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崔仲三談腹部彈跳

崔仲三談腹部彈跳

  浙江省安吉林永江問:  1.42式太極拳中17式掩手肱捶與18式野馬分鬃之間有一個纏繞摺疊的腹部彈性發力動作,成兩掌橫挒於腹前。這個動作既沒有名稱,也不明具體用法,練起來有一定難度,許多人做不好。請專家解釋一下這個動作的具體練習方法,如何才能夠在發力中顯示出摺疊?  2.曾在電視中看到有人表演腹部彈抖,能將4公斤的鐵餅彈起來;人們推他的腹部也推不動。據說這是通過太極拳練出來的。傳說楊健侯的腹部就能彈攔。請問這是練太極拳功夫的必然現象嗎?  崔仲三答:  1.42式太極拳是以楊式太極拳動作為主,又輔以陳式、吳式、孫式、武式等其他太極拳流派的動作創編出來的綜合太極拳套路。它一直作為競賽套路演練,同時也在太極拳愛好者中廣泛流傳。練習42式太極拳,我認為應該以楊式太極拳的動作風格為主。雖然其中有其他太極拳的動作,但是在演練時,不應該過分地表現這些太極拳流派的特點,應該抓住套路風格的主線,以楊式太極拳風格為主。掩手肱捶和野馬分鬃雖然是陳式太極拳中的動作,但是在這裡演練時,要在楊式太極拳風格基礎上表現出這個動作的特點。做掩手肱捶這個動作,是以腰襠勁為主,既要注意發力點和力源,還要注意這個動作和上下動作之間的銜接,也就是要和整個套路動作相和諧。所以,發力時,既要有陳式太極拳的爆發力,又要包含楊式太極拳的柔和勁,做到剛柔相濟。易犯的錯誤是,發力只是肩臂發力,沒有用上腰襠勁。要做到腰胯放鬆,周身一家,這樣發力才能上下銜接、動作連貫、勁力順達。接下來,通過一個柔化的摺疊動作,再銜接到野馬分鬃這個動作。這裡,既要有發力的表現,又要有柔化摺疊的成分,給人的感覺是自然流暢,節節貫串,沒有絲毫斷續、凸凹之處,整個套路給人的印象也不是各個流派的太極拳  撮合在一起的,而是有一個主線在其中。至於銜接動作中的腹部發力動作,許多人不明練習要領,做出來的只是手臂發力。其實,陳式太極拳的發力動作是腰襠勁,只有把腰襠勁表現在手臂上,這樣才勁沉力  整,飽滿充實。但是,也不要把這個動作完全做成腹部的發力,是周身上下放鬆後發出的整勁。演練42式太極拳,要抓住一條主線,把各個流派的動作風格融合在這條主線上,不能只在腹部或者胳膊上彈抖發力,而是要表現出太極拳整體的松沉、柔和、舒展、剛柔相濟的風格來。  2.對腹部彈抖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練習太極拳,對人體的各個部位的功能都能夠起到鍛煉作用,產生一定的特異效果。但是,這些特異的功能效果,並不是練習太極拳就一定能夠產生的,它是要經過專門的強化訓練,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身體的某一個部位的肌肉,才能使之產生特異功能。您談到的腹部彈抖現象,是可以出現的。太極拳鍛煉中有一個要求是「氣宜鼓盪」,可能這位老師對這一要求有一定的體會和心得,出現了這種現象。但是,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多,目的也都不同,雖然對腹式呼吸都會有一定的體驗,也能體會到「氣宜鼓盪」的感覺,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腹部彈抖的現象。只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功夫達到高深的境界,才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推薦閱讀:

TAG:腹部 | 彈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