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穌講的比喻-04-撒種的比喻
主耶穌講的比喻-04-撒種的比喻
聖經經文:
太一三章
13: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里出來,坐在海邊。 13: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13: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13: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13: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13: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13:7 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 13: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9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3:10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 13:11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13:12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13:13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13:14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13:15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13:16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13:17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13:18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13:19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13:20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 13:21 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3:22 撒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可四章~~; 路八章~~
一.主耶穌為甚麼要用比喻講道?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門徒向主耶穌所問的問題:『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 主耶穌的回答是:『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主耶穌所以喜歡用比喻講道,是因為通過比喻能夠將一些重要、寶貴的道理生動而深刻地印在人的心裡,並使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比喻的事物時,又會時常提醒人想到這些道理。
再說,比喻中常能包含著極豐富的真理教訓,是一些簡短的話語所難以表明的。比喻中所包含的教訓也常是深入淺出的,一方面連小孩子也能從其中吸取簡明的教訓;而另一方面,連博學之士也能從比喻中不斷思索、領悟出更深奧、豐富的屬靈含意。 還有一個原因,主耶穌所要教導的某些重大真理,連門徒當時也難以完全領受,甚至也擔當不了。例如主耶穌來所要建立、復興的,不是屬世、屬地的以色列國,而是屬靈、屬天的天國。這顯然是門徒當時難以領受的。因此主耶穌就把國度的真理放在比喻中。
總之,主耶穌所以要用比喻,是為了祂門徒的益處,為了讓他們能牢記這些比喻,並不斷從中思考、體會出更多的真理亮光。對一切愛慕真理的人來說,這些比喻所產生的功效,確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
而另一方面,對那些不愛慕真理,甚至敵視真理,一心想要抓主耶穌把柄,以禁止祂傳道工作的人來說,這些比喻對他們似乎起了『封閉』的作用,以致『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真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主耶穌也曾同樣教導我們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太7:6) 其實,即使對不愛慕真理,甚至仇視真理的人來說,這些比喻也是能幫助他們的最好的方法。因為主耶穌如果明顯說出這些國度的真理,必要引起他們瘋狂的反對,甚至更加閉耳不聽這些真理了。但如今主耶穌通過比喻說出這些真理,既可觸動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的思索,又可不給他們留下把柄。至於他們不能明白,責任在於他們自己,而不在於比喻本身。正如主耶穌接著所指出的:『在他們身上,正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接著主耶穌對門徒說:『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甚至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都沒能看見和聽見。『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這一段勉勵的話,同樣是對我們今日的信徒說的。
二.聖經比喻的解釋與解釋的原則 :
聖經里的比喻跟一般神話或寓意故事不同,因為主耶穌不用完全虛構或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來作比喻。祂只採用日常可能發生的事或曾經發生過的事實為設喻的內容。而且都很簡短,目的只是要解明一點真理,不是要編一個動人的故事吸引人來聽。例如: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主耶穌講到一個好牧人怎樣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羊;一個婦人怎樣去尋找那失掉的一塊錢;和浪人的父親怎樣等候浪子回家等。這些都是當時民間日常會發生的事。
