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浩然、梓萱」,寶寶名字為啥感覺挺low

一些80後、90後「新科父母」為孩子起名字時,所藉助的資源很大部分是暢銷小說、電視劇、網路熱詞,所以才有了「浩然」和「梓萱」的流行。但因為所籍資源有限,他們想賜予孩子個性的名字,但最終還是落入了俗套。

最近,一份名為《2016大數據「看」中國父母最愛給寶寶取什麼名》的報告,引起熱議。根據這份報告,2016年男寶寶熱名榜前三名是浩然、子軒、皓軒;女寶寶熱名榜前三為梓萱、梓涵、詩涵。令人驚異的是,「梓」字竟同時佔據了「2016最熱男女寶寶首字TOP10」的第一名。很多網友吐槽,以為這批80、90後新科父母,顯然是網路小說和青春偶像劇看多了。一些專家學者更是痛心疾首,以為長此以往,吾華文化消亡云云。

其實名字之於人,不過符號而已。但在倫理立國的中國,茲事體大,不能不重視;重視之餘,不能不有禁忌。比如普通人名字不能犯帝王名諱之類,不僅不能犯名諱,甚至日常用字也得避諱。李世民登基後,官方、民間文書但凡用「民」字者改為「人」字,佛菩薩也不得漏過,於是「觀世音菩薩」改名為「觀音菩薩」,影響至今。這種帝王名字避諱給國家或者民間書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於是從明代開始,帝王子孫名字大抵取生僻字或者乾脆造字,儘力避免對書寫的干擾。

中國人重視起名用字,俗語講: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技;賜子一技,不如賜子好名。名字之於國人,寄託著家族的期冀、父母的希望和家國的情懷。起名用字,大抵也最能體現宗族、父母的文化素質和時代特徵。近代以來,內憂外患頻仍,家國情懷之於傳統更加濃重,所以承志、翔宇之類的名字風行;1949年之後,振興中華、富國強兵成為國人共識,於是國人之名字多用中、華、國、建、民諸字;「文革」時期,文、紅、梅、軍、東、斌、兵成為熱字。

改革開放在思想領域的最大貢獻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一切回歸常識。起名用字也開始擺脫政治的束縛,回歸到家庭倫理。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國人名字熱詞,女性多用妍、璐、萌、薇、妮、蕾等女性特徵明晰且文雅別緻的字詞;男性則多用偉、海、波、飛、宇、鋒、巍等具有雄性特徵且大氣的名字——當然,這種大氣中多少還含有一些「國家情懷」的。80、90後這幾代人,他們充分地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文明,在瓊瑤小說或者金庸武俠電視劇的熏陶中長大,他們多是獨生子女,注重物質享受和個性發展。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少子化」的出現,傳統倫理家庭已基本瓦解,從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對傳統文化的漠視,也使得很多人對傳統文化視若陌路。一旦這些80後、90後為人父母,為孩子起名字時,他們所藉助的資源,大概就是暢銷小說、電視劇、網路熱詞,所以才有了「浩然」和「梓萱」的流行。但因為所籍資源有限,他們想賜予孩子個性的名字,但最終還是落入了俗套。

起名用字,從泛政治回歸到常識,畢竟是歷史的進步。

就筆者給親朋好友孩子起名經驗來看,不妨多翻翻《詩經》《楚辭》唐宋詩詞等傳統文化經典,其實很容易給孩子起一個既有寓意又合聲律的好名字。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用3塊錢開發寶寶高智商
新鉤的寶寶鞋
寶寶巴士大全來支招,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動物?
請問四個月的寶寶輔食食譜?
准爸媽必知的30個懷孕禁忌,對自己和寶寶負責!

TAG:名字 | 寶寶 | 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