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洞見和真相23上——大虛法師講述

洞見和真相23上——大虛法師講述 2009-06-23 07:49閱讀: 攝生三大願 念佛為第一那麼往下,我們進入的就是著名的「惡人往生觀」了,這一觀跟我們這些惡業眾生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我們要重點說一說。先看經文,「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這個下品上生的眾生所指的範疇,其實就是我們社會上的一般人,一般人他不信佛,平常不了解、不接觸,倒也不會輕易地去誹謗佛法,他誹謗的話那就只能下品下生了。這樣的人,佛陀說他們是「愚人」,看上去很聰明,玩心眼、玩手段,說話滔滔不絕,看上去絕對比你我都要聰明,但實際上他們卻是愚人!他們的聰明並不是智慧,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愚痴罷了。因為他們不信因果,不信有輪迴,所以平常貪嗔痴慢疑、殺盜淫妄酒,有意無意地造作了很多損人利已,損害眾生的事,或者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本身就是一種很容易造惡的職業,比如屠夫,對吧?這個很麻煩。那麼,由於我們這個社會的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念的誤導,也由於自己的不清醒,所以這些造惡的人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在造惡,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濫殺濫吃,濫嫖濫賭,爭權奪利,酒色財氣,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所以他們認為這個才是正常的、積極的人生,因此毫無慚愧。但是臨命終的時候,很多人臨命終的時候,一旦病苦逼迫、地獄相現前,他那時才會發現自己錯了,自己這一輩子原來活得大錯特錯,不過這個時候再想改過往往已經晚了,後悔已經晚了。這裡面比較有福報的某些人,他還有一些善根,所以他可能會碰到修學佛法的善知識,善知識看他可憐啊,就會跟他講佛法,告訴他一些大乘經典的名字,比如說我們這部《觀經》,或者《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華嚴經》《金剛經》等等。這個臨死的惡人他一聽到這些經典的名字,僅僅是聽到這些經典的名字,就可以當下滅除千劫左右的極重惡業——那一瞬間,聽到經典名字的那一瞬間,就可以滅除千劫左右的極重惡業!這個很不可思議,為什麼僅僅是聽到佛經的名字就可以祛除這麼多的業障呢?祖師解釋說,因為每一部大乘了義經典,任何一部大乘了義經典,它所講的都是有關生命實相的無上妙理,實相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啊,每一部大乘經典里講的都是這個微妙至理,而每一部大乘經典的名稱往往也都涵蓋了整部經典的精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華內容,這個精華的名稱代表的其實就是我們眾生的真如本性,比如說「大方廣佛」、「無量壽佛」、「妙法蓮華」、「金剛般若」等等,在這些名字里,同時還蘊藏了諸佛菩薩的無上加持力,所以只要一提到經典的名字,就可以很有效地消除惡業。經典的名字,僅僅是名字就已經具有這樣的功德和力量了,假如我們同時還能讀誦、受持、依教奉行的話,那個力量豈不是更不得了?對不對?不過話說回來,假如有人誹謗大乘經典的話,那個罪過也同樣很不得了,所以要小心!那麼,接下來,「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這個善知識就繼續教導他,告訴他要恭敬合掌,然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時侯,如果這個人能以一種很真切的信願之心來稱念的話,那麼他念念之中,就能滅除五十億劫的生死之罪——五十億劫,這個信願和佛號配合起來的力量就有這麼大!而且念念之中都有這麼大,所以這個人就因為這個因緣得以往生了。在這一類眾生里,比較有名的是張善和的案例,這個案例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那是很早以前了,張善和是一個以殺牛為業的屠夫,職業很不好,一輩子殺業很重,他臨命終的時候,他就自己看見有很多牛來到他的面前,嘴裡發出人的聲音,對他說:「你殺我!」差點把他嚇死,恐懼之極啊,幸好他這時冒出了一點兒智慧,他就告訴妻子說:「你趕緊去請出家人來救我!」出家人來後,他請來的這個出家師父還不錯,這個師父對他說:「十六觀經里講,如果有人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如果他能以至誠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話,那這個人念念之中就能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凈土。」