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傳開法師)

嗔心,就是嗔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喪失,忘卻本性,一不順心,便惱怒打罵傷害別人,因此造業受報,可悲可嘆。由於生起了嗔心,種種障礙之事便隨之產生,所謂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嗔心是修道的最大的障礙。過去有一位道心很好的禪師,用功非常精進,他常在山間坐禪 。但久而久之,鳥聲頻頻,使得他很難入定。後來他又到水邊坐禪 。過了一段時間,魚兒蹦跳聲又使得他靜不下來。接著他又到崖下、樹下坐禪 。但走到那裡,都有聲音干擾他,使他無法入定。這時禪師就起了一念嗔恨心―――我以後要上山吃鳥,下水吃魚。由於這嗔恨心而起所發的願,果然禪師來生就投生為鸕鶿,上山捉鳥,入水捕魚。

過去還有一位禪師,臨命終時,口流涎水,蒼蠅飛來爭食,這位禪師也起了嗔恨心,即投生為莽蛇。宋朝秦檜,過去,也曾經在地藏菩薩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了,故被嗔心所害而成為萬世唾罵的一代奸相。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嗔恨心的結果。一念嗔心,淪為異類,多麼可惜可怕啊!古人說:「凡夫成佛真箇易,去除妄想實為難。」 嗔恨心是妄想心之一。所以,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應該斷除嗔恨心。如何斷法?修慈悲觀,修忍辱度,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慈悲觀,就是慈悲一切眾生的觀法,為五停心觀之一。了知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佛之後,自然會生起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之心,就不會有惱怒眾生之心。即使別人對我有損害的地方,也能寬恕和容忍他們。忍辱度,是六度之一。「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是故,能夠忍辱的人,是一個有涵養的人。學會了忍辱功夫,就找到了嗔恨心的剋星;學會了涵養功夫,就能夠平息無明嗔恚之火。無明嗔恚之怒火能將我人的一切功德燒毀,所謂 「一把無明火,燒滅功德林。」 涵養功夫很深的人,他不會發無明怒火,見到一切惡逆順情境界,他都不會動心。這樣學佛,才有大的收穫,所謂 「迷心逐境,是為愚夫;背塵合覺,便入聖流。」

妙空大師說:「眾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鈍根可得。」我們學忍讓,也要從每件小事開始,形成習慣,如果小的不忍,一遇大事則想忍也忍不了。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世間有大成就的人,其忍辱功夫都是很不錯的。《幼學》云:「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敬履之謙。」 我們學了出世間法,難道不忍辱行嗎?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為忍辱仙人,肢體分解都不生任何嗔恨心。我們為了一點點小事就生起嗔恨心,我看就太不應該了。

忍辱是一種美德,可以增長福報。所以如果有人欺負你、冤枉你、毀謗你,你不必傷心,而且要感到歡喜。因為它能為你送來福德。《金剛經》云:「若人受持金剛經,為人輕賤,是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無上正等正覺,你說利益大不大?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此文轉自《佛弟子文庫》

推薦閱讀:

【學佛】也說六道
修行三部曲之:信願行--學佛網
定弘法師:凈宗根本戒(第1集)--學佛網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譯文(八)--學佛網
居士學佛100問 (8)

TAG:學佛 | 法師 | 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