有不少比喻的解釋,受其它神學見解的影響。例如:解經的人對預言的解釋如何,必定影響他對比喻的解釋。對於得救是靠恩典,還是靠恩典開始,靠行為維持到底?也必影響他們對比喻的解釋。比喻的解釋也會影響預言或救恩的解釋。所以要在福音書一切比喻里尋找一種和諧的解釋,就必須先看他所接受的「神學」的見解如何,否則就可能有先後矛盾的情形發生。換言之,比喻的解釋是很容易受神學見解所左右的,所以比喻在信仰的根據上,不像明訓那麼有權威。
解釋比喻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掌握各比喻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那比喻所要取喻的要點是甚麼。知道了比喻所要解明的目的之後,比喻其餘細節就不一定要解釋,或不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釋,因為取喻的重點才是設喻的目的。細節不是設喻的目的,所以不該按細節來確定比喻的重點。
那麼,怎麼看出各比喻所要取喻的重點?留心讀上下文的經文是最重要的原則。當然,對任何一段聖經的了解,都跟讀經的人本身靈性和真理的造詣,或對倚靠聖靈操練屬靈心竅的深度有關係。所以各人的見解有若干程度的出入,在所難免。正因為這緣故,所以在信仰的根據上,愈顯明的教訓或吩咐就愈有力。例如聖經中的命令較之預表或比喻,是更有力的信仰確據。
這不是說聖經本身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權威或可靠性。而是說,讀聖經的人,在領會聖經或解釋聖經時,對明訓或命令偏誤的幅度(誤解的可能性),比較預表或比喻可能偏誤的幅度小。所以單單憑比喻來確定教義,在信仰的根基上就比較單單憑明訓軟弱得多了。
三.撒種比喻的講解:
撒種的比喻,符類福音都有記載(太一三章,可四章,路八章)。而在主所講比喻里,只有這比喻是主耶穌解釋得最詳細的,甚至很多比較細微的小點也加以解明。但整個比喻的重點在那裡呢?需要很細心的閱讀全段。
在馬太福音十三章中,主耶穌講了七個天國的比喻。每一個比喻都含有極重要而寶貴的教訓,是每一位想要得永生進天國的人所必須明白、實行的。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同默想第一個撒種的比喻。請先看一下有關的經文,馬太福音13章3-23節: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四.第一種田是路旁較硬 :
注意比喻中雖然有四種心田,卻都屬兩大類。一類聽了神的道而結不出子粒的;另一類是聽了道而結出子粒的。結不出子粒的有三種不同的因素,結出子粒的也有三種不同的效果--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撒種的出去撒種,有落在路旁的,有落在淺土石頭地上的,也有落在荊棘里的。這幾種人結不出子粒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不能結實的事實卻是一樣。種子撒在地上如果不能結實,就連他本來那粒的種子都失去。這些就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的那等人。
第一種田是路旁較硬的土地,也就是所謂路邊地。由於經常被人們行走踩踏,變得很硬,真道種子撒不進。這既是代表那些心地剛硬,不肯相信的人,也是代表那些雖然理論上相信,卻還是硬心不肯悔改的人。他們對上帝的道或是聽不進去,或是不感興趣,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有時好像聽進去一些,覺得有些道理,但也不肯信而悔改,去實行真道,以致被撒但用各種世俗迷惑和罪惡引誘的方法,將他們心中所聽到的真道奪去,使他們很快將上帝的道遺忘或拋棄得一乾二凈,這也就是飛鳥來將種子吃盡的意思。
五.第二種田是土淺石頭地 :
第二種土地是土淺石頭地,正如主已經解釋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所謂心裡沒有根的意思,也就是指人沒有完全實行主的道,或是只實行一部分,正如主另一次比喻中所指出的:『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盤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盤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7:24-27)。
這一等信徒所以會出現這一種情況,既喜歡領受主的道,卻又不能認真實行主的道,既盼望永生,又愛慕世俗,原因就在於心底中還埋藏著頑固的石頭,也就是指人心中的偶像、情慾或嗜好。人若不肯徹底悔改認罪,求主來徹底打碎自己心中的這一切石頭,真道就不可能在人心中深深紮根。人也無法重生,獲得屬靈的新生命。因此土淺石頭地,心裡沒有根的信徒,實際上也是指沒有重生的信徒。
心裡沒有根的信徒,也是指那些只追求外錶行為的義,而卻沒有個人禱告、讀經的靈修生活的信徒。他們和主沒有發生生命的聯繫,他們沒有喝主的血,吃主的肉,他們也不能從主和主的話中吸取力量、亮光和恩典的滋養,原因是他們心裡沒有根。因他們心底存有石頭,自以為義,憑良心做人,卻不肯在主面前自卑悔改,禱告尋求。
心裡沒有根的信徒,也是指在聖經真道上沒有根基的信徒,他們信主的目的,是為了今生得平安、得健康、得福樂、得財富,將來又可得永生。他們從來沒有計算過跟從主的代價,也從來沒有作過心靈準備,為主經受任何考驗。以致一旦『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六.第三種田是荊棘叢生地:
1. 第三種土地是荊棘地。
這種信徒和上述土淺石頭地信徒是不同的。他們聽了道,不但當下歡喜領受,而也立即信而悔改,實行真道,向下紮根,甚至獲得了重生的經驗。但他們在重生,獲得屬靈生命後,卻沒有不斷信而悔改,追求離罪成聖。他們沒有把心中的荊棘徹底剷除凈盡,卻讓荊棘長起來,把道擠住了,以致不能結實。這裡的荊棘就是指今生的的思慮,或錢財的迷惑,或屬世的宴樂等等。如主耶穌所說:『撒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又如另一處所說:『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8:14)。