那張善和一聽就說:「地獄快到了,來不及拿香爐了!」說完就以左手拿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厲聲的念佛,注意這句話,他是厲聲念佛,由此可見那種真誠急切的心態。這樣念佛念佛,還不到十聲,張善和就說:「佛來了,已經給我蓮華寶座。」這話剛說完,話音未落,張善和就走了,彈指就走了。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在歷史上很有名,類似的例子在《往生傳》中還有很多,建議大家得空的時候都去找來看看,因為這樣能夠很有效地增強我們對凈土、對佛號的信心,明白嗎?那麼,講到佛號,這個故事裡面透露出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那個出家師父對張善和說的話,他說至誠念佛能除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對吧?這句話是從本經的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章中來的,但是現在我們正在看的這個下品上生章里,佛陀說的卻是佛號能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這兩者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這個道理我們暫時先不說,等到往下講到下品下生章的時候,我們再來詳談。那麼,從這一觀開始,阿彌陀佛的光明聖號,持名念佛法門就算是正式登場了,在本經正式登場。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這個持名念佛法門是出現在本經的下品往生,尤其是下品下生的章節里,所以很多人就對這個法門產生誤會了。他們由此以為,修行持名念佛法門的人最多只能達到下品往生,他們甚至從這個地方推理出去,認為阿彌陀佛「攝生三願」里的第十八願,有關持名念佛的這一願攝受的只是下根凡夫,這種觀點我認為很有問題,這是一種錯解!關於這個「攝生三願」和持名念佛法門的問題,我覺得必須要搞清楚,因為「攝生三願」和持名念佛法門幾乎可以說是我們凈土宗一切修持的根本,但是古往今來的那麼多修行者卻對它們都有所錯解,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把這個問題在這裡給大家澄清、理順一下,希望我的解釋能夠幫助大家樹立起一個正確的觀念,增上大家對念佛法門的信心,從此以後老實念佛,再無疑慮。那麼,下面我們就先把《無量壽經》里的「攝生三願」,把這個經文一條條的列出來,我們一條條的來解釋,大家要注意聽。先是第十八願,第十八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很多修行者,他們都以為這一願所攝的眾生,乃是下根,只有第十九願所攝的才是上根,而二十願所攝的則是中根。他們的主要理由,是因為這一願,第十八願沒有提到「發菩提心」,而且也沒有提到臨命終的時候有佛接引,再說了,念佛法門在《觀經》里出現的地方,是在下品往生的最後章節里,所以他們認為這一願攝受的只是下根凡夫。這種說法我認為大謬!大錯特錯!因為我們只要把凈土三經擺在一起就知道了,他們忽略了《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里是怎麼說到這句佛號的,四十八願里居然有十四願是直接跟佛號有關的,我們只要看這十四願就曉得了,阿彌陀佛的佛號連大菩薩都可以加持攝受,所以它怎麼可能那麼簡單,只攝下根凡夫呢?對不對?他們同時還忽略了在《阿彌陀經》里,佛陀講,持名念佛的修行者,只要他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就一定能感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我們印證《觀經》,這個境界絕對是上品往生,所以持名念佛怎麼可能會沒有佛來接呢?我們再看十八願本身,我們之前講上品上生的時候講過的,十八願里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就是上品上生里講的三心:至誠心、深心和迴向發願心,對不對?還記得吧?真正具備這三心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下根呢?的確,佛陀在這個十八願里,他老人家的確沒有明說發菩提心,那是因為不能說,因為只要一說的話,那這一願所能攝受的眾生,那個範圍就會變得很狹窄了,那些發不了菩提心、還不懂得發菩提心的眾生,尤其是罪惡眾生,如果他們也念佛、也想求生的話,那怎麼辦?那他們豈不是不能往生,沒有希望了嗎?所以佛陀在這一願里,他之所以沒有明著提什麼菩提心,那完全是為了能夠盡量廣大的、以這個簡單易行的念佛法門攝取最多的、攝受更多的眾生!明白嗎?這是一種大慈悲心。