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導演的徐崢

初當導演的徐崢一夜之間灸手可熱,他執導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成為首部票房破10億元的國產片電影。影片中,他寫信請來客串的范冰冰與王寶強海灘嬉戲一幕更成為影片的亮點之一。初當導演的徐崢一夜之間灸手可熱,他執導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成為首部票房破10億元的國產片電影。影片中,他寫信請來客串的范冰冰與王寶強海灘嬉戲一幕更成為影片的亮點之一。2012年對於中國電影是值得紀念的一年,畢竟一年中能夠兩破國產電影史上最賣座紀錄(《畫皮2》和《人再囧途之泰囧》)是相當難得的事情,而且還出現了首部單片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兩次破紀錄的作品不是出自張藝謀、馮小剛(微博)和陳凱歌(微博)等名導之手,而是出自兩個新導演之手,他們堪稱2012年的超級新導。其中,《畫皮2》的導演烏爾善之前只導過一部片,而《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導演徐崢之前的主業是演員,這部片還只是他跨界執導的處子作。

入,黃渤只好硬擠出時間來拍。如今的黃渤應該慶幸自己最終的選擇。

  宣傳 精心製作獨特預告片

  觀影指南其實顛覆了一般預告片的概念,對觀眾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徐崢

  《泰囧》的宣傳值得探討,它並沒有像《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大片採取宏大的宣傳模式,而是採取了更為細緻的宣傳手法,13款海報、9個預告片、8個傳統特輯、7個獨家紀錄片與海量的微博好評,撩動了大家的觀影興趣。

  這其中預告片和特輯的內容,都是徐崢自己精心設計的,「就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差不多上映一周前發出的《觀影指南》是我自己剪的。大家知道電影檔期非常密集,有很多很多的大片競爭,為了強調我們這個影片的類型,我們做了一個觀影指南,以便於觀眾在這麼多大片中進行挑選。」

  事實確實如此,這個觀影指南全方位呈現了影片的爆笑元素,但又不劇透,極大程度引起了觀眾的興趣。成功究因:劇本

  《泰囧》成功的原因,徐崢曾表示,首先是劇本本身。他說:「開始做的時候就知道任何檔期都會碰到大片,我們只有明確自己的類型,才可能有一點機會。」

  據悉,《泰囧》的編劇有徐崢、束煥和丁丁,三人分工不同。編劇束煥曾與徐崢合作《命運呼叫轉移》《愛情呼叫轉移》。昨日,他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泰囧》取得好成績並非誤打誤撞,「我們做了一個類型明確的喜劇片,一切以服從喜劇出發,首先找到核心的人物關係:一個屌絲和一個壓力很大的城市人的故事,再按照公路片的結構往下走,每個場景挖掘笑料和包袱。電影不要考慮文藝不文藝,商業不商業,不要老想兩者兼得,關鍵是要尊重商業片類型,尊重觀眾。」

  束煥介紹,最開始三個編劇一起講故事,然後畫情節性曲線、畫故事圖板、人物性格和人物關係圖。《泰囧》的劇本初稿,故事其實並未發生在泰國,束煥說,「後來我們去泰國看景,泰國是個寧靜祥和的地方,很適合故事主題,而且有了《人在囧途》的春運主題,這一集不能再講春運,回來後就正式把故事放到泰國。」

  成功究因·演員:

  徐崢、王寶強和黃渤組成的「囧囧有神」三人組合,為《泰囧》加分不少。徐崢、王寶強上次合作的《人在囧途》,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也為《泰囧》積累了人氣。此次三人「合體」更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片中三人之間為貓鼠關係,互相對應、爭鬥,分分合合,成就好看的喜劇衝突,也符合經典喜劇的常見模式。

