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失敗不可怕,害怕失敗才可怕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黑匣子思維》。

大衛·貝克漢姆是當代英格蘭最傑出的足球運動員之一。他是英格蘭隊史上除守門員之外出場次數最多的球員。

這一切都歸功於貝克漢姆勤奮的練習以及積極面對失敗,從失敗中學習的良好心態。

貝克漢姆從六歲開始練習顛球,剛開始只能顛五六下,9歲的時候已經可以連續顛球2003次了。

他的媽媽見證了造就這進步的無數次失敗和挫折,也見證了他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

人類的進步,取決於對待失敗和錯誤的態度以及認知,這也正是《黑匣子思維》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黑匣子思維》的作者馬修·薩伊德是英國乒乓球名將,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以一等成績畢業。他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並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撰稿人,也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常客。

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4個重點內容。

1.為什麼人們總是拒絕承認失敗

2.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3.如何「正確的」犯錯

4.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為什麼人們總是拒絕承認錯誤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有的人就是一副死不認錯的脾氣。其實他們未必是不肯認錯,而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

1954年,一個名叫瑪瑞安的家庭主婦宣稱外星的神告訴她世界會在12月21日毀滅。很多人受到蠱惑,拋家棄子去追隨她,因為她說真正的信徒會在末日被拯救,宇宙飛船會來把他們接走。

當時美國有個叫費斯汀格的心理學家,他知道這件事之後,就謊稱自己是信徒,接近了這個邪教。他特別想知道,預言失敗後,這些人會做什麼反應。

到了12月21號,世界末日並沒有來臨,宇宙飛船連個影子都沒有。信徒們漸漸變得悶悶不樂。

但令人吃驚的是,到最後,那些成員非但沒有覺得自己受騙,而是更加信仰邪教頭目了,一些核心成員甚至還去招募更多信徒。

他們認為是自己拯救了世界,之所以世界末日沒有到來,是因為外星的神明對他們的信仰感到滿意,所以決定再給地球一次機會。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理智且聰明的。

因為,當我們搞砸一件事時,就會覺得十分忐忑,心裡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兩個選擇。

一是承認我們最初的判斷是錯誤的,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得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聰明。

於是就有了第二種選擇:否認錯誤,忽視那些能夠證明自己錯了的證據,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自我安慰說自己一直是對的。

單純承認錯誤就已經很難了,當事實與我們的信仰有所違背時,想要承認現實就更加困難,於是,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忽視證據,或者找出新的借口和理由去為自己辯護。

這就是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所謂的「認知失調」。

拿剛才的例子來說,世界並沒有迎來它的末日,外星人也沒有到來,這都是所有信徒親眼可見的證據。

當他們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去質疑自己最開始加入邪教、信仰邪教的決定,而是選擇修改自己的認知,以一種讓自己沒那麼難受的方式解釋了這件事:那一天原本是要世界末日的,卻因為我們,世界末日沒有來臨。

認知失調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卻意識不到。

無論事情大小,只要它威脅到了我們的自尊,可能就會引起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會讓我們忽略錯誤,否認錯誤,這就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削弱了人們審視證據,正確面對錯誤的能力,從而喪失了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簡直是老生常談,但是要想做到,卻沒有那麼容易。

1799年的12月,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家裡,卸任總統職務不到三年的華盛頓因冬天騎馬遭受風寒。

於是,醫生給他採用當時最常見的放血療法進行治療,三天時間裡,醫生們為他放了4次血,放血量相當於他全身血液的1/3,最終他在巨大痛苦中死去。

放血療法會讓身處疾病的病人更加虛弱,但當時的醫生並不懂這一點,因為他們從未察覺到失敗的可能性。

如果放血後患者病好了,他們會認為:「放血療法救了他的命!」而如果患者死了,他們則會嘆息:「他病得太重了,就連神奇的放血療法也救不了他。」

這就是典型的閉路循環,當問題出現時,人們會無意識的,通過扭曲一些信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把問題合理化。

產生這種思維方式的原因,在於面對失敗的態度:在很多人眼裡,失敗代表的就是無能。

在這種消極態度的影響下,人們在面對失敗時,就會本能的採取自我防衛,拒絕承認錯誤,這種本能是無意識的,所以很難被發現。

如果連意識到自己犯錯都很困難,就更別提從錯誤中進行學習了。這就是為什麼連華盛頓的死,都沒有讓醫療行業認識到,放血療法不僅無法治癒病人,甚至會讓病人更加虛弱的原因。

與醫療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航空業。

航空業規定,所有飛機都必須載有兩個黑匣子,一個負責記錄發往機上電子系統的所有指令,另一個是駕駛艙內的聲音記錄儀,這樣,在事故發生之後,調查員就能了解事故發生之前飛行員在做些什麼。

航空業不會掩蓋失敗,也不會迴避失敗,而是把失敗變成了資料的寶庫。

正是這種積極面對錯誤,並從中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態度,使得飛機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而這種這種正確面對失敗,並從中學習的思維就是開路循環,也是本書中所說的黑匣子思維。

發現錯誤,承認錯誤,改進錯誤,這是進化和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總是因為畏懼不敢去做,因為維護自尊而不去承認錯誤,那麼就永遠無法獲得進步。

改變這個認知,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內在的努力,也需要外在,對錯誤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黑匣子思維》的作者認為,人類能否進步的差別在於對待錯誤和失敗的認知,航空業和醫療業的對比,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何「正確的」犯錯