而且,我們不妨把話說白了,這一願所講的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信願專念的行持,這個「信願行」的本身和彌陀聖號的本身,說得深奧點,它們其實早就已經圓滿具足了所謂的菩提大願,因為這是如來果地的境界,果地的修法,這句佛號背後所代表的那個無上佛力,其實早就已經圓滿了一切的功德行業,那像蓮池大師就曾經說:「今此持名(這個持名法門),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捷徑中的捷徑)。因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佛的無量德行,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足以全部囊括了)。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眾德,常樂我凈、本覺始覺、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萬名,皆此一名攝無不盡。眾生學佛,亦有無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該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該百行,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沙微塵一切法門,攝無不盡。」這是蓮池大師說的,因為佛陀的聖號是這樣的了不起,而且行持簡易,所以它才能夠「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以一句佛號普攝上中下三根凡夫!這裡面,隨著我們眾生自己對這句佛號的信解、功行和成就的有無深淺,這時的修行者,他往生的時候,那個境界會很自然地呈現出三種不同的狀態,大概三種:第一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的狀態,由於修行者至心信樂、精進念佛,那麼當他證到一心不亂、證到「花開見佛」的實相境界後,這時的他,當下本來,現證寂光,他已經證入了念佛三昧。這時的修行者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佛,就像禪宗祖師講的,「日面佛,月面佛」,天天見佛,所以他哪裡還需要佛菩薩的什麼特別迎接呢?這是一種,對這一種人不必提什麼見佛不見佛的,多餘。那麼第二種是在臨命終的時候,只要眾生信願不退,達到了上中下三品往生的要求,那麼佛菩薩自然就會在他臨命終的時候隨緣有所顯現,不是顯現報身,就是顯現化身,然後接引他們自在往生,這是第二種狀態。這裡面最差最差的,就是第三種狀態,也就是那些五逆謗法的極惡罪人,但即使是他們,本來該墮地獄的這些人,只要他們一念回信,懺悔念佛,這樣一念乃至十念,以信願稱名故,就能滅除無量億劫的生死重罪,這樣也能蒙佛接引,感得下下品往生。這種人臨命終的時候雖然看不到佛陀來迎接他,但是說實話,那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的業障實在是太重了,是他自己見不到佛而已,並不是佛不現身。所以,因為這一願所攝受的眾生,那個範圍是這樣的廣大,它本身所包含的往生奧義又是這樣的深邃,所以佛陀只能以一種很有彈性的語言方式來發這個願。在這個願里他不能提發菩提心,不能提佛陀現身不現身,因為這一願阿彌陀佛想要成就、想要攝受的眾生實在是太複雜、太廣泛了,他們什麼樣的根器、什麼樣的類型都有,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一願在攝生三願里才成為了行持最易、攝機最廣的一願——上至十地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都能攝受,所以這是最能暢佛本懷的一願!了解嗎?這是最能暢佛本懷的一願,因為它能救度最多的眾生,這就是佛陀的慈悲本懷。這一願所提倡的持名念佛法門,它不但能夠攝受菩薩,同時更能夠普度五逆十惡、破戒謗法,救度一切罪苦眾生,所以它才是異方便中的異方便!但是古往今來有很多大德,他們看到《觀經》裡面,這個持名念佛法門似乎只在下品往生的章節里出現過,所以他們就很草率地認為這個法門只能救度下品眾生,他們據此判斷持名念佛法門不咋的,這就是他們貶低持名念佛一法的根據。但是他們忽略了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里,佛陀是怎樣讚歎這個法門的,因此他們又很偏頗地推論出了另外一個結論,他們很肯定地說,第十八願所攝眾生唯是下根!這個說法斷章取義、錯解佛法、誤導後學,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大過失!希望大家明白一點,持名念佛之道,特異、圓頓、一乘、了義、究竟,諸佛護念,諸經讚歎,所以它才能在最危急的時刻,生死關頭,救度那些本來無法救度的地獄眾生!試問,如果不是最偉大的法門,又怎麼可能度得了最極惡的眾生?對不對?所以講到這裡,那大家就應該知道了,這一願,這個第十八願並不是什麼只攝下根凡夫的最差的一願,恰恰相反,這一願其實正是為那些徹信佛智佛力、徹信佛號功德的大心眾生說的,正是為那些最上根利器說的,明白嗎?只不過它還兼顧中下罷了,中根下根的眾生它也同樣攝受。