  拍攝前著《人在囧途》時,作為主演的徐崢向製作方提出一個新戲的概念,並且要求做該片導演,誰料製作方隨後卻找了其他導演來導這個新戲。經歷挫折,徐崢並未放棄。《人在囧途2》的故事大綱出來後,徐崢看完就提出要親導,製作方同意了,但徐崢留了一手——拿著大綱註冊了項目叫《人在囧城》。最後雙方談的結果是《囧途2》還是與製片方合作拍攝,但徐崢兼任導演、主演、監製,但製作方又背著徐崢註冊了《人在囧途2》,徐崢知道後便宣布放棄《人在囧途2》。不過,製作方拿下《人在囧途2》項目,卻找不到演員。據報道,「劇本設定的角色明顯是為王寶強、黃渤量身定做的,徐崢於是就給兩人打招呼說我不拍你們就不要參與這部戲了。結果製作方請不來王寶強和黃渤,這事兒就擱置了。」隨後,徐崢找人對《人在囧途2》的大綱進行重新編劇,註冊了《泰囧》。申報立項的出品方從某影視公司變成現在的光線傳媒,徐崢也順利找來兩位好哥們出演。

  成功究因:檔期

  《泰囧》製作及宣發成本近3000萬,在強手如林的賀歲檔並不扎眼。在今年賀歲檔獨特的環境中,《泰囧》在發行上出奇制勝。影片原定12月21日上映,也就是與《血滴子》《十二生肖》和《大上海》同周。但上映前夕,片方突然宣布提檔至12月12日,這時《少年派》已放映三周,《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兩周,要麼最強勁頭過去了,要麼變得疲軟喪失競爭力,《十二生肖》《血滴子》和《大上海》一周後才上線,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當,加上《一代宗師》延期,《泰囧》這招見縫插針,為其帶來一周以上的暢遊時光。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相關閱讀:

  光線傳媒大漲逾8% 泰囧上映12天票房達6.9億(圖)

  光線傳媒今日早盤大漲逾8%,截至10:19,漲8.42%,報28.08元。

  光線傳媒12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於2012年12月12日在全國公映。經初步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12月23日24時,該片上映12天,票房達到約人民幣6.9億元;截至2012年12月23日24時,該片預計為公司帶來票房分賬收入約2.62億元。

  公告稱,該片預計在未來仍會取得收入,電影票房取決於觀眾對電影的認可,票房總額公司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公司將在2012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相關數據。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光線傳媒業績或超預期 《泰囧》12天票房近7億(圖)

  (《泰囧》劇照。)

  喜劇片《泰囧》給觀眾帶去歡樂的同時,也令投資商喜笑顏開。光線傳媒今日公告,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於12月12日在全國公映。經初步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3日,該片上映12天,票房達到約6.9億元,預計為光線傳媒帶來票房分賬收入約2.62億元。公司四季度乃至全年業績或超預期。

  據上證報消息,市場人士分析,鑒於該影片表現遠超市場預期,光線傳媒全年業績有望得到提升。據此前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45%;實現凈利潤為1.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29%。

  從前三季度的表現看,公司影視業務增長為公司業績貢獻較大。前三季度,公司投資發行、代理髮行、聯合發行共十部電影,包括《新天生一對》、《新龍門客棧》、《情謎》、《匹夫》、《神探亨特張》等以及電視劇《我和老媽一起嫁》、《太平公主秘史》。前三季度公司影視劇業務實現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82.33%。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泰囧》為中小成本影片(成本約為3600萬元),毛利率水平將顯著高於公司影視劇業務前三季度毛利率水平(22.9%),該影片的成功將成為全年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隨著《泰囧》票房的接連攀升,各大券商也紛紛發布研究報告,調高公司評級。另一方面,公司股票也連續上漲。自12月4日19.28元低點至昨日收盤25.9元,上漲幅度約為35%,而自《泰囧》上映當日至目前,也已上漲約20%。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泰囧》票房或破10億 券商建議增持光線傳媒(組圖)

  (《泰囧》劇照。)

  三天過億元,四天過2億元,五天過3億元,七天過4億元,目前已經破6億元,賀歲喜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刷新國產片的各種票房紀錄,超過票房7.2億元的《畫皮2》指日可待,將成為國產片票房榜新科冠軍。《泰囧》打敗了同檔期多部大片,堪稱國內影史上最賺錢的電影。

