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俗稱「牛皮癬」,多數患者在冬季加劇,夏季減輕[1]。中醫認為致病包括內外因兩方面,內因以血分為主,其中血熱、血燥、血虛、血瘀為內在發病基礎;外因以六淫侵襲、七情內傷、飲食不節為致病條件[2]。辨證分為熱毒熾盛、血虛風燥、氣滯血瘀、濕熱蘊毒等型,治療採取分型論治。近年來筆者對銀屑病的治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銀屑病患者142例,治療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齡20~71歲,平均45.5歲;病程0.5~3.0年。對照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19~75歲,平均47.0歲,病程0.5~2.5年。兩組病例病情、病程及年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組①血熱證:臨床表現軀幹、四肢有泛發性紅斑,上覆鱗屑,瘙癢,舌紅,苔黃,脈弦。治法:以涼血解毒,清熱祛風。方用:土槐飲加味。藥用:生地、白茅根、土茯苓、生槐花、炙蜈蚣、烏梢蛇、板藍根、忍冬藤、威靈仙、生甘草。心煩易怒加山梔子,便秘加大黃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②血虛證:臨床表現四肢、軀幹有廣泛黃豆大紅斑,紅斑上覆銀白色鱗屑,瘙癢,咽喉腫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治法:治以祛風養血,潤膚止癢。方用:養血潤膚飲加減。藥用:當歸、麥冬、生地、白僵蠶、桃仁、天花粉、雞血藤、丹參、土茯苓、紅花、何首烏、生甘草。瘙癢甚者加露蜂房。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療程2個月後皮疹基本消退。③血瘀證:臨床表現皮疹已遍及頭皮、軀幹、四肢,瘙癢,舌淡紅,苔黃,脈弦。治法:以活血化瘀,清熱散風。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當歸、牡丹皮、桃仁、紅花、川芎、忍冬藤、鬱金、赤芍、丹參、蚤休、徐長卿、白花蛇舌草。皮疹經久不消加三棱、凌霄花、莪術。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1.2.2 對照組①滅滴靈0.2 g,3次/d,口服。②甲硝唑0.2 g,3次/d。③免疫製劑:胸腺肽 8 mg,肌內注射,隔日1次。④干擾素治療。⑤維生素A 、維甲酸。

  1.3 療效標準[3]

  ①臨床治癒:經治療後皮疹全部消退或者有個別皮損;②有效:皮疹消退50%以上者;③無效:皮損消退<30%。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數據比較,採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銀屑病屬於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之一。銀屑病中藥治療方法,首先是徹底清除血液中致病因素,治病去根。因為中藥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有機物的大分子,它帶有很多活性基因,它可以黏附血液中的致病毒素形成更大的複合物,利用中藥獨特的利尿作用,從腎臟排除到體外[3-4]。其次是中藥的清熱解毒藥物等有效抗感染成分不易對鏈球菌產生耐藥性[5-6],可以有效抑制咽部炎症,不讓毒素再次進入血液,它可以避免細菌對抗生素所產生的耐藥性,從而抑制了銀屑病複發。最後中藥治療能調節免疫功能,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有許多藥物具有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得以恢復,銀屑病就不會複發。總之,對於銀屑病來說,選擇中醫治療,只要科學得當,完全可以免受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從而提供生活質量。

第二篇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且易複發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膚病。屬祖國醫學「白庀」、「松皮癬」、「乾癬」、「蛇虱」等範疇。所謂銀屑病相關性腎病是指銀屑病引起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甚至腎功能損害等為主要表現的繼發性腎病[1]。根據臨床上不同的主證,亦可歸屬於傳統醫學「尿濁」、「尿血」、「水腫」、「虛勞」等範疇。

  1 病因病機

  1.1 感受外邪 本病初起多因內有蘊熱,外感風、濕、熱三邪。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述:「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若其風毒氣多濕氣少,則風濕入深,為乾癬也」,即以風邪為主,夾以濕。《醫宗金鑒》同樣認為:「此症總因風濕熱邪,侵襲皮膚」。外邪阻於肌膚,致使營衛失和,氣血不暢,蘊結不散,使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而「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風為陽邪,善行數變,其性開泄;因其善行而無處不到,風邪一旦與粘膩難清的濕邪相合,內擾於腎,「腎失封藏」,精微物質從尿中泄漏,使尿中出現泡沫、蛋白尿、血尿。

