剛開始,誰都有機會搭上車。

第二,有權利的時候,千萬不要給那些「互聯網+」企業設置百米欄。總理最近講話也提到,跟其他國家做互聯網企業相比來說,可能美國的企業在跑百米,中國的企業在跑百米欄。這種情況是自縛手腳,必須要改。

第三,我們一定要學會便道超車,沒有一個產業是可以按照既有的軌道繼續往前走,這是「互聯網+」對所有的產業提出的一個警告。只有自己學會便道超車的時候,才會機會去贏。

最後我想提一個政策方面的建議叫「3+2」的思想,「3」就是3張清單,即能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在這樣一個「互聯網+」這麼一個領域裡面,我們需要有最低門檻、最小的權利以及最大責任。加就是「互聯網+」。「2」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年輕人機會,給未來夢想。


推薦閱讀:

互聯網的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盜墓已進化到「互聯網+」,應對要跟上      錢江晚報
一文讀懂互聯網電影行業
互聯網也在行動!讓我們一起為生命加油
婚戀互聯網時代的情感指南

TAG:互聯網 | 危險 | 總裁 | 現在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