  北京日報消息,《泰囧》的票房大火,給同檔期眾多大片當頭一棒,也帶來業內一番省思。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大片壟斷,中小成本電影缺少話語權。去年賀歲檔的大片《金陵十三釵》和《龍門飛甲》票房均過5億元,更加強化了大片模式。業內人士認為,如今《泰囧》即將刷新國產片最高票房紀錄,將打破中國電影人的大片思維定勢,令他們重新了解市場和觀眾。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光線傳媒近期股價走勢。)

  另據國泰君安研報,《泰囧》票房持續超預期,未來一到二周內將形成《泰囧》、《十二生肖》雙寡頭的良性競爭格局,預測《泰囧》票房將突破10.0億元。

  按《泰囧》票房10億元測算,將增厚光線傳媒凈利潤2.3億元,對應EPS為0.95元,考慮到公司的業績平滑訴求,上調2012-2013年EPS至1.30元、1.50元,根據2013年25倍PE測算,目標價調整至37.5元。

  光線傳媒股價從底部19.28元累計上漲超過30%,但其2013年動態估值仍僅有17倍,低於傳媒類創業板公司的平均水平,研報仍建議繼續增持。

  催化劑有:1、《泰囧》繼續超市場預期表現;2、2012年報及1Q/2013高增長預期的兌現;3、高送配預期的兌現。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泰囧》影片資料。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泰囧》海報1。

  資深電影發行人高軍說,《泰囧》在上映前,業界就普遍看好其票房,但看好的程度沒有現在這麼高,市場的饑渴度是影片火爆的主要原因。「今年賀歲檔的大片過於沉悶、過於壓抑,完全剝奪了觀眾笑的權利,可以說是《王的盛宴》、《一九四二》成就了《泰囧》。」他覺得,《泰囧》迎合了市場,要是放在其他檔期,票房未必有這麼好。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泰囧》海報2。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2月25日訊

  《泰囧》躥紅 喜劇市場開發空間大

  12月12日,由光線傳媒影業出品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開始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首周五日累計票房超過3.1億元,超越《畫皮2》2.98億元、《阿凡達》2.87億元,成為首部首周3億元的華語片。

  一部投資不足3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卻成了2012年歲末的「票房大戶」,全民掀起的「觀囧狂潮」將帶動中國式喜劇之熱,而這是否將成為未來賀歲季的「主菜」呢

  中國經營報消息,原定於2012年12月21日上映的《泰囧》,突然宣布將檔期提前至12月12日,該檔期恰好錯過了12月20日前後,賀歲檔影片集中上映之期。

  按照原電影檔期,12月18日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20日3D《血滴子》和成龍的《十二生肖》,21日《人再囧途之泰囧》,22日周潤發、黃曉明的《大上海》,一周之內5部國產大片上映,屬於史無前例。提前上映,《泰囧》「四兩撥千斤」地贏得了「票房保衛戰」的首場勝利,賺了個盆滿缽滿。

  「《1942》和《王的盛宴》上映時,新鮮度高,擔起了賀歲季『衝鋒陷陣』的作用,院線對市場反饋判斷不明確,先按照大片給出排映空間。而影片上映兩周,上座率逐步下降,暴露了市場空隙,《泰囧》提前檔期既可以迅速以小喜劇這一差異化類型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可以甩開《十二生肖》《大上海》率先創造口碑,搶佔先機。」北京凱芳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王大勇認為,《泰囧》調整檔期,如果市場反映好,能延續排片優勢到《十二生肖》放映,即便反映不佳,也已經利用《1942》的疲憊態勢搶得了必要的市場份額,是個「穩中求勝又有後招」的策略。

  但是檔期的調整僅僅是一個助推器。很多觀眾都是「聽說」該影片不錯才去看的,一度造成了影院如春運的場景。

  然而在碎片化的新媒體時代,僅靠真實朋友間的口碑傳播,並不能掀起「全民皆囧」的狂潮,越來越多的觀眾期待在觀影之前「恰到好處」地了解一些影片內容、花絮等,這種營銷方式已經被各大製片方廣泛採用,《泰囧》也不例外。

  但是該影片的片花取了個新名字——《囧遊記》,用了觀眾非常熟悉的87版《西遊記》的背景音樂,一開頭,徐崢一句「孫長老,您就收了靈通吧」開啟了《囧遊記》的序幕。該片花與電影的搞笑風格一致,成為老觀眾「說服」新觀眾觀影的理由之一。