  1.2 七情不合,飲食失調 情志外傷、性情急躁,心火內生,氣機壅滯,郁久化火,或過食辛辣肥甘及葷腥發物,傷及脾胃,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郁而化熱,熱邪蘊於營血,血熱生風而發為癬。而熱傷腎絡,腎失固澀,又是銀屑病相關腎病的重要病機之一。同時在疾病慢性進展的過程中,如蛋白質、水鈉等攝入過量,勞倦等可使原本處於穩定狀態的患者,在證候上出現「虛其虛」或「虛實交錯」的複雜局面,致使病情急轉直下,以致危重。

  1.3 正氣不足 素體虛弱,氣血不足,或病久耗傷營血,陰血虧虛,易感受燥邪,如《外科證治全書》云:「因歲金太過,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證,多患於血虛體瘦之人」。或生風化燥,肌膚失養而成白庀;病程日久,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經脈阻塞,氣血瘀結,肌膚失養而反覆不愈。王永鈞教授認為:血瘀以及瘀血阻絡所致的微型癥積,在腎臟病的發生以及發展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瘀血不循經,發為血尿;腎微癥積則腎體失用,精微外泄,甚至功能受損。

  2 辨證論治

  2.1 辨證分型 傳統的辨證分型方法,是根據銀屑病其證候特點分型,主要為血熱證、血燥證、血瘀證3型,其中血熱證最常見的[2]。而根據銀屑病相關性腎病發病的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與上不同,臨床上我們將其分為:本證和兼證兩部分。本證包括:脾腎氣虛證、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型。兼證主要包括風濕證、血瘀證、血熱證、血燥證。

  2.2 本證 (1)脾腎氣虛證。倦怠,乏力,腰酸,膝軟,尿中有泡沫,晨起面浮,傍晚跗腫,或夜尿增多,或納呆便溏,舌淡有齒痕,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腎兼顧脾胃。可予參苓白朮合黃芪仙靈脾蟲草方。(2)肝腎陰虛證。頭暈耳鳴,目睛乾澀,口乾咽燥,腰膝酸軟,小便黃赤,或有泡沫,舌紅少苔,脈細弦,或帶數。治宜滋腎育陰兼養肝血。可予六味地黃湯合二至丸加減。(3)氣陰兩虛型。兼見脾腎氣虛證及肝腎陰虛證癥狀。治宜益腎氣補陰血。方擬參芪地黃湯加減。

  2.3 兼夾證 (1)風濕證:泡沫尿(尿蛋白伴或不伴鏡下紅細胞尿),尿蛋白定量>1.0g/d,時有時無、逐漸加重的浮腫,皮損多發生在皺褶部位,紅斑糜爛,痂屑粘厚,瘙癢劇烈,或伴關節疼痛、酸脹、下肢沉重,脈或細、或弦,苔薄膩。治宜祛風勝濕:(徐長卿10g,漢防己6g或用雷公藤多甙片)。(2 )血瘀證:面色黧黑、肌膚甲錯或腰痛如錐,固定不移,肢體麻木,皮損反覆不愈,多呈斑塊狀,鱗屑較厚,顏色暗紅;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緩。可予活血化瘀通絡。(3)血熱證:皮疹多呈點滴狀,發展迅速,顏色鮮紅,瘙癢劇烈,伴咽喉疼痛,大便乾燥,小便黃赤等。可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白茅根30g,生地15g,紫草10g,槐花15g,赤芍10g等)。(4) 血燥證:病程較久,皮疹多呈斑片狀,顏色淡紅,鱗屑減少,乾燥皸裂,自覺瘙癢,伴口乾咽燥,舌質淡紅,苔少,脈沉細。可予滋陰養陰(枸杞12g,當歸10g,生地10g,白芍10g,何首烏10g,沙參10g,麥冬10g等)。

