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叛逆期的孩子過招,父母不管要看懂,還要會引導!你做對了嗎?
01
廣東浮雲,一名女孩被仰面綁在摩托車尾大哭不止,而騎車的男子依舊向前行駛。這樣的場景,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人販子」了,不過,經過當地公安經過詢問,二人為父女關係,因女兒哭鬧不願意上學,父親一時意氣才做出了過激行為。
對於父親的行為,公安機關給予了教育批評,但是,新聞一上線,網友們吵翻了。
目前網友評論的隊形大致可分為三類:
① 對小女孩深表同情,因為小時候也因不願意上學,被打著罵著去上學。
② 反對父親的行為,認為行為過於暴力。
③ 理解父親,為孩子操碎了心。
很多理解父親行為的網友,大部分都是為人父母的,面對自己家中的「熊孩子」時,也是無能為力。
但是,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比如留言區有人表示,小時候經歷過類似的事,但是如今想起來,還是很難過——爸媽為什麼不能聽聽自己的心裡話,我不願意上學也是有原因的。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可是很多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反常」、問題頻繁,可能只是因為處在成長的特殊期。
02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會表現得很逆反。
心理學家將這些特殊的時期,稱為「叛逆期」,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2-4歲 幼兒叛逆期
6-8歲 兒童叛逆期
14-16歲 青春叛逆期
一提及叛逆期,很多人都會想到青春期期,反而對另外兩個叛逆期了解甚少,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覺得孩子小,不會有那麼多的想法。其實不然。
幼兒叛逆期
孩子在2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的想法、願望,以及與他人的不同,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體驗自己的獨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證明自己是可以獨立的。
有一個詞「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就是形容這個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喜歡在父母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說「不」。
你會發現本來乖巧,軟綿的孩子,開始變得「討厭」、不聽話。建議父母們,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適當地採取「冷處理」,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因為不滿足而產生的情緒,讓他們釋放和發泄後,再過去安撫和解釋。讓孩子明白,你不滿足他們,是有原因的。
保持好的心態,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堅持原則。
有一次,和一個朋友吃飯。她三歲的女兒,看到別人飯桌上有飲料,就哭鬧著也要喝。朋友告訴孩子:「因為你這幾天咳嗽,所以不能喝。」
要求一被拒絕,她就開始大哭,甚至還扔了手中的勺子。
朋友也不著急,把勺子撿了起來,把孩子抱過來,用手拍著她的後背給她安撫。
過了一會,孩子的情緒開始平復了。朋友給孩子擦擦眼淚說:「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喝飲料,可是現在咳嗽了,如果喝了飲料,回家得喝更多苦的葯。等你咳嗽好了,媽媽就給你買草莓味的飲料。」
孩子哭鬧是因為「挫敗感」——媽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可媽媽沒有責怪批評她,而是理解她想喝飲料,但因為咳嗽所以不能滿足她。
被理解的孩子,才會接受父母說的話。
幼兒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理解他們。他們大哭大鬧是因為意識到了「我」的存在,認為「我」是萬能的,一旦「我」辦不到的事情,他們就有「挫敗感」。很多的時候,他們反抗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失敗」。
兒童叛逆期
在這個階段里,兒童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已經從說「不」,發展到了「我不」「我偏不」「打死我也不」。
進入小學以後,孩子的社交不再拘泥於家和社區了,還有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這時,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控制,於是出現了「頂嘴」等叛逆行為。但是,他們又沒有辦法完全獨立,還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陪伴。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建議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用規則約束他們,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給他們選擇的自由,並且讓他們承擔選擇的後果。
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和丫頭一起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每天晚上九點必須上床睡覺。放學以後,她是先寫作業,還是先做手工和畫畫,自由分配時間。但是,如果作業在九點之前沒有完成,也不允許「熬夜」寫作業。
有一次,因為貪玩,作業沒有寫完,第二天起得又晚,導致作業沒有完成。從那以後,丫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業完成,再去做興趣類的活。
制定了作息時間規則約束她,給她充分的自由去選擇,並且尊重她的選擇,讓她承擔作業沒有寫完的後果。這樣,不打不罵,就讓丫頭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且去改正。
對於不愛上學的女兒,父親除了捆綁這麼粗暴的行為,完全可以選擇別的方法。
最近,一個泰國媽媽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育兒經歷,引來數萬網友點贊。
5歲的兒子不願意去上學,不論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去。於是,這個泰國媽媽請了一天假,帶孩子去撿垃圾,並且告訴孩子:不想上學,只能去賺錢,而他太小了,只能通過撿垃圾賺錢。
一開始,孩子很高興。可是,他走了3.5公里撿到的塑料瓶子才賣了2泰銖,不夠買一張公交車票——坐公交每個人需要10泰銖,所以,他和媽媽只能走路回家。
走路回家的過程中,路過冰淇淋店,孩子想吃冰淇淋了,可他掙的錢連一個冰淇淋都買不到——一個冰淇淋需要5泰銖。
又累又口渴的孩子,最後主動和媽媽說:「媽媽,我好累,我要回家,我要上學……」
不打不罵,沒有任何強迫,也沒有講大道理,輕鬆就治好了孩子「不上學」的毛病,真的是給所有父母做了一次榜樣。
青春叛逆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經常會有挫敗感,心情容易鬱悶。他們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去生活,自己做決定,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需要更大尺度地放手,給孩子自由和尊重,給孩子最大的寬容。
03
父母如何學會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呢?
