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項橐道阻孔子:別看我小,但我有理(上)
項橐(tuó)道阻孔子
寶貝兒,歡迎收聽《凱叔講歷史》,今天啊,凱叔給你講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
叫做《別看我小,但我有理》。這句話是不是也經常在你心裡生出來?我跟你說,
沒準你認為的是對的。
一輛馬車疾馳在出城的路上,突然,前方出現了一個交叉路口,馬頭方向一轉,
拐進了其中的一條街道。
突然,伴著馬匹的一聲長嘯,馬車突然急停。駕駛車輛的年輕人緊緊地抓住了韁
繩,往後用力一拉。
馬被突然勒住,它高高揚起了前蹄,隨後「啪嗒」落了下來。
馬車左右搖晃了兩下後,穩穩噹噹地停在路中央,驚險萬分!
這輛車裡,可坐著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物,這就是上集我們講到的孔老夫子。車裡
坐著孔子,而駕車的人也不一般吶,是孔門七十二賢當中的子路。
這天下午,孔子一行人乘坐馬車到達楚國邊境。這裡山間雲霧繚繞,湖水碧波盪
漾,鳥語花香,真乃人間仙境!看那大崎(qí)山如仙人橫卧於藍天白雲之下,
山高林密,蒼翠欲滴,山岩如猛獅踞伏,氣吞日月。
子路駕車進入一座小村莊,孔子和子貢、顏回坐在車內正在談論音律。
就在這個時候,這車出現了開頭凱叔說的那種急剎車。車內就像遭了地震一樣,
馬車差點翻掉。
孔夫子一撩車簾,問:「何故停車?」
子路指著前方說:「夫子,有一群孩童擋道。」
孔子探身一瞧,有幾個扎著辮子的小娃娃正蹲在地上,七手八腳地堆著石塊。他
們玩得聚精會神,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就在剛剛,一輛馬車差一點從他們身上
碾壓而過。
子路跳下車,他此時有些心有餘悸:「哎!小孩,馬車來了,怎麼不讓路啊?」
一個似乎是領頭的孩子抬眼回答道:「為什麼讓我們讓道?」
子路見這個小孩如此不受教,皺著眉頭說:「道路本來是用於通行的,不應該被
佔據玩耍。更何況車馬無眼,碰傷了你們如何是好啊?」
這個時候,孔子撩起衣衫走下車。雖然孔老夫子並不英俊,但也是一位儀錶堂堂、
儒衫飄逸的長者。路過的行人看到孔子從車中下來,雖然不知他到底是誰,但是
因為他身上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讓所有的人都流露出了敬意。可是,
那幾個頑劣的孩童卻視而不見,對子路的話聽而不聞,繼續低頭用石塊堆砌玩耍。
子路見狀,面帶怒意:「你們……」
他剛要出言教訓,被孔子擺手制止了。要知道,孔老夫子總是對人宣講要注重禮
儀,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得以「禮」服人!
孔老夫子彎下腰,面帶笑容:「哈哈哈……幾位小公子,老夫有要事在身,可否
請你們移開石塊,讓我通行啊?」
剛剛答話的小孩仰起一張俊俏的臉:「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通過?」
城池?
放眼望去,此處只是一條大路啊!
孔子問道:「城在何處啊?」
那小孩調皮地眨眨眼,伸手一指:「就在您的腳下。」
孔子低頭一看,果然看到了一座壘砌整齊的「城池」——只見一圈稀稀拉拉的石塊
圍繞在孩子們玩耍的地盤四周,石塊上還被細心放置了大大小小的瓦片,確實長
得很像城牆。孩子們蹲在城牆內的地上,手邊還有很多新鮮出爐的石頭房屋。這
可不就是一座小小的城池嘛!
這時童子雙手交叉抱胸,理直氣壯:「自古只有車繞城,何來城讓車之理?」
你還別說,這孩子雖小,還挺在理!
