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雜說131
06-08
太極雜說131太極網羅意和形:意是意識,思想活動,觀念。形是形體,肢體活動,運動形勢及狀態。舉例:擠:(向前)人們往往只有把對方擠出去的意識,而出現頂。但為什麼不可以是把自己擠退的意識呢?即身體向後移,表現在形上,是手與身前後開(手相對不動),對方可能「落空」,同時我已經「蓄勁」,打不打,如何打,由你。捋:(向後)人們往往只有把對方牽帶向自己或向則後的意識,而出現丟。怎麼不可以是手不撤(相對不動)而身進呢(移位)?與他進來沒有多大區別吧?(我出去與他進來應該區別不大,這就是「相對論」)「棚」:(向上)手向上撐不住,怎麼辦?可以身體下落呀,我還是撐著你吧。按:(向下)非要把別人按下去嗎?我們還是可以身體上移呀。跳馬墩,就是個典型的「按」。l 練拳時,右腿常有膝蓋痛的現象,近來甚至於左膝也偶爾痛,常常思索對策。讀劉瑞所著《趙堡太極拳》見有兩腳須垂直於地面的要求,當時所思,兩腳都垂直於地面,則無法行拳。後理解為重心偏於某一腳時,該小腿應於地面保持垂直。實踐之下架子若稍放低,這個要求就很難做到。於是行拳時架子放高,以留意小腿垂直與否。以愚之實踐,若能使小腿垂直於地面,則拳架實在無法放低,練楊式時比較容易做好,練陳式就不容易了。而本人又偏愛陳式(新架一路)。近日又見「留言板」中某君留言:當重心轉向某腿時,此膝應里扣。當時亦認為此論彆扭的很。今日上班時見縫插針練練單式動作,一個「六封四閉」偶然間目光下垂見右膝已在腳尖外,恍然大悟所謂「當重心轉向某腿時,此膝應里扣」當此時也!無非是使「小腿垂直於地面」是也!反思從前學練時,老師要求腳落地後不許亂動。見老師表演時也確是一招一式清清楚楚,雙腳進退扣擺從不亂動。這一點記得很牢,也確按此練習,但因從師只不足兩個月,對其他的要求就不甚了解了。於是於腳是不亂動了,而膝腿與腳之間的關係卻是做得不夠融洽。估計膝痛之根便是在此。l 「可以兩腳不動,用拳架的一些姿勢來體會。」中所說的姿勢是動的,身手也應該動。無論怎麼動,都應該動出「氣感」來(不是氣)。「在保持整體狀態的前提下移位(不僅僅是腳步)」,不容易用語言描述。舉一例:左腳在前,右手與對方搭手,形成一個前點,那麼後面的點在那裡?上,可以在兩肩之間(胸椎);中,可以在中前的「丹田」(腹),後面的「命門」(腰椎),甚至可以在胯上;下,可以在左或右腳掌。好象是「無極氏」說過,用胯推手,其實,可以是軀體的任何部分推手。一定要建立這種推手的意識,完全克服手推手的意識。我目前的訓練方法:定步或動步活身,無論怎麼動,都努力尋找和加強「氣感」。要松,松得感到很沉,很重。沉不要沉到腿腳,只沉到丹田和腰胯。然後上「提」或「懸」,下沉,一般會出來「氣感」。「提」,開始可以只提到胸背處,以後再提到頭頂。「提」,開始可以用呼吸協助,以後盡量不用呼吸,而只靠意識「提」。「提」起來後,自由下落。l 「著熟」是「粘著純熟」 在宗岳門之前的所有武術家,在解釋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太極拳論》:「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時,一律妄把「著熟」解釋為「招式、勢架、拳架熟練」。這是嚴重偏功誤法的錯解,這個錯解也使得後學倒果為因,不知全心致力於「粘著」技巧的提升,卻盲目地在極為困難的拳架反覆演練中,耗費了無數的青春與金錢,更使得中國太極拳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路線偏差。 著者,黏也。「著」者,「黏也」。《字彙》:「著,黏也。」,「黏」即是「粘」。因此「著熟」即是「粘著純熟」。祖師王宗岳的意思是說:「太極拳要從『粘著』純熟之後,才能逐漸悟透,並且懂得內勁運用的道理,等到真正懂得內勁運用的道理之後,才能夠一步一步地像爬階階般,逐漸到達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階級神明最高境界。」 粘著不純熟,終身不知太極拳之妙用。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太極拳要進入祖師王宗岳所說:「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階級神明境界,一定要從「粘著」開始學起。唯有做到「粘著純熟」才能真正進入太極拳的堂奧,如果粘著不能純熟,則終身不知太極拳之妙用。 唯大松大柔,才能粘著。「粘著純熟」要做到祖師王宗岳所說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一定要從「大松大柔、極松極柔、至松至柔」開始練起。