  2.4 施治準則 (1)解毒之法應貫徹始終。銀屑病的發病由毒邪引起,病初為陽為實,宜大量選用清熱解毒之品;病情日久,纏綿難愈而反覆,當為虛為燥,且多餘毒未盡所致,宜選用白花蛇舌草、皂刺等清熱解毒之品,解毒而不傷正,同時輔以黃芪益氣托毒,尤其在正虛邪戀之時可重用黃芪。(2)化瘀之品應酌情選用。活血化瘀之品雖可促進血液循環,推陳出新,有利於腎臟微型癥積的消除,改善腎臟局部的硬化以及腎臟的纖維化,但因其能擴張血管,使毒邪走散,故在火毒熾盛時可加重皮損;或因活血化瘀耗傷陰血,動血生風,使瘙癢加劇。因此,臨床選用此類藥物應酌情。可首選丹參,丹參性涼,作用較為平和,既能活血化瘀,又兼有免疫調節作用。(3) 顧護陰液。銀屑病多為熱毒邪為患,易耗傷陰液,血虛有熱,肌膚失濡,生風生燥,應及時靈活選用滋陰生津之品,以濡潤肌膚,潤燥止癢,常加用女貞子、枸杞子、桑椹子、烏梅、白芍等。(4)在分期分型辨證的基礎上,遣方用藥要準確。儘可能選用已被現代藥理實驗研究證實療效的中藥品種,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丹參、白花蛇舌草、雷公藤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金銀花、菊花、黃連、黃芩等。其中從中藥雷公藤根提取精製而成的雷公藤多甙片治療銀屑病已得到國內醫學界的公認[3],它具有強力抗炎作用,並能抑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免疫系統T、B淋巴細胞及其亞群,白細胞介素1(IL1)、IL2等細胞因子以及環苷酸代謝都有影響。

第三篇 銀屑病,中國中醫又名「白疕」。銀屑病病因比較複雜,病因尚未明確。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病多纏綿,根治頗難。銀屑病的癥狀好發於頸項部、肘彎、上眼瞼、會陰及大腿內側,但十之八九在項部,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發病。多因風、濕、熱之邪蘊阻肌膚,或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皮膚失養而成。且常與情緒波動有關。中醫治療銀屑病方法頗多,今將其歸納為10法,分述如次。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一、清熱利濕,和營通絡法

本法適應於濕熱蘊積型。皮損多發生在腋窩、腹股溝以及身體的屈伸部位,皮膚紅斑糜爛浸漬流滋,癌癢難忍或掌部膿泡,在陰雨季節或潮濕時加重,胸悶納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婦女帶下增多色黃,陰部發癢,苔薄黃膩,脈濡滑。治宜清熱利濕,和營通絡。藥用土茯苓、蒼朮、牛膝、薏苡仁、黃柏、萆薢、澤瀉、豬苓、金銀花、丹參、澤蘭、滑石、車前子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二、疏風清熱,涼血解毒法

本法適應於風熱、血熱型。臨床可見皮損不斷增多,顏色掀紅,篩狀出血點明顯,鱗屑增多,皮膚瘙癢難忍,每於春夏季加重,秋冬減輕,發熱,口渴,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治宜疏風清熱,涼血解毒。藥用土茯苓、桑葉、菊花、生地、赤芍、丹皮、知母、黃琴、生石膏、白鮮皮、板藍根、草河車、甘草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三、祛風散寒,調和營衛法

本法適應於兒童及初發病例或關節炎型。臨床可見皮損紅斑不鮮,鱗屑色白較厚,抓之易脫,每逢天氣變冷或冬季加重,夏季天氣變熱時減輕或消失,怕冷,關節疼痛不舒,搔癢不甚,舌淡苔白,脈濡滑。治宜祛風散寒,調和營衛。藥用荊芥、防風、土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獨活、蟬衣、桂枝、白芍、烏蛇、白及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四、祛風潤燥,益氣養血法