所以這一願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凈土法門的心肝眼目,四十八願的大願中王!當之無愧的大願中王!這一願之所以能在攝生三願中排列第一,佛陀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道理就在這裡!因此,所有持名念佛、所有求生凈土的修行者,你們對這一大願,都應該深生敬信才對!那麼下面我們講第十九大願,第十九願的內容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攝受的眾生,很明顯,他們是屬於那種根器很猛利的大乘凡夫,他們也同樣的深信有佛,深信凈土,所以他們很有意識地在因地發起無上菩提心,結合一向專念,廣泛的「修諸功德」,或多或少兼修凈業三福。像這一類眾生,雖然他們在念佛的行持上和第十八願有所交集,但是他們都是很明確地、很有意識地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所以這樣一來,這一願所攝受的眾生範圍那就很窄了,它針對的是《無量壽經》里講的三輩往生和本經所講的上品往生的那三類修行者。此外還有一類眾生,他們對阿彌陀佛的佛號功德和「全他即自,自他不二」的全仗佛力的持名念佛之道,他們雖然有信,信也信,但是信解的程度不夠深入,疑根不斷。他們倒是沒有毀謗,倒是沒有謗佛謗法,但是心裡總覺得這個法門好像太簡單、太易行了,似乎有點兒不牢靠,所以他們發大心於因地,選擇了其它的修行法門。他們或誦經、或持咒、或參禪、或修止觀,或一門深入,或廣修六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們這樣的修持,只要他們能夠終生不退菩提之心,或者當生成就了無漏功德,少分多分、多多少少已經證入了法性,如果他們最後能夠以此功德發願求生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在臨命終的時候,感得佛陀現身接引,或報或化,眾聖來迎,這樣就能「蓮分三品」,上品往生了。在這一點上,日本凈土真宗的某些古德就有錯解了,他們以為這一類的眾生因為自力修行的緣故,疑根不斷的緣故,所以他們只能往生到凈土的邊地,不能到達真正的凈土,這個觀點說實話錯得很厲害,誠謬之遠矣,這種說法和《無量壽經》里講的三輩往生、和本經講的上品往生的經義,很明顯不相符合,對不對?所以有時候前人的觀點不能照搬就是這樣,必須要拿佛經來對照才行。那麼,這個第十九願的境界雖然很好,能依此修行當然很好,但是隨著末法時代的來臨,我們可以看得到的,眾生的業障越來越重,所以這一類的修法,對絕大多數的眾生來說,它的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它的功德成就也越來越難,在修行過程中,中途半道,退轉扭曲的人比比皆是,這種人我們見多了,對不對?而且由於這一願它強調了發菩提心,所以這一願攝受的眾生可以說唯是上根凡夫,它不能普攝群機,暢佛本懷,之所以這一願被列於十八願之下,道理就在這裡,它和第十八願不可為比。那麼第二十願呢?我們來看看第二十願。第二十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攝受的眾生也很明顯,它攝受的是本經中品往生的那三類眾生。這三類眾生或修小乘的戒定,或修人天的善道,這就叫做「植眾德本」,一切的戒定和一切的善法都可以說是「功德之本」,了解嗎?是成就無漏功德的福德基礎,所以這三類眾生統統都可以算做是中根凡夫。這三類眾生,雖然他們也有機緣聽聞了佛陀的名號,知道有凈土,相信有凈土,但是他們的善根相對要淺薄一些,心裡的疑根很深重,他們不能真正了解佛的大智慧,不能信解專念佛號的功德利益,所以他們沒有選擇念佛往生的大乘行門。同時,由於他們的定慧力都很淺薄,發不起大心,發不起菩提大願,所以他們就算是修持了某個解脫法門,這一生恐怕也很難有大成就,不能成就無漏功德。在這三類眾生里的在家眾生,他們的身心境界尤其逼迫,他們已經習慣了被五欲塵勞所驅使,一天到晚營營役役的,操心這、操心那的,忙碌得很,難得有修行的時間。幸好、幸好他們「猶信罪福」,這是《無量壽經》里講的,他們相信行善得福,作惡得禍的因果道理,所以他們倒是經常修持世間的各種善行,做善事,盡量儘力地去做善事,「植眾德之本」。這個行持很好,但是因為他們的我執我相,這個虛妄分別的心還在,所以他們成就的只是有漏福德,不是無漏功德。按照經義,假如他們能把這個福德資糧迴向求生的話,那他們就可以得到中品往生的聖果——信願不退的話,這個很關鍵。所謂「萬善迴向西方」,這句話還記得嗎?這句話指的大概就是這一類的修行者。這一類修行者,大多屬於那種「散行雜修」之人,他們雖然也能得到佛陀慈悲的平等攝護,但是因為他們疑多智少,懷疑多智慧少啊,所以在他們的心裡經常會自己產生各種各樣的掛礙、憂慮和懷疑,懷疑自己,也懷疑佛陀,他們會產生很多類似的負面思想和負面情緒,有時候甚至行多顛倒而不自知。所以這一類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會比較容易遭遇違緣,乃至在臨命終的時候,他們也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各種各樣的考驗,由此退失信心正念的人那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在這一類修行者裡面,今生就能夠直接往生到彌陀報土的人,實際上並不太多,並不算多。