孔子一捋(lǚ)長鬍須,哈哈大笑:「好個伶俐的童子!你叫什麼,多大年紀?」
「我叫項橐(tuó),年方七歲。請問您是何人?」
孔子答:「魯國孔丘。」
小孩一聽,馬上像個小大人似的,雙手抱拳鞠躬:「噢——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孔
夫子!失敬失敬!」
孔子沒想到,區區一個童子不僅見聞廣,而且伶牙俐齒,心中頓時有了愛護之意,
就是不知道這孩子懂不懂「禮」。孔老夫子便想趁機教導兩句:「既然你知道我,那
么我來問你一個問題,關乎家庭人倫。若答不上來,你就多多學習禮儀,還要讓
路於我,可否?」
這項橐也是個耿直的孩子,痛快地答應:「可以,夫子請說。」
「我問你:父母與夫妻哪種關係更重要?」
「夫妻重要。」
「哎!不對不對不對,是父母。沒有父母,哪有後代?」
「不對不對,可按照禮數來說,先得結為夫妻,才可為人父母,所以說夫妻關係
更重要。」
呦!這個回答在理,挑不出一點毛病啊!一時間孔子語塞,說不出話來了。還沒
等他想出駁斥的觀點,這項橐又說:「我來請教您幾個問題,您答得出來,我就
棄城讓路,您要是答不出來,就請您繞城而過,可否?」
這孩子居然學著孔子的口氣講話,有意思:「好啊,小公子請說。」
項橐搖頭晃腦地問:「聽說您天文地理,無所不知。那我問您,天上有多少星辰?」
本來孔子胸有成竹,他覺得:「一個三尺高的孩童,難道能把我孔老夫子難住嗎?」
沒成想,這第一個問題,就答不上來了。
「呃……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天空浩瀚,誰能數的過來呀!」
項橐點點頭:「天有一夜星辰。」
子路在旁邊搖搖頭,似乎沒聽明白:「一夜星辰?」
孔子突然樂了:「子路啊,夜晚漫天繁星,可不就是一夜星辰嘛!」
項橐接著問:「我再問您,人有多少根眉毛?」
這麼刁鑽的問題,孔老夫子自然是不知道啊。
項橐很得意:「人有黑白兩根眉毛。」
子路這次一拍大腿:「我知道,少年之時眉毛是黑色的,古稀之年眉毛是白色的。
妙哉!妙哉!」
項橐得意地揚起了嘴角:「我再問您,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
有葉?什麼花沒有枝?」
孔子琢磨著:「江河湖海,只要是水就有魚;柴草燈燭,點著火就有煙;沒有葉
不成樹;沒有枝又何來花呢?」
項橐連連搖頭:「不對不對,是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
有枝呀!夫子夫子,你一個也沒答上來!」
孔子聽完後,恍然大悟:「哈哈哈……真是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我應拜你為師。」
隨後,孔子便和弟子們乘坐馬車,繞「城」離開了。
你看,孔夫子雖然是一位出名的老師,萬世師表,可是,他能虛心聽一個孩童講
道理,也不愧為一代聖賢,是不是?再說,別看人家年紀小,卻有理呢!
《三字經》裡邊也記載了這個故事:「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好學。」古代
的聖賢都這麼好學,就別說我們了,更得好學,更得虛心。
好了,寶貝兒,今天《項橐道阻孔子》這個故事,凱叔就給你講完了。要讓凱叔
說,項橐絕對是腦筋急轉彎的祖師爺。
那今天就提一個問題了,我覺得每一個寶貝兒都是項橐,你出過什麼難題讓爸爸
媽媽或者老師答不上來呢?別忘了在留言里告訴凱叔,看看凱叔能不能答上來,
其他的寶貝兒能不能答上來。咱們留言里見。
人物介紹
1.子路
一般指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前 542 年―前 480 年),魯國卞人(山東省泗
水縣泉林鎮卞橋人),「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kàng)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
十二賢之一。
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任大夫孔俚(lǐ)
的宰。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亂,父子爭位,為救其主衛出公姬輒,被蒯
(kuǎi)聵(kuì)殺死,葬於澶淵(今河南濮陽)。
2.孔夫子
子姓,孔氏,儒家的創始人,春秋晚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名丘,字仲尼。
先世為宋國貴族,曾祖孔防叔避遷魯。父叔梁紇(hé)為武士。少「貧且賤」,
及長,曾任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牲畜的乘田。深好學問,相傳曾問禮於老聃
(dān),學琴於師襄。
魯定公九年(前 501 年),五十一歲時任中都宰。十年升任大司寇,曾於魯、齊夾
谷之會為定公相。十二年,因政治主張與執政的「三桓」不合,遂離開魯國,自
此周遊衛、陳、曹、宋、鄭、蔡等國,終不見用。
魯哀公十一年(前 484 年),六十八歲,回到魯國。四十歲前後即聚徒講學,相傳
弟子三千,著名者達七十人。
曾整理研究《詩》《書》《周易》等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
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宣揚「仁」的學說,「仁」包括忠、孝、寬、惠等內容,認為「仁」即「愛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妥協和親善。貫徹「仁」時,要以「禮」為依據,故說「克
己復禮為仁」。對鬼神採取既不否定也不重視,「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在政治和經濟上,要求當政者實行教化和寬惠政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同時
要求人民對上也要順從和易使,反對犯上作亂,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
主張。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
在教學態度上,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知」的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不恥下問」的思想。
在教學方法上,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途徑;採用「因材
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但鄙視「學稼(jià)」、「學圃(pǔ)」,強調「君
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認為有「生而知之」的人。
自漢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其本人也被尊為聖人,對後世影響
極大。
3.項橐(tuó)
春秋時期莒(jǔ)國(今山東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
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
《戰國策·秦策五》:「甘羅曰:『夫項槖生七歳(suì)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
歳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jù)言叱也?』」
後以「項橐」代稱早慧的兒童。據考,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
春秋時期魯國地域版圖
推薦閱讀:
※孔子「仁」學思想的意義
※「國學」抄小路:孔子太太憑空出 李白成礦主
※孔子為何名丘字仲尼?父母紀念在尼山野合得子
※牟鍾鑒先生: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儒教)試探
※孔子這麼喜歡隱士的生活,為什麼不選擇隱居?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