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奉天玉和尚2

在湖南常德市石門縣夾山寺,清初有一脫下戰袍,換上僧衣的和尚,法號奉天玉。他就是明末顯赫一時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闖王)。李自成(1606-1674),本名鴻基,小名黃來兒,陜西省米脂縣李繼遷寨人,出生於農民家庭,童年時曾給一姬姓地主牧羊,後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和尚曾為銀川驛卒。明崇禎二年(1629)參加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他採納李岩等提出「均田免賦」等意見,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時有「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七年(l644)推翻了明王朝,進京稱帝,四月二十九日「僭帝號於武英殿,披冠冕,列仗受朝」(《明史.李自成傳》),好不風光。由於李自成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失去警惕,。明將吳三桂勾結滿族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李自成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湖北等到地抗擊,節節敗退,後退至澧州一帶。據《澧州志》、《流寇志》等書記載,李自成的大順軍曾在崇禎十六年正月攻佔安鄉,二月攻佔常德,三月初二攻佔澧州,十二月還據安鄉。李自成在清軍和南明軍的夾擊追捕之下,敗走石門,兵敗如鳥獸散,或易姓埋名,或經商,或務農。李自成敗退至石門東北二千米處的洛浦寺,落髮為僧。石門是一個土家族聚居地,歷來由土司管轄,就是太平年月,這裡也是天高皇帝遠,朝廷也只能是「以不治治之」。那時候,明朝政權已經崩潰,清朝立足末穩,土司從來不管漢人的事,更不管寺廟的事。短時期內,這裡是行政管理上的真空地帶。加以洛浦山層巒迭嶂,地形複雜,虎嘯猿啼,人跡罕至,一旦情況緊急,不難隱蔽。這就正好作為兩個朝廷都要追捕的欽犯的藏身之所。再從地理陰陽學上來講,廟後有方圓一里大的天生林族太極圖,圖中兩「儀」活靈活現,乃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東有「青龍嘴」,西有「老虎山」,正符合古制東左西右的「左青龍右白虎」之說。青龍亦是傳說的祥瑞物。宋書《符瑞志》上「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此出神入化之地,安全保險。李自成在此落髮為僧正是「僭龍勿用」,養精蓄銳,伺機東山再起。有一天,李自成在洛浦林中聽琴,忽感胸悶不適,呼吸急促,即席地坐禪,說:「吾去不遠矣。」弟子野拂即將師送到夾山。從此,李自成自在兩山往返。李自成既無師承,也與其他佛教道場毫無聯繫。他自取法號「奉天玉大和尚」,帶領徒眾進行誦經等佛事活動。  在初期,奉天玉和尚並末死心塌地辦道,而是企圖借夾山寺作為暫時棲身的場所。那時他還只有三十六歲。一個曾經稱王稱帝年富力強的漢子,豈能就此甘心失敗?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假如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夾山寺就是他的復興基地。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證實;一是他自取法號「奉天玉」來看,他仍懷念曾經自稱的「奉天王」僭號。和尚的法號一般都是四個字,即地名加法名:如德山干明寺的住持宣鑒禪師,法號為「德山宣鑒」;葯山寺的住持惟儼禪師,法號為「葯山惟儼」;諸如夾山善會、欽山文邃、梁山緣觀等等。而以「奉天玉」為法號,顯然不符合佛制。「奉天」古書解釋為奉天之命,「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書.泰誓》)。明太祖初定大朝會正殿為「奉天殿」,於皇帝所執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與臣下的諧敕命中開首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後相沿為帝王敕命的套語。李自成出家為僧為甚麼自取法號「奉天玉」,清澧州知府何璘撰文說:「自成之構亂也,初僭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後復僭號新順王。其曰『奉天玉和尚』蓋以奉天王自寓,加點以諱之。