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書畫作品欣賞

陸儼少

簡介:

1)稱謂:陸儼少,又名陸砥,字宛若,齋名萬安草堂、穆如館、就新居、自愛廬、晚晴軒

2)年代:1909?1993 3)簡述:陸儼少(1909~1993),又名陸砥,字宛若,齋名萬安草堂、穆如館、就新居、自愛廬、晚晴軒,上海嘉定人。現當代畫家。工詩文,善書法,尤精山水,間作花卉、人物。早年隨馮超然學畫,從王同愈習詩文,後又師從吳湖帆。山水由「四王」人手,後上溯宋元諸家。繪畫重章法,長於用線勾雲划水,常用白雲筆勾勒層巒疊嶂,尤用墨塊壓擠留白為云為水,使煙霧起伏畫面之上,別具特色。晚年吸取陳老蓮、仇十洲筆意為己用。寫大山大水於特殊畫風之中,開創一派,影響深遠。曾任全國文聯委員、浙江畫院院長、教授。代表作品有《杜甫詩意百開冊》、《煙江疊嶂圖卷》、《峽江圖卷》等。著有《山水畫芻議》、《陸儼少山水畫課徒畫稿》、《怎樣畫雲》、《怎樣畫水》,出版有《陸儼少畫集》、《陸儼少山水畫集》等。生平:   在中國當代畫家裡,專以深入傳統筆墨精華乞求變法的,能獲得成功的很少,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則更少。能深入傳統而又形成自己突出風格的近代畫家,除了黃賓虹先生之外,大約也只有陸儼少先生了。  勤奮少年   陸儼少一生經歷坎坷。他的父親陸韻伯承繼祖業在上海嘉定縣開設了一家米店。1909年,陸儼少就出生於這戶殷實的商人家庭,他又名砥,字宛若,陸儼少幼時小名驥,字儼少,後以字行。    可能是某種天賦的作用,年幼的陸儼少尚未識字,就喜愛信筆塗抹。兒童的信筆塗抹終於召喚了藝術女神,十三歲時,他偶然得到石印本《芥子園畫譜》,便如饑似渴地臨摹。十四歲高小畢業,赴上海入澄衷中學讀書。通過一位老先生高曉山的教育,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畫。中國畫玄遠深邃的畫意,流暢的線條在感性上引起了他極度的興趣,他在校圖書館見到一部有正書局出版的《中國名畫集》,因不能出借,便帶了筆硯在館內臨摹,憑著良好的記憶,他從而初知了中國畫傳統的源流派別及筆墨運用;課餘的時候他又摹刻《十鐘山房印舉》,學秦漢印和清代一些名家的刻印。就這樣打下了很好的美術基礎。青年時代的陸儼少非常勤奮。他幾乎沒有別的娛樂,空閑的時候他不是作畫就是練字要麼就是讀書,每天早上聞雞起舞,四時就起了床,因寢室里沒有桌子,便把一隻大皮箱擱在方凳上當桌子,靜靜地坐在床沿練習書法,而此時他的同學還在夢鄉里呢。他初學龍門石刻的《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接著又臨《張猛龍碑》、《朱君山墓誌》等。中學畢業後,經父親同意,陸儼少進入注重中國畫的無錫美專。希望進一步在繪畫上得到深造。他借到一部《畫學心印》,便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後來覺得學校教員的水平不高,加上軍閥混戰,時局動蕩。不到半年陸儼少就輟學回家了。  求師生涯    回到家鄉,陸儼少經人介紹向前清翰林王同愈請益,受到王的賞識。他特意把陸儼少介紹給上海名畫家馮超然。在行過拜師禮之後,馮超然第一句話便告誡道:學畫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終身以之。這句話陸儼少終身銘記在心。從此陸儼少每月去上海馮起超然家兩次。馮超然的習慣是深夜作畫,白天接待賓客。他只給學生布置作業,作些指點,或在習作上略改幾筆,學生很少有機會見他動筆。陸儼少先後臨過戴熙、王時敏、王昱、惲向、唐寅等人的作品,馮超然認為他甚至可以以假亂真,常常得意地對人說:我有一個不像老師的學生。