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話在歷史上有很高地位
06-08
蘇州話在歷史上有很高地位 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蘇州話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就是由此而來。崑曲和評彈都使用蘇州話,併流行於整個吳語太湖片。 蘇州是古代吳國中心,語言也很古老。說蘇州話古老,除了在漢代揚雄《方言》和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就已指出吳方言與中原方言的不同之處外,還因為蘇州話中至今保留著一些很古老的詞語。如蘇州人常掛在口頭上的程度副詞「窮」,表示「非常」「最」「很」這樣的含義。我們可以在《墨子·天志上》 中找到實例:「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 到了明清時期,一些通俗小說,如馮夢龍、凌濛初的「三言二拍」為代表的作品中,收錄了不少蘇白。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 更是將人物的對白全部採用了蘇白,從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當時上海妓院中妓女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不但要琴棋書畫的技藝,更要能講一口蘇州話。蘇州話的吃香程度似乎不亞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話。據說,當時的妓女都以自稱為蘇州人為榮。不過,如果追問她是蘇州哪裡人的話,她們卻只知道蘇州閶門了。事實上,大量的妓女都是冒用了蘇州人的名牌。究其原因,除了蘇州話確實好聽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州歷史上有過像陳圓圓、柳如是、賽金花這樣的名妓。 歷代舊志也有蘇州話的記載。道光《虞鄉志略》卷八「方言」云:「相謂曰儂,謂不慧曰獃,俗又曰呆。」《相城小志》卷三《風俗》所「附方言」云:「布代稱女之夫,阿伯稱父,阿媽稱母,大娘稱伯母。」又云:「折花摘葉皆曰采,折物曰抝,忍耐曰熬」等等,諸如此類,均是蘇州方言的典型辭彙的記錄。 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曾幾何時,姑蘇城被大明士紳名流列為遊學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會之一,上至后妃宮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間婦女乃至江湖藝女,更以穿著蘇式服裝,學說蘇白,操唱吳歌,引為驕傲。尤其對各式妓女來說,衣必吳妝,話必蘇白,擅長吳歌,成為必備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價。 蘇白在明代從江南的流行語言成為士大夫的流行語言。上層社會,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上層人物大多以蘇州話為榮。甚至不同地區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蘇州話的。和官方「普通話」京白相對而言,蘇州話在當時社會的地位相當於民間的「普通話」。 越劇、崑曲、評彈都以蘇白為標準音,甚至一開始的京劇都曾使用過蘇白。古人云:「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到了近代,蘇白與京白、韻白、粵白,成為中國四大白話之一。 當然,蘇州話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除了蘇州評彈等曲藝形式中還保留著較為純正的老蘇州話外,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州話中的翹舌音已消失。70年代起,青年一代中尖團音開始消亡。走進年輕一代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很容易聽到「切菜」說成「吃菜」;「好像」說成「好樣」;「實踐」說成「實現」;「產業」說成「菜葉」;「七個方面」說成「吃葛方面」等等,不一而足。蘇州話也有新的發展,如把信口開河的瞎說八道說成「說書」等。近來又有一種在形容詞前添加「覅」的句型頗為流行,如「感覺覅忒好奧!」 蘇州話作為吳方言的代表,也不乏研究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趙元任曾親自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1928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應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調查研究吳方言的著作《現代吳語的研究》。1988年11月,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葉祥苓的《蘇州方言志》。吳方言的研究者葉祥苓、翁壽元、張家茂、石汝傑等人,參與了《蘇州市志》等首輪新方誌方言卷的編纂,對蘇州方言的語音、辭彙、語法,蘇州話的特點,蘇州音與中古音、北京音的對應關係,蘇州方言跟吳縣各鄉之間方言的主要異同都有描寫和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和學校教育普通話的強勢推廣,能夠說一口純正蘇州話的人越來越少了。為了保留和拯救蘇州話,蘇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陸續開展蘇州話的學校推廣、培訓,開辦蘇州話節目和舉辦全市性的比賽、展示活動。1987年蘇州人民廣播電台以方言開播《蘇阿姨談家常》節目,每周四次(其中兩次重播),每次10分鐘,持續播出。2003年8月,蘇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舉行首屆蘇州話風情大獎賽。2004年11月,蘇州電視台推出用蘇州方言主持的電視新聞節目《天天山海經》。2006年10月9日、2007年12月5日,又有兩檔用蘇州方言主持的節目《施斌聊齋》《李剛評話》先後與觀眾見面。 2009年,沈行望的《實用蘇州話》和潘君明的《蘇州話尋根》 相繼推出;2012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又推出汪平、車玉茜所著的《學說蘇州話》。據書店和出版社業內人士透露,這類書籍銷售情況很不錯。這大概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造就了大量「新蘇州人」。而「學說蘇州話」熱的再次出現,恐怕是緣於「新蘇州人」希望「入鄉隨俗」,急於融入蘇州的心理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毛澤東有什麼藝術成就?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亞曼拉公主的歷史傳記?
※史前傳奇:華南人群多次下南洋,改變東南亞人群基因構成
※【歷史原型挖掘系列】羅賓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