本法適應於老年患者。其病史較長,病情穩定,皮損不擴大,或有少數新發皮疹,皮膚乾燥裂口,小腿前側肥厚,或苔鮮樣改變,在關節伸側可有破裂疼痛,頭暈眼花,面色無華,舌淡紅,苔薄,脈細數。治宜祛風潤燥,益氣養血。藥用黃芪、當歸、生地、赤芍、玉竹、首烏、紅花、雞血藤、僵蠶、烏蛇、甘草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五、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本法適應於病久不愈,反覆發作者。症見皮膚紫暗,部分色素沉著,鱗屑較厚,有的呈蠣殼狀,或關節活動不利,苔薄,舌有瘀斑,脈細澀。治宜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藥用丹參、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蟬衣、刺蒺藜、白花蛇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六、補肝益腎,滋陰止癢法

本法適應於皮損紅斑色淡者。其鱗屑不多,顏色灰白,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皮膚髮癢以夜間為甚,舌干口燥,五心煩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治宜補肝益腎,滋陰止癢。藥用沙參、山藥、丹皮、澤瀉、獲荃、生地、丹參、麥冬、白及、黃精、苦楠皮、天花粉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七、清熱化痰,健脾利濕法

本法適應於脾虛濕盛,痰熱互結型。臨床可見雙下肢皮損大片融合,鱗屑色白,緊附於皮損之上,且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纏綿日久不愈,身睏乏力,納差腹脹,舌淡,苔薄白,脈濡數。治宜清熱化痰,健脾利濕。藥用蒼朮、厚朴、陳皮、山藥、扁豆、車前子、澤瀉、黃柏、牡礪、土貝母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八、疏肝解郁,利濕清熱法

本法適應於肝氣鬱結,濕痰較盛的患者。症見皮膚髮紅,潰爛流水,痰癢難忍,以腰部、脅下為重,急躁易怒,精神壓抑,多愁善感,失眠多夢,舌邊尖紅,脈弦數。治宜疏肝解郁,利濕清熱。藥用當歸、白芍、柴胡、白朮、鬱金、龍膽草、滑石、蟬衣、白花蛇、梔子等。

中醫治療銀屑病之九、健脾益氣,溫陽補腎法

本法適應於脾腎陽虛型。症見皮膚色淡白,有少量脫屑,病情穩定,發癢較輕,面色無華,腰膝肢冷,陽痰遺精,或婦女妊娠時皮疹消失,產後皮疹出現加重及月經不調,舌淡苔薄白,脈濡細。治宜健脾益氣,溫陽補腎。藥用生地、山藥、仙茅、附子、香附、當歸、白芍、烏蛇、白及、黃精等。

尋常型銀屑病治療經驗及思考

銀屑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治療困難、易於複發。經過多年來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遣方用藥等方面的研究,將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辨證用藥經驗及思考簡述...

銀屑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治療困難、易於複發。經過多年來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遣方用藥等方面的研究,將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辨證用藥經驗及思考簡述如下。

中醫認為「血分有熱」是銀屑病的主要原因。隨著近代中醫學的發展以及中西醫結合的研究與臨床實踐,對銀屑病的病因病機大致分為四大學說:血熱、血燥、血虛、血瘀。雖然各有側重異同,但病因皆在以血分有熱及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為主。

1、認真辨證,調理脾腎,活血化瘀,貫穿始終

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很多患者都存在脾腎兩虛的癥狀。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均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故熱邪、燥邪易傷及脾腎;而現代人的飲食中肉食,燒烤煎炸,辛辣刺激及酒類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這種飲食易生濕化熱,傷及脾腎;病史較長的患者還存在濫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不規範地應用免疫抑製劑的治療史,更有甚者郵購成分不明的中成藥長期內服也易傷及脾腎。脾為土臟,氣血生化之源;腎為水臟,精之所在,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需腎中陽氣的溫煦,腎主水藏精,有賴於水谷精微的補充和化生,脾與腎,相互滋生,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上常出現畏寒肢冷,身體倦怠或腰膝酸軟,大便溏泄等脾腎兩虛之證。脾失健運或腎精虧損均可導致氣血虧虛,易致陰陽失衡,氣血失調,正不勝邪,使病邪久留而不去,病程延長,不易治癒。故「脾腎兩虛」亦是銀屑病發生、發展的內在病因病機所在。在此理論指導下詳審病機,靈活辨證,隨證加減的基礎上加用健脾益腎藥物,均取得較以往不加用健脾益腎葯更為滿意的效果。

