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四八集) 凈空法師講解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四八集) 2001/3/29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014-0148
諸位同學,大家好!「止觀」的意思深廣無際,經典上說,「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觀」,大乘經裡頭我們常常看到「寂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觀是一樁事情。「照而常寂」,觀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觀。由此可知,止觀是修行功夫裡面的一體兩面。過去僧肇大師說過:「繫心於緣謂之止,分別深達謂之觀。」在十善業道上來說,緣就是十善業,我們念念不離十善業,這是止,儒家所謂「止於至善」。
孔孟的大道,實在說就是《大學》裡面的三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孔孟大道的總綱領,他們一生自行化他都不離開這個原則。「明明德」是觀;「親民」、「止於至善」,這是止。所以他說「知止而後有定」,「定」就是清凈心現前,禪定境界現前。我們的心為什麼這麼亂?為什麼定不下來?我們不知止,不曉得應該止在哪裡。儒家的學者他們有定功,他們雖然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學過禪定,定功從哪裡來?他知止,他知道止於至善。那個「至善」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跟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明心見性」非常接近。
我們的修學,我們應該止在什麼地方?一般同修們都說,我們應當止於彌陀聖號。這個說法有沒有錯?沒錯。圓不圓滿?不圓滿。何以說不圓滿?因為你對於彌陀名號了解得不清楚,所以不圓滿。如果你對彌陀聖號了解透徹,止於彌陀名號是大圓滿。這個話怎麼說法?我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過,彌陀名號是第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它圓圓滿滿包含了其他的四十七願,少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今天從日本傳來「本願念佛」,只執著第十八願,其他的四十七願都不要了,第十八願落空了。就像蓋房子一樣,房子最重要是屋頂,沒屋頂哪成房子?屋頂要多少柱子、多少梁把它架起來,柱子、梁都不要了,單單要個屋頂,行嗎?錯了,他不懂這個道理。再說四十八願,它的基礎是什麼?是全部的《大乘無量壽經》;換句話說,離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也落空了。全部《無量壽經》的架構在哪裡?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然後你才知道,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把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說你執持名號不圓滿,道理就在此地。
執持名號,最低限度你要落實在十善業道,斷十惡業、修十善業,念佛才會產生作用;若不能斷惡修善,這個佛號白念了,古大德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有人念佛有效果,有人念佛念一輩子還是隨業流轉?這個關鍵在會跟不會。會,實在講很簡單,也不難;處事待人接物完全用十善,認真去修十善,決定要斷十惡,我們這一句名號肯定往生,你就成功了。
諸位一定要了解、要明白,阿彌陀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人;這個話也不是我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就在《無量壽經》上;他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就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人。釋迦牟尼佛這樣讚歎,實際上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讚歎。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能跟阿彌陀佛相應?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相應,所以你念得沒有效果。那些念得有效果的人,你仔細去觀察,他都是心地、行為善良的,這才能往生。
念佛有沒有真功夫,最後一招完全顯露出來了。你活在世間,你用種種善巧方便去隱瞞人、欺騙人,人家稱你一個善人,你得到好的名譽,不見得是真的,看你怎麼死法;那一招不能騙人,真正功夫在這裡看。你走得很自在,走得很瀟洒,你是真功夫;你走的時候有痛苦,走的時候很難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這一招做不得假,不能騙人。所以我們對於無論出家、在家,你的修行功夫到最後一招全部都顯露出來,一生可以蒙蔽人,最後一招不能騙人。