  和美國賀歲檔(聖誕)鎖定家庭觀眾的合家歡主題不同,中國式的賀歲更加具有當下感的諷刺式娛樂特徵。

  觀眾口碑讓一部小成本電影打破了國產電影票房的多個紀錄,正是迎合了觀眾賀歲季的觀影心態。文化產業專家胡月明認為,《泰囧》票房的成功很可能導致徐崢「小喜劇」走向成熟,成為賀歲檔電影的又一新期待。

  所謂「小喜劇」是區別於美式好萊塢幽默、周星馳無厘頭幽默的另一種幽默模式,它被貼上了中國當下時代的標籤,不是惡搞,不是泛娛樂,沒有惡俗的人身攻擊,有著中國文化味、人情味十足的冷幽默。

  胡月明認為,徐崢「小喜劇」把人們簡單純潔內心渴望,用現實社會做包裝這種手法處理得很到位,藉此可延展的內容還很多。基於中國不同地域間文化差異、方言、民俗、成語典故搞出的笑話,未來將有很大的空間與市場,這也是「小喜劇」的主要賣點。

  藝恩諮詢分析師尹櫟輝認為,賀歲檔橫跨聖誕、元旦、春節、情人節多個假日,檔期容量極大,觀影動力充足,「大片雲集」競爭激烈。《泰囧》以小搏大取得票房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觀眾對於賀歲檔電影的觀影期待。王大勇稱,如今判斷大片小片的標準正在變化,不再以投資成本作為區分,而是以觀眾關係為新標準,和觀眾關係度高的電影叫大片,《泰囧》講的是關於競爭、友情的現代故事,觀眾關係度遠勝歷史題材。

  《藝尚》雜誌主編謝明波認為,賀歲檔影片的主要作用在於「減壓」,在輕鬆、歡樂的環境下激勵一下自己,藉助喜劇調整心態。

  而如今觀眾對賀歲片更加挑剔,以前只要看大片,現在要看有賀歲氣質的大片。「和美國賀歲檔(聖誕)鎖定家庭觀眾的合家歡主題不同,中國式的賀歲更加具有當下感的諷刺式娛樂特徵。」王大勇說,無論喜劇還是動作片,當下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眾共鳴元素,要求故事價值觀、表達方式以及視覺呈現更有時代氣質。

  「對於賀歲檔影片,觀眾並不要求藝術性有多高,甚至不懼『穿幫』,他們要看的是『標籤』,就如同觀眾認為春晚不能少了趙本山一樣。從《甲方乙方》起,馮小剛和葛優被貼上了賀歲檔的『標籤』,而《泰囧》的紅火,很可能給徐崢貼上一個新的賀歲檔喜劇『標籤』。」謝明波說。

  《泰囧》票房的首戰勝利,依託了《人在囧途》的良好口碑。胡月明認為,這是種很討巧的營銷手法。「《人在囧途》可以不斷地拍,如泰囧、美囧、歐囧……」因為《泰囧》的火熱,觀眾有觀影慣性,新片不用做大量的宣傳,一樣能得到不錯的票房收入。「即便接下來的片子拍得不好,觀眾也有很強的觀影期待,如果徐崢能繼續保持這種『小喜劇』風格,新片會繼續刷新票房紀錄。」

  然而這種利用原影片口碑優勢繼續拍續集的方式並不適合所有的電影,事實上,包括《非誠勿擾》系列、《畫皮》系列等,繼續拍續集都遇到了問題,國外大片亦如此。「橫向的故事,彼此關聯度不高的適合拍續集,比如『007』系列,是發生在不同國家間的事,而連續性故事,拍續集的難度比較大。」

