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幸福方程式怎麼寫

【編者按】「幸福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最振奮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辭彙。會場內外,頻現的「幸福」二字,像陽光一樣灑進人們的心裡。讓人民生活更幸福,首要的是要促進民富,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重要的是提高保障水平、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關鍵的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幸福感的提升離不開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實到位。隨著新農保試點推進,1500萬農村老人像城裡人一樣領到了養老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城鄉居民超過12億人;保障性住房正在加快推進,今年就將有1000萬套開工建設……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在一件件得到解決。幸福,在一項項惠民措施中變得實在而具體。

圖表: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新華社發

「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溫總理將幸福歸納為「四心」。2011年兩會釋放的「幸福論」,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等觀點的再次融合和表達。>>>[詳細]

在地方兩會上和各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幸福已經成為關鍵詞和高頻詞。最近各地相繼召開的兩會、紛紛投出「幸福」信號,構建幸福城市、提高國民幸福指數被各地列為主要奮鬥目標。>>>[詳細]

北京提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廣東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重慶宣示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

……

網友熱議幸福

網民「慕名而來」:構建「幸福感」成為今年兩會熱點,中國社會一下子洋溢著「幸福」的熱度。

網民「紅旗下長大」:「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早就實現了,「土豆燒牛肉」成家常便飯了,「幸福感」成為人們新的目標。

網民「00圓珠」:「幸福感」是今年春天最溫暖的辭彙。

代表語錄

全國人大代表張曉燕:對於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在身體健康、衣食住行無憂的同時,還希望今後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和對未來有信心,這是有「幸福感」的重要指標。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滿意度!」全國人大代表、西寧市市長毛小兵說,相比種種經濟增長指標,老百姓更看重出門、看病、買菜是不是方便,看重飲食用藥是不是安全,冬天有沒有暖氣。群眾利益無小事。

「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長,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發展的成果,那麼我們推動經濟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標,抓住了「民生」,我們前進的方向就不會出現偏差。
百姓心中的幸福方程式

漫畫:觸手可及 新華社發

增加財富,夯實幸福的「九層之台」。「十二五」時期收入增長快過GDP的預期,將讓老百姓的幸福「九層台」更加牢固。

減少成本,提升幸福的「享受指數」。減少和降低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貧富差距、假冒偽劣、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不良現象,幸福的「享受指數」才能大大提升。

信心倍增,獲取幸福的「乘數效益」。改革開放的「成績單」令人鼓舞,兩會披露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更加突出民生,近半發展指標直指民生,強調讓民眾收穫更多幸福。

除去煩惱,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著眼於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重民意、解民瘼、幫民難,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詳細]

兩會上,代表委員也在對炙手可熱的「幸福指數」提出冷靜理性的建言:

幸福感是老百姓的主觀感受,要由老百姓說了算,而不是以往統計數據的重組,不能「換湯不換藥」;

謹防「幸福指數」重蹈「GDP數據崇拜」覆轍,指標無罪,考核體制須變革。

……

「幸福感」熱度的上升,反映出對現實的焦慮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幸福的具體定義固然存於每個人的內心,但在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基本條件。增加對未來的信心,要靠「自信」,也要靠「公信」,相信勞動和知識的力量,相信機會的平等,相信過程的公正,相信成果不會被剝奪,相信失敗時會有救濟,相信公義能夠彰顯,相信不義能被滅除,相信個人追逐夢想的同時,國家和社會能予以兜底保障,只有這樣,才能相信幸福。>>>[詳細]

繼科學發展、和諧社會之後,「幸福中國」承載了人們對於中國提升發展質量、規避發展陷阱的深深期許。從「解困民生」「普惠民生」到「和諧民生」「幸福民生」。「幸福成為施政導向」多項民生指標成為「幸福路徑」的第一站,這符合公眾預期,也讓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 「幸福指數」直線飆升

「幸福感」是中國政府今年工作的主題,政府為此將降低通脹,實現更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而非一味追求發展速度從而造成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擴大。