所以現在在這個時代,出家人修行不如在家人。我有這個感觸,黃念祖老居士感觸更深。他講,末法整個顛倒過來了。在古時候,學佛人當中的成就,成就得多、成就得高,那個排列順序是出家男眾第一;這是成就高、成就人數多,出家男眾第一,出家女眾第二,在家男眾第三,在家女眾第四,這是在古時候。可是在現代全顛倒了,念佛往生,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真正有成就的,在家女眾第一,人數最多,第二在家男眾,第三出家女眾,出家男眾是最後。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我們要反省,我們到底錯在哪裡?不難看出:自私自利,爭名奪利,嫉妒障礙,其他的我就不要說了。就這三條,就是地獄的業因。所以古德說「袈裟之下失人身」,這一句話講得非常悲痛。失人身,你的結果到三惡道去了,你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你這一生修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記住一個大原則、大前提,如理如法。理,「法性寂然」,「法性常照」,這兩句話就是說明我們的自性。法性是我們的自性,具足圓滿的智慧;常照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常照。寂然是本定,《楞嚴經》裡面講的「首楞嚴大定」,這是性定不是修來的,你自性裡頭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真理。自性本定,現在為什麼不定?現在不是自性作主。誰做了主宰?無明做了主。我們講「妄心作主」,妄心是什麼?無明,無明就是糊塗,不了解事實真相;分別心作主,執著作主。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煩惱作主。可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煩惱是虛妄的,煩惱不是真的,法性裡頭沒有煩惱。
佛看一切眾生,看一切眾生的本性,所以佛對一切眾生尊敬。為什麼?眾生的本性跟佛的本性無二無別。《華嚴》、《圓覺》里,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是不是佛?在佛眼睛裡看是佛,確實是佛,一點都不假。從哪裡看?從你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真的。你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六識把你變成這個樣子。識是假的,性是真的;真的永恆不變,永遠不滅。「不生不滅」,《中觀論》裡面講的「八不」都是形容真性,「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是真性,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是我們今天要修的。
怎麼個修法?實在講,佛教我們用真性不要用妄識,會這一套功夫,做這個轉變,你是上上根人,你是圓頓根人,不必經過許多層次,一下就證法身大士了。這個道理、方法是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的。所以交光法師難得!交光法師註解《楞嚴經》還有段故事。他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他生病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往生。他向阿彌陀佛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自古以來這些註解都沒有真正把佛的意思顯示出來,所以他想重新做個註解,向阿彌陀佛請假,等把這部經注完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同意,佛就走了。經上序文裡頭有這麼一段故事。他給《楞嚴經》寫個註解,叫《楞嚴經正脈》。
確實他提出修行的方法跟古大德講的不一樣,他直截主張「舍識用根」,這個方法高!一下就轉過來了;換句話說,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不要用八識,直接用根性。我們眼見用見性見色性,用聞性聞聲性,立刻就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從凡夫地一提升就是法身大士,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這方法是高,沒錯,是佛在楞嚴會上說的真正的意思,但是沒有人能夠修得成功;說得是很好,做不到!問題是「舍識」識舍不掉,「用根」不會用,所以你就成不了法身大士。
古來大德注《楞嚴經》,是受智者大師的影響,《楞嚴經》的序文里都有記載。《楞嚴經》沒有到中國來之前,印度有一些高僧大德們到天台山訪問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是專攻《法華》,發明一套修行的方法,三止三觀,這是天台大師發明的;他這個著作也非常了不起,天台家講「三種止觀」,就是天台大師他老人家說的。第一種「漸次止觀」,像爬樓梯,一階一階往前上;他老人家說《禪波羅蜜》十卷,就是講漸次止觀。第二個「不定止觀」,頓漸不定,他講了一卷《六妙門》,就是《小止觀六妙門》。第三種「圓頓止觀」,就是他講的《摩訶止觀》,一共有十卷。這是天台家修行的方法。他對於止觀這些註疏,總共有二十餘種。他還是用心意識,所以對於我們修學比較容易。「舍識用根」在理論上說得沒錯,我們修行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楞嚴經》古注的代表是長水大師,宋朝人。交光大師還算新的。有新、舊兩派。交光是明朝時候人,跟蓮池大師同時代。「止觀」這一條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一)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消除幾種的誤會
※凈空法師:功德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第四集 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攔住有事例救人的人不讓跟我見面,果報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