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先生做太監,朱元璋立的牌子他都敢拆掉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讓自己以及子孫們大權獨裁在手,通過一系列運作,裁撤了宰相等高級官員職位,職權分立各部,而將總決定權掌握在皇帝自己手裡。但朱元璋好像沒有照顧到自己後代沒自己能幹的事實,從而一定會給人代為行使大權的機會。

果然,到了明英宗的時候,一個太監跳了出來,迷惑了英宗代為行事,並亂桿打下朱元璋立在宮門的「宦官不得干政」鐵牌。

那麼,所來太監何人呢?原來就是那位後來慫恿英宗親征蒙古兵敗被棰殺的王振。

王振開始也是有家室的人,讀過一些書物,跟普天下文人一樣,憧憬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好日子。在幾次科舉不中之後,王振放棄了苦逼的備考生涯,靠著自己的一些才學,當了縣裡的教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書先生。明朝對官員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幾年的教官生涯里,王振並沒有做出什麼成績,眼看著就要被調去邊疆戍邊,王振打聽到一個朝廷要招聘學官進宮培訓宮女的好消息。

但是,因為學官是屬於內府官員編製,所以進宮前需要凈身!一直以來,各地都是用宮刑來懲罰犯事人員的,但王振迫於自己過往庸碌無為,又看到以往有著許多宦官因為得到皇帝賞識而享盡榮華的事例,便自宮凈身,立志成為一代宦官。

剛進到宮裡的王振極盡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試圖討好當朝宣宗,但是宣宗身邊已經環繞了一群宦官同僚,深得宣宗喜好。這時,王振看到了宣宗的小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宣宗正在太監中篩選太子的陪讀,但是太監群體里普遍目不識丁,王振的才識雖然考不上舉人,但是力壓太監獲得宣宗賞識還是沒問題的。就這樣王振搭上了太子這條船,而且,跟太子身邊其它正式科舉而來的朝官不同,王振懂得如何討太子歡心,會玩這個特點幫王振戰勝了內閣大臣們的刻板嚴謹,從此太子對王振言聽計從,並且區別於對內閣的事務往來。

終於,太子登基,是為明英宗,但是王振也未敢胡作非為,因為還有張太后在輔助幼帝,又多次敲打王振。王振只能暗暗發力,圖謀大權獨掌的一天,在張太后和內閣大臣們面前,他恭恭敬敬,每次見面都躬身禮讓而行,還當著內閣大臣的面斥責小皇帝的貪玩,使得朝臣們漸漸放鬆了警惕。而背地裡,因為王振執掌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對不阿諛奉承於自己的官員一律打壓,而在各地培植了自己的勢力網。

在張太后死的那年,王振終於在英宗的邀請下,上了朝堂,順便卸了朱元璋立於大門上的「宦官不得干政」鐵牌。


推薦閱讀:

運用滴天命理破解《夏仲奇先生卜命遺例集》之
朱高正先生講《近思錄》:「禮」大於「法」 禮樂是治國化民的根本
飛星,如何定向與立極──無意先生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
今天,我們的鮮花是要送給這些「先生」!

TAG:太監 | 先生 | 牌子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