他們就算能往生啊,那個品位也不會太高,很多疑根不斷、信心不足的人,他們更多的是感生到了邊地疑城,到了懈慢國,明白嗎?自處蓮花胎宮。所以這一類修行者的功德成就,這一願攝受的眾生,和前兩願的眾生完全不能相比。講到這裡,那大家就應該明白了,這個攝生三願佛陀為什麼會這樣子排列,這三願的主次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它們攝受的眾生的範圍、眾生的根性,幾乎截然不同,可謂是歷歷分明,無有遺漏。這裡面所體現出來的佛陀的智慧和佛陀的慈悲,可以說是無遠弗屆,無法形容!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頂禮讚嘆而已。那麼,枯燥但是管用的理論講完,希望大家聽了以後,從此能夠正確的理解持名念佛法門,正確的理解第十八願,不要再產生那種不該有的貶低和扭曲,這樣老衲就可以安息了。(眾鼓掌)我安息你們鼓掌,很高興是嗎?(眾笑)在安息之前,我們繼續講經,呵呵,理論說完,下面很快又有故事要講,好戲還在後頭,現在我們先來看經文。「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下品往生的眾生,因為他至心稱念佛號的緣故,所以他臨命終時的那個待遇要比中品下生的人還要好,他能見到化佛化菩薩來迎接他,他在得到佛菩薩言辭鼓勵的同時,還能得到化佛的光明加持,所以這位下品往生的惡人,這位仁兄最後是在一種「諸罪消滅」的心情中,歡喜往生的!只不過往生到凈土後,他的蓮華必須要經過七七四十九日才能打開,這個速度對比中品往生那就要慢上很多了。「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這個惡人往生之後,當然這個時侯他已經不是惡人了,而是清凈海眾之一,他從蓮華里一出來,就會碰到觀世音和大勢至兩位大菩薩,放大光明加持他,還給他說法,說甚深法。這時的往生者一聽之下,立刻就能深深信解,所以他會很自然地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無上菩提心,這樣大概經過十個小劫的時間,他就會和上品下生的修行者一樣,證入百法明門的境界,成為初地菩薩。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一般人想要證入初地的話,往往需要一大阿僧衹劫,那是無量長的時間,但現在往生之後,卻只要十小劫,所以凈土的加持力那真不是開玩笑的,非常的不可思議!那麼以上就是下品上生的境界,下面我們進入下品中生。「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這一品攝受的就是所謂的破戒眾生,所謂「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所以這類眾生臨命終的時候,往往會看到地獄現前的可怕景象,他會自己看到,這時他的身心會非常痛苦,如果沒有凈土法門,如果他碰不到凈土法門的話,那這個人一般下地獄是下定的了。因為他所犯的那些錯誤,像什麼殺盜淫妄,毀犯五戒、八戒和具足戒,「偷僧祗物」,也就是偷了十方常住的財物,那是屬於「盡虛空遍法界」的十方出家人共有的東西,所以這個偷盜三寶財物的罪幾乎是最重的,很難懺悔清凈。這種情況,自古以來侵佔僧團的財物,犯這種錯誤的人,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有,像我們中國經過文革,那個被侵佔的寺產就不知道有多少,現在有很多風景區、旅遊部門,他們霸佔佛教的寺廟道場來搞經濟,有的地方部門甚至膽敢利用佛陀無比尊貴的聖舍利,來謀取私利,這實際上也就是在「偷僧祗物」,這種不懂因果的行為啊,那真的是大錯特錯了!此外還有偷盜某一個出家人的東西,為了名聞利養,「不凈說法,無有慚愧」,說法本來是好事情,但是他存了貪圖名利的心來說法,那這個說法就不清凈了,就被他自己的名利心給染污了。像這些,像這些犯了上述錯誤的愚人,他們「以諸惡業,而自莊嚴」,這樣莊嚴來莊嚴去,那最後就把自己莊嚴到地獄裡去了,命終的時候,他們就會看到地獄。這個地獄的本質說到底是空性的,是幻法,那就像我們做惡夢,但是當我們不知道它是夢,或者沒有辦法從這個惡夢中跳出來的時候,那地獄的痛苦對我們來說就是真實不虛的!很多人臨命終的時候會看到所謂的地獄之火,把他嚇得哇哇大叫,有的人甚至連叫都叫不出來,只能在哪兒發抖,拚命地發抖。這時候有些人的命比較好,還有善根,那他就會碰到善知識了。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傳喜法師:文殊菩薩是怎樣修行的?
    傳喜法師:佛法之弘揚,必仗大德僧伽之力
    凈空法師:別人破不破戒,與我不相干
    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第29集
    演培法師:入中論頌講記(一)

    TAG:真相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