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2個兇悍對手,朱元璋用千軍萬馬沒解決,張居正用2張紙搞定

朱元璋驅除韃虜,光復河山,建立大明。身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身經百戰,麾下謀臣似雨,猛將如雲,明朝大軍一度成為東亞地區當之無愧的最強者。不過,山外青山樓外樓,明軍再強大,朱元璋再厲害,也有兩個對手,讓他無可奈何,費盡移山心力,仍然不能把這兩個對手消滅。

這兩大對手的兇悍到何種程度?不僅朱元璋終其一生沒能解決,而且他們綿延不絕愈演愈烈,在隨後的兩百年間,一直成為明朝皇帝的噩夢,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給明朝江山造成極大威脅,甚至一度把大明朝逼到亡國的險惡處境中。一直到兩百年後,一帶名相張居正才給明朝徹底終結這兩大對手。

這兩個對手,就是明朝歷史上的老大難問題,俗稱「南倭北虜」。南倭是對來自東南海上的倭寇海盜的統稱,北虜則是指西北塞外元朝殘餘勢力。先說這個南倭問題。說起倭寇,自然不能不提發源地日本。朱元璋開國後,周邊國家面對東亞腹地崛起的大明朝,紛紛表示臣服。

唯獨遠隔重洋的日本,倚仗海洋天險,加之長期處於割據混戰狀態,導致與明朝的交流往來,從開始就波瀾起伏,極不順暢。洪武二年,朱元璋派遣楊載等人出使日本,洽談兩國通好、以及共同解決倭寇海盜問題,結果因多方面原因,最終發生明朝使者被殺的慘劇。不僅如此,很多來自日本的浪人武士,勾結海盜,頻頻對明朝海疆進行騷擾劫掠,洪武年間有記錄的就有四十多次。

朱元璋怒不可遏,但縱有雄兵百萬也解決不了,畢竟遠隔重洋,跨海作戰難度極大。於是採取了與日本中斷朝貢關係、實行海禁的對策,想以此鞏固海防。海禁的實行,使得兩國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受到極大阻礙。日本海商為了獲得明朝的瓷器、絲綢等商品,鋌而走險,採取走私甚至武裝劫掠的非法方式,使得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在嘉靖年間發展到頂峰。

北虜問題更是觸目驚心。朱元璋統一中原後,元朝殘餘勢力並未被徹底殲滅,而是北還故土,重新回到祖先崛起的漠北草原,史稱北元。他們在中原打不過明軍,但到了天高地廣、疆域無垠的大草原,恰好比魚兒入海。朱元璋先後組織過數次大規模北征,出動大軍,想來個犁庭掃穴,永絕後患,雖斬獲頗豐,但始終不能達成全殲的目標。

後來隨著明軍打擊力度的下降,北元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瓦剌迅速強大,最終重新成為明朝北疆大患,屢次發兵南下,侵擾明朝邊塞地區。朱元璋死後才五十餘年,瓦剌部於正統十四年大舉入侵,在土木堡大敗明軍,明英宗朱祁鎮被生俘,剛剛立國不足百年的明朝,就面臨亡國之巨大風險,幸虧于謙等忠正賢臣力挽狂瀾,讓大明躲過一劫。

到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南倭北虜問題來了個總爆發,同時達到最高峰。海上的倭寇大規模入侵江南一帶,深入蘇杭等東南財賦重地,燒殺劫掠,已經從疥癬之疾發展成心腹大患。嘉靖二十九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突破長城,兵臨京師城下,天下震動。嘉靖皇帝焦頭爛額,機械執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被動對策,南倭北虜問題有所改觀,但始終不能解決。

隆慶皇帝在位時,南倭北虜才徹底得以終結。隆慶帝雖知名度不高,但卻是個靈活務實的好皇帝。他重用一代名臣張居正,面對錯綜複雜的棘手局面,採取了正本清源之策。張居正認識到,不論南倭還是北虜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發生在明朝與他們的經貿往來渠道被切斷後,他們通過商貿無法獲得明朝的茶葉、鐵器、糧食布匹,或者絲綢瓷器等大宗商品,才會鋌而走險,導致矛盾激化。

找到根源後,問題迎刃而解。在張居正大力促成下,隆慶四年,皇帝頒布詔書,下令開放海禁,放寬海外貿易,允許民間私人從事東西二洋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同年,與韃靼俺答汗訂立和議,重開邊境市場,兩國在市場上互通有無。史稱「隆慶和議」。從此,明朝商品貨暢其流,不必動刀動槍,不必你死我活,通過正常貿易即可獲得,南倭北虜問題消弭於無形。一紙詔書,一紙合約,張居正用兩張紙解決了千軍萬馬都無能為力的大問題。


推薦閱讀:

為何別朝之亡皆自亡,宋朝之亡亡天下?
明朝禮部尚書說:有三個毛文龍 別說收復遼東 連努爾哈赤抓住了
「建文帝」朱允炆何時繼承帝位?他的治國策略如何?
這些「無字碑」竟是明朝皇帝們給後人留下的半個笑話
這個明朝皇帝給自己取新名後自封「他」為總兵, 且愛自導自演

TAG:明朝 | 張居正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