隨著中西醫結合的深入,經研究總結髮現銀屑病患者存在著:①肌膚甲錯,關節不利;②損害處鱗屑刮除後可見點狀出血;患者舌質偏紫或有瘀斑;④微循環檢查可見皮膚毛細血管扭曲變形或出血;⑤血液物化特性測定常有全血黏度增高;⑥血管通透性明顯升高;⑦皮膚病理檢查顯示真皮乳頭毛細血管擴張、僵直等血瘀指征。近年來全國各地採用以活血化瘀法為主、辨證加減治療本病,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實際上,血瘀貫穿著疾病全過程。

2、重視解毒,扶正祛邪

近代醫家夏少農在《中醫外科心法》中提出:「凡外科及皮膚科中頑固難愈的疾病… …其病因皆可稱毒。」劉師認為,銀屑病之所以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其機理所在無不源於一個『毒』字。《金匱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亦云:「毒者,邪氣蘊蓄不解之謂。」外感內化皆可生毒,此毒既是病理產物,然又是新的致病因索,既能加重病情,又能變生新證。毒邪雍滯,入於血絡,致使病變廣泛,表現多樣,病情頑固,反覆發作。臨證應以解毒為要,佐以散結。「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解毒散結的同時,加以健脾的藥物,旨在通過「鍵脾益氣」使陰陽平衡,氣血充盈,正氣充足,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臨證採用自擬解毒健脾湯劑往往收到滿意療效。

3、重視選葯,巧用藥對

在用藥上,常選對葯,皮損肥厚呈硬結者,常同用連翹和夏枯草:連翹清熱解毒、破瘀散結;夏枯草解郁散結,清熱解毒,伍以連翹,則散結解血毒之力倍增。若見陰傷之象者,則選用玄參和生地伍用:玄參以滋陰涼血解毒為主;生地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為要。二者同用乃取祛邪扶正同施之意。熱毒化腐成膿者,選用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紫花地丁入於血分,涼血解毒之力較強;蒲公英則偏於散結消癰排膿。二葯伍用,清熱毒、消癰膿之效互增。血分熱甚者,同用板藍根和大青葉:板藍根長於涼血解毒散結,大青葉偏於涼血解毒消斑。合用以增其清血熱、散結毒、消斑疹之功。瘙癢明顯者,常合用刺蒺藜和白蘚皮:刺蒺藜善祛風行血以止癢;白蘚皮則更具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同用以驅除濕熱風毒則癢自止。

4、內外同治,通調血脈,直達病所

《醫學源流》云:「外科之證,最重外治」。外用藥物可以宣通行表,發散表邪,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清·吳師機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也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遵此,在銀屑病的治療中要重視外治,外治中亦倡導辨證論治,常囑患者將藥渣再煎溫水洗浴,先洗後搽,每日2次。在多年的工作中總結出8個外洗協定處方,辨證論治運用於中藥熏洗、中藥浸浴、中藥浸漬等治療中,臨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5、愈後調理,重視鞏固

