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船意象
06-08
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飛蓬、孤雁等,「船」則是表現這種情感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古人常說「舟馬勞頓」「水陸兼程」,可見「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風物,更易觸發無限的思緒。寫於船上的詩,或寫到船的詩,儼然成為一個頗為壯觀的部落。 唐代之前,船意象在詩歌中出現頻率不高,也不具有典型性。大唐版圖遼闊,國勢強大,文人多積極進取,漫遊與干謁成為時代風氣,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杜甫「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岑參則從軍絕漠、體驗異域風情……他們的活動領域之廣大、精神氣度之恢宏,都是前代詩人無法比擬的。但漫遊雖然豪壯,偶爾也會有故國之思;干謁的路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失意中難免自傷身世;即使順利進入官場,宦海沉浮,很多人的生命耗費在往來奔波的途中。於是他們寫了很多詩,詩中常會提到旅途中藉以安身的小船。 李白離開家鄉親人、扁舟出峽時,寫了一首《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荊門山是古代楚蜀的交界處,隨著平原的出現,蜀中諸山至此不復再見,所以詩中說「山隨平野盡」;由此地繼續前進,只有來自蜀地的長江還可為伴,所以詩中說「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此時年僅26歲,年少氣盛,豪氣干雲,自覺前途萬里,可以如大鵬展翅,所以詩人雖寄身舟中,漸離故鄉,卻並不十分傷感。 下面兩首詩中的「船」意象卻更多地融入了詩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 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劉睿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這兩首詩的主題與意象群極為相似:兩位詩人都漂泊異鄉,棲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風吹動岸上的樹葉,發出凄清的聲響。在作客他鄉、旅途孤寂之時,兩位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寫詩以寄情。作為詩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後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強調「月」與「舟」的組合,而特別突出一個「孤」字。詩人運用音響(猿啼、秋聲)、色彩(滄江、青蒼)、動景(急夜流、紛紛木葉)、靜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月照孤舟的意象,將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寫之中,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杜甫詩中的「船」意象出現得極為頻繁,表現漂泊之感也非常強烈: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興八首》之一 露下天高秋氣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夜》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杜甫經歷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巨大轉變,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帶漂泊達11年之久,最後病死於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條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他最終的歸宿。他在詩中反覆寫到「船」意象,「危檣獨夜舟」「疏燈自照孤帆宿」「老病有孤舟」,船是詩人漂泊身世的象徵與寫照。而「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更將孤舟與詩人的身心直接聯繫在一起:詩人見叢菊兩度開放,他的心渴望著回到故園;一葉小舟本來寄託著還鄉的希望,可是卻系在夔州江邊,他的身體也像是被縛住的小船一般,不得自由。 這類似「船」寄寓漂泊之感的詩歌還有許多: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 ——李端《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而最為直接地以船為喻、表現自身漂泊之感的詩歌,恐怕當屬李商隱的《木蘭花》: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此詩是因睹木蘭舟日日浮於洞庭湖上,而聯想到自身如孤舟一般漂泊天涯的命運: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浩渺廣闊,似乎與天際的浮雲相連。木蘭樹雕成的華美船隻每天都在湖上送人遠行。詩人忽然想到:自己幾次在木蘭舟中望人遠行,卻不知道自身其實亦如木蘭樹斫成、漂泊天涯的一葉孤舟!據宋代筆記記載:唐末,館閣諸公泛舟湖上,以「木蘭」為題賦詩。忽有一貧士登舟作了此詩。諸公大驚,仔細審視,原來竟是李義山之魂。這個記載雖不足信,但詩中木蘭舟與詩人共同的漂泊命運無疑感人至深。 與「漂泊」之感相對,中國古典詩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內涵是「自由」。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的思想雖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若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隱《安定城樓》 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 ——韋莊《西塞山下作》 下面兩首以「船」意象表達自由感受的詩,是歷來為人所傳誦的: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前者寫夜釣歸來,漁人懶系漁船、任其隨處漂蕩的情景,傳達出坦然閑適的心態;後一首詩描寫春花、春草、春樹、春鳥、春潮、春雨等明麗的景象,用這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中心意象,既是實化描寫,又是詩人心態的形象化表現。 最後,我們以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時所寫《臨江仙》詞結束全篇: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詩文欣賞|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古詩詞名句填空:「春城無處不飛花」的下一句是什麼?
※古詩天天讀 : 長夏江村事事幽
※2014古詩文複習
※關於讀書的古詩(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