植物被荊棘擠住後不能結實,是由於它們吸收不到養料,得不到日光的照射。同樣,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等所捆綁的信徒,也是經常忙得身心不寧,連禱告讀經的靈修生活也都疏忽停止了,以致不再能從主和主的話中得到光照和營養,他們的屬靈生命也就日趨枯萎,結不出果實來。那麼最後也只好被主砍下來用火焚燒。正如主耶穌在另一比喻中所指出的:『凡屬我不結果子的,祂就剪去。..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里燒了。』(約15:2-6)。
2. 信徒危機之一太過忙碌,被今生的慮所累: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緊張而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瘋狂追求物質享樂主義的社會,甚至拚命賺錢,盡情享樂。生活在此社會中的信徒危機之一是:太過忙碌,被今生的慮所累。如忙於家務,忙於工作,忙於做生意;或是早出晚歸,晚上回來後也不能安心,甚至忙得精疲力盡,睡眠的時間也減少了,禱告讀經的靈修時間也被剝奪了。這樣長此下去,不但身體要搞垮了,而靈性也要漸漸枯萎、死亡了。但願這樣的信徒能接受主耶穌對馬大的勸告:『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
3. 現代信徒的危機之二是錢財的迷惑:
有人為了多賺錢,甚至起早摸黑,加班加點。或是作雙份工作,完了一份工作,下午晚上還要趕作另一份工作。或是不分白晝黑夜地作生意,一心賺取更多的錢財。為了工作,為了做生意,甚至安息日也不能到教會去了,自己每日的靈修時間也被擠掉了。其實他們即使暫時多賺了一點錢,到頭來也是一場空,身心交瘁,完全得不償失。但願這樣的信徒能接受主耶穌的警告:『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6)。使徒保羅也勸告信徒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又說:『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只要依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6-10,17-19)。
4. 現代信徒的危機之三是世俗宴樂的引誘:
世俗的音樂,歌曲,電影,電視,戲劇,小說和錄相帶或光碟,眼目的情慾,口腹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是撒但對我們的網羅。過去我們的信徒都不進電影院或劇院,但現在電影、戲劇等等都已進入電視中。現在家家戶戶都已有電視,甚至還有有線電視,天天大做新老影片廣告,叫人看電影。電視和電影中充斥著色情和暴力的情節。信徒本人和家中的孩子們,若經常看這些這些電視,或相帶光碟,將危害無窮。不但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損害健康,特別是敗壞靈性,使人對禱告、研讀聖經、閱讀屬靈書籍失去興趣,對傳道救靈大工喪失責任感,對基督復臨的臨近變得麻木不察,使人陷入靈性的打盹昏睡中。但願我們都能聽從聖經中的勸告:『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一2:15-17)。
七.第四種田是多結果的好土:
第四種土地是好土。好土是指人聽了道理後,不但真誠相信,而且立即信而悔改,獲得重生,並在他重生後的屬靈生命生成長過程中,不斷禱告,研讀聖經,追求離罪成聖,為主熱心作傳道救靈聖工,以致他的屬靈生命能不斷向下深深紮根,向上蓬勃生長,直到結出豐盛的果實來。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至於『好土』結果子所以會有多有少,是和他們在屬靈生命生長過程中接受太陽的光照,雨水的滋潤,和肥料的吸收多少有關,也和他們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不斷剷除雜草、荊棘等工作有關。照樣,信徒若要自己的人生能多結果實,也要多多接受公義日頭基督的光照,聖靈雨露的澆灌、滋潤,並從上帝的話語中多多吸收養料,在主里不斷追求離罪成聖,聖而又聖,不斷追求愛神愛人,傳道救靈,多結美果,榮耀上帝。
「天國」不在乎你聽過多少道,而是在乎你聽道之後有沒有結出子粒來。但怎樣才能使所聽的道有效果又結出子粒,成為「有的還要加給他」的那等人呢?首先要明白所聽的道,明白與虛心的領受有密切的關係。驕傲使人自滿而硬心,以致聽了也不明白,甚至誤解。
能夠勝過環境和內心各種的攔阻,而使道種結出子粒,才是屬於「有的還要加給他」的那種人。因畏懼環境上的困難,或體貼肉慾的要求,而不順從真理的道,雖然多聽仍是沒有益處。無論是信徒或是未信的人,聽道都是同一原理。
八. 我們究竟屬於那一種土地?
從以上所述可見,四種不同的土地,實際上也是代表了世界上四種人不同的心靈情況。除第一種路邊地主要是屬於不信的人外,其它三種土地都是屬於教會中已經信主的人。因此我們務要檢查自己,究竟是屬於那一種土地。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還是土淺石頭地,心中還存有頑固的石頭沒有打碎,以致還未能徹底悔改,認罪,歸向上帝,那麼就讓我們立即求主來打破我們心中的頑石,求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我們,求主將我們『從罪惡里救出來』(徒5:31.太1:21)。這樣,主就能將我們心中的土淺石頭地,立刻變成好土。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心田中荊棘叢生,並且深感自己軟弱無力,無法去除,那麼就讓我們立即存著謙卑、悔改、信靠的心,來求主剷除一切荊棘,主就能拯救我們脫離一切思慮煩擾和各樣肉體情慾的捆綁,而使我們的心田變成好土。
甚至如果我們發覺自己還是路邊沒有開懇的硬地,那也不是沒有希望的。讓我們立即信而悔改,求主拯救,主就能開懇我們心中的荒地,使之變為良田。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感到自己是好土,那就讓我們將好土的情況繼續保持下去,並不斷在基督里健康成長。要多多禱告,讀經,默想,時常從主和主的話中接受光照、澆灌和營養,並也要不斷靠主努力,追求成聖,熱心為主作工,才能多結果子,榮耀上帝。
(本文系本人在研讀眾位主內先進著作之基礎上進行整理成稿, 所以不能算是原創, 歡迎主內先進多多善言, 謝謝閱讀與使用! )推薦閱讀:
※比喻能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思維?
※薛定諤的貓比喻什麼?
※男女的有趣比喻 愛情=滑鼠 婚姻=鍵盤【組圖
※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