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臺灣原住民山刀的故事

臺灣原住民山刀的故事(上)自從去看了《賽德克?巴萊》以後,對戲中的出草的獵刀產生了莫大興趣,這次光輝十月花東遊記時趁便在台東八仙洞風景區觀光遊覽時,瞞著老婆偷偷地買了把650元的廉價原住民大山刀及200元的小刀。老闆說大山刀很鋒利是用來殺山豬的,如此便宜還有何計較,回來後找了一天來試刀,其實也不錯用耶!一刀就砍斷礦泉水瓶囉~

試完刀要貼文時,又想到在電影裡看到的山刀不是這樣的啊?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台灣山刀有如此多種類,而且山刀的造型各異,身影優雅美麗,令人熱血不已,由於原住民刀一直是刀劍收藏中最冷門的一類,相信許多人對台灣原住民山刀不甚瞭解,藉這機會介紹有關台灣原住民山刀的故事。

高山族原住民是台灣的山嶽的主人,亦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資產,其所使用的刀具代表著勇氣。智慧與力量的象徵,想要了解原住民文化,就從刀開始吧!!!

原住民山刀是臺灣高山族同胞個人佩刀的統稱,根據其所屬部落及用途不同而形制各異。

然而電影_賽德克巴萊_莫那魯道使用山刀的型制,是劇組找了十幾種山刀,最後由電影導演定奪改裝而成的山刀,它成為主角莫那魯道使用的山刀型制,但是它並不是正統的賽德克族所使用的山刀。

臺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島內叢林茂密,加之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地形十分複雜。高山族等臺灣先民在島內居住生活時,經常要在藤類密佈的山林中跋涉,因此發明了既鋒利又實用、同時經得起粗重操作的獵刀,其造型與結構都是原住民歷年來叢林生活經驗的積累,比起其他刀具,更加適合島內多變的地貌環境。

(魯凱族的山刀多是直式刀身)

(北台灣高山族原住民泰雅族山刀多是彎刀)

(東部花蓮地區的銅門山刀)

台灣傳統上的「高山族」包括九個族群。近來年經過一些原住民的爭取,「高山族」的範圍有所增加,已達到十多個族群。以下是高山族群的一種常見分類方式:泰雅族(Atayal; Tayal)賽夏族(Saisiyat; Saisiat)布農族(Bunun)鄒族(Tsou; Cou)魯凱族(Rukai)排灣族(Paiwan)卑南族(Puyume)阿美族(Pangcah; "Amis)達悟族(Tao; Yami)太魯閣族(Taroko)撒奇萊雅族(Sakizaya)邵族(Ita Thao)賽德克族(Sediq)噶瑪蘭(高山族or平埔族)(Kavalan)早期分布在宜蘭平原,後來遷徙到花蓮山區。

台灣高山族各族山刀的形式以下是台灣各族山刀的型制,方便讓刀友們做個比較

台灣高山族是由許多個族群部落組成的,各族居住地區、生活習慣、語言及文化特徵各不相同,對於山刀的稱呼也不盡相同。山刀因產地和用途的不同,種類頗多,形制各異。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泰雅人使用的銅門刀,以其產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而得名,東部各地多有使用。埔裡刀主產地在南投縣埔裡鎮,泰雅、布農族都有使用,刀形類似直刀,刀身短,刀面寬。

而南投縣水裡鎮出產的則稱為水裡刀,主要由布農族與鄒族使用,刀形前大後小,重心接近刀尖處。此外還有六龜刀、霧台刀、台東刀,產地分別在高雄縣六龜鄉和台東縣南王部落,刀形大同小異,使用者主要有排灣與魯凱、卑南等族。

不過我個人覺得文化歷史保留是正確的事,但由於原住民山刀一直是刀劍收藏中最冷門的一類,相信許多人像我一樣地對山刀不瞭解,正由於電影的大眾媒體傳播使得原住民山刀廣為人知,未嘗不是件好事。同時,由於原民山刀打鐵製刀者已經式微,難以經營生活,原住民山刀創作者必須要自已走殺一條血路,像現在南部屏東的戴老師及北部大溪林師傅等製作的原住民山刀的作品幾乎已跳脫早期原住民山刀粗糙的品質,這也是原住民製刀工作者或業者,將原住民刀具提昇到收藏地位的一種實質作法。以下是花東觀光旅遊推出的一般性商業產品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 - 短配刀、裝飾刀


推薦閱讀:

睡前故事:惡龍和公主
我在火葬場上班(十二)
《阿甘正傳》中樸素乾淨的愛情...
一個學霸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