  像《泰囧》這樣的喜劇片,拍續集營銷成本低,更易取得高票房,同時觀眾有了賀歲檔的「標籤」期待,勢必會引起一撥「喜劇影片系列化」投資熱,但是一位影視投資負責人表示,扎堆投資風險很大,《人在囧途》能成功,後來的不一定能成功。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的電影產業日漸紅火,喜劇市場的開發空間還有很大,觀眾對於賀歲檔喜劇的期待是減壓、搞笑、輕鬆,但是一年只有一季的賀歲檔,非賀歲檔期,觀眾同樣需要喜劇,但這種觀影期待與賀歲檔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更期待生活化、時效化,藝術性的要求也會更高。

  「拍系列劇需要強調優秀的製片人團隊,能夠最大化的統籌各方資源,即好萊塢模式。但中國目前的電影產業還是導演制模式,導演說了算∩能獲得一兩部電影的好票房,之後就會出現投資人變化,導演與製片方協調不暢等現象,最終導致後續片流產。」該負責人如是說。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電影筆記】

  雖然對票房有所預期,但《泰囧》堪稱奇蹟的成績,還是讓很多人意外。回過頭來分析它的成功很容易,但造出一匹同樣級別的黑馬,很難。

  黑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或者說,正是因為伯樂眼瞎,認不出好馬,這才成就了黑馬的神話。其實從電影業內部來說,《泰囧》倒不是純粹的黑馬,從首日的排片量就可以看出,業界對此片的票房走勢還是很看好的,只是沒想到會水漲船高得這麼快——一旦電影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那就是「現象級」的電影,擋都擋不住。

  事後諸葛亮式的分析《泰囧》的成功原因,可以有很多切入口。很多人認為是喜劇片的匱乏導致了《泰囧》的成功,這一點我同意,事實上,去年筆者就曾在本報發表過短文,認為賀歲檔不夠火爆的原因,就跟喜劇片的缺席相關。賀歲嘛,過年開心,觀眾當然會想在電影院里開懷大笑,試想當初香港的賀歲片,大都也是這個路數。但類型優勢並不意味著全部,一來喜劇的難度很高,極難複製;二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空間已經足夠大,人口基數和銀幕數擺在那裡,各類觀影人群都足以撐起恐怖的票房炸彈,加上賀歲檔又是消費旺季,只要電影夠好,不是特別的忤逆節日氛圍,都會有好的收成——如果把《畫皮2》挪到賀歲檔,我認為票房說不定會更高;如果我們有其他賞心悅目的動作、科幻、魔法大片,只要好看,夠熱鬧,觀眾也都會埋單。事實上,中國觀眾的觀影消費慾望常常是被壓抑著的,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票房都可以逆勢沖高,要是把《007天降殺機》《霍比特人》什麼的挪到賀歲檔,那才會讓我們知道什麼叫票房巨無霸。

  《泰囧》的票房奇蹟,當然是建立在銀幕數擴張的基礎之上的,硬體渠道越建越多,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好貨鋪上去。中國觀眾的消費熱情不弱,而且很寬容,特別是國產片,對製作、特效、場面什麼的並不斤斤計較;而明星陣容、宣傳炒作什麼的,則已經被多次上當的觀眾們完全看淡:你炒得再熱鬧,明星人頭堆得再多,內容不好看,照樣折戟沉沙——《泰囧》和去年的《失戀33天》都證明了這一道理。

  2012是中國電影市場大變的一年,市場已經越來越理性,貨真價實值回票價的電影無一例外地受到市場青睞,躺在功勞簿上的大導演們則有被集體邊緣化的趨勢——幕前幕後的陣容都不重要,歸根結底還是靠影片自身的質量說話。

  隨著國力的蒸蒸日上和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我們得習慣一枚枚票房炸彈的誕生。原先票房過億就敲鑼打鼓,現在,三五億的也不稀奇。中國海軍頻繁衝破第一島鏈進行軍事演習後,曾引發某些國家的擔憂,咱們的軍事專家就說,這是他們不習慣,中國海軍已經逐漸強大,多去幾次,就讓全世界習慣了;同樣,咱們的電影市場也已經衝破了「第一島鏈」,每年都會有新的票房炸彈甚至巨無霸登場,多來幾部,也就習慣了。

