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談天衍,五德終始大九州

在司馬談(司馬遷之父)的著作《論六家要旨》中著重提出了六家學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與名家,既沒有看過《秦時明月》這部國產動漫,又不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對儒法道墨比較熟悉,對陰陽家和名家,可能不甚了解,但他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十分深遠,尤其陰陽五行家,翻開掛在家裡的農曆(很多農村家庭這個東西很常見),就可以看到陰陽五行家的影響了。

那麼什麼是陰陽五行學?就在於四個字中,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家的學說或者說他們的思想就是從這四個字出發,一直延伸,通過陰陽五行的思想來解釋天地萬物,人事變化,王朝更替,那麼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很多人都可能會產生一種疑問,他們的思想真的能囊括這麼多領域嗎?

其實這個陰陽五行的觀念並不僅僅是陰陽學家的思想,他更是先秦許多諸子百家都出現過的共同學術探究,我們知道老子的思想中有「萬物負陰而抱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思想觀念,那麼顯然在道家的學術觀點中出現了陰陽的概念,而在《易經》中則有「一陰一陽之謂之道」,而在《尚書》中也有對五行的解釋: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這兩本書都是儒家的六經(通常我們說五經,是因為孔子編定的一本《樂經》已經遺失,此處暫且不論)之二,這就說明在儒家的思想中也是由五行的說法,而在道家的《莊子》也有這樣的言語「陰陽,氣之大也」,而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也有對陰陽五行的一些見解,呂不韋是什麼人呢?他是先秦的雜家(合儒法,兼名墨,集百家之長,故有雜之說)代表人物之一。

那麼,就說明在先秦的時候,人們是十分關注陰陽五行的變化,畢竟這幾家代表了當時的思想主流,但是陰陽家卻系統的理論化的將陰陽五行思想明確的提出來,並將之運用到自己的思想主張中,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學術體系。

而且更為有趣的一點是,陰陽家起源於儒家學派,他們在政治上的主張依舊是仁愛的思想,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在政治上也是十分的推崇儒家學派的思想(經過前面的論述和今天的論述,從側面就可以看出儒家學派的影響到底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上有多麼大的影響,墨家,法家,陰陽家,甚至現在還存有爭議的兵家,都有很多代表人物從儒家走出)

那麼什麼是陰陽五行呢?或者說陰、陽、五行這四個字該如何解讀,這就是今天所要探討的問題?

陰,在陰陽家的思想中,代表了一種消極,柔軟,退讓的,具有這種性質的事情或現象;而陽呢?則代表了一種積極,剛硬,進取的,具有這種性質的事情和現象。

很明顯,他們的思想以「氣」(陰陽二氣)的學說上,更進一步的闡釋了陰陽更深層次的意思,從具體的物像轉化成抽象的意象,這就說明他們對陰陽的意思解釋不僅只限於前人的解讀,更加進去自己的思想和一些感悟,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思想認識。

如果我說五行,很多人都會說金木水火土,當然我們並不能說錯,但這個與陰陽家的思想不是十分的吻合,或者說這是對陰陽家思想的最淺顯認識和根據生活常識所得來的一些信息。

那麼陰陽家所說的五行究竟是什麼?其實也脫不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的根本,我們知道,中國古人對世間萬物的認識就停留在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的身上,並且通過對這五種元素的延伸而解讀天地萬物起源和變化,終究脫不了將天地的本源歸結成元素,當然這比將萬物的起源歸結於神靈身上的唯心思想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正是所謂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而陰陽家所說的五行,源於這五種元素而高於這五種元素,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解讀,他們對五行的理解是:凡即具有生髮,柔和特性者統屬於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於火;具有長養,發育特性者統屬於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於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於水。

這就很明顯的看出,與前面陰陽的解讀一樣,陰陽家的哲學大師將這五種元素從具體的物像,而抬高到五種抽象的狀態,這就對五行具有一種深刻的思想認識。

而這只是為陰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那麼是什麼讓他們走向了繁榮,又是什麼讓他們的思想至今流傳著?這就是下面所要說的「五德終始「和「大九州」兩種學說。

[談天衍的鄒子:大九州說]

在論述這個學說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鄒子這個人,很多人在我說到這個話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疑惑,這個人是誰?他很著名嗎?

我的回答是,是,在諸子百家的人員中他也是一個比較著名的人物,他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更在稷下學宮(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齊國的稷下學宮是學術交流最繁榮的地方,也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有著非常高的學術地位,在如此權威的地方,他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足以證明他的厲害之處。

那麼,什麼是大九州說?這是鄒衍根據《尚書 禹貢》的「九州劃分」(因為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大禹治水之後取得了首領的位置,進而將所管轄的地方劃分成九州)提出來的,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只是大九州中的一個,所謂的赤縣神州,而在中國之內也有「小九州」的說法,民國時候的胡適在他的文章都表達了對這種思想的讚揚,這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地理概念,但很可惜的是封建時代這種概念並非十分的清晰。

那麼什麼是「五德終始」,這個就更加有意思,其實在這個思想中包含了陰陽家對於統治到一種認識,他們的思想觀念中,王朝的更替就和五行(更確切的說,將五行提高成五德)的相生相剋是一致的。

讓我們看看中國歷史上的前三代(夏、商、周),在他們的思想中,究竟被劃分成了哪種,夏朝木屬性,商朝金屬性,周朝火屬性,甚至有些人將家天下以前的那些時代歸成土屬性,那麼根據五行的木克土,所以夏朝取代了以前的時代;金克木,商朝推翻了夏王朝的統治;火克金,周朝取代了商朝,那麼,什麼物質克火呢?是水。

不知道是歷史的偶然,還是人為的必然,秦始皇的服飾最外層的顏色是黑色,黑色在詞語中又被解釋成什麼?玄色,而根據五德水的顏色應該是什麼?玄色(也就是所謂的黑色),這個看起來十分的巧合,但在中國歷史上卻是真真實實的發生了。(當然,我個人並非是一種天命觀的人,對於這個事件保留意見)

陰陽家的學說,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朝初期,一部分被儒家思想給吸收進去,一部分又被原始的道教所採納,但無論如何,陰陽家的思想至今流傳著,人們常說,幹什麼事情要查一下老黃曆,而那上面體現了很多陰陽五行家的思想。

推薦閱讀:

九州志是不打算再出了嗎,那 31 期最後為什麼要說沒有放棄呢?
喜歡羽傳說的人多嗎?
海國誌異 | 九州考古 04
息衍——江湖夜雨十年燈
我想知道張若昀上知乎看啥啊,好好奇啊?

TAG:九州 | 五行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