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如何懺悔獲得最大利益呢?

  有同修對《懺悔偈》中後幾句有疑惑:到底怎麼做才算真懺悔呢?由此引出了如下的內容。  1、罪從心起將心懺;  經文中說「心是罪源,形為罪藪」,身口意只是罪業釋放的外在部分,而罪業形成的根本在內心。佛教一直強調追本溯源得以解決問題,不是沉溺在支端末節上。  造作罪業的根源是心,那自然要懺悔心。懺悔心的什麼?一切造作罪業的機理、原因、條件等等,全部都是要羅列在懺悔中的。經文中說到「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在心念層面上無明的心一動,就形成三種細相(無明業相、轉相、現相),當這三個細相產生後就隨之而來了六種粗相。我們跟隨種種粗相轉,永遠無法找到根源,也永遠不可能徹底解決這些事情,所以心是源頭,就要從心地開始解決。  各位看到我們在《普門超度》標準版里的懺悔是沒有格式性的,和懺悔文也不相同,並非懺悔文不好,而是我們對成形的東西有免疫力,看兩遍就不再深入研究了,導致成型的東西被忽略了內在力量。  心是一切的源頭:善的源頭、惡的源頭、業的源頭、罪的源頭、光明的源頭、圓滿的源頭、智慧的源頭、圓通的源頭、輪迴的源頭、痛苦的源頭。找到根本源頭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而我們外在的肉體上的煩惱、痛苦也都是從心地釋放而來,肉體的痛苦只是錯誤心念的折射反應而已。  2、心若滅時罪亦亡;  「亡」字在古代常常用做通假字,是無意思。也就是說如果從造作罪惡的源頭解決了,這些附著在心念動蕩而產生的罪業現象,也就解決了,也就沒有了。  過去舉過例子:每個眾生就像一個棍子,而眾生間的各種業力是棍子間的線,線的二頭捆綁在二個棍子上。就像你做了一個善,有一個接受善的受眾,你和這個接受善的眾生就像二個棍子,而中間系了一個叫做善的繩子,惡也相同,只是系的繩子叫做惡而已,除此之外別無不同。  善惡若針對個體眾生還都是小善小惡,而如果針對的是一個大眾群體,就像一個人在講台上說話,會形成與台下所有受眾的業力關係,至於業力關係是善是惡就不細論了。造作的業行,若受眾群體越大,將承受的業力反饋就會越猛烈,在這種前提下,善可以成萬倍的收穫,惡業可以成萬倍的放大。  把造作業力的根本源頭縛住了,心不再如此釋放,心不再造作罪業,這罪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消亡了,但這說的是不再去造作新的罪業。  3、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意思是:心不再造作業力了,罪業也消失不見了,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如《念佛圓通章》里的:一人專憶,一人專忘,此二人若逢不逢。就算這二人遇到了,也像沒有遇到一樣。第三句里說到了罪的三個主體中的二個都消亡了,但是還有一個第三方,也就是罪業的受眾一方。這類情況還要通過修持忍辱等等承受下去,以消了此業。  如上說到二個棍子中間系了線,二個棍子是主體,線是現象,二個棍子間的關係是由線的性質預定的,如果二個棍子間的線是惡的,二個眾生遇到了就會產生惡的事件,或者被惡的事件籠罩著。  這是禪的消業方法,把自己的這個主體觀空,就像其中一個棍子消失了,那麼捆綁在上面的線自然沒地方捆,靠這種方式消除業力,還要配合忍辱才能圓滿。而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把自己弄空,這種消業的方法就沒有效果。這種真正的三輪體空的懺悔確實很好,但是對當下的大眾來說,這種方法就太深了,門檻太高。現在隨便找個學佛人,不要看他說得多華麗、高大上、多微妙,能不能把自己弄空?能,那是有功夫,有戒定慧的修持。而絕大多數人是做不到這個水平的。  所以並非是這條路不通,而是對當下的我們而言走得艱難,或者很多人就是根本走不通,那麼應該考慮換個套路,換個方法去解決。如二個棍子和一個線,棍子不能改動,自己這個都弄不空,自然不可能寄希望對方的棍子忽然空掉,二個棍子都動不得,只能打打中間線的主意了。我們用方法把線剪斷,或者把線的本質改變,這就改變了二個棍子間的關係了,對不對?  懺悔的目的是什麼?  懺悔的目的是要承認自己的過錯,要獲得罪業的釋解。把那些已經埋在地里的種子摳出來,不讓他發芽成長;而那些已經發芽了,或者沒及時找懺悔掉的,就會繼續成長,這就必須要承受了,要學會忍辱了;如果不能忍那就不能消,不能釋解這份怨仇,這個懺悔就是空洞的、無力量的、沒有效力的。所以懺悔當及時,而不是頻繁。我鼓勵大家懺悔自己,但是不鼓勵大家念懺悔文,為什麼呢?因為那是別人的心,不是我們的心,我們沒這樣想,就這樣念念不得利的。  怎麼懺悔才好?懺悔有幾個要素:  1、我們要真正地知道錯在哪裡。現在有的人很有意思,承認錯誤,但是錯在哪裡不知道,那麼對方是否能認可這種水平的道歉呢?大家換位思考,真的很難原諒一個不知道錯在哪裡的人。  2、道歉要真誠,以期獲得對方的諒解。懺悔的根本目的是獲得釋解,也就改變了中間的線。有的情況是釋解了就解開了,不再相互捆綁了,就了了一份業力,消了一個因果,那麼對方如何才能真正的諒解原諒呢?  3、要停止繼續傷害。如法律上說到的要停止侵害,不能說我向你道歉,但是一邊道歉一邊施加傷害,這種道歉肯定不能獲得原諒。既然知道真的錯了,就改了並不再造作;如果還再造做,對方肯定不會原諒。