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李湛:數據管理將是中國電影工業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一哥

  回望2014年,中國票房突飛猛進,年度累計296.39億,創歷史新高。《變形金剛4》單片19.78億的票房成績震驚了電影行業的每一個人,一時間中國電影票房的上限究竟在哪裡?成為了電影人熱議的話題,也就在這一年,一家專註於電影市場的數據諮詢公司「凡影」在中國北京正式成立。

  短短兩年間,中國年度票房已經向600億發起衝擊,單片票房也已邁入30億時代。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凡影也在不斷成長,兩年間直接服務的電影項目近60個,並完成了300餘部電影監測數據採集工作和主持觀眾研討近1000小時,為完善中國電影行業的項目管理機制摸索出了一系列量化標尺。

  日前第一製片人獨家採訪到了凡影創始合伙人、傳播學博士李湛,看他怎樣解讀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疑難雜症。

凡影創始合伙人李湛

我們要做的不是「救死扶傷」

而是讓電影人通過數據更了解市場

  第一製片人:能談談創建凡影的初衷嗎?

  李湛:其實創建凡影的初衷很簡單,我們覺得好萊塢的數據管理體系有一天可以應用到國內,可以服務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需求。2004年我在好萊塢工作,注意到好萊塢的數據管理體系已經滲透到了整個電影項目,從製作到發行都有嚴密的數據分析參與全程。回國休假跟朋友說起這件事,大家紛紛表示沒聽說過,估計中國電影市場十年之後才能用到。巧的是到2014年凡影成立,真的是過了10年。而目前的內地市場,不管是整體的體量,還是市場的供應和需求,以及製作成本從幾百萬到幾千萬甚至過億,這都說明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處在激烈的競爭狀態。一部電影依託什麼優勢去競爭?怎麼做才能從眾多的影片中脫穎而出?這需要一個嚴密的數據分析過程,通過數據分析去找到這部電影的受眾群、宣傳點、爆點,你才有機會讓觀眾心甘情願掏錢花時間來影院看,而這正是凡影要做的事情,這也是一個體量馬上要趕超好萊塢的市場必須要有的,實際上好萊塢在1970年末就已經建立起了這種數據體系。

電影好口碑才會有好成績

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第一製片人:現在內地市場已經暑期檔了,七月八月就有40部國產片上映,您怎麼看待扎堆上映的現象,造成這個的原因又是什麼?

  李湛: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目前電影資本的充足,而且往後幾年還會更多。這種情況其實和80年代的好萊塢特別像,當時像可口可樂、美國航空公司等各種大企業都買過電影公司,在一段時間內也使電影的供應和競爭變得非常泛濫和激烈。但是,任何行業都有一個不變的規則,那就是優勝劣汰,這個規則會讓一個處在非常瘋狂狀態的行業,回到正常的狀態。這是任何一個往上走的市場都會發生的事情,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而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就正處在這個過程中,所以這種扎堆現象很正常。

  第一製片人:截止目前今年的票房已經超過230億,您覺得今年的大盤會達到怎樣的高度?

李湛:主要還是要看下半年電影的內容和質量。目前中國的觀眾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了,隨著供應的充足,對電影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到最後不管供應量有多少,只有好口碑的電影才會取得好的票房成績,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其實在下半年上映的電影中有很多凡影都在服務,我們覺得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國產電影會給大家帶去驚喜,但是後半年市場要想達到去年那樣的票房大爆發,目前覺得可能性應該不大。

第一製片人:一周有很多影片上映,但絕大多數都成為票房炮灰,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還要拍出來上映?您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李湛:我覺得這就是電影行業的特殊性。好萊塢其實也一樣,每一個製作的環節,大家都非常認真地去做,還有成熟的風險防範機制,但是他們拍的電影中也不是每部都賺錢,不過這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而在國內,我們做過分析,每年票房最高的前60部電影會佔總體票房的80%以上。而在2012年到2015年,票房排名前70部電影就佔了總票房的90%。這是因為電影是一種邊際成本非常低的消費,而因為它的社交屬性,觀眾有很強的從眾效應。所以在這個領域,集中度是很高的,這也就很考驗一部電影的項目管理能力,因為歸根結底是管理上的競爭。

任何類型的項目

都需要科學的方式去管理

第一製片人:您認為中國文藝片票房的上限在哪裡?文藝片應該具備那些因素才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績?

李湛:一部電影是不是文藝片其實很難鑒定,這種類型在好萊塢叫做劇情片。好萊塢要是拍這種類型的片子,又想取得好的票房,它的解決方案是選用大明星,強調錶演和情感的元素,另外通過電影節做宣傳,比如以競爭獎項的方式,同時儘可能延長上映檔期,比如爭奪奧斯卡的電影大部分都會在精英人群有時間的聖誕檔上映,然後到奧斯卡結束又重新上映一次。至於說票房上限,如果按照影院觀眾可能消費這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是可以達到5億以上或者更高量級的,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影片的口碑和質量。八十年代的美國有很多劇情片就票房口碑雙豐收,比如《雨人》。

  第一製片人:《美人魚》成為內地首部突破30億人民幣的國產片,您認為在多長時間內,會誕生單片50億的成績?它會是什麼類型的影片?

  李湛:這個很難正面預測。如果影片的本體質量高有可能很快就會突破,但也有可能近兩年都不會突破,因為電影最終是要看上映當時的環境,所有打破記錄的電影都有一定的運氣成分。比如說今年年初《美人魚》的33.89億和去年7月《捉妖記》的24.39億,只隔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提升了近10億。所以電影帶給我們的驚喜,很難用時間這個維度去衡量。

  至於類型,它一定是一部男女老少都適合的影片。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拍家庭篇或者合家歡的影片,而是從產品設計,組合上進行不同的市場定位,針對不同觀眾群體制定不同的市場策略,給他們提供一個觀影的氛圍,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到電影院看電影。但是,單憑一部影片也是無法實現這個目的,只有讓電影製作和發行的各個環節都能夠拓展到更多的人群,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市場機會。

  第一製片人: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李安導演說,票房的好壞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您是怎麼理解這句話?

  李湛:電影是一個很特殊的產業,除了各個環節集體發力,還需要些機遇和運氣。李安導演所說的天算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人算的部分是對項目進行更加準確更加清楚的觀察和分析,然後再出來一個可操作的方案。但不管你做的多好多壞,都要看跟你同檔期或者前後半年的片子情況。同等類型前後半年會互相影響,同等目標人群前後十五天會互相影響。這不是一部電影可以控制的,這就是那個天算的部分。

  通過專訪我們可以了解到,通過市場數據諮詢可以幫助電影項目提升管理能力、探索工業化標準。配合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成長成熟,凡影也在不斷修正和升級數據化管理方法,為中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升級持續探索前行。

文/一哥

第一製片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推薦閱讀:

國產電影的情懷多少錢一斤?答:一億起拍
《金陵十三釵》:紙板人電影
《快樂大本營》是錄像製品還是影視作品?
中國電影業
韓寒說得對,中國電影已經進入硬貨時代

TAG:電影 | 中國 | 工業 | 管理 | 中國電影 | 數據 | 工業化 | 電影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