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站錯隊」的男人,很難擁有幸福的家庭

肖雪萍《婆媳矛盾,100分高明老公會怎麼做》

1

有這麼一個流傳很廣,發生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出生後,大多數時候是跟媽媽和奶奶在一起。他的爸爸很忙,經常出差,一周難得回來一次。

有一次,小男孩的媽媽因為一碗魚湯跟奶奶發生了爭執,正被出差歸來的爸爸看在眼裡。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我媽這麼大歲數了,你就不能讓一讓她嗎?」

小男孩的媽媽很難過,坐在床上默默流眼淚。難過的不僅僅是這一碗魚湯引發的爭吵,而是自己的男人永遠都站在他自己媽媽的那一邊。

小男孩走到媽媽身邊,給媽媽擦乾眼淚,說媽媽你別難過,你還有我,我會保護你。

已經三十歲的媽媽,抱著三歲的兒子哭了。

一次又一次,每當小男孩的媽媽和奶奶發生了爭執,小男孩的爸爸總是會這樣說:

「讓你忍你怎麼不忍,我媽有心臟病你不知道嗎?」

「你還有沒有良心,我媽幫著看孩子已經夠不容易的了!」

「你再敢這麼對我媽,我饒不了你!」

還有幾次,小男孩的爸爸甚至朝媽媽揮起了拳頭,還砸碎了她最心愛的花瓶。

小男孩的媽媽心碎了一次又一次,為了孩子,她對自己說一定不能放棄。

這一切,兒子全都看到了。在他的心裡升騰起一輩子保護媽媽的願望。

有一天,他長大了,遇到了喜歡的女孩。他對女孩很好,很溫柔,直到他們結婚的前夕。他說自己的媽媽很不容易,希望女孩也能像自己一樣愛她。

女孩覺得男孩很孝順,心想懂得孝順的男孩人品一定錯不了。

結婚後,兩人過得很幸福,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

終於,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小男孩,每天陪伴他的,也是他的媽媽和奶奶。

長大了的小男孩每次出差回家,先會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問她想吃什麼,喜歡什麼。

長大了的小男孩無論下班多晚,都會在自己的媽媽房間待很久,陪她聊天,而面對妻子卻漸漸失去了傾訴和溝通的慾望。

長大了的小男孩每次出差回家,總會帶禮物。可是,每次給媽媽的禮物總是比妻子的貴重,給妻子的禮物很敷衍。

…….

女孩很難過,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做,好像在他心裡都排不了第一位,她傷心的哭了。

這時小小的兒子跑過來,用他幼稚的小手替她擦乾眼淚說,媽媽你別難過,你還有我,我會保護你。

已經三十歲的媽媽,抱著三歲的兒子哭了。

…….

2

小林和老公結婚後一直住在工作的城市,平時老公對小林很疼愛,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卻讓小林起了離婚的念頭。

前段時間,老公把母親接過來與他們一起住。婆婆剛到,就跟小林老公說,把錢都交給她,說家裡的生活她來張羅。小林跟老公說:你媽有點過分吧,生活費我們又不是不給,憑什麼要全部給她?沒想到老公臭著臉說:我媽這不是給你減輕負擔嗎?錢給自己媽媽有什麼不對。說完就把自己的工資都交給了婆婆。

原來一到周末小林和老公都會睡個懶覺,可婆婆來了之後的第一個周末,不到8點,婆婆就拿著掃把進屋準備打掃。小林埋怨地跟老公說:「怎麼你媽進屋不敲門的啊?」沒想到被婆婆聽見了,說:「一家人還敲什麼門!家裡這麼臟都不知道收拾,還睡懶覺。這要是以前,你早被丈夫休了!」

聽見母親這麼說,老公就催促著小林趕緊起床一起打掃屋子,還說小林不懂事,自己媽媽辛苦打掃屋子,她還要計較敲門這種小事。

小林平常洗完衣服掛得很隨意,可每次婆婆都要過來調整,一邊弄還一邊說:「男人的衣服要放在東面,男人畢竟是男人,要做大事的,衣服在上,褲子在下。」對婆婆本來就沒好感的小林,聽到這些話覺得可笑,便回了一句:「男人做不做大事跟衣服褲子怎麼掛有什麼關係?你講究了一輩子,我也沒看見你老公做了什麼大事。」

婆婆沒想到小林還會頂嘴,便大聲嚷嚷:「你怎麼這麼不懂道理!兒子,你看看她怎麼跟我說話的!」老公一過來,婆婆就把小林的話說給他聽。老公一聽大發脾氣,說小林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讓小林聽婆婆的話,婆婆怎麼說,小林就該怎麼做!

小林說她當時驚訝得「眼珠都要掉到地上」,心裡委屈地不行,她沒想到婆婆一來,老公的立場全部站在婆婆那邊,無論她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平常稍微埋怨一句,老公就沒有好臉色,經常教訓小林不懂事,不孝敬老人家。老公的態度讓小林對婚姻失去了信心。

在婚姻關係中,兩個原本陌生的家庭開始連結,這意味著家庭關係變得更為複雜,也就有了那個困擾了無數家庭的「千古難題」——婆媳問題。婆媳之間的明爭暗鬥,讓無數女人在其中苦苦求索,卻依然難求平衡。

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婆媳矛盾最大的癥結,其實是在男人的身上。

一個女人,因為對一個男人的愛,走進了婚姻,成為了妻子的同時,也成為了兒媳。而另一個女人,因為最愛的兒子成家立業,而成為了婆婆。這一切,都是以一個男人為核心的。

正是這個男人的態度和立場,構建了婆媳之間相處的底線與原則。

很多男人在面臨妻子和母親的矛盾時,採取的處理態度往往是:

「我媽那麼大歲數了,你就不能忍讓一下嗎?」

「我媽給咱們看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你就不懂退讓,不懂感恩?」

「我媽想讓咱們再生一個也是為咱們好,你怎麼就那麼反感?」

「行了,我知道這事兒我媽做得有點過分,看在她每天這麼辛苦的份兒上,你就別鬧了!」

有些男人也感覺很委屈:明明自己在處理婆媳關係中也耗費了大量心力,可怎麼就處理不好呢?女人真的就那麼難哄嗎?