所以懺悔重要的內容是我們知道錯在哪裡,並且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這算是從心懺了,是從心上解決了;但是停止侵害了,又道歉了,就能獲得原諒嗎?  4、要做出賠償,彌補傷害。這是懺悔的最重要的條件了,就像我們傷害了眾生,導致眾生來傷害我,這是平衡的事情。我承認錯了,也不再施加傷害了,同時給出賠償,對方是否會更容易原諒呢?  如果這4條都能做到是很容易會獲得諒解的:1是真誠,2是認錯,3是改正,4是賠償。如果前3個都做到了,有的眾生也不一定會原諒你。就像樓下的車被砸了,你真誠的承認過錯並且天打五雷轟的說不再砸車了,車主還是需要你修好車的,對不對?可是如果我們說:不給你修了,給你換個更好的吧!是否更容易獲得諒解,是否這樣做很容易消除怨恨啊?  唯有令對方獲得佛法的利益才能讓懺悔真正的圓滿。這就又回到了三位配合上了。你若真想和眾生釋解怨仇,必須承認自己的過錯,也必須迴向給對方,迴向的數量差不多了,再為他們超度,指引他們往生極樂的方法,這事就做圓滿了;而如果懺悔不真誠,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還在做漫天的大迴向,補償就很難到位,改正自己也沒有方向,這種懺悔只是形式,沒有力量可言。  所以說三位配合非常萬能,我們的功課迴向是對眾生的懺悔賠償,但這種賠償只是損失多少補多少,沒有加倍賠償到讓他不能拒絕,《普門超度》的參與就真正的讓補償成為不可拒絕的。如說欠你幾塊錢,咱們不給了,給你黃金吧,或者鑽石,你如果知道他們的價值,會因為沒給你拿幾塊錢而糾纏不休嗎?  這一套方法在我看來是萬能的,在大家的真實使用中也會慢慢凸顯出他的效力來,大家真的需要去明白並且落實好這套系統,利益和好處不是一點半點。各位思維。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人間天:如何幫助這位老人?  同修:老師,我今天接到電話,是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打來的:她兒子借高利貸買彩票,欠了十多萬,還不停手,說死也要死到彩票上,家裡鬧得一團糟,老太太沒招了,恨不得殺了兒子,又恨不得自己去爬火車道。老太太也信佛,平時念《地藏經》、《普門品》。  老師:這是討債了,你想如何?  同修:能幫嗎?  老師:不好幫,如果你想幫,可以試試。但是,已經形成討債的局面你怎麼緩解?  同修:除非對方願意放棄討債,往生極樂世界。  老師:活人不學佛,又有那麼大的戾氣貪戀,你怎麼勸往生極樂世界?這不是無形眾生那麼容易勸的。  同修:那怎麼辦?我就告訴老人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與《地藏經》迴向。  老師:告訴老人養了一個孽子,他們的緣分如此,兒子是她的討債鬼,告訴她要學會放下看開,不要眷戀這個世界。所以,這個孽子就是他的出離心。不可愛、不眷戀。但是這話,不可以和對方說,好像我們嘲笑戲弄他。  同修:現在的局面是無法扭轉的,由此生出離心,我能做點什麼嗎?當事人知道了宿世因果,接受了現實,能更好地還債了業?  老師:是,只是道理明白了,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畢竟得討債人自己放下,而不是被討債人放下就可以解決的。  同修:討債人怎麼才能放下啊?  老師:是可以扭轉的,但是你自己想。  同修:除非他自己信佛,我們念佛誦經迴向他早日佛緣成熟!  老師:你都念了,那他媽做什麼?  同修:我迴向老人家看開放下,生出離心,一心念佛;老人家迴向兒子早日佛緣成熟,放棄討債。  老師:錯,你只能勸老人,看明白這個事情,發心出離。你只能勸老人自己念經,迴向讓孩子早日佛緣成熟。你都一個人辦了,很牛啊(這裡有傲慢在)。你自己的親人眷屬,還沒度完,你的迴向這一片、那一片,亂糟糟的,覺得這個事情,算是精進嗎,貪多嚼不爛。  同修:我說這得累死我啊,老師我想錯了,不敢貪了。  老師:如果一個人都可以做了,這個世間的因果法就壞了。  同修:讓老人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對吧?  老師: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地藏經》。  同修:是,老師,我剛才糊塗了。兩個念:一、我希望兒子佛緣早熟,斷惡向善;二、希望兒子多掙點錢。這兩個佛菩薩加持第一個多一點,因為與佛經佛理相契。這是我自己的感受。所以以後有所求,我會考慮怎樣與佛法相契就怎樣求。  老師:這是初級過程,但到中後期了,就是「有求皆苦」,不管求的對否。但是不能斷人方便之路。他有求,還是要教給他如何求;而不能直接說「不可以求」,結果斷了人家的進程。學佛的前期,往往都是從種種求中開始的,學明白了些,就從求里慢慢出來了,這是正常過程。如果一下斷了大眾的求,就相當於把入門的部分掐死了,這是害人;但是在中後期,如果這個人學佛許久了,還在不斷的種種求,這就是貪了,應該告訴他學佛是要斷生死,而不是用來滿足那些雜七雜八的慾望。  同修:老師我明白了,您辛苦了!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讀一個男人對妻子的懺悔
以四力懺悔罪業
發了菩提心的人,是嚴厲的對境,懺悔方法: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五逆十惡真懺悔念佛亦可得往生
實修懺悔念佛——解怨釋結念佛迴向文

TAG:利益 | 懺悔 | 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