陸儼少每次到上海除了去馮超然家,就是跑裱畫店,偶然見到一張王石谷的畫便興奮不已,在師友間奔走相告。如果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話,那麼陸儼少是"熟看名畫三百幅,不會作畫也會作。"廣泛地臨摹使得他畫技進步神速。除了學畫之外,他還認真學習古詩文。只要他一有空閑,手裡總是拿著本書,他好讀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的詩,和歐陽修、韓愈、柳宗元、蘇軾、歸有光的散文,並對《史記》、《世說新語》、《水經注》、《洛陽伽藍記》等也發生了興趣。陸儼少生性淡泊,他自己曾有個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陸儼少認為除了精湛的技法之外,必須在修養及對事物有宏觀性領悟,實際上另佔三分的寫字無非是為了增強控制毛筆的能力,作畫時可以得心應手,陸儼少因為注重讀書與寫字,所以其畫作自然就達到鬼斧神工,氣象萬千的藝術境界。讀書,作畫,寫字這就是陸儼少的生活的全部。  廣師造化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陸儼少在輾轉避亂期間感受風寒,染上氣喘病根。1934年春,他應友人之約遊歷了上柏山、西天目山和黃山。有鑒於上海賣畫市場的艱難,陸儼少不願依靠他人,便在上柏山買地經營農場,他一年中幾個月住在山中,讀書、作畫、種植,其餘時間則托友人代管農場。這一年他又北上遠遊,經徐州、曲阜、濟南至北平,遊覽了孔廟、泰山、故宮、長城,而後至大同看雲岡石窟,上妙峰山遊覽太行山色,經天津、煙台返回。這些遊歷,開拓了陸儼少的胸襟膽識,為他晚年的臥遊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積累。   1935年,南京舉辦第二屆全國美展,其中還展出故宮及私人收藏的歷代名跡。陸儼少聞訊後專程去南京住在親戚家,朝夕到場觀看。他先大體看一遍,然後擇其百幅名畫細心揣摩,看它總的神氣,以及如何布局、運筆、渲染,默記在心。對其中的幾幅傑作,如范寬《溪山行旅圖》、董源《龍宿郊民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郭熙《早春圖》、黃子久《富春山居圖》、趙孟頫《枯木竹石圖》、高克恭《晴麓橫雲圖》等,陸儼少早晚觀看,逐根線條揣摩其起筆落筆,以手指比劃,閉目默記,把近百幅名畫看到爛熟,自謂"貧兒暴富"。後來上海和重慶也曾展覽過故宮名畫,其中有巨然《秋山問圖》、趙孟頫《鵲華秋色園》等,陸儼少每次都不放過觀看的機會。他感到看一次名跡,手中的功夫就提高了一層。     1937年"七七"事變後,陸儼少攜妻挈兒西行避難,歷時三個多月才輾轉抵達重慶,在一家兵工廠里當一名事務員。他業餘作畫至百幅,先是在重慶租了場地開了畫展,1939年又到成都開畫展。四川一個教育廳長對他說:"在成都開畫展,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陸儼少回答說:"我二十年學畫,未學人事。"對方說:"那是開不好畫展的。"陸儼少住在一家小客棧里,起草了一篇畫展啟事,沒想到這篇啟事竟使當地一些宿儒對他另眼相看。之後他又到樂山舉辦畫展,正好武漢大學西遷至樂山,他的畫展引起了朱光潛、馬一浮等名人的關注和稱讚。後來他又到宜賓去舉辦畫展。    此行陸儼少由重慶經內江抵成都,再至灌縣,上青城山、峨眉山,又沿岷江乘船至樂山,再至宜賓,而後乘船經瀘州、江津回重慶。他感到國內山水以四川為第一,即便是尋常平岡遠岫,一丘一壑,無有不可觀者。有一次他在遊歷中忽遇秋雨乍晴,平巒一帶嵐翠猶濕,白雲紅樹燦然如錦,想起黃公望的《秋山圖》,不禁驚呼:"黃子久,黃子久!"數日後他重到該處,見山巒神采已異,他以為是山川晴雨面貌不同的緣故。