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湘西吉首行

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東麓,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東西的區位優勢。自古商賈雲集,貿易興盛,被譽為武陵山區的一顆明珠。在市區許多地方,都可以看見「信若山,懷若谷,氣若桂,品若蘭」的標語,這是吉首市30周年市慶大會上概括的「吉首精神」。以自然物屬性之善,比喻人格之美,意象生動,豪壯溫馨,言簡意賅,可圈可贊。

信若山—信,信念、誠信。山:仁者樂山。吉首,四面環山,四水瀠繞,南有炮台竿子之雄,北有呂洞喜鵲之峻,東據清江鎮溪之奇,西倚天門高岩之險。這裡孕育了羅榮光、楊岳斌一代代民族英雄。「信若山」象徵吉首人信念堅定、一諾千金、忠義血性、誠信樸實之秉性。

懷若谷—懷:胸懷、情懷。谷:虛懷若谷。吉首,生態因谷而奇,文化因谷而蘊,城市依谷而建,特色因谷而顯。這裡多民族文化和諧共處、交融並蓄。「懷若谷」象徵吉首人民團結、和諧、包容、理解之博大情懷。

氣若桂—氣,氣節、氣質。桂,丹桂,吉首市樹。丹桂花香濃烈,香遠益清,抗逆性強,生命力旺,既耐高溫,也較耐寒。自古以來丹桂即被視為「君子的節操」。「氣若桂」象徵吉首人民不卑不亢、寵辱不驚之氣節,質樸剛健、頑強進取之精神。

品若蘭—品,品德、品位。蘭,蘭花,吉首市花。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風姿素雅,花容端莊,飄逸俊芳,神韻兼備,幽香清遠,沁人肺腑,歷來作為高尚人格、高雅品位的象徵。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品若蘭」象徵吉首人民親山崇文、高雅賢德之品質。

「信若山,懷若谷,氣若桂,品若蘭」吉首精神表述語把吉首城市於「山、谷、桂、蘭」等方面代表的地理生態特徵與吉首人民在誠信、胸懷、氣節、品質等方面體現的精神特質高度契合,渾然一體,與「谷韻吉首」城市品牌相互呼應,相得益彰。

矮寨奇觀

矮寨奇觀風景區。參觀問天台、矮寨大橋和矮寨公路。吉首市區到矮寨景區有兩條路線,走G65高速,過路費35元,不到30公里的路程,這個價格有點高,據說過矮寨大橋就需要20元。也可以走國道,路程差不多,路況也不錯。我們這次是從高速去,國道回。

來到矮寨奇觀遊客中心購買門票後,首先遊覽的就是問天台。懸崖峭壁的山峰環繞下,周圍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突兀起一塊幾平米大小的平台——問天台。天氣陰沉,雲霧繚繞,人入其中,彷彿置身於仙境。相傳屈原曾在這裡向著蒼天,問了上百個問題,匯成了千古絕唱《天問》。從遊客中心到問天台有石梯可到達,比較崎嶇,需要小心步行。登上問天台頂,站在面積狹小的平台上,周圍都是深不見底的峽谷山澗。往下看去,頭暈目眩,感覺人都要往下栽去;抬眼四周,卻能體會到一種轟然出世、脫穎而出的壯美。也可以就在上面的問天台觀景點遠眺,可以一攬問天颱風景。

從問天台出來,前往矮寨大橋。矮寨特大懸索橋位於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系G65包茂高速吉首至茶洞段的控制性工程,為四車道高速公路特大橋,距吉首市約20公里,橫跨德夯大峽谷,落差達400多米。2012年3月31日,創造了4個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橋正式通車。

矮寨大橋橋頭建有觀景台,可以停車欣賞大橋風光。不過現在這個停車的地方已經關閉,如果要觀賞大橋風景,需要在矮寨下道進入專門修建的遊客中心,購買門票,然後才能去重新修建的新觀景台欣賞大橋風光。

