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試讀--本立道生說孝悌|任之堂文課第十三
有子曰:「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tì)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這段話是孔子的學生有子所說。其中「未之有也」一句是「未有有之也」的倒裝,意思是「沒有這種情況」。 有子,姓有,名若。用現代的白話翻譯上面這段就是,有子說「如果有一個為人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出現喜歡冒犯上輩或上司的情況卻是很少有的;出現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礎的東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產生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些『孝弟』準則,應是 『仁』的根本吧!」 在這段話中,有子提出來「孝弟」和「仁」兩個重要概念,並把「孝弟」作為「仁」的根本。「孝弟」一詞在這段話的語境中也是對君子所務之本的總結,君子要務本,務什麼本?務「孝弟」這個本,只要立了「孝弟」這個本,「道」就生了。那生的又是什麼道呢? 在中國文化里,有兩個字的涵義非常多解,也最難詮釋,一個是「天」,另一個就是「道」。在諸子百家的不同著述、不同言論、 不同語境中,對它們涵義的解釋或相同,或不同,或不盡相同。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此處不作贅舉。這個「道」字出現在有子這段話里,它的意思就是指為子、為親、為臣的人倫關係之道,也即君親之道——一種在君親關係中區別地位尊卑、維持秩序平衡的基本道德準則。 我們回過頭來再解釋下「孝弟」,孝是指做子女的盡心奉養和服從父母;弟通悌,是指弟弟要順從兄長。這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是一種基本的道德準則。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孝和悌的涵義就可以如此解釋。漢儒以後,尤其是宋明程朱理學的教條化、極端化發展,使得這種服從和順從前面強行加入了一個程度副詞「絕對」,在朱熹等理學家的觀念里,「孝就是指盡心奉養和絕對服從父母;悌就是弟弟要絕對順從兄長!」因為這是天理啊,天理是不容質疑、反對和推翻的,你必須絕對地無原則無條件地遵守!這就是宋明程朱理學不講人性本質合理性的霸王條例的一面。研究儒學思想,這一點尤其要注意。 君子能夠做到孝悌,就掌握了君親相處的人倫之道。就不會怎麼犯上作亂,就會有仁。《論語》中有子的這番話,對後世君王選拔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上的「舉孝廉」便是一例。
孝廉,即孝子廉吏。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實授官職。自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即舉孝、舉廉各一人(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也是在這一年)。由此,舉孝廉逐漸成為漢朝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手段,孝廉也成為「察舉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兩漢時期,孝廉往往連稱而混同為一科,屬於清流之目,為官吏進身的正途,漢武帝以後,迄於東漢,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對漢代政治影響很大。 自東漢以後到始有科舉制度的隋朝間,魏晉南北朝諸朝,士大夫階級的門閥制度愈演愈烈,政治軍事上南北對峙,八方割據,爭戰不休。我們看明代小說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涉及到這一歷史階段的傳奇故事,往往會有好人善終,子孫「舉孝廉」而當官的美滿結局。在真實的歷史上,即便如此混亂的時代,朝廷選拔官吏時「舉孝廉」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由此可見,提倡孝道對統治者作用有多麼重要。
事實上,舉孝廉的現象應該說在先秦周天子制下的一些諸侯國,就早已有之,只不過那時候沒有像後世漢武帝那樣頒布詔書,將孝廉大舉提倡。春秋以來,宗法世族的削弱,動搖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時,士階層的崛起與私學的產生為職官制的形成創立了條件;而戰國新人才觀的提出及秦統一六國後郡縣制和谷祿制的推行又為職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從而使職官制逐漸取代世官製成為選官用人的主流,漢朝自劉邦開國時起,就幾乎全面恢復了秦帝國的郡縣制、谷錄製和職官制 ,甚至其律法和曆法也幾乎全部沿用秦王朝舊制。對於這些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閱讀孫皓暉先生的作品《大秦帝國》內中就有較為詳細的論說。由這段文字還可引出漢武帝與儒家一拍即合,為長期陰柔馴化民眾,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而引伸出中國文明史衰變的「法儒之爭」,這裡按下,不做討論。 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武帝將「舉孝廉」搬上詔書,也是統治民眾的政治需求的必然。關於中國歷史上皇帝治國對孝悌文化的諳熟和運用,南師在其《康麻子的教孝教忠》一文中為我們舉過一個滿清康熙皇帝民間推廣《聖諭寶訓》和以權術之法撫慰反清名儒李二曲,並特別命令陝西督撫,表示尊崇李二曲先生為當代大儒,是當代聖人。並轉託「拜訪」,康熙帝用這樣的法子把中國文化好的一面--孝道文化,貫穿在自己的權術中去了。
南師認為,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精神絕對是對的,要說它對的理由,很多很多。中國有句古話,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由個人的孝父母,擴而充之愛天下人之老,擴而充之愛天下,就是孝的精神。這個精神的更深處,我們則需要從《孝經》裡面找。
張老師給大家講解樁功,開課之前,大家都在閉關房內膝行,即是用膝蓋行走,為了使體內保持寒熱對流,引火下行的方法。
還有的人在靜坐,也可以打開人體寒熱對流的通道。
開始站樁了~
收工式,掌心搓熱,捂兩甚命門處,可溫腎固本。
樁功課後,張老師接受同修們的提問,也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站樁心得的時間。
推薦閱讀:
※《論語》共讀,樂而不淫
※論語雜談: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安德義論語解讀8——泰伯篇第八
※細說《論語》(八十五)
※《論語》公冶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