後來又趁雨前往,卻再也見不到那令人神往的景象。他不由得感嘆觀山亦須有緣。      抗戰勝利後,達官貴人紛紛乘飛機、輪船東歸。陸儼少無計返家,遂舉家搭木筏而下,一路歷經三峽江流險惡、盜匪出沒之所,艱苦備嘗,但由於木筏行駛徐緩,給陸儼少細察兩岸山巒難石結構和水勢以難得的機會。後來陸儼少以神奇的線條表現疾流奔瀉、漩渦激轉、崩灘裂岸、飛沫堆雪的"陸家雲水",實與他這一段經歷在心中的孕育有關。    回到南翔和上柏山,那裡已成劫後廢墟。陸儼少在南翔租賃了新的居室,每日作畫寫字,日臨馮承素《蘭亭序》二過為課,並立了潤格賣畫。1947年他積了百餘幅畫,在無錫舉行個展。由於朋友的幫助,畫展得利甚豐。生活稍趨安定,陸儼少又與朋友結伴出遊,經杭州至紹興、嵊縣、新昌再至天台,觀賞了大佛寺和石樑飛瀑等勝跡。      對古畫廣泛的臨摹;深厚的詩文功底;淡泊的處世態度;再加上飽覽奇山異水逐漸形成了陸儼少"筆墨生髮"的畫學思想。  筆墨生髮    我們知道在油畫創作過程中,先畫某筆和後畫某筆的順序是不限定的。從第一筆到最終一筆,整個過程是沒有規律的,可以先畫靜物一筆轉而又畫天空一筆。這種步驟的不確定,絲毫不損害作品的最終效果。欣賞者也絕不會去追尋哪一筆是先畫的,哪一筆是後畫的。創作步驟對繪者和觀者而言,並無實質意義,人們更多的是關心作品的最終效果。陸儼少之前的中國畫大都也是如此,而在陸氏的畫作中筆墨的先後步驟就顯得有其自身的價值。    陸儼少的山水畫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筆,然後生髮,最後成局。他曾多次對人戲言:"我是畫到哪裡是哪裡。"這種"畫到哪裡是哪"之法其實正式建立在其獨特的"筆墨生髮"的畫學思想之上。從陸氏的山水畫的整個框架結構來說,以濃為骨架,由濃入淡,由潤至燥,常以生辣的幾筆濃墨作起首,然後以干筆淡墨皴擦。如果將先有一畫作為"啟",那麼後一畫便為"隨"。作為先導的"啟"筆是主,而後繼的"隨"則必然是根據前一筆的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燥或潤,或疾或緩進行補筆。一筆接一筆,一筆復一筆,如此反覆生髮。如波連潮湧,筆筆緊跟,往複更疊,不能自止。以陸氏的經驗,作畫從不打草稿,雖巨幅經營,也只大體安排位置,然後下筆,不受拘束,筆隨神行,奇思壯采,合沓而來。     視王原祁以至黃賓虹都是由大到小,先定位置,逐漸構搭,而陸儼少則一反此法,由小到大,筆筆生髮。陸氏的筆墨生髮之道與其用筆獨到無不關聯。其作畫喜以一管加枝山水畫到底,不似他人往往視所需隨時換筆。在這種情形下,一支筆要當作幾支筆來用,這就需要隨時調節筆觸的大小粗細。他十分注重中鋒用筆的豐實壯健的效果,有時也常將筆卧倒,謂之"卧筆中鋒"。我們不妨看看他的以下三條畫語錄摘錄:①"筆既要提得起也要撳得下。"並且要"提撳二者穿插互用,抑揚收放。" ②"豎筆拖筆必須穿叉互用。" ③"中指撥動是用筆的訣竅,中指最靠筆尖稍動一下,點畫之間就起微妙的變化。" 靠提筆與撳筆,豎筆與拖筆,筆與筆之間乾枯燥潤的相互對比變換正是陸氏筆墨生髮不息之訣,而"中指撥動",且顫且行,無疑則是維繫生髮的訣中之訣了。應該指出,"中指撥動"的顫筆效果與無病呻吟的抖筆是無關的。顫筆靠中指撥動來微調筆毫,使筆之中鋒注墨均勻,使線條愈加渾厚。此種顫筆的緩疾運行完全是即興的。隨即發動,隨心生髮,無法預示,無法複製。於是這就構成了"筆墨生髮"。  文革磨難    1950年陸儼少畫成《杜陵詩意畫卷》,這是他山水畫的代表作。之後他畫過連環畫,當過私營書局繪圖員。1957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陸儼少作為首批進入的畫家,去浙江四明山區和福建永安、龍岩等地下生活。