矮寨大橋建成後,矮寨公路堵車的現狀將成為歷史,而長沙到重慶、成都之間,再也不需要經歷這驚心動魄的「公路奇觀」了。但是,這段歷史我們卻不應該忘記。這段被稱為「公路奇觀」的矮寨公路長約六公里,卻修築於水平距離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為70—90度的大小斜面上。這樣特定的空間迫使公路左右移動,轉折十三道銳角急彎,形成二十六截幾乎平行,上下重疊的路面。如果有時間,一定要步行去走走這段公路。

矮寨公路,屬橫貫湘西全境的湘川公路其中的一段,始建於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線竣工通車。是銜接粵漢、湘桂黔路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修築這段僅六公里的公路,其地勢之險、工程設計之巧妙居全國公路之冠。修築這段僅六公里的公路,當年2000多人次民工櫛風沐雨整整奮戰了七個月。其中死亡200多人,小傷小殘的不計數。為了追懷死難者的功績,當時曾在路中天橋附近豎立一尊「開路先鋒」的銅像以志紀念。後來銅像毀於戰亂。1987年湖南省政府撥款,按原型重塑銅像,移置在矮寨天橋上方山崖上。同時還在山頂「公路奇觀」的終點,建起一座「湘川公路死難員工紀念塔」。塔與「開路先鋒」銅像遙遙相對。彪炳日月,光照千秋。

德夯苗寨

德夯苗寨深藏在武陵山脈中部,距湘西自治州府——吉首市24公里,名字是苗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大峽谷」。午飯後,我們一部分人去了九龍溪峽谷。行走峽谷深壑之中,兩邊山巒挺拔,翠絕逼人;谷中溪流潺潺,涼風習習。彎曲的山路鑲嵌在懸崖絕壁間,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雕鑿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峽谷的盡頭就是流紗瀑布,只是由於近段時間一直乾旱,瀑布的水量很小,無法體驗它的壯觀。瀑布高216米,據說是中國最高的瀑布。

德夯苗寨規模比較小,總體感覺自然風光超過民俗文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每天都有不同場次的民族風俗表演。下午我們從峽谷返回後,觀看了一場40分鐘的苗族服飾表演,分別展示了全國五大苗族居住區的不同苗族服飾。

矮寨大橋的建成,極大地改變了這個古老苗寨的面貌,改變了苗寨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乾州古城

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夏商時期這裡就有土著先民繁銜生息,以後來了棘人,又以後來了猺人,再以後來了苗人,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南來北往的驛站、驛道在此交會,水上交通發達,是當時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變遷過程中,乾州古城由原來的小土城不斷擴大,建成大石頭城,有護城河環繞,外圍有炮台、營盤、碉卡護衛。在冷兵器時代,乾州古城是最堅固的城堡,城內城外軍事設施十分完善,古炮台、仙鎮雲、長營、鎮溪營、沖角營、強虎哨等軍事設施互相呼應,並與長城連接,駐有重兵。乾州古城北有喜鵲營,南有鎮竿城,是南長城防禦線上重要軍事指揮中心,並與銅仁、鎮遠等古城遙相呼應,共御邊關。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代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里耶、茶洞)。

乾州,屬十里盆地、周圍環山,蒼松翠柏,綠樹成蔭,其山如九龜尋母。有萬溶江、天星河二水繞洲,形成三陸橫陳,狀如乾卦,謂之乾州。沈從文在《湘西》中是這樣描述乾州古城的:「乾州,地方雖不大,小小石頭城卻整齊乾淨,且出了近三十年來歷史上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個古老神秘、繁榮昌盛地方。

附:《乾州賦》

乾州,十里盆地、四面環山,二水繞州、三陸橫陳,狀如乾卦,故名乾州。古蠻夷地。秦屬黔中、漢歸武陵,明設哨,清建廳,民國改縣,名乾城。

乾州,前有炮台、竿子之雄,後有呂洞、喜鵲之峻。左據清江、鎮溪之奇,右依天門、高岩之險。扼永綏關隘,踞鎮竿門戶,控川黔咽喉。樹展、常藩障,稱固塞要害處,兵家必爭地。

