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人物譜--長孫皇后
06-08
長孫皇后 賢德「良佐」,內助名君貞觀十年(636)元月二十一日,皇后長孫氏在京師長安大內的立政殿殯天駕崩了。殿內的太宗皇帝,禁不住心中的哀傷,放聲痛哭起來,這哭聲沒有絲毫的矯飾,確實悲痛至極。 長孫氏在與太宗共同生活的23年中,實在是起到了外人無法代替的作用。那一樁樁,一件件,此時此刻,在太宗的腦海里歷歷閃現,那一切不能不令哀痛之中的太宗皇帝銘心刻骨。 少年結緣長孫氏嫁給李世民時,正值13歲妙齡。時在大業九年(613),李世民也是一位16歲的翩翩少年。 長孫氏家住長安永興坊。她的祖上是北魏獻文帝第三兄,本來姓拓跋氏,因為祖上在北魏時功勞最大,世襲大人之號,為宗室之長,後來改姓長孫氏。她家是出身代北的名門望族,當時號稱「門傳鐘鼎,家世山河」。她的父親長孫晟,武藝超群,精於騎射,又有奇謀遠略,隋朝時甚得朝廷倚重。她的母親高氏是隋朝刺史高敬德之女,高士廉的妹妹。高士廉是位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隋大業中任治禮郎。長孫氏在這樣的家庭中,從小就受到熏染,養成了喜愛讀書的習慣。 據說,還在長孫氏很小的時候,她的伯父長孫熾很折服李世民母親竇氏夫人的見解,就和長孫晟約定日後與李家結為姻親。長孫氏長大後,高士廉便為她選中了李淵的二郎李世民。 唐朝建立後,長孫氏便成了秦王妃。在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長孫氏堅決地站在丈夫李世民一邊。太宗即位後,長孫氏便被立為皇后。 賢良國母貞觀年間,她以克己奉公、陰柔明哲的品性,默默地影響著壯年天子太宗,在幕後發揮著她的作用。正是這種賢良的品格,使她能夠遵循法度,永不超越現實的界限,從太宗的長治久安出發,處處為大唐著想,並且決無僭越之舉,甘做配角。她與太宗志同道合,感情篤睦,一直受到太宗的尊重。 太宗即位之初,正是大動亂之後,長孫皇后深知國困民貧,便率先提倡節儉,平日的穿著打扮從不求華麗,日常不講排場,物品也僅夠用而已。 長孫後很注意加強自身修養,總是抽空讀書學習,希望從古人的活動中得到借鑒。據說,她在梳頭時,也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太宗對此深表敬佩。長孫後把宮裡的事情也處理得很好,她從來不在宮內耍威風,對手下的嬪妃宮人,總是以禮相待,有時候,哪個妃子病了,她都要親自前往探視,詳細詢問病情,囑咐有關人員好生照料。這樣一來,宮中的各種關係顯得比較融洽。 太宗耳聞目睹,對長孫後更增幾分敬意。日常相處,太宗對長孫後顯得優禮有加。飯後茶餘,床前燈下,太宗常常與她論及天下大事,尤其是朝廷中的賞罰和人事安排。當太宗想聽聽她的見解,她卻聞而不答,一言不發。其實,長孫後這樣做是擔心由她開始啟後宮干政之源。實際上,長孫後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皇帝的一言一行,她往往以獨特的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向他提出勸諫。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她常常與太宗討論歷史上的事情,借古喻今,「因而獻替,裨益弘多」。 有時候,長孫後也見機行事,隨事變通。太宗有時由於大臣進諫過於逆耳,冒犯了他的尊嚴,心裡不痛快,當著群臣不便發作,回到宮內卻無法掩飾怒容。遇到這種情況,長孫後總能很巧妙地化解。一次太宗退朝回宮,滿臉怒容,嘴裡不住地說:「我一定殺了這個鄉巴佬。真是氣死我了。」長孫皇后見他這副樣子,心裡已猜到幾分,連忙問:「皇上這是生誰的氣呢?」太宗道:「魏徵那個糟老頭子,他在朝廷上羞辱朕,讓朕下不了台。」長孫後聽罷,一言未發,轉身回到內室,換下常裝,穿著皇后大朝時的禮服徑直走到太宗面前,施以款款大禮。太宗摸不清她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忙問:「皇后這是做甚?怎麼穿得如此鄭重?」長孫後答道:「妾聞知,主明臣直。今魏徵犯顏直諫,足見皇上是有道明君,這樣的事,我怎能不鄭重道賀呢!」太宗聽長孫後說自己是明君,頓時轉怒為喜,殺魏徵的想法也雲消霧散了,他因此能更好地聽取臣下的諫諍。 長孫後對待子女,更是嚴加訓教,決不允許奢華與超越禮法規範。一向崇尚節儉的長孫後,平日訓導諸子,常常是謙儉為先,讓他們生活節儉,行為舉止謙遜循禮,不要做有傷大體的蠢事。正是長孫後的表率作用,貞觀時期的法令、制度能夠較好地貫徹執行,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 在長孫後的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她對外戚預政的防範。 長孫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布衣之交。他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在玄武門之變中,更是打了頭陣,因而深得太宗恩信,出入卧內,委以腹心。太宗即位後,曾幾次想任命他為宰相,執輔朝政,都遭到長孫後的堅決反對。長孫後的這一做法,雖有保全家族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為防止外戚威脅李氏子孫,以永保大唐的長治久安。長孫無忌及其家人,也始終表現得謙虛謹慎,從不仗勢傲物,目空一切。這保證了貞觀時期的政治絲毫沒有受到外戚的干擾,一直遵循既定的道路前進,終於迎來了一代盛世——貞觀之治。 長孫皇后對這一治世的鼎助之功,是不可磨滅的。 長孫皇后逝世後,被加謚號為「文德」,所以史書中稱為長孫文德皇后。到她的兒子高宗李治時,又為她加上了文德順聖皇后的尊號。去世的當年十一月,長孫氏被安葬在醴泉縣(今陝西省禮泉縣)內的九嵕山上,稱為昭陵。太宗為示悼念,親自寫了表文,記敘了修建山陵的始末,讓人刻石,立於昭陵,表彰皇后的克己奉公和嚴於律己。 有心的人也許能夠看到,自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死後,太宗越來越不像從前那樣英姿勃勃,晚年的太宗不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開始餌食丹藥,還逐漸陷於驕傲自滿和個人陶醉之中,兼聽納諫的作風也已沖淡;發民力,興作役,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謹慎。這個時候,太宗怎麼不去重溫長孫皇后的臨終遺言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典美女人物免摳PNG透明圖片(第一集)
※鞠婧禕和關曉彤誰好看?
※到底什麼樣的人可以叫做性情中人?
※羅娜·貝古姆現在怎麼樣了?
※太極人物專訪 —— 陳炳