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教育應該不一樣
小編語:無論現行教育有多麼糟糕,它依然是社會無法迴避的話題,教育到底需要標準化,一條龍?還是個性化的,不一樣的教育服務?答案似乎脫口而出,但平靜下來,你真的知道不一樣的教育是什麼嗎?我們聽一聽這一位對教育不一樣的思考和解讀!或許你有新的啟發。
教育為什麼要不一樣
從生命的本質來講,天人合一,是大道自然的;沒有兩個人的基因是一樣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應該讓每個生命都換髮光彩,活出自己應有的樣子。
從生命的長度看,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跟宇宙的長度相比,我們都微不足道,因此我們應該追尋怎樣的教育?是盲從,還是追尋內在的自己?基於這個層次,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生命的本質。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這些年為人夫,為人父的一些感觸,也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吧。「孩子和家庭是一個女人的幸福源泉,事業是她的根本動力」,這句話對於一個智慧的女人而言(尤其是已婚女人),應該深有感觸。女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業,歸根結底,要有自己。不是為別人活著,尤其不是為孩子和丈夫活著。
追逐真正的教育如同我們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樣,是內求的行為,而不是外求。
現實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錯了,我們陷入了外求的怪圈。「別人都在學啊,我們起跑線上都輸了啊,我們身不由己啊。」「別人怎麼樣,我才能怎麼樣。」其實,您的心就是您的世界,您的心變了,世界就變了。
只有敢於追逐不一樣,您會感知真愛,才能遇到美好和幸福,您才能從堅持偏見中走出來。
試想一下,上各種輔導班就一定能夠上好學校?上好學校一定能考好大學?考好大學就一定有好工作?有好工作就一定有好人生?我想一定不盡然,其實悲劇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為堅持不一樣,才可能遇見不一樣的美好。
DE的不一樣,不是另類,而是「外圓內方」。
林海首席最早把我今晚的演講主題定為「另類教育」,我覺得我們不是另類。昨晚和一批1塊錢挑戰美國的孩子和家長對話,有家長說,DE教育是新教育,他們接受的體制教育是舊教育。我也覺得不對,我們做的其實是「舊教育」,最本質,最本真,最簡單的教育。一種符合天性,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之所以覺得我們另類,是絕大多數人被錯誤的洪流綁架了,因此,在本真正確道路上行進的我們,就被人認為是另類的教育了。
不一樣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
DE教育崇尚的是無痕教育,即看不到教育的痕迹,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玩的過程完成了他的而學習。
我們堅決摒棄功利,堅決祛除附在教育表像上的各種功利浮塵,讓教育回歸本原,即回歸到尊重生命的生長規律,遵循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上來。
我們堅持為孩子創造不一樣的經歷,在不一樣的經歷中教給孩子終生受用的生存能力和價值觀,在不一樣的經歷中學會學習。
我們做的教育在教育屬性的體現非常的簡單,就是教他兩點,第一,在經歷當中讓他學會提問。第二,讓他自己學會找答案。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引導。
教育怎麼做才能不一樣?
剛才第一部分偏理論,接下來呢會結合DE訓練營,還有我們即將開始的DE學校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教育怎麼做才能不一樣?
學會愛,學會尊重。很多人疑問?
誰不會愛呢,尤其是我們女人。其實我們不會愛,我們愛的只是表象;我們堅持的是偏見,而不是原則;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子的?真愛是尊重,是沒有功利的慾望,沒有綁架,它是自然發生的。有真愛才會有真正的教育,有真愛才會有真正的美好和幸福發生。
DE理解的真愛用英文表達是「JustBelieve。」
在DE未來訓練營里,有個孩子去年中考,因為與當地重點高中的錄取線差了20多分,壓力很大,一度沉溺在遊戲中。爸爸媽媽花了很大的精力,讓他來到北京的一所國際學校,但因為英文不是很好,學習壓力就更大了,最後不得已休學在家。家長和孩子都很焦慮,媽媽決定放下事業來陪他,結果母子二人衝突不斷。媽媽就問我怎麼辦?我覺得這位媽媽不理解「愛」。在孩子幼小時,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沒有陪著他,將他交給長輩帶。現在孩子上高中了,正需要被信任,被放手,非常渴望獨立的時候,卻來陪伴他,孩子是不接受的,因為他認為這不是陪伴,是一種監視。
學會放手(LetItBe),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承受,去感悟,去成長。
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不放手,其實您是恐懼,您是不自信;不放手,您是損耗自己,傷害孩子,您是在剝奪孩子自己的成長權利。試想,如果我們養個孩子,很大了,還不知冷暖不知溫飽,這不是一種悲哀嗎?!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孩子離開父母之後依然可以很幸福的生活下去啊。父母不放手,他能找到幸福嗎?