明嘉靖、築邊牆,清嘉慶、建石城。掘兩井、開三塘,修文廟、設廳學,增蒙館、辟市場,造會館、蓋祠堂。出英才:楊岳斌、羅榮光、石啟賢、張鐵湘。商賈雲集、市井榮昌。三千煙戶、八百兵房,流亡師生、烽火弦歌。一曲萬溶江,四海歌聲揚。

欣逢盛世、機遇西開,市委政府、運籌帷幄,開發乾州、引資招商。大漢集團、中國百強,高瞻遠矚、百城戰略、進軍西湘。邵陽勝龍、文韜武略,慧眼識珠、捷足先上。零六仲夏、巨龍騰飛、雲起風揚,兩年拼搏、業績輝煌。民俗街區,厚重多姿,古色古香。

廟宇樓台、飛檐翹角,畫棟雕梁、銅鈴悅耳、丹桂飄香。胡家塘,老宅古井、小橋流水、翠柳荷塘;老街巷,石板悠悠、燈籠串串、商品琳琅。萬溶江,濤拍通濟、波回漩潭,月迷津渡、歌飛畫舫。社會和諧,黎民安康。

江閣映月、雄關沐陽、展明清風韻;武水流金、長街溢彩、鑄錦繡乾州。

在乾州古城走過索橋,參觀了文廟、羅榮光(1900年在天津大沽口炮台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中犧牲)故居、歷史學家翦伯贊寄寓

洪安古鎮(邊城)

在旅遊者眼中,邊城有三處。湖南鳳凰是邊城,因為這裡是沈從文的家鄉。湘西花垣縣茶峒鎮是邊城,因為小說《邊城》的故事發生在這裡。重慶秀山縣洪安鎮是邊城,因為《邊城》的故事,既發生在茶峒,也發生在洪安。兩鎮隔條窄窄的酉水(白河,當地人也叫清水江)相望,一繩連兩岸,過河船憑此「拉拉渡」擺渡;還有,表現小說中心情節的翠翠姑娘與一條黃狗的塑像,屹立河中的翠翠島上……總之茶峒與洪安成為一體,所以兩邊的美麗小鎮都叫邊城。

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當年從軍駐紮於斯,他陶醉於這裡的山水人物,於是就有了《邊城》。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便有一溪……

這是小說《邊城》的起始句。這溪便指酉水,上游在秀山、酉陽。來到這裡,可以坐小船漫遊,領略湖南、貴州、重慶交界的清水江風光,價格10元/人,時間大約40分鐘。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茶峒、洪安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河街天保、儺送兄弟間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先生以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酉水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濃郁的風土民情: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朴與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然而卻是一幕愛情悲劇。小說結尾,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去了遙遠的「桃源」。爺爺在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還在望著戀人回來……

沈先生筆下的白塔,古渡,石碾,船夫的墳,青石古道,水邊的吊腳樓,漂亮純情的鄉下翠翠,憨厚誠實的水客儺送老二,成了文學經典中一個個永恆的鏡頭,也成了一頁頁水上田園不朽的畫卷。人們穿越時空,踏過山高水長,來撫摸這點點滴滴的足跡,來聆聽水邊吊腳樓上月光下的漁歌。

邊城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民風純樸,文脈深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高度統一和諧。自文壇巨匠沈從文名著《邊城》問世後,邊城成為一個著名的世界性品牌。為更好利用這一資源,2005年湖南花垣縣茶峒鎮改名為邊城鎮,而洪安鎮把它的一條主街命名為邊城街。一座石橋把兩個鎮聯繫在一起,實際上也是把兩省市聯結在一起。

洪安古鎮位於重慶市秀山縣境東南,距縣城47公里,是重慶、貴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湖南花垣縣茶峒鎮、重慶秀山縣洪安鎮、貴州松桃縣迓駕鎮),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一腳踏三省的插花地。清代名人章愷曾詩曰「蜀道有近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捲入楚天雲」,描繪了「一腳踏三省」的地利之優。

