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之解讀:注釋

注釋是解讀古詩的重要手段,所以對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前人已經留下很多注本。比如我國現存最早的通代詩文總集——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見於著錄的最早注本是隋代初年蕭該的《文選音》,到唐代則有李善注本、五臣注本,以後一直注本迭出,版刻不絕。當然,經部、子部的書,注釋出現得更早,我們且不去說他。因為對經部、子部的注釋,從主觀上就是一種曲解,比如三國時崇尚老莊清言的魏人何晏做《論語集解》,就與漢代鄭玄有很大不同,被四庫館臣說成是「作反經合道之譬」,就是把儒家經典注出道家精神來了。集部的注釋相對來說不會拿別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主觀上並不想曲解作品,儘管每個時代也會有每個時代的審美標準、價值標準,但作注者的本意是想準確理解作品的。

古人留下不少注釋的經典,如宋代任淵對黃庭堅、陳與義集子的注釋,清代仇兆鰲對杜甫詩的注釋、王琦對李白集的注釋;今人也留下了不少注釋的經典,如錢鍾書的《宋詩選注》,鄧廣銘的《辛棄疾詞編年校注》,錢仲聯的《人境廬詩草箋注》、《劍南詩稿箋注》等等。怎樣去做注釋是大學裡的一門課程,要講一個學期,這裡不去重複大學老師的工作,只說應該怎樣讀懂作品,因為注釋只是讀懂作品的一個手段,能夠讀懂作品,我們完全可以得魚忘筌。而且儘管加註的作品已經很多,但大量的古詩都是沒有注釋的,我們的目的是舉一反三,讀懂沒有加註的作品。所以我要說的是不能盲從輕信,不可盡信古人、不可盡信名人、要用自己的頭腦去讀書。

1、不可盲目輕信古人

古人留下的注釋很經典,但並不是沒有失誤。因為古人、前人都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沒有見識過電腦和互聯網這麼奇妙的東西。他們憑的就是個人的知識積累和勤奮,出錯是難免的。下面就看看仇兆鰲在《杜詩詳註》里出的錯。

仇注杜詩之誤

①史實不確∶杜甫《所思》∶「苦憶荊州醉司馬,而今樽酒定常開。」杜甫自言荊州司馬是崔漪。仇注引蔡夢弼注曰∶「崔漪蓋自吏部而謫荊州司馬也。」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亦從此說,而將仇注中表推測的「蓋」字略去。言「崔由吏部貶荊州司馬。」此系因襲舊說而誤。實際上崔漪並非由吏部貶荊州司馬。《舊唐書·肅宗本紀》稱∶崔漪與杜鴻漸是擁戴肅宗自立的功臣,肅宗即位後擢升「朔方節度判官崔漪為吏部郎中,並知中書舍人」。又據《舊唐書·顏真卿傳》載∶「中書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帶酒容入朝,真卿劾之,貶漪為右庶子。」可知崔漪是由吏部貶右庶子,並未離朝,貶荊州司馬事史傳無載,倒是杜詩所言可補史傳之闕,諸注本所言史實均誤。

②出處不確:杜甫《題桃樹》「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信莫打慈鴉。」仇注「兒童」句曰:「古樂府有《莫打鴉》。」(標點依中華書局1979年排印本)但遍查《樂府詩集》,並無「莫打鴉」之題,翻檢漢魏樂府,亦無直言「莫打鴉」者,惟《魏泰詩話》載趙宋之梅堯臣作有《莫打鴨》詩,諷宣州守笞打官妓事。詩曰:「莫打鴨,打鴨驚鴛鴦。鴛鴦新向池中宿,不比孤洲老鴰鶬。鴰鶬尚欲遠飛去,何況鴛鴦羽翼荒。」仇兆鰲必以「鴨」為「鴉」而誤記為古樂府矣。

③語詞不確: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仇註:「鮑照詩:『翾翾燕弄風,裊裊柳垂腰。』」如仇注,首先將「柳」與「腰」聯繫在一起的便是鮑照。查鮑詩,其《在江陵嘆年傷老》曰:「翾翾燕弄風,裊裊柳垂道。」如此,鮑詩與「腰」並無干係,引詩所注者惟「裊裊」二字而已。首先以「腰」狀柳者實是北周的庾信。其《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詩曰:「上林柳腰細,新豐酒徑多。」從庾信到杜甫,雖描述上重心稍有傾斜,然所言「柳腰」,重心俱在於「柳」;而今之「柳腰」,則重心在「腰」。從以人狀柳,到以柳狀人,此又古今詞義之一轉也。中華版《杜詩詳註》已在出版說明中指出仇注引書常有錯誤。我在選注杜詩的過程中細加檢核,發現果然不虛,且經過查證的引文常有於注杜無補的情況。此舉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例,餘不贅。

④脫注典事∶杜甫《園人送瓜》「東陵跡蕪絕,楚漢休徵討。」仇兆鰲《杜詩詳註》承宋趙次公注,僅註上句為故東陵侯邵平青門種瓜典,下句失注。下句實亦隱括種瓜典事。據劉向《新序·雜事》載,戰國時梁(梁即戰國時的魏國。魏惠王曾遷都大梁,故稱梁)大夫宋就曾為邊縣令,地臨楚界。楚梁邊亭俱種瓜,梁亭瓜美。楚人妒而夜騷之,至有死焦者。梁人慾騷楚瓜以報復,宋就不許,且派人夜間偷澆楚瓜,使楚瓜亦美。楚漢由是成為睦鄰。這段故事亦見於賈誼《新書·退讓》,文字大同小異。「休徵討」當由此出。詩先讚美送瓜主人,再敘食瓜之樂,末以種瓜典事做結。脫注搔瓜之典,楚漢句便無著落。(本人杜詩選注本《每依北斗望京華》前言曾談到仇注中的問題)