  在一個漸趨理性的市場里,一部正常的電影這麼受歡迎,反過來也說明,我們不正常的電影太多了。徐崢導演的《泰囧》的成功已經毫無疑問。它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大陸範圍內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票房幾乎以平均每天五千萬的速度增長,突破6億基本上是鐵板釘鐵釘,現在的問題就是能否突破七億達到八億以上。        一些人對泰囧的成功大流口水的同時,也開始總結其成功的經驗了,按照有些人的看法,泰囧的成功因為迎合了大眾娛樂的心態,是向市場妥協,是足夠商業化的結果。        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膚淺的。        泰囧的成功不是因為向市場妥協,恰恰是導演堅持自己的主見的結果。     是徐崢導演不向市場妥協,不迎合不跟風不趕時髦的結果。        如果所謂市場和受眾認知有固定的模式配方,那麼任何人都可以按照這種配方調製出一部票房成功的電影,這顯然是一廂情願。        一部真正商業上成功的電影,真正能打動觀眾的電影,首先必須不是刻意迎合的電影,而是能打動導演自己的電影。        關鍵的問題是在於導演的自己是高於觀眾,還是低於觀眾;是和觀眾有共鳴,還是沒有共鳴;是和觀眾血脈相連,內心合拍還是和觀眾脫節。        如果導演自己本身低於觀眾,和觀眾沒有共鳴,那麼他自鳴得意,最後卻會被觀眾嘲笑        張藝謀,陳凱歌,陸川就是典型,他們本身的心靈世界就是褊狹,陰暗,機械,醜陋。他們本身的認知水平,知識水平就低於觀眾,那他們自我欣賞的電影,自然卻不能贏得觀眾 認可。        一部能打動導演自己的電影未必是成功的電影,但成功的電影卻一定是能讓導演自己感動的電影,這才是鐵律        一個導演要想真正成功,不是削尖腦袋想著如何迎合市場,如何揣摩風向,如何緊跟潮流,那樣的人,永遠只能是三流貨色,四流貨色。        真正在市場上成功的人,不是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被潮流帶著走。而是他能引領市場,他能引導潮流的方向。        一個成功的導演首先是有赤子之心的人,有童心的人,同時也必然是一個有毅力,有思想的人。        這次《泰囧》的成功也是如此。        在很長時間裡,所謂市場,所謂的商業是什麼,對喜劇的認知理解就是香港的無厘頭,惡搞。所謂商業化就是大明星,大製作。所謂時髦取悅觀眾,就是滿嘴的網路段子,網路名詞。        所有拍喜劇都削尖腦袋要迎合市場,要取悅觀眾,恨不得給觀眾當奴才,把網路上時髦的話抄一遍        而徐崢的成功,恰恰是冷眼旁觀,看清楚了這種所謂的市場,所謂的商業的淺薄。他的成功不是因為迎合,而恰恰是反潮流,恰恰是獨立思考,一不請港台所謂知名演員,二不是抄襲網路段子,三不無腦模仿。真正從喜劇自身的規律出發,製作出首先能打動他自己的電影。這才有成功。        徐崢是清楚的意識到港式的無厘頭喜劇基本還停留在原始手工業完全憑藉粗糙經驗投機的戲劇低級階段。真正的喜劇已經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發展歷史,幾百年的歷史,中西方的喜劇實踐早就到了一個相當豐厚的程度。喜劇理論也早就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積累了大量和自然科學類似的規律定則。        一個真正喜劇導演,只要能充分掌握中西方成熟的喜劇理論,自覺的運用理論指導實踐,自然就能拍攝出真正獲得觀眾歡迎的優良喜劇。        而目前充斥中國市場的港式風格的所謂搞笑片,恰恰還是根本不入流的惡搞無厘頭。劇本的人物塑造在及格線水平以下,就靠明星臉來湊數。搞笑段子不過是生硬填充,抄襲模仿,東拼西湊。        