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中定

練太極拳者之所以能夠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和「處處落空」,從而能夠不用力地化解掉別人的攻擊也就是實施沾粘連隨,與使得全身傳遞性的力量暢透地貫通到手臂攻擊別人,肩關節放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無怪乎僅168個字的6首太極拳古拳譜,第1首的第1句中就有「兩膀松」之語。肩關節放鬆在外形上的反映就是楊澄甫先生所首先提出、近代1925年至上世紀末百年間被各太極拳家的著作紛紛奉為經典引述的《太極拳術十要》中的「沉肩墜肘」。通過實踐探究可以知道:太極拳的「沉肩墜肘」之

一.拳中之內勁,是將人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其理無非動中縮勁,使氣合一歸於丹田.以修內勁為宗,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內家明勁.暗勁.化勁隨氣機飽滿卒級而上,由公尺勁,進而為尺勁,再進而為寸勁分勁,周身一氣.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養氣的人擅長豎勁,因為氣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發,可打雙手勁;練氣的人擅長橫勁,內氣出入丹田,貫通手足,丹田勁就是腰力,腰帶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橫就可以輕易破開對方的手,滾動進去力如巨蟒,是因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橫勁的好處是大吃小,因為腰比手粗.豎勁的好處是意在先,因為能發豎勁,表示氣已沉至足,槍聲一響就可以蹬地跑出,氣若不沉,還須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橫勁破勢,是得心應手.用豎勁攻敵,是勢如炮竹.而萬一橫勁遇阻,硬行不得,就迂迴轉圈再進橫勁,就又是纏絲勁.

楊夢祥(少侯)先生(楊澄甫之長兄,1860一1929)研究太極拳之要訣有三:

  1.盤架子,初學者宜勻,宜緩,宜正,宜展。所謂勻者,劃圈子宜圓,兩圓須成切線,兩圓相交,須通過圓心,蓋求其整齊也;所謂緩者,使所儲之內勁,漸漸達於手指梢,求其血氣舒暢也;所謂正者,全身中正安舒,重心無傾斜之弊,求其姿勢中正優美也;所謂展者,使筋肉骨節自然開展,求其合乎生理上之運動也。

  2.推手:架子盤熟功夫稍進則學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敵我二人以一手或兩手靠搭,用沾、粘、連、隨四字功夫,劃陰陽兩圈。其法有二:①甲劃圈乙隨之而走,或乙劃圈甲隨之而走。②

中定,十三勢之首,無中定,無論拳也!在節節貫串里,在領神上,在太極拳的定勢里,去審這個中,去定這個中!去藏中,去開中,去合中,用時,才能換得起這個中,拳若成慣性,手必易成習慣性的定向,去追求行雲流水的拳勢,不去練行雲流水的拳意,是本末倒置,易成操,是練不好太極拳的!練時無有用時無,在練拳時,定不住中,合不起中,藏不住中,在推手時,肯定就換不了這個中!手,是中的延伸,藏中,是無己的意識,合中,是松的頓,挫,換中,是隱蔽進勢的虛靜!中,是在定勢上慢慢的審出來的,不定,隨時求其定,不中,隨時求其中,惟有中,才能產生好的行為,惟有定,才能產生偉大的力量,太極拳的十三勢,哪一勢不是以中,定之中出來的?記得前輩鄭曼青說過:何謂中定?中既是中,定無常定,不失中定,是為定力,中庸,不偏不倚,即為中定,也為重心,虛實變化,都是先有中定後才有變化,處處虛實,處處中定,所謂法無定法,一切法皆從中定里出,法遍周身,中定也就遍周身!太極拳的推手,現在在我們看來:高就高在換中,高就高在藏中,換得起中,自然周身一家腳手
推薦閱讀:

難得一見的太極心得
改善太極腿疼良方
太極拳真諦(習拳必看)
理氣法天部:太極法初級教程之二(張岩整理)
武當趙堡太極拳介紹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