而玉又璽質,為天子之所寶,殆訖死不去僭號」,說明李自成雖身出家,但仍繫念奉天倡義的業績,心末出家。二是他連佛教的根本理論——因果律都不承認。他認為他之所以失敗是因時運不濟,要是他時運好,定能穩坐江山稱王稱帝,不會落到今天一敗塗地的下場。因此他有兩句這樣的詩:「時來作惡天不怕,運去看經佛不靈。」這是他凡心的充分暴露。當逢時的時候,作起惡來,老天也怕我;現在不走運才當和尚,不走運的和尚,就是看佛經,佛也不會顯靈保佑。三是他在夾山寺中軸線第四殿堂的佛座下面,修了一條高兩米、寬兩米、全長百米以上的地道,據說裡面還藏有兵器。毫無疑問,這是奉天玉和尚的戰備性工事建築。既然出家為僧,了脫塵緣,要修這樣的工事藏下兵器幹甚麼?無非是等待時機,重振其鼓,再創奉天倡義的輝煌。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清王朝已安穩基業,實現了對全中國的統治。這時奉天玉和尚見「事業盡隨流水去」,這才「禪房夢醒夾山青」(李自成詩),不得不安下心來修行。後來,還將在龍陽(漢壽)閉關修行的侄子野拂和尚接回山,繼續擴充寺院,一心弘揚律宗。律宗是中國佛教中以研習及傳持戒律為主的一個宗派,它所依據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所以又稱為四分律宗。奉天玉和尚未見師承,怎麼能弘律呢?這可能與他幼時在家鄉當和尚時受律宗傳授有關。他的家鄉在陜西省的米脂縣,而律宗為唐代高僧道宣(596-667)在陜西西安市終南山所創,律宗祖庭即在終南山豐德寺。因此,陜西省律宗十分盛行。奉天玉在家鄉為僧時就巳深諳律宗經論,所以在夾山開堂弘律也算是老馬識途,重操舊業了。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虛年七十的奉天玉和尚入滅。野拂恐清朝政府得知刨墳拋屍,即將其師荼毗後將舍利子裝進青花瓷壇,另用一個同樣的空無一物的瓷壇做掩護,然後在夾山西南十五千米處堆四十八個疑冢,以為奉天玉和尚落葬,實則抱舍利壇到洛浦寺,還將奉天玉和尚原做大順帝時所穿龍袍和皇冠,殮入紅木棺,淺葬於寺之西坡。野拂更居住在洛浦山朝陽觀內守靈三年。  據神話傳說,野拂守靈感動了上蒼,上蒼派仙鶴群飛洛浦山,一同護靈。時滿清地方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即派官兵入山刨墳未果。成千仙鶴托靈北飛,置於洛浦寺後山名叫豬娘背的地方,銜土成墳。墳高二米余,方圓五米,與朝陽觀對壘而望。野拂為掩人耳目,在墳前立一碑,並親書《清圓寂恩師比丘上密下因頂老和尚墓》。鄉民稱它為「飛來墳」。  康熙十五年(1676),野拂將衣冠棺移之山後,又挖出舍利壇到夾山安葬。夾山墓仿陜西祖傳式樣:一墓三穴,立於夾山寺大路西坡,寓陜西意(即「陜」字旁為「夾」,夾山之西寓意陜西)。一九八零年,石門縣考古工作者在這裡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奉天玉和尚殘墓,墓穴早被擾亂,只存有磚刻符篆碑一方,條石墓穴內發現一青花瓷壇,飾有麒麟、鳳凰圖案。壇內存有奉天玉和尚的舍利子。壇上覆蓋一墓銘記碑,字跡清晰。碑文如下:  中興夾山祖庭  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銘;師於大清壬辰年六月,受石邑魏侯請書,領徒開山,歷盡清要,卧風餐水二十年,叢林大舉,門徒弟子千眾,歿於甲寅三月,荼毗得舍利數百枚,予聞驚悸,謂:澧陽無是高僧耶!非澧陽無是高僧耶!即兩湖亦無是高僧耶!予不得不為感動、傾倒,稽首為師述銘,作吾儒之木鐸亦可,作釋教之金鑒亦可。銘曰師承(願)力來度眾生,口吐寶月,心秘夜明。抑嗔嗔喜,拂惡惡清。藏碑荊棘,百鍊精金,八九益一,頓入聖神。舍利流珠,百世罕聞。西崗有塢,水歆佳誠,假以玉色,補之為銘。  周王丙辰年孟冬吉旦  賜進士第翰林陽澧陽 劉瑄撰  從塔銘中我們可以看出,奉天玉和尚自清順治九年(1652)六月進入洛浦山和夾山,一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去世,在夾山生活了廿三個年頭。他卧風餐水,抑嗔拂惡,認真修行辦道,使「三百年來鐘鼓不替,丁亂灰燼」。「人跡稀闊」的夾山寺,得以「叢林大舉,門弟子數千眾」(《夾山記》)。這說明,奉天玉和尚是用律規範自已的,雖名不見經傳,未被中國佛學界印可,但也可算是一方名僧,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推薦閱讀: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
夢參老和尚《心經》開示
淨空老和尚開示
廣欽老和尚語錄:西方境
雌和尚:這幾雙鞋夠你搭配一整個夏天|綁帶|流蘇

TAG: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