只有回歸大陸傳統,把劇本放在第一位,讓演員和角色完美貼合,充分運用戲劇理論,通過角色之間的性格衝突,故事本身引發製造的笑點,才能拍出真正讓觀眾滿意的喜劇。        許多電影公司,投資商,恰恰是理解不了,覺得徐崢的作法不夠市場,不夠商業,沒有迎合觀眾,才拒絕給他投資。     導致徐崢很長一段時間內,鬱郁不得志,抱著劇本四處奔走,求爺爺告奶奶,但就是拉不到投資。那些投資商寧可把大把大把的錢給那些三四流的港台導演,請港台明星,在他們看來這才是商業化,市場化。        電影也好,任何藝術作品,甚至產品也好,必須要高於觀眾,給觀眾帶來意外的東西,觀眾才能買賬。如果你只是想著迎合,你本身低於觀眾,你怎麼可能撓到觀眾的癢處,怎麼可能能讓觀眾買你的賬?你所謂的取悅,只會讓觀眾膩味,厭倦,反感,恥笑        這次徐崢的成功,泰囧的成功給了那些勢利眼的投資商一記耳光,給了那些崇港的人一記耳光。        某種程度上,香港風格的影視,那種不重視前期劇本的打磨(香港導演的常常是臨時抱佛腳,前期馬馬虎虎,到現場了演員對詞彆扭,才想到要改劇本),不重視演員本身的表演功力,不重視文化修養的積澱,不重視電影理論和技術的規範流程,而僅僅是投機取巧,跟風模仿,明星人頭堆積,惡搞無厘頭,道具服裝的時空穿越,粗製濫造,已經成為中國影視肌體的一個惡性腫瘤。        一邊吸取大量的投資,獲取大量的營養,另一邊卻滋生一批沒有紮實戲劇和電影的理論實踐功底,只知道投機取巧,靠炒作來糊弄觀眾,撈快錢的三四流的港台影視從業人員。而真正有能力,有誠意,有知識的大陸影視工作者卻被邊緣化。這是典型的逆向淘汰。        包括張藝謀,陳凱歌這些人,也基本成為港式電影腫瘤擴張的助推器。     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黃金甲基本充斥的是香港所謂明星,不請這些名頭大,表演理論和實踐功底卻平平甚至低劣的人,他就沒信心贏得票房        這種情況越發展下,就越惡性循環,使得整個中國的影視製作水平每況愈下,在觀眾心中的信譽越來越低下。        幸運的是,徐崢這次橫空而出,起到了免疫系統的作用,讓電影界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喜劇,什麼才能真正得到觀眾的歡心。足以打破勢利眼的投資商對港台明星的迷信,對港台導演的迷信。至少在喜劇領域起到了突破重圍的作用,回顧大陸傳統喜劇的作用。 當然如果那些娛樂影視行業的人員,從泰囧的成功不是看到獨立思考重要性,堅持主見的可貴,而只看到所謂迎合,所謂向市場妥協,那說明他們從泰囧成功里半點東西都沒有學到。        徐崢的成功恰恰是他不妥協的結果。市場上投資商要求的喜劇就是港台無厘頭,就是請知名度高但水平低劣香港演員或請香港導演來執導。     如果徐崢不是堅持自己的主見,那麼在那些大的影片公司反覆拒絕他,甚至要了他的劇本卻要請香港導演來代替他的時候,不是他寧可破釜沉舟放棄拍攝,也不願意妥協的話,那麼也就不會有他現在的成功。 當然如果那些娛樂影視行業的人員,從泰囧的成功不是看到獨立思考重要性,堅持主見的可貴,而只看到所謂迎合,所謂向市場妥協,那說明他們從泰囧成功里半點東西都沒有學到。        徐崢的成功恰恰是他不妥協的結果。市場上投資商要求的喜劇就是港台無厘頭,就是請知名度高但水平低劣香港演員或請香港導演來執導。     如果徐崢不是堅持自己的主見,那麼在那些大的影片公司反覆拒絕他,甚至要了他的劇本卻要請香港導演來代替他的時候,不是他寧可破釜沉舟放棄拍攝,也不願意妥協的話,那麼也就不會有他現在的成功。
推薦閱讀:

人生遊戲,你我都是只有一條命的幕後玩家
有頭髮的徐崢回來了,不會玩營銷的導演都不是好演員!
徐崢不管破多少記錄,他還是陶虹的家屬
如何看待《大男當婚》主演徐崢的出軌事件?
聰明的腦袋好像真的不長毛?!

TAG:導演 | 徐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