洪安古鎮內古建築群立,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自然景點「象鼻吸水」、「九龍坡」以及「三不管」小島都享有盛名。洪安鎮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河水碧波蕩漾,風景如畫。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鋼絲連接兩岸碼頭,也系住了渡船來往的動力依靠。滿客之後,老梢公悠閑的坐在船屋內的木製四方條台上,用一根挖有細槽的兩尺圓木作絞桿,卡在渡河鋼絲上一點一點把船拖到對岸。拉拉渡至今仍存,因此現在來到這裡,我們仍然可以體會拉拉渡的感受。

桃花源

酉陽桃花源,原為大酉洞,位於重慶酉陽縣城。大酉洞系一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四十米,闊二三十米,長百餘米,有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側流出,注入酉陽河。仰視洞口高處,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志,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

溯溪入洞,兩岸牆立,半里許,豁然開朗,別有一天地。其中田十餘畝,四周環山,皆峭壁,彷彿與世隔絕。因此,清《酉陽州志》稱此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者,毫釐不爽」。清《四川通志》也說:「酉陽漢屬武陵郡之遷陵地,漁郎所問之津,安知不在於此?惟晉永嘉之後,地沒蠻僚;自宋及明,又世為土司地,名儒碩彥,游跡罕至,故文獻無征,不能正名為桃源耳。」

大酉洞上穹下平,冬暖夏涼。洞頂,鍾乳懸掛,錯落有致,水落珠璣,叮咚有聲。乳石形態各異,或人或物,亦禽亦獸,憑遊人之興,隨形賦名。左右石壁有許多篆刻題詠,皆因年代久遠,蝕損莫辨。唯洞後左壁上,清季酉陽知州羅升梧手書的「太古藏書」四個斗大的楷體宇,仍清晰可見。關於藏書一事,清《酉陽州志》載有一詩,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咸陽書生背著書籍,逃進武陵山區,將所負之書盡藏此洞中。

穿過大酉洞,數十個小景點呈現在眼前。首先有一個水塘,名:美池,取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美池中有一個小島,名桃花島,島上有一個小亭。水池後,有一座小村,名:潛村,潛村實則為一座小小的酉陽民俗博物館。繼續前行,是桃花源的盡頭,分布有玉盤仙跡,有字天書,天池,秀才看榜,巴人棧道,逍遙洞等影區。往回走,桃花源的最中間是精緻的避秦庄,得名於「自雲先世避秦時亂」。避秦庄旁邊是十二生肖及大片桃林。出景區處,有陶然閣和拙村。陶然閣實際上為一處不再使用的秘密軍事基地。該基地為西昌衛星的最初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6年以前,川湘公路未修,官路離洞口約一華里,從那條自洞中流出的小溪的石橋上通過。溪畔桃樹特多,一到春天,桃花盛開,落瑛繽紛,溪水流紅。明代無名氏在洞壁題刻絕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倚石闌干。」明季酉陽宣慰使冉天育在詠大酉洞「八景」的詩中也有「萬山嶙峋洞天幽,結酗聯翩作勝游。霄際松風青靄靄,洞邊桃瓣水悠悠……」都是詠這「桃澗流紅」勝景的。

在中國,叫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湖南常德、湖北十堰、江蘇連雲港、安徽黃山、台灣基隆、河南南陽、重慶永川、酉陽等地都有桃花源。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述的「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什麼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僅就其形上看,酉陽桃花源與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最為酷似。正酉陽桃花源有一句廣告語說得非常深刻:「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其實,真正的桃花源也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推薦閱讀:

湘西四大名鎮之——浦市
湘西的三大古迷是什麼?
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第77集: 魅力湘西 走進鳳凰城
壁輝升恆——湘西小城鳳凰
親眼所見:湘西「蛇王」的「鎖蛇術」和「招蛇術」

TAG:湘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