因為只有從「大松大柔、極松極柔、至松至柔」開始練起,才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也唯有從「大松大柔、極松極柔、至松至柔」開始練起,才能做到沾粘不脫,不丟不頂,和敵人動合無形。 大松大柔之粘著,如水沾衣。大松大柔能夠粘住敵人的道理,就像瀾泥巴能粘在人的腳上,而乾硬的泥塊卻不能附著在人的腳上一樣;也好像柔軟的水能沾在人的衣服上,而堅硬的石子卻不能粘在人的衣服上一樣。因此大松大柔,是沾粘的唯一法門,唯有從大松大柔這個法門,才能學會沾粘,也才能進入太極拳階級神明的最高境界。 不能大松大柔地粘著,無法知人,反被人知。大松大柔的「粘著」是太極拳的生命,不懂「大松大柔」地粘著的人,在合擊時就會犯下「丟、頂、抗、離」的種種弊病,不但無法「知人」,反被「人知」,最後受制於人。不懂「大松大柔」地粘著的人,在合擊時,不能舍已從人、順人而動,他會盲目地硬拉、硬扯、硬頂、硬撞,妄圖以自己局部的硬力,去對抗或攻打對方整體靈活的強大內勁,雖美其名為鬆緊互用,卻不知自己會因出現剎那的僵硬,不幸被引進落空而打殺。 大松大柔、粘著純熟,極堅剛、極靈活。王宗岳的追隨者武禹襄說:「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粘依,然後能極靈活。」便是清楚點明了從「大松大柔」法門,進入「粘著純熟」而完成「堅剛靈活」戰鬥的太極拳正道。所謂:「極柔軟」,就是大松大柔,唯有大松大柔才能成為極堅剛的高手;所謂:「能粘依」,就是能著熟,唯有能粘著純熟,才能捨己從人、順人而動,成為極靈活的高手。因此,唯有「大松大柔、粘著純熟」的太極武者,才能成為高速度、高技巧、高威力,如武禹襄所說「極堅剛、極靈活」的太極拳高手。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門,是比敵人更松更柔。「大松大柔、粘著純熟」的太極武者,合擊時能夠「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守」能夠讓人聽不到、追不上、攻不了;「攻」能夠讓人聽不到、防不住、逃不了。能夠「大松大柔、粘著純熟」的太極武者,能夠輕鬆地讓敵人因為找不到目標,而無計可施。因此宗岳門弟子的信條是:「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門,是比敵人更松更柔。」,除此之外,無計可施。這是宗岳門透過實踐而堅信的不變信條,因為宗岳門的弟子們,深知過去在外門所學的一切合擊攻守技巧,只要帶有絲毫硬力,對大松大柔的太極拳是毫無作用、完全無計可施的。l 敷、蓋、對、吞四字秘訣解 武式太極名家 郝月如 敷: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解曰:此是兩手不擒、不抓、不拿,僅敷在彼之身上,以氣布在彼勁之上,如氣體一般之輕,令彼找不到有絲毫得力之處;以精、氣、神三者貫穿住,使其無絲毫活動之餘而動彈不得。 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解曰:此是以氣蓋住彼勁,而又不使之驚動,令彼有再大的勁力亦發不出。 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解曰:此是須認定彼勁來之目標,以氣對準彼勁之部位,與彼勁之大小、長短和粗細盡相吻合,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吞:吞者,以氣全吞而人於化也。解曰:此是須以己之磅礴氣勢將彼之周身包圍住,并吞噬其全勁,而又加以化之,使其勁力再大也必落入於全力覆沒之地。又解曰:以上四字絕妙。周身必須達於猶如氣體一般之柔軟,氣勢達於磅礴之慨,全身好似氣球一般而無懈可擊,行氣自如而能遍及全身之境地。非懂勁後,煉到這種極精境地者不可得。完全是以氣運動而走內勁,所謂「全是以氣言,無形無聲」。再曰:這四個字雖然它們的用法不同,各有其妙用,但是字字之間有著密切相聯的關係,既是互相合作的,又是都可以互相轉換的,不是呆板的。惟有四字同時存在在習者的意念中,運用時才能因敵變化,隨機所用而變換靈活,乃能得心應手,使無形無聲的氣言,能夠演出太極拳神妙無比的絕藝。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拳小架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太極雜說61-61-62-63-64-65-66-67-68-69-70
※趙堡太極拳考源 ——太極拳源流考之一 中國人民體育出版社 編審 周荔裳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 (二十三)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