在DE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跟很多學校進行課程合作,有次我們為一個學校的孩子組織1塊錢城市生存活動,有個父親說,你們活動滿大街跑,北京那麼大,車那麼多,我們孩子都從來沒有自己過過馬路,這放出去一天沒吃沒喝的那怎麼行?你們怎麼保證不出安全事故啊?當時我聽到這樣的提問,非常的難過,而我沒有任何語言來說服他。
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因為父親的不信任,冷嘲熱諷而衝突,揚言要殺父親的例子,還有輟學在家的孩子。例子里這些孩子的家長都找到過我,都提過一個問題,「我該怎麼辦?」我不是醫生,即使是,我也不能包治百病。何況這些病是別人幫不了的。
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
因此,我認為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您不讀書,您不運動,您黑著個臉讓孩子快樂,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了解教育,前提是我們要知曉教育的基本規律。
教育是培養人,是讓孩子成人,會為人做事。而不是讓孩子成為考試和升學的機器,讓孩子成為大人追逐功利的附屬物,犧牲品,成為一個工具。
教育中的教,是浸泡,是影響,是傳遞,而不是控制,恐嚇,更不是綁架。因此,DE在教方面有一系列的做法,比如「我們的工作人員不能稱呼為老師,我們主張自我學習,自我評價!
教育中的學,是自我學習,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學習是在快樂的狀態下,自主的進行探究式的學習。DE做很少的教,我們只提供經歷。讓DE的隊員在不一樣的經歷中習得終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價值觀,在不一樣的經歷中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其實就是學會提問,學會自己找解決方案。這就是會學習,甚至這就是學習的全部。
父母如何做?
幾千年來,我們的老祖宗已經告訴我們的,就四個字「言傳身教」。這和玫琳凱文化中的「黃金法則」好像不謀而合,那就是你的每天、每個行為、甚至每個理念都應遵循「你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的規範。
不一樣的教育未來會怎樣?
我們的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未知,來自於錯誤的追求和根本上的不自信。
DE的未來會怎樣,我不知道,我也不需要知道。我們只需要關注當下,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活好每一天。
教育追求不一樣,就意味著需要摒棄短見,摒棄功利,找到內心深處的真實自己,這樣就能構築自己強大的內心。
和玫琳凱經營的事業一樣,我們絕不是賣各種訓練營產品這麼簡單,DE不僅有系統的課程和各種訓練營,我們還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教育基金會。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完整成長,更關注整個家庭的可持續性幸福。
特別說下DE學校,非常特別的課程體系,上課方式和考評。
我們學校今年9月會正式開學,我們會採取項目制學習。大一點的孩子集中學習20天,休息10天,沒有寒暑假。上課地點根據學習主題來定,比如歷史課,我們去西安或者開封待20天。我們的老師分三個層次:導師、專業課老師、生活技能老師。
評價系統上面講過是自我評價,自我提問,共同探究。當然這些孩子也可以參加高考,但我相信,他們不會選擇高考。這樣的教育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這個不好說。
做到不一樣,您不僅能找到自己,更是能給別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快樂,您怎麼能給別人帶來幸福快樂?那是表象的,您的內心是割裂的,是矛盾的。
有家長經常問:我知道付老師的理念很好,我也能理解,那我怎麼能做到呢?其實這就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分兩個層次回答:第一,您是不是真的知道了?我想,很多人知道的只是皮毛,只是表像而已。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很多人重病之後才明白生命的本質要義,才真正知曉健康的重要性。他生病之前可能也認為自己知道,但我認為那不是真正的知曉。第二個層次,行動,可持續的行動,與「覺知」保持一致性的行動。
孩子不是您的孩子,他是他自己。您能理解,並行動,您和孩子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找到幸福。
會把您和您的家人帶入不一樣的正能量場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群體中,每個群體都有不一樣的能量,有正能量,有負能量。恐懼、抱怨、迴避等,這些都是正能量。
教育是提升生命質量與祛除社會痼疾的最根本、最關鍵手段,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不管是社會文明,還是個人修養,都必須從教育這裡,尤其是家庭教育這裡著手。
現在我們處在多遠而混亂的價值體系中,人人都在尋求更多的慾望,我們一味地向外索求,而不知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我們的內心,當然更不知道,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的心中。
嚴長壽先生關於教育評論有句話我非常喜歡,「當雪崩來臨時,每一片雪花都說自己沒有責任」。不知各位聽後有何感想?您是那片雪花嗎?您願意成為那片雪花嗎?
我相信,您不是也不願意成為那片雪花。
因為,您不一樣。
作者:付永
推薦閱讀:
※張明楷就「調包二維碼案」發表觀點(定詐騙罪)
※望氣尋龍四種觀點
※陸瘦燕 學術觀點
※周易算命中常見錯誤觀點
※【觀點】碳纖維複合材料在電動汽車車身中的應用前景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