回來不久,即在"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在勞動改造的餘暇,他畫成山水課徒畫稿二百餘幅。1962年應潘天壽之邀去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兼課教山水。1964年隨畫院去皖南寫生,在歙縣練江邊看到日光斜射下山巒的輪廓光,乃創留白技法。     但是歷史又將這位藝術家推向坎坷的歷程。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作為"右派分子"的陸儼少自然成為"大革文化命"的對象。     在文革中陸儼少受到種種磨難,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磨難都不能讓他放棄自己付出一生心血的藝術,私下裡他仍作畫不輟。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他才被允許赴新安江寫生,他在船上見到兩岸群山奔赴,雲氣流轉。面對如此壯美的景色,那時他的心情一定是非常複雜的。執著的殉道的精神才是藝術的真諦。真理是不會說謊的,陸儼少一直相信這句話。   撥雲見月    1978年他的"右派"頭銜終於獲得到了平反。    在這之前,陸儼少的畫只是在滬寧杭一帶藝術圈的私下裡流傳,先後受他筆墨風格影響的著名畫家有宋文治、周昌谷、劉旦宅等。這以後,陸儼少卓異的繪畫藝術開始受到社會的矚目。他先後應邀為外交部、故宮、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等處作畫。上海、遼寧的博物館收藏了他的作品。1979年他參加上海書法代表團訪日,同年還在上海、杭州、北京舉辦個人畫展。1980年游廬山,是年秋天調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1981年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而後游黃山,又游西安、秦嶺,繼作寧波、普陀、南北雁盪游。1983年游深圳,被聘為深圳畫院顧問,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重遊四川三峽,返杭後被任命為浙江畫院院長。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山水佳作,尤為氣勢闊大的《峽江圖》著稱。啟功為之賦詩:"昨日抱圖歸枕伏,居然徹夜聽濤聲!"謝稚柳先生亦稱譽:"即唐宋高手,亦不足為我儼少敵也。"香港和上海、杭州等地先後為他出版了各種畫冊,他的畫學著作《山水畫芻議》、《山水畫課徒畫稿》、《陸儼少自敘》、《怎樣畫雲》、《怎樣畫水》也相繼出版。     1992年,陸儼少因感身體不適,回到睽違多年的上海居住。由於病魔的幾度折磨,一代山水畫大師於1993年10月23日溘然逝世,走完他一生坎坷而又輝煌的歷程。    

  

  

  

  

  

  

  

  

  

  

  

  

  

  

  

  

  

  

  

  

  

  

  

  

  

  

  

  

 

  

  

  

  

  

  

  

  

  

  

  

  

  

  

  

  

  

  

  

  

  

  

  

  

  

  

  

  

  

  

  


推薦閱讀:

【油畫】沈漢武繪畫作品欣賞(3)
清代鄭板橋書畫作品欣賞(下)
惲壽平花鳥畫作欣賞
國畫名家王文強動物畫作品欣賞

TAG:書畫 | 作品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