想要從錯誤中學習,有兩個部分至關重要:

一個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機制,就像航空業的黑匣子,把改進錯誤視為推動進步的方法。

其次就是要有能讓這種機制蓬勃發展的正確觀念,保持開路循環,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可以正確的面對。

在當今社會,人們不僅要學會從錯誤中學習,更要學會提前犯錯,理智的犯錯。當我們要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時,我們就學會試錯,通過積累大量的失敗經驗,並從中學習,得到快速的進步。

關於這一點,聯合利華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聯合利華一直使用傳統的方式生產洗衣粉:把沸騰的化學試劑用一個超高壓噴嘴噴射出去,壓力下降後,化學試劑就被分解成蒸汽和粉末,再向粉末中添加其他配料形成洗衣粉。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在美國每年洗衣粉的銷量可以高達30億美元。

聯合利華遇到的問題是噴嘴總出毛病,它們總是堵住,讓洗衣粉凝結成大大小小的顆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利華先向數學家團隊求助,數學家們設計出了新的噴嘴,但新設計並不起什麼作用。

這時,生物學家團隊提出了新的辦法,用10個區別很小的噴嘴進行測驗,選出其中最好的那個進行再一次優化,測驗。

重複了45次,經歷了449次失敗之後,他們終於做出了理想的噴嘴。

也許449次錯誤聽起來就很想讓人望而卻步,但試錯的結果卻是十分令人滿意的。這就是試錯和錯誤的價值。

「進化過程之所以具有力量,是因為其具有累進的過程。」

對於聯合利華來說,失敗不等於無能,而是帶來成功的契機,是進化的必要條件。

在試錯的過程之中,積累大量犯錯的經驗,從一次次失敗中學習,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面對複雜事物,無法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對還是錯的時候,不妨就學習聯合利華的做法,通過大量的對照實驗進行試錯,從每一次的小錯誤中吸取教訓,一次又一次的優化,迭代,當這些小優化不斷的疊加起來,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從失敗中學習是如此困難,認識失調會誤導我們,外界壓力會逼迫我們。

在這層層阻力之下,我們又該如何破除內因外阻,開始學習的第一步呢?

2010年,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賈森·摩瑟做了一個實驗,他通過志願者們調查溫泉的填寫結果,把志願者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兩組,觀察他們對錯誤的反應。

他發現他們對待錯誤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是認為錯誤是有趣並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對他們而言,失敗並不是一種負面的信息,而是一個新的學習的機會。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選擇對錯誤視而不見,或者在面對問題時認為自己就是能力不足,永遠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從錯誤中學習,而有的人不行。

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提升的。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認為智力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

在前進的路上,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如何定義失敗,決定了你如何走向成功。

固定型思維永遠都無法改變了么?其實並不是的。

想要擁有成長型的思維,首先要學會用一種科學的方法面對失敗,記錄失敗的過程,並從中學習,把它看做是進步的良機,這樣,你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就不會被任何困難和挫折所動搖。

此外還需要社會對錯誤和失敗有更多的寬容,不要過分的苛求完美主義,給予人們足夠的試錯和犯錯的空間。

如果你不僅可以積極的面對失敗,還能通過試錯和對比進行快速的迭代學習,那麼你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

通過這本書,我們知道了人們面對失敗時的反應比我們想像中的糟糕多了。

邪教成員無視了鮮明的證據,華盛頓的死都沒能讓醫生認識到放血療法並不能幫助病人痊癒,這正是認知失調在發揮作用。

認知失調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處,避免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問問自己,自己的堅持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認知失調在起作用。

認識失調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你在下一次想要說「我沒錯」的時候,停下來,問一問自己:我是不是因為害怕不敢承認錯誤,是不是因為付出太多不想承認錯誤。

我們要學習的是航空業對待黑匣子的態度,從失敗中尋找原因,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學習,這樣才能取得巨大的進步。

在面對複雜事物時,要學會運用試錯和對比來解決問題。

通過大量的犯錯積累經驗,可以從中得到快速學習和迭代的機會。失敗不是進步路上的攔路虎,而是成功路上的踏腳石。

在一則著名的耐克廣告里,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喬丹說:「我投失了9000多個球,輸掉了近300場比賽。我曾26次投失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一球。」

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展現自己的失誤,其實正是這些失誤給了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成就了如今的喬丹,而場下無數次練習所帶來的大量失敗經驗,則讓他以一種更快的方式,成為了世界頂級球員。

喬丹積極面對失誤,把失誤看成進步的機會,從中學習的態度和認知,也正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黑匣子思維。

一個人是否可以取得進步,主要在於如何面對和對待失敗,是積極的進行試錯,並從失敗中進行學習,還是遇到失敗之後就否認自己,這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的最大區別,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快速走向成功,而有的人不行的原因所在。

如果只把失敗當作失敗,那麼無論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多少次都毫無意義。

只有從中獲得進步的契機,才能讓失敗,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價值。

「你能看多遠,就能走多遠。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只要打破固定型思維,形成思維的開路循環,建立起成長型思維,包容自己的不足,積極的面對失敗,每個人都可以一步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推薦閱讀:

被偷窺後讓我害怕異性
你想活到120歲嗎?多數人竟害怕活得太老
你總是害怕別人不開心,那你自己開心嗎?
為何女人出軌後最害怕這事(2)
化療有多痛苦?讓人聽到就害怕,有5件事做完能讓痛苦減一半

TAG:失敗 | 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