漫畫:幸福不僅是收入增加 資料圖片

「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民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剛剛過去的「十一五」,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就業狀況全面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中國書寫出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2007年,我國開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一老一小」有了醫療保障。

2009年,新農保起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頒布,國務院修訂了《工傷保險條例》。社會保障領域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

到2010年底,全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2.57億,與2005年相比,增長46.8%;

2010年全國城鎮企業參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達到每月近1400元,比「十五」期末增長近1倍。

2010年底,5項社會保險基金總結餘22785億元,比2005年增加16711億元,增長275%。

「過去5年是民生改善最多,群眾得實惠最多的5年」「去年我提的關於民生的提案很快就落實了」「國家對民生越來越關注,老百姓對幸福的期待也更高了」……代表委員談民生、話幸福,使這個春天顯得格外溫暖。>>>[詳細]

聚焦八種不幸福

政府關注民生,「幸福熱」的話題,折射著民眾對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所以當我們大談幸福時要看一看還有哪些人不幸福。

1.全國還有貧困人口1.5億,工薪族收入偏低,在物質上不幸福;

2.社會就業難,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無固定職業的不幸福;

3.部分人雖已脫貧,但仍感種種之不公,情感上不幸福;

4.學生負擔過重,兩億中小學生一想起考試就不幸福;

5.已進入老齡社會,空巢老人門倚黃昏,精神上不幸福;

6.腐敗嚴重,國財私用,納稅人心中有氣,不幸福;

7.改革尚有許多未竟課程,憂國之士,心急情迫;

8.表達不暢,少數多年上訪者,心中有冤、有怨,不幸福。

上面的不幸福主要是精神和情感層面的,這說明我們在物質方面已經有很大的改善。改革30多年,我們已經收穫了很多的幸福,如實施社會低保、免除農業稅、義務教育、改善住房等等。>>>[詳細]

2011,當我們對下一個五年規劃布局時,「民生」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圖表:「十二五」改善民生行動計劃 新華社發

在經濟發展、科技教育、資源環境、人民生活四大類24項指標中,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各佔12項。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新增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非化石能源比重、二氧化碳減排、保障性住房4個約束性指標,都是關乎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資源環境類的指標,屬於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責,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詳細]

社會保障是百姓生活的「安全網」。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最高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修改完善了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從婚姻、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加以保護,為這些特殊對象提供系統的關愛…… >>>[詳細]

廢止農業稅條例;全面修訂義務教育法;頒布就業促進法;完成物權立法;制定食品安全法;出台社會保險法……

一部部情系民生的法律出台,惠及千家萬戶、子孫後代。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更加關注民生,更加註重通過立法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新世紀以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工作的重要價值取向。>>>[詳細]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委員們認為,創新社會管理,不僅需要「疏導」和「調解」,更需要從根本上完善保障體系,維護社會公平底線。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民生優先,完善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黨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把民生追求更加深刻地融入發展進程,一個個民生「路線圖」、「時間表」昭示人們,改善民生成為更加自覺主動的國家行為。這讓代表委員們感到鼓舞,也給億萬百姓帶來希望。

  • 人民日報:現在還有八種人不幸福
  • 永不停息的民主脈動--透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民主本色
  • 中國社會保障體系趨完善民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 從民生指標看深意「十二五」24項指標如何實現
  • 不斷提升的幸福感源自哪裡
  • 求解百姓心中的「幸福」方程式
  • 全國政協委員建言文化建設 提升幸福指數
  • 在創新社會管理中開創和諧穩定發展新局面
  • 「讓人民更幸福」將成為中國政府未來工作主題
  • 盤點今年全國兩會十大熱詞幸福感最令人振奮和憧憬
  • 百姓渴望與祖國共同富裕民生幸福應與GDP同增長
  • 「十二五」:「幸福」十二問
  • 代表委員建言收入分配:分好蛋糕提升幸福感
  • 推薦閱讀:

    若愛遠去,請繼續微笑著幸福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會幸福 | 雜談
    青春和逝去的愛,這才是我們路過的全世界
    醉愛放手也幸福
    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TAG:中國 | 中國人 | 幸福 | 方程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