銀屑病的病因病機大致有血熱、血燥、血虛、血瘀,其中血熱主要見於進展期銀屑病患者,而血虛、血燥主要見於緩解期和靜止期患者,而血瘀則貫穿銀屑病的始終。在銀屑病皮損消退後,經皮膚CT檢測,皮下毛細血管仍然存在著扭曲變形,這是顯著的血瘀證的客觀依據,也就是說,銀屑病患者即使身上的皮損完全消退了仍然存在著明顯的血瘀。而在多年的臨床研究及無數次的欲根除此病而後快的思考中逐漸認識到對銀屑病的治療不能以患者身上皮疹消退為治癒標準。這主要緣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多年來的隨訪病人中發現相當多的患者身上皮疹雖然消退了,但是經辨證仍然存在脾腎虧虛;第二,所有治癒患者經皮膚CT檢測都仍然存在毛細血管扭曲變形,也就是說仍然存在著顯著的血瘀癥狀;第三,幾乎所有已經治癒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虛、血燥。因此對於銀屑病患者身上皮疹消退後的治療,本人認為前期應該以活血化瘀,補益脾腎為主,養血潤膚為輔,後期應該以養血潤膚,活血化瘀為主,補益脾腎為輔進行治療。也就是說應該重視鞏固,個人覺得銀屑病複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患者身上皮疹剛剛消退就開始停葯或者開始考慮停葯,中醫上認為產生銀屑病的根本原因比如脾腎虧虛,血瘀、血虛、血燥等並沒有完全消除,這個時候停止治療能不複發嗎?應該說僅僅是早晚的問題。所以說皮疹消退後鞏固治療相當重要。

「當歸飲子」加減治療膿皰性銀屑病1例

王場公立衛生院 黃 穩

患者劉XX,男,36歲,崇州市西江鄉七村一組,已婚,農民,長期從事廚師工作,1999年在從業過程中因滾油濺起燙傷胸部而引發,先後在四川省皮膚病研究所和四川華西醫院診斷為「銀屑病-膿皮病型」經一年多診治無效,因經濟原因放棄治療。(當時省市多家媒體曾有報道)。

筆者於2001年5月經人介紹上門為其診治,一進患者大門就聞惡臭撲鼻,在患者家人引導下來到患者床前,時下氣溫較高,患者全身裸露,蜷卧在床,以一被單覆蓋以避蚊蠅。掀開被單,見患者全身皮膚糜爛,有大大小小膿皰,新舊重疊,關節處因皮膚皸裂,不能屈伸,試活動關節患者則劇痛難忍,床上留有大量膿漬,可以用體無完膚來形容。查其舌脈:舌紅,苔少而黃,脈濡數。

根據患者情況筆者認為:患者正值中年,體格強盛,長期從事廚師工作,又嗜煙酒肥厚,久則傷脾,脾傷不能運化升清,則濕從內生,加上滾油燙傷,火毒引發內濕,濕熱火毒相博郁於肌腠故皮膚濕爛流滋,熱蘊肌膚腐爛故膿皰形成,濕邪留戀故經久不愈,病程日久正氣漸虛,故治以補正養血,清熱解毒燥濕。方以當歸飲子加減。(基礎方:當歸12克、川芎10克、生白芍10克、生地黃15克、防風6克、制首烏10克、生黃芪18克、生甘草5克、)治療初期加用黃連10克、連翹8克、白茅根30克、雞血藤30克、紫草8克。每日一付,煎三次,分三次服,一個月左右患處開始乾燥,約經二個月,患者可起床行走(當時崇州電視台曾作報道)。以後去黃連、防風,加大黃芪至30克,每周服二付調理,經三年患者痊癒,現以收破爛為生。

銀屑病,中醫病名「白疕」臨床分為四型一、尋常型,二、關節型,三、紅皮型,四、膿皰型,發病原因不明確,治療難以痊癒。其中膿皰型最為嚴重,可因為嚴重感染或體液丟失而危及生命,本患者就是典型的膿皰型,具有濕、熱、毒、虛之特點,方中當歸、生地、生白芍、制首烏養血涼血為君葯,黃連、紫草、連翹、茅根清熱涼血為臣,川芎、雞血藤,活血,黃芪補氣固表亦為臣葯, 防風引葯達表,甘草調和諸葯共為佐使,經治緩解後,去黃連、防風以防苦寒傷正,加重黃芪以扶正固表,縱觀全方,補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兼顧濕、熱、毒、虛,多管齊下,故經三年調治而痊癒。

本文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851265562/blog/1312885036

推薦閱讀:

中醫針炙如何治療肥胖
《大學》求義:第十七章 從中醫的視角解讀修身
株洲養生專家張鳴談中醫婦科如何調理女性宮寒
中醫進補的原理
傷寒論之、太陽、陽明病。(四)

TAG:中醫 | 中醫治療 | 治療 | 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