其實女人並沒有那麼難哄。她們需要一個能夠理解自己、心疼自己、有立場、明事理的丈夫。而不是一個只會偏倚父母、遇事「和稀泥」、看事情偏激、處理問題固執又急躁的丈夫。

如果處理得好 ,父母和妻子各自「愛屋及烏」—— 父母因愛兒子而愛兒媳,妻子因愛丈夫而愛公婆,各得其所,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輕則家庭不睦、婆媳結怨,重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3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幸福家庭定律,那就是夫妻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

這裡的親子關係,不僅包括妻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包括丈夫和妻子與各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關係。

一旦這種關係出現失衡,家庭矛盾在所難免。

從長遠來看,經營好夫妻關係,劃清兩代之間的家庭界限,不是自私,更不是忤逆,而是一種平衡家庭關係的高情商型智慧。

所以,當婆媳間起了衝突,丈夫能夠站出來,去支持妻子,這個動作很重要。也許很多丈夫都不知道怎麼做,那下面是我們的一點建議:

? 共情。

分別去溝通,肯定妻子和母親的觀點,接納他們的情緒。

首先,妻子又要工作又要陪伴孩子,其實是很容易心力交瘁的,她需要有人支持。最好的狀態就是,你愛妻子,妻子愛寶寶。

同時,你的母親也在為你們的小家庭付出,你有必要表達你的感恩之心。

總之,在有育兒衝突的時候,不爭對錯,因為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他們不一定是錯的。而且他們的出發點也都是愛孩子。

? 表達自己的看法。

共情之後,記得表達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一定是以巧妙支持妻子為主的。你需要在你的觀點裡清晰告訴自己的母親:你已經長大了,你和妻子有能力、有意願去學習照顧自己的家庭。

下面這些句子也許能夠幫到你:

「媽媽,您疼愛孩子是對的。我知道您照顧孩子很辛苦,您也照顧得很好。但是,我們畢竟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請你給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慢慢地學會照顧寶寶。」

「請給我們一點空間,讓孩子和媽媽多在一起,這樣孩子會更健康,更快樂。我知道你也最希望我們一家過得開開心心的了,對吧?」

當然,你還可以跟老媽多回憶回憶當年。多誇誇老媽,肯定老媽。或者為老媽提供一些發展業餘愛好的可能。

體驗到價值感的老人家,其實也就不至於如此用力去越界到下一代的小家庭里了。

4

男人除了在婆媳起爭執的時候做好上面兩點,平常的生活中,也要找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經營好夫妻關係。

? 主動給自己斷奶

很多男人在結婚後總忘了角色轉換,依舊享受著被父母捧在手心當「寶寶」的感覺,習慣父母為其打理好一切。妻子要是讓丈夫幫忙做點家務,還會被公婆指責。

但其實,當一個男人與妻子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應該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家中的大小事應與妻子一同商量、處理,而不是當甩手掌柜,或者全部交給父母。

? 在父母前面尊重妻子

如果男人對妻子體貼又尊重,那婆婆多半不會為難兒媳;如果男人對妻子愛理不睬,橫眉冷對,那婆婆自然見風使舵,妻子在這個家裡的日子想必會非常難過。

男人尤其不要在妻子和父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不問青紅皂白便認為是妻子的責任,並幫著父母指責妻子。

? 勿當著家人面與妻子吵架

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當你和妻子在父母面前吵架時,很多父母都會站出來幫你說話,他們這樣不適當的「調解」,直接將你和妻子的內部矛盾變成了更為複雜的婆媳矛盾。日後,你的父母會因此找到挑撥你們夫妻關係的理由。

所以,處在父母及妻子中間的男人,不管你有沒有道理,也不要當著父母的面和妻子吵架,更不要跟自己的父母告妻子的狀。

? 將做好人的機會留給妻子

很多男人婚後會偷偷塞錢,或偷偷送禮物給父母。實際上這種行為很容易讓父母認為是自己的兒子在當家作主,跟媳婦沒半點關係,或者乾脆認為媳婦是守財奴,你的行為便是讓妻子做了「惡人」。

所以,這件事交給妻子去做更好,這樣既能讓父母感覺到妻子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還會讓父母體會到妻子和你一樣,都是這個家的主人。

? 勿將孝敬父母的義務轉嫁給妻子

男人們常對妻子說:我父母辛辛苦苦養大我不容易,所以你要好好孝敬我父母。每個男人對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戴德是應該的,但你不能因此強迫妻子也對你父母感恩戴德,跳到道德的制高點,指責妻子「不孝」。

李思《有這種苗頭,夫妻關係出問題了》

李思《夫妻吵架時,一方摔門而去該怎麼應對?》

推薦閱讀:

戰國秦漢小農家庭的規模的及其變化機制
關於28歲小伙肝癌的那個帖子,@聖范錦意 對於一切質疑和反對的回復進行拉黑刪除的行為,你怎麼看?
網路成全了多少姻緣?又毀滅了多少家庭?
澳大利亞家庭團聚全攻略
繼父(未領證)一直對我還不錯,但談了幾天的女朋友勸我和他撇清關係,以防攤上麻煩,我該怎麼辦?

TAG:家庭 | 幸福 | 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