王琦注李白詩之誤:

《白頭吟》:「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王注引《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琥珀枕,然事與「白頭吟」詩意無涉;復旦大學中文系注本《李白詩選》(人文社版)於此失注。竊以為二句本事與陳思王賦洛神事有關,《文選》尤袤刻本的註記曰:

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齎植(送給曹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忽見女來,自雲「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

此事亦略見於《太平廣記》卷311引《傳記》「蕭曠」條、卷375引《神異錄》「鄴中婦人」條,宋王銍《默記》辨此事之偽甚詳,然李白詩中用此以達男女情事,正相關合。玉刻作虎形即為「琥」,以「玉鏤金帶枕」為琥珀枕當無不可。

2、不可盲目輕信名人

唐圭璋注《宋詞三百首》之失

〇柳永《夜半樂·凍雲暗淡天氣》「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鳴榔」,唐註:「擊梆驚魚,使魚聚於一處,易於取得。」實際此處鳴榔乃蘇軾《前赤壁賦》「扣舷而歌」之意。既言「歸去」,何還「取魚」?唐先生門下弟子從老師之說而誤的情況恐怕在出版物中還可以找到。

錢鍾書《宋詩選注》脫誤

〇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錢注只引作者《寄黃元》「俗子推不去,可人費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娛!」之同類詩相佐證,脫注典事。末句實用《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

〇江端友《牛酥行》:「有客有客官長安,牛酥百斤親自煎。倍道賓士少師府,望塵且欲迎歸軒。守閽呼語『不必出,已有人居第一先;其多乃復倍於此,台顏顧視初怡然。昨朝所獻雖第二,桶以純漆麗且堅。今君來遲數又少,青紙題封難勝前。』持歸空殘遼東豕,努力明朝趁頭市。」「青紙」句錢註:「你送的禮只用青紙包紮,遠比不上漆桶裝的。」實際上「題封」等於貼標籤,是貼在包裝之外的封簽。百斤牛酥(牛奶中提煉出來的黃油),不可能只用青紙「包紮」。

再講一個有關不盲從的例子:

北宋真宗皇帝趙恆(998—1022年在位)一天閑來無事,便問宰相丁謂:「唐時酒價幾何?」丁謂是個機敏狡詐的人,非常善於應對,當際回答:「每升三十錢。」真宗問:「你怎麼知道?」丁謂引杜甫之詩為證說:「老杜言『速來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由此知一升三十錢。」真宗很欣賞他的回答。(始見載於《玉壺清話》)清人王夫之卻不以為然,他在《姜齋詩話》中說:「其尤酸迂不通者,既於詩求出處,抑以詩為出處,考證事理。杜詩『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遂據以為唐時酒價。崔國輔詩『與估一斗酒,恰用十千錢』,就杜陵沽處販酒,向崔國輔賣,豈不三十倍獲息錢耶?」其實「斗酒十千」的說法是唐人用典,因曹植在樂府雜曲歌《名都篇》中有這樣的詩句:「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我們是否可把這看作是漢魏時酒價暫且不論,但在唐人筆下,「十千」只喻酒質,不論酒價。如李白詩「金尊美酒斗十千」、王維詩「新豐美酒斗十千」、許渾詩「十千沽酒留君醉」、權德輿詩「十千斗灑不知貴」,均是如此。也有人開玩笑說:李白飲的是美酒,所以一斗十千;杜甫飲的是村間茅柴酒,酒質惡劣粗硬如茅柴,所以一斗三百。這不過是一時的戲謔之言。

那麼漢唐酒價究竟幾何?有沒有比詩更可參證的文字材料?回答是有的。魏文帝曹丕在《典論·酒誨》中說:「孝靈之末,朝政墮廢,群官百司,並湎於酒,貴戚尤甚,斗酒至千錢。」看樣子斗酒千錢便是當時的最高酒價了,曹植的斗酒十千之說只是文學的誇張。另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建中三年(782)初榷酒,天下悉令官釀,斛收直(值)三千,米雖賤,不得減二千。」這是實行國家專賣後的指令性酒價,也是最高酒價。一斛為十斗(南宋末改為五斗),售價兩千至三千,那麼一斗酒的售價就是兩百至三百,看來杜甫詩里的斗酒三百還真是「可為一時之史。」但物價只有在商品的橫向比較中才能顯示出實際意義。在一個比較接近的時段里,其它緊俏商品的價格又是如何呢?我們可以看一下牡丹花的價格。白居易在《買花》詩中說:「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一束等於五匹,五束素便是二十五匹白絹。依貞元八年(792)的比價,一匹白絹合錢一千六百,如此算來二十五匹便是四萬錢。一株紅牡丹四萬錢,一斛酒三千錢,應該說酒價並不算貴。


推薦閱讀:

解讀 宋 賴布衣之《催官篇》
到底應該如何解讀男女之愛
八字解讀 玄機萬象!
12地支最深刻解讀之——戌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十一章 解讀「周易筮法」全息卦象

TAG:古詩 | 解讀 | 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