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教與密教的差別,佛教網

顯教與密教的差別

索南才讓(許得存)

顯教和密教是大乘佛教的兩大宗派,由於各自的特點,又可稱因乘果乘,經部續部,般若乘方便乘,因相乘金剛乘等不同名稱。印藏學者在廣泛研究顯教和密教經義、規則儀式和所追求目標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各自的特點。因乘,為不了義法,以福德資糧為因,採取推論方法證果,為比量道;果乘,為了義法,通過智慧資糧的空性印加持,根據一定的儀式規則修鍊空樂無別的俱生智慧,是一種直覺,為現量道。

經部,講述戒、定、慧三學及其相關的論證方法;續部,探討方便智慧雙運修的方法和技術。方便智慧是密教經常提到的兩個概念,內涵豐富,《時輪根本略續》解釋頗詳。從人體的生理特徵分析,能持身體諸根者是方便,所持境是智慧,兩者是主體和客體的關係,當方便心進人智慧,智慧心入住方便時,兩者融為一體。方便和智慧兩種身發揮功能,形成地、風、火、水的黃、黑、紅、白四種顏色,由此產生快樂。方便是白色,智慧是紅色,紅色方便身的智慧是黑色,黑色的再生智慧又變成黃色。藍色方便的智慧是多種顏色相互合成的綠色,綠色方便的智慧是藍色,如果把它們相合的互生變換關係反映到宇宙構成元素方面,白色水界融入紅色火界,促使五種功能成為一體。按照變換規律推測,黑風進入黃色地界,融為一體。

如果用音素符號表示,短母音代表夜晚,相當於智慧,身體的分別被當作方便;長母音代表白晝,心的分別是方便,身體的分別是智慧。《時輪根本略續廣釋心要光論》認為,方便是身、語、意的本性大空五字不變之樂,無所緣的悲性,用「旺」(wam)字表示;智慧明點空六字,所緣法源,用「艾」(e)字表示。從胚胎學講,精液和月亮是智慧心所生,為智慧,從方便身生是方便;經血及太陽是從方便心產生的,是方便,從智慧身產生的是智慧,方便為樂,智慧為空,空樂結合產生俱生智慧,或俱生喜。方便智慧之所以用男女兩根表示,只是一種象徵,並無不健康的成份。《時輪》說,建立各本尊主輪是智慧續,安住是方便續。

般若乘層次低,少方便,修行有礙;方便乘不執著一義,方便多,修行無礙,根器銳利,雖然也有生死煩惱,通過修鍊能在一生中得到解脫,能依止貪慾覺悟。《枳雅斯底迦羅》說:「不迷惑一義,方便多無難,根器極銳利,真言乘殊勝」。因相,包括總法和自相,因相乘人把自己的身、語、意、蘊界、生處和般若六度當作道修行,需要三阿僧抵劫或更長時間才能修成正果。金剛乘人把自己的菩提心、身、語、意、蘊界,生處和本尊的身、語、意融為一體修行能即身成佛,或在中有階段成佛,最慢者需要十六世才能成佛。

從二諦方面講,因相乘提出勝義的目的是為了否定世俗,認為世俗如幻,虛妄不實;金剛乘則認為二諦是一種相輔相成的互為關係,不能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種,修行世俗法的目的是為了成就本尊。所以,二諦在密教中佔據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上面根據藏文史籍記載,從顯密二教的名稱含義、體性敘述了各自的特點。具體分析則有這樣兒點不同,第一,修道方法不同。因相乘以積集福德、智慧二資糧為因,通過修行十善法捨棄十非善法,以求樂除苦為追求目的,其樂境是菩薩位,經過三阿僧抵劫或更長時間的苦修才能達到。金剛乘把果當作道修行,堅持二諦無別,「果變成道,故名真言乘,勝義世俗無別」。《寶庫》說:「設置手印壇城,修行無二金剛。果變道者,名叫果金剛乘」。道即果,果即道,即身成就。

第二,入門不同。密教認為,因相乘把二諦分割開來看待,勝義非心所現的行境,心是世俗,一切客觀現象都是心所生。金剛乘堅持二諦的互為關係,兩者無二無別。

第三,見地不同。因相乘觀察總相,金剛乘觀察自相。

第四,戒律不同。聲聞部的律儀比較零散,彷彿破碎的雞蛋;菩薩戒的根本戒十九條,小戒四十六條難以約束僧眾。密教戒律規定十分嚴格,凡是修鍊密法者必須恪守三昧耶,清凈身、語、意三門,遠離不善。《密宗密法精要》說:「密乘戒對布施最要,殊勝灌頂、皈依、根本戒,尤重饒益有情」。

第五,修行內容不同。因相乘把諦實當作果修行,金剛乘則修生圓二次第法。

第六,行差別。因相乘重視生命,悲憫眾生;金剛乘以息災法、增長法、收攝法、降伏法饒益眾生。

第七,修行方法不同。因相乘單獨以方便修行,獲得成就的時間比較遙遠;金剛乘採取方便智慧雙運修鍊方法,能即身成佛。

第八,果差別,包括修得成就的時間長短和得身多少兩種差別。時間方面,因相乘需要三無數劫或十一劫的修行,達到普光地;金剛乘用七世、五世、三世、二世,或一剎那的時間能夠修得持金剛位,證達金剛菩薩之相,達到字輪大圓滿。如果不受灌頂,難以成佛,通過灌頂、教訣,能見第一地諦,通過修鍊生起次第法征服第八地;用圓滿次第語寂、心寂制伏第十地;用光明修得第十二地;用方便智慧雙運法修證第十三地持金剛地。

從得身的多少說,因相乘主張三身,金剛乘主張法身、受用身、化身、無別金剛身、現證菩提身和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關於客觀外境、蘊體的取捨問題,因果二乘各持己見。因乘認為,客觀外境虛幻不實,蘊作為一切有為法的聚合體亦非實有,應該捨棄。金剛乘則持相反的看法,認為修鍊密法必須依靠本尊與身體,在修行過程中五蘊聚合的我被觀想成本尊,雖然虛幻不實,不應該拋棄,心識智慧作為修行解脫的所依,沒有生滅常斷變化。

總之,顯宗和密宗具有相同的思想理論和追求目標,兩者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修行方法上,顯宗以繁鎖的理論探討為主,力爭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成佛,密宗則從繁鎖的理論中脫離出來,採取更加簡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倡導修行者即可成佛。阿奢黎慧祥(Dzanyavnashri )說:密乘的特點表現在「無上所緣方面的所緣方便,無上修,無上智慧,無上精進,遍持弟子,加持一切煩惱,加持迅速,迅速生果,捨棄煩惱,無上心思,精通無上行的方便,共十一種殊勝」


推薦閱讀:

學佛執空怎麼辦?
真正作為法器的是什麼菩提?
今晚,為夢參老和尚點亮萬盞燈
心浮氣躁如何改正,請各位賢者指教?
【雲居山夜話】初上雲居十一:起七

TAG:佛教 | 差別 | 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