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大哭大鬧或者發脾氣。父母先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心理,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有利於建立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也會減少孩子在叛逆期頻繁鬧情緒的情況。
一個朋友專門請假帶兒子參加一個party,可在party上,兒子並不高興,表演特別精彩,他卻說想回家。
朋友蹲下來,準備問兒子想回家的理由,可是,當她蹲下來的時候,才發現兒子的視線只能看到舞台的台柱子,還有大人們的大腿,根本看不到舞台上的表演。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看到和孩子一樣的「風景」,出現一樣的問題,這樣也就理解孩子。
傾聽孩子內心
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可以蹲下身,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個高度,詢問孩子怎麼了,傾聽他們的內心——只有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和難過,才能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
最近言寶動不動就哭,還會對我嚷嚷「你走吧,一個人走吧」,這讓我特別煩惱。於是,在一個臨睡前的晚上,我抱著他,面對面地問他:「哭好不好啊?」他搖搖頭。我接著問:「那你為什麼總是哭呢?」他說:「許可一這樣哭,老師就會抱她,她說『你走吧,一個人走吧』,媽媽就會過去牽著她的手。」。
原來他是在模仿同學的行為,而這個行為的背後藏著的是他希望得到我的關注和陪伴的小心思。
孩子不願意去上學,可能是因為成績不好,遭受到老師另類的待遇,也可能是同學相處不好,被欺負了,或者是有什麼其它的原因。具體原因還是需要和孩子溝通,父母切忌自己去臆想,給孩子貼一些「虛無」的標籤。
在平時,父母多陪伴孩子,抽出一些時間聽孩子說說學校里的事。如果孩子遇見問題,父母要做施助,而不是施壓。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的疼愛自己,理解自己所有的行為和感受,他們才會毫無保留地和父母敞開心扉。
正確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行為帶有情緒性、破壞性強。他們可能會故意扔東西、倔強固執、和父母唱反調、動手打別的小朋友。父母們需要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安然度過叛逆期。比如:
讓孩子把玩具收拾起來,他不願意,那麼可以給他一個選擇性的引導——現在收拾或者是等一會再收拾;
孩子唱反調,內心肯定有別的想法,在了解後,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唱反調的方式;
孩子不願意上學,如果和同學之間的矛盾,如果是他的錯,引導如何去和好,如果是別人的錯,父母出面和對方的家長溝通,得到屬於你的道歉;
因為學習遇到了困難,那麼,就端正學習態度,改變一下學習方法。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希望父母們都會透過孩子問題的表面,深入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真正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趁一時之快,簡單粗暴地「欺負」孩子。這樣,可能快速達到了目的,卻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發展。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推薦閱讀: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管不好,孩子一輩子也就毀了!
※各位,能幫幫我嗎?
※哈佛研究: 孩子成長3大叛逆期, 聰明的父母這樣管, 孩子定成大器!
※叛逆並不是壞,學會順應規律才